第二百一十一章 南洋歸心
一個月后,趙昊一行抵達了呂宋。不過沒有去永夏,而是在玳瑁港接上早就恭候多時的各國國王,然后在戰(zhàn)區(qū)戰(zhàn)備艦隊的護航下,徑直駛向了婆羅洲,去給那場耗時經(jīng)年的南洋戰(zhàn)爭畫上句號。
去歲萊特灣海戰(zhàn)后,在遠東的西班牙人徹底失去了援軍和勝利的希望,以及至關重要的制海權。
接著,宿務和文萊城內的西班牙人,被海警艦隊輕松封鎖在了宿務灣和文萊灣中。
轉過年來,呂宋又進行了一波‘新春攻勢’,一萬陸戰(zhàn)隊員和兩萬子弟兵在海警艦隊的掩護下,對宿務展開了登陸作戰(zhàn)。
宿務城內當時尚有近五千名成分復雜的士兵,而且士氣低落、人心惶惶。幸好還有從萊特灣海戰(zhàn)中生還的一千西班牙人逃進了宿務城,讓城中西班牙籍士兵數(shù)量達到兩千,這才震住了這幫由墨西哥人、南洋土著、日本浪人組成的雜牌軍。
但哪怕西班牙人,也已經(jīng)被萊特灣海戰(zhàn)嚇破膽了??吹戒佁焐w地登陸的明國人,哪敢出城迎戰(zhàn)?只能全都躲進宿務城,憑借堅固的城堡據(jù)守。
然而明國人早就料到了他們的反應,在戰(zhàn)區(qū)參謀處按照趙昊‘寧肯多耗時間和物資,也要盡量減少傷亡’的指示精神,所制定的作戰(zhàn)計劃中,根本就沒有強攻宿務城的安排。
自當初黎牙實比筑城至今,西班牙人占據(jù)宿務已經(jīng)十五年了,這里一直是西班牙人在南洋的大本營。壞事做絕的殖民者不惜代價的營建這座老巢,為的就是萬一哪天拉了清單,也有個地方可以躲。
而且城內為了迎接無敵艦隊到來,還儲藏了大量的軍需物資。所以參謀處認為,若是直接強攻宿務的話,將不可避免出現(xiàn)巨大的傷亡。
仗打到這份上,海警已經(jīng)勝券在握,當然沒必要再出現(xiàn)無謂的犧牲。趙昊可不希望永夏英靈公墓,早早就被占滿了。
于是在圍城之后,將士們和隨后到來的民夫,用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圍著小小的宿務城,挖了一圈深深的壕溝。
待西班牙人醒悟過來,他們已經(jīng)被斷絕了與外界的聯(lián)系。
宿務城守備司令官,也費心組織了幾次奪取壕溝作戰(zhàn)。然而這下攻守易位,弱勢的一方成了西班牙人,明國人憑借深深的壕溝、高高的掩體,輕松化解掉了他們的攻勢。
在丟下數(shù)百具尸體后,西班牙人便再不做徒勞的掙扎了。他們縮在城里眼睜睜看著明國人,又在壕溝外筑起了堅固而高大的營壘,設置了無死角的交叉火力點,甚至將宣德炮推上了營墻,徹底斷了他們突圍的念想。
而且工事修筑完成后,便不需要那么多兵力圍城了,軍民大部隊便登船撤離了宿務,大大降低了圍城的成本。
撤下的部隊又由艦隊轉運至文萊灣,對文萊城如法炮制一番,趕在雨季到來前,將其也圍了個水泄不通。
而且雙方陣地的距離在火炮射程之外,連互相打個炮瀉瀉火都不行,只能在各自的城墻上隔著雨幕大眼瞪小眼。思考著我是誰,我這是在哪里,我在干什么?
百無聊賴中,陸戰(zhàn)隊員帶著子弟兵修建了幾座可以俯瞰城內的高塔,這樣就能居高臨下向宿務城內發(fā)射火箭彈了。
本來官兵們這純屬為了解個悶子,卻沒想到成了神之一手,居然讓戰(zhàn)爭以超出預期的速度結束了。
原本按照參謀處推演,西班牙人憑著堅固的堡壘和充足的糧草物資,堅守一年以上應該不成問題。
然而宿務城跟當初的馬尼拉王城差不多,雖然外頭一圈城墻是石頭的,但里面的建筑除了教堂和總督府外,基本都是竹木結構的。
在遭到持續(xù)不斷的織田市火箭襲擊后,所有竹木建筑被盡數(shù)焚毀。而石頭建筑數(shù)量有限,容納不了那么多無家可歸者,于是大量的宿務居民只能露宿街頭。
暴雨傾盆、烈日暴曬之下,城內很快疫病橫行,蚊蟲肆虐,死者多到來不及掩埋,只能任其在街上腐爛。于是更多的人被傳染生病,就連守軍司令也病死了。宿務變成了一座絕望之城。
剩下的人徹底喪失了戰(zhàn)斗的意志,他們只想逃出這座瘟疫之城去,于是代理司令馬塔中校在請求光榮投降無果后,便很快下令掛起白旗,選擇無條件投降。
反倒是處理宿務城內的疫情,花了戰(zhàn)區(qū)防疫部門大量的人力物力,用了整整兩個月時間,才剛剛將宿務城徹底凈化。
