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七章 借兵除患
顧青受重傷的內(nèi)幕其實算不得什么大秘密,安西軍中的將領(lǐng)們都知道,朝堂上大部分臣子也知道,顧青宅子里的女人自然也無法瞞過去。</br> 今早當顧青奄奄一息被親衛(wèi)從大營抬回來時,皇甫思思當時嚇得手腳冰涼,人生瞬間陷入絕望的黑暗中,直到韓介輕聲告訴她一切都是做戲,皇甫思思才回了魂。</br> 回魂之后首先將顧青一頓暴揍,狠狠出了口惡氣,然后才捂著臉大哭起來,一臉的后怕,有種從地獄爬回人間的僥幸。</br> 顧青是她的天,顧青若出了事,她的天可就真塌了。</br> 雖然是做戲,可皇甫思思還是意難平,看到顧青那副時日不多的鬼樣子心里就來氣,總?cè)滩蛔≈S刺幾句。</br> “天子已走了,公爺您是繼續(xù)半身不遂,還是恢復(fù)正常?”</br> 顧青順勢往床榻上一倒,嘆道:“忽然發(fā)覺重傷臥床很享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心情不錯的話,撒尿拉屎都能在床上解決,一點都不必覺得害臊,我決定多躺幾天……”</br> 夢囈般嘆息一聲,顧青瞇著眼享受地道:“這才是人生啊。”</br> 皇甫思思氣笑了:“公爺?shù)故窍硎芰耍L安城里如今到處都是謠言,好多人說公爺受了重傷快死了,妾身在外面做買賣聽那些風(fēng)言風(fēng)語心里堵得慌,太晦氣了。”</br> 顧青仍瞇著眼道:“嘴長在別人身上,管他們說什么,我若真快死了,倒是合了許多人的意,可我偏偏要活一百歲,用整整一個世紀的時光給別人心里添堵,那些仇視我的敵人們,我一個個熬死他們。”</br> 皇甫思思哼道:“公爺高興就好,你們男人的事妾身不懂,公爺不管做什么終歸是有道理的。”</br> 說著她從食盒里端出幾樣菜擱在矮桌上,道:“公爺坐起來先用飯,用完飯您再繼續(xù)裝死。”</br> 裝死也是力氣活兒,顧青不可能跟食物過不去,尤其是皇甫思思做的食物。</br> 于是顧青一骨碌翻身而起,龍精虎猛地端起碗干飯。</br> 皇甫思思托腮看著他吃飯,眼神露出幾分笑意,道:“昨日妾身去了楊阿姐的屋里,楊阿姐倒是很正常,妾身旁敲側(cè)擊,她卻不肯吐露一個字,神色也不見任何異常,妾身都忍不住懷疑,公爺前夜醉后,莫非摸錯了人?”</br> 顧青突然沒了食欲,擱下碗認真地道:“我說過很多次了,不是我,是我的一位朋友……”</br> 皇甫思思忍著笑道:“是,妾身就想問問,公爺?shù)哪俏慌笥炎砗笫欠癜蜒诀弋敵闪藯畎⒔銇y摸一氣,不然為何楊阿姐一點反常的樣子都沒有,仿佛從未發(fā)生過一般?”</br> 顧青忍不住低頭看了看自己的手,疑惑地喃喃道:“不應(yīng)該呀,我出手向來是穩(wěn)準狠,怎么可能摸錯人……”</br> 皇甫思思噗嗤一聲笑道:“公爺,您又說錯了,是您的朋友,不是您。”</br> “咳,沒錯,是我的朋友。此事是個誤會,以后再也休提,不管怎么發(fā)生的,總之,以后不準提了,尤其是在楊阿姐面前更不要提。”</br> 皇甫思思白了他一眼,道:“妾身倒是無所謂,反正顧家的后院不管有多少女人,妾身也只是妾室。公爺您可要把持住,若張家兩位姐姐回了長安,公爺恐怕就英雄氣短了,那時若兩位姐姐覺得家里后院女人太多了,讓公爺選兩個扔進井里,也不知公爺舍不舍得扔妾身……”</br> 顧青深情地道:“傻孩子,我怎舍得把你扔井里,你在我身上花了那么多錢,叫你一聲金主爸爸都不過分,顧客就是玉皇大帝,沒人敢把玉皇大帝扔井里的。”