同時,金科又將馬塔中校一行轉運到文萊城下,命他們進城勸降,并許諾倘若成功將還他們自由。
其實文萊城內有八萬土著教徒,物資消耗驚人,遠不如宿務能抗。他們已經(jīng)吃光了糧食,開始鬧饑荒了。
所以從馬塔中校那里確定不會有援軍之后,他們很快便打起了白旗,開城投降了。
入城儀式之所以一直拖到了十月中旬才舉行,一是同樣出于防疫的目地;二是等待趙昊和他的貴賓們到來;三嘛,則是為了準備一場盛大的勝利閱兵式……
~~
萬歷八年十月十五日,進入涼季的南洋風平浪靜,徐徐北風吹走了雨季時彌漫的濃重潮氣,海面上終于清爽起來。
上午九時許,兩艘嶄新的藍色巨艦,舷號15號的海權號重型戰(zhàn)列艦,舷號16號的南洋號重型戰(zhàn)列艦,一前一后緩緩駛入了文萊灣中。
這兩艘重型戰(zhàn)列艦是江南造船廠今年新下水的姊妹艦,排水量超過2000噸,火炮達86門。無論是噸位還是火炮數(shù)量都超過了之前的戰(zhàn)列艦。
這些年來,江南造船廠生產(chǎn)的每一對姊妹艦,都會在上一對的基礎上進行大幅改進。沒辦法,從零開始的造艦事業(yè),必須要摸著石頭過河,不斷的在建造中經(jīng)驗積累,積極根據(jù)海警的反饋進行調整,才能摸索到楊帆心目中的完美戰(zhàn)艦的樣子。
經(jīng)過整整七次迭代之后,這兩艘‘海權級’戰(zhàn)艦在設計上,終于近趨完美了。
在噸位終于突破2000噸,采用可更換全裝甲的同時,海權級船型卻更加修長優(yōu)美。徹底消失的艏樓,幾乎消失的艉樓,為戰(zhàn)艦帶來了極佳的穩(wěn)定性。更加成熟的舵輪和帆纜系統(tǒng)大大提高了戰(zhàn)艦的操控性,讓這艘超過兩千噸的大家伙,就像一艘驅逐艦一樣易于操控。
‘海權級’的下水,標志著大明的戰(zhàn)艦設計建造水平,終于在時隔兩百年后,重歸世界第一了!
因此趙昊對這兩艘戰(zhàn)艦十分的自豪,他破例下令兩艦結束海試后沒有返廠便直接入役,跟隨自己南下。還特意授予兩艦臨時艦名,以作為這場盛大的閱兵的檢閱艦。
15艦海權號作為主檢閱艦在前,搭載著趙昊和他的貴賓們——亞齊、巴章、佛柔、北大年、占城、望加錫、萬丹、巽它等十個南洋國家的國王、蘇丹、拉阇。還有棉蘭老島甚至更遠的幾內亞島各部落頭領。
再加上呂宋、蘇祿和今日的東道渤泥國,如今整個南洋只剩葡萄牙控制下的五六個小國,被嚴令缺席了今日的海上閱兵盛典。
之前海警艦隊雖然擊敗了強大的葡萄牙艦隊,但畢竟沒有將他們逐出南洋,是以這些南洋各國的土皇帝們雖然積極向集團靠攏,卻難免還存著些兩頭討好、利用為主的小心思。
但自從去歲,海警艦隊全殲西班牙無敵艦隊之后,南洋各國就明白了天命何在,徹底打消了幻想,爭相上本請求效仿呂宋、蘇祿、渤泥,得到大明的冊封。
趙昊之前在京里逗留那么長時間,有個很重要的目的,就是給南洋各國在京里上戶口。、
這次他南下,就帶了一兜子的冊書印信。岳父大人大筆一揮,同意新設了亞齊總督府、爪哇總督府、望加錫總督府、柔佛都統(tǒng)使司、萬丹都統(tǒng)使司、巽他都統(tǒng)使司、北大年宣慰司、占城宣慰司和舊港宣慰司,九大行政區(qū)
其中位于馬六甲海峽的舊港宣慰司屬于重設。永樂年間,鄭和便代表朝廷,冊封過施進卿為舊港宣慰司,并在巨港建立城柵、倉庫,作為大明的海軍基地和經(jīng)營西洋的立足點。
后來宣德停下西洋后,施家后人還一直擔任舊港宣慰使,為大明維系著這塊海外國土。
直到正統(tǒng)年間才因為孤立無援被吞并……
趙昊重設了呂宋總督府,當然也不會忘記舊港宣慰司。但因為年代太過久遠,實在找不到施家后人,他就讓林鳳先兼著這個宣慰使了……
~~
十分可笑的是,趙昊翁婿一口氣設立了三府三都三宣慰,在朝廷中卻沒有掀起多大風浪。
只有馬屁精不咸不淡的吹捧了幾句,張相公英明神武,小閣老開疆萬里而已。
雖然這樣整合他意,但趙公子還是難免感到心中酸酸的。他終于體會到當年鄭和的孤獨了……
鄭公公七下西洋,經(jīng)略南洋,真是不世之功,為萬世景仰!
可偏偏大明這幫只盯著眼前的瞎子文官,絲毫看不到他的功勞,反而百般詆毀……
不過不要緊,歷史會給鄭和一個正確的評價。
對趙昊也一樣……
ps.再寫點兒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