</br> 皇甫思思伸出蔥白般的纖指,恨恨地點了點他的額頭,忽然噗嗤笑道:“妾身可不是什么‘顧客’,按理說妾身是您的恩客才對,公爺可不能對恩客薄情負心哦。”</br> …………</br> 深秋的長安,秋風(fēng)蕭瑟,萬物俱寂。</br> 筆直寬敞的朱雀大道上鋪滿了落葉,秋雨綿綿已下了半個月,給這個多事之秋更添了幾分寥落之氣。</br> 天剛亮,興慶宮的宮女宦官們?nèi)栽诖驋邔m院,李亨揉著隱隱發(fā)痛的太陽穴走出殿門,看著殿外淅瀝瀝的秋雨和陰沉的天氣,李亨嘆了口氣,神色愈見疲憊。</br> 李亨已整夜未睡了,在這個內(nèi)憂外患的時節(jié),李亨不得不勤勉秉政,一旦稍有懈怠,宮外的敵人會將他吞噬得連皮都不剩。</br> 宦官李輔國躬著身子悄然上前,心疼地道:“陛下快去歇息吧,今日罷朝,陛下正好睡個整覺,瞧您的氣色不好,都瘦了一大圈了。”</br> 李亨憂心忡忡地道:“內(nèi)憂未消,外患未除,朕如何安睡?”</br> 李輔國輕聲道:“陛下當保重身子,才能從容應(yīng)對憂患,您的身子若垮了,可就萬事皆休,奴婢斗膽,請陛下移駕寢宮安歇。”</br> 李亨看了他一眼,道:“朕囑你設(shè)察事廳,最近可有眉目?京中朝臣的府邸都有安排眼線?”</br> “大多安排了,有的是雜役,有的是護院,但是……顧青的府邸卻無法安排人進去,他府里的下人不多,而且親衛(wèi)把控特別嚴格,奴婢恐生事端,不敢貿(mào)然行事,若激起顧青的反心,奴婢便是大唐的千古罪人矣。”</br> 李亨嗯了一聲,道:“此事不急,以穩(wěn)妥為上。”</br> 李輔國又道:“陛下,昨日蜀中有奏報,太上皇已動身赴長安,約莫再過半月便回來了。”</br> 李亨的臉色又陰沉了幾分,冷冷道:“告訴禮部,按禮制迎太上皇之駕,迎歸太上皇需要怎樣的禮儀,由禮部商議后奏于朕,禮儀必須隆重,但……不可逾制。”</br> 李輔國明白了他的意思,急忙應(yīng)了。</br> 李亨臉色難看,李隆基回到長安后,或許會成為他心里的一根刺,甚至……會給剛剛太平安寧的長安城掀起一場風(fēng)浪,而那個顧青,必然會在浪里游啊游……</br> 稟奏了幾件事后,李輔國再次催請李亨去睡,李亨此時也有了困意,伸了個長長的懶腰,呵欠連天正準備回寢宮,誰知又有一名宮人來奏,李泌和郭子儀相攜求見。</br> 李亨苦笑道:“看來是天意,今日朕怕是無法安睡了。”</br> 宮人領(lǐng)來李泌和郭子儀,李亨在興慶正殿旁的偏閣中召見二人。</br> 至德朝的一文一武兩大重臣相攜而來,所奏必是大事,李亨揮退左右,殿閣內(nèi)只剩君臣三人。</br> 李泌開門見山道:“陛下,臣有事奏。”</br> “奏來。”</br> “叛軍退回河北,朝廷本應(yīng)起兵繼續(xù)北進平叛,奈何安西軍堅辭抗命,但叛軍一日不除,大唐社稷一日無法安寧,臣左思右想,決定向陛下請奏,如當初在靈州時商議時一樣,臣想以朝廷的名義向回紇借兵,助大唐剿平叛亂。”</br> 李亨望向郭子儀,郭子儀面色不變,捋須闔目,仿佛沒聽到一般,李亨心中頓時了然。</br> 看來郭子儀不太樂意向回紇借兵,他與李泌之間的政見不一,有了沖突。</br> “回紇借兵……自無不可,但回紇人的條件太高,朕無法接受。”李亨嘆道。</br> “陛下,臣可與回紇人再談?wù)劊敵趸丶v人說,朝廷除了供應(yīng)他們的糧草和兵器外,還要允許他們在長安城內(nèi)搶掠三日,如今陛下已還都長安,正是爭取天下民望之時,斷不可能答應(yīng)如此過分的條件,臣愿跟他們談一談,或者……國庫里調(diào)撥出一筆錢財給回紇人,不知陛下可愿答應(yīng)?”</br> 李亨沉吟思索,神情猶豫不已。</br> 良久,李亨望向郭子儀,客氣地道:“郭老將軍的意思呢?”</br> 郭子儀睜開眼,緩緩道:“老臣以為,占據(jù)北方的叛軍其實已是強弩之末,不必勞煩回紇汗國出兵了,如顧青前日殿上所言,待明年開春后,安西軍便會開拔北進,徹底平定北方叛軍。”</br> 李亨冷笑道:“顧青的話,朕能信嗎?”</br> 郭子儀卻點了點頭,道:“老臣是粗鄙武將,朝堂上如何爭斗老臣不管,但老臣確信顧青不是失大義之人,就算日后顧青與陛下之間發(fā)生什么,但那是平叛以后的事了。大義當前,顧青一定不會讓天下人失望,他說明年開春出兵,那就一定會出兵。”</br> 李亨搖頭,緩緩道:“安西軍是虎狼之師,顧青也有虎狼之心,安西軍不愿離開長安,就是為了接管長安城的防務(wù),未來還不知他會做出什么,朕實在不敢相信明年開春后顧青會答應(yīng)出兵。郭老將軍,您的話說得太滿了。”</br> 李泌也望向郭子儀,道:“郭老將軍,下官的想法與陛下的一樣,安西軍如今已自成一國,朝廷宣調(diào)已對他們無用,下官也不信顧青會出兵,他和安西軍的利益,在于占住長安,平叛不符合他的利益。”</br> 郭子儀嘆道:“陛下與李先生皆不信安西軍會顧全大義,然而這兩年平定叛亂之戰(zhàn),從函谷關(guān)到潁水,從襄州城到潼關(guān),叛軍被打得陣腳大亂,不得不退回河北。安西軍付出巨大的犧牲,將士傷亡折損上萬,若顧青并無大義之心,他為何要與叛軍拼殺?留在南方坐等朔方軍和叛軍兩敗俱傷不是更符合他的利益嗎?”
三月,初春。</p>
南凰洲東部,一隅。</p>
陰霾的天空,一片灰黑,透著沉重的壓抑,仿佛有人將墨水潑灑在了宣紙上,墨浸了蒼穹,暈染出云層。</p>
云層疊嶂,彼此交融,彌散出一道道緋紅色的閃電,伴隨著隆隆的雷聲。</p>
好似神靈低吼,在人間回蕩。</p>
,。血色的雨水,帶著悲涼,落下凡塵。</p>
大地朦朧,有一座廢墟的城池,在昏紅的血雨里沉默,毫無生氣。</p>
城內(nèi)斷壁殘垣,萬物枯敗,隨處可見坍塌的屋舍,以及一具具青黑色的尸體、碎肉,仿佛破碎的秋葉,無聲凋零。</p>
往日熙熙攘攘的街頭,如今一片蕭瑟。</p>
曾經(jīng)人來人往的沙土路,此刻再無喧鬧。</p>
只剩下與碎肉、塵土、紙張混在一起的血泥,分不出彼此,觸目驚心。</p>
不遠,一輛殘缺的馬車,深陷在泥濘中,滿是哀落,唯有車轅上一個被遺棄的兔子玩偶,掛在上面,隨風(fēng)飄搖。</p>
白色的絨毛早已浸成了濕紅,充滿了陰森詭異。</p>
渾濁的雙瞳,似乎殘留一些怨念,孤零零的望著前方斑駁的石塊。</p>
那里,趴著一道身影。</p>
這是一個十三四歲的少年,衣著殘破,滿是污垢,腰部綁著一個破損的皮袋。</p>
少年瞇著眼睛,一動不動,刺骨的寒從四方透過他破舊的外衣,襲遍全身,漸漸帶走他的體溫。</p>
可即便雨水落在臉上,他眼睛也不眨一下,鷹隼般冷冷的盯著遠處。</p>
順著他目光望去,距離他七八丈遠的位置,一只枯瘦的禿鷲,正在啃食一具野狗的腐尸,時而機警的觀察四周。</p>
似乎在這危險的廢墟中,半點風(fēng)吹草動,它就會瞬間騰空。</p>
而少年如獵人一樣,耐心的等待機會。</p>
良久之后,機會到來,貪婪的禿鷲終于將它的頭,完全沒入野狗的腹腔內(nèi)。</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