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懶人易青(1)
(1)</br></br>易青來自南方的一個省會城市——F市。他和今年風聲水起的那位少年籃球大明星霍英雄是F市一中的同校同學。</br></br>易青比霍英雄高一個年級,霍英雄在高中聯(lián)賽和亞洲三國友誼邀請賽上大出風頭的時候,易青和自己的同學正在緊張的準備高考。</br></br>雖然彼此不認識,但是說起來,兩人還有點淵源。</br></br>易青從高二開始,就迷上了高一的大美女黃思婷。但是很顯然,黃思婷對他這個只有幾面之緣的師兄沒有半點興趣,她似乎更屬意在籃球場上叱咤風云的霍英雄。</br></br>本來易青都要向黃思婷表白了,可是有一天,當他在一場籃球比賽上看見霍英雄以一個超遠距離的雷霆扣籃令全場少女瘋狂的時候,他黯然的決定退出這種無意義的競爭。</br></br>他當然不會預(yù)見到,將來有一天無論是黃思婷還是霍英雄都要仰視他這個國際大導演、民族英雄——在那時,他只是為黃思婷眼中沒有他而黯然自傷。</br></br>小小的感情挫折使他從新審視自己,那時的他,實在太普通了。平凡的樣貌,父母都是企業(yè)中層員工的家庭,在一中這種名校勉強算中游的成績……</br></br>此外,缺乏運動細胞,除了看玩游戲之外沒什么其他愛好也是他無法吸引異性的硬傷——誰會喜歡這樣一個男生。</br></br>實在要說有什么優(yōu)點,那就是他的語文成績不錯,作文寫的很好——他私心里一直認為,之所以能有這個優(yōu)點是因為他看了許多金庸和古龍的,萌生了對文學對的興趣,跟一中的語文教學一點關(guān)系都沒有。</br></br>就是這個優(yōu)點,使得易青的心眼兒活泛了起來。</br></br>其實黃思婷根本不知道他的心意,更談不上拒絕了他。但是易青還是很受傷,于是痛定思痛之后,他決定自己一定要奮發(fā)圖強,出人頭地,將來讓全世界的美女都來倒追我!</br></br>但是談何容易。</br></br>最快出人頭地的方法當然是冀望于馬上到來的高考。不過這個希望也很渺茫。論成績的話,一中高手如云,每年都有幾個上清華北大的,要出風頭幾時輪得上他?</br></br>易青的成績也不是很爛,但是他偏科的實在太厲害,自從上了高中以來,他的數(shù)學成績幾乎就沒有及格過。</br></br>一方面,當然是因為他天生似乎對數(shù)字不敏感,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他太懶。有時間寧愿去看、租盜版碟、打網(wǎng)游,根本就不肯靜下心來學那些函數(shù)和解析幾何。</br></br>看來好象是什么希望都沒有了,但是人生的事就是如此,很多時候都是柳暗花明又一村。</br></br>一次很偶然的機會,易青在電視上看到一個節(jié)目在做黃圣怡的訪談。這個黃圣怡,就是被香港大名鼎鼎的星爺選中的新一代“星”女郎,在《功夫》里面推雪糕車的那個美女。</br></br>那個電視節(jié)目很八卦的在和黃圣怡聊她當年考電影學院的事。黃圣怡是2002年考上電影學院的,她在電視鏡頭前笑得花枝招展的談到自己當年不用考數(shù)學高考,所以考上電影學院的過程很輕松。</br></br>不用考數(shù)學高考?!</br></br>易青坐在電視機前,啃了一半的蘋果含在了嘴里半天忘了嚼。</br></br>第二天,他就到處打聽有關(guān)電影學院的事。漸漸的,一條嶄新的金光大道呈現(xiàn)在了他的面前。</br></br>以他的成績,通過高考能上個本科就不錯了。要上重點大學,尤其是上中國名牌大學中在金字塔尖上的那幾所,簡直只能在夢里想想。</br></br>但是現(xiàn)在,憑他在寫作和雜學方面的天分,如果能考上電影學院這種和北大清華并列的國家一級重點,那簡直是一飛沖天一鳴驚人了!</br></br>電影學院適合他考的至少有三個系:導演、文學、管理。導演系當然是培養(yǎng)導演部門的行當?shù)模晃膶W系將來的就業(yè)方向是編??;管理系主要是培養(yǎng)制片部門的專業(yè)人才,將來在劇組是管錢的,也很熱門。</br></br>這幾個系文化課高考的要求,差不多也就是一般本科的成績線水平,易青的能力剛好能考上——現(xiàn)在剩下的只是明年開春的專業(yè)考試的問題了。</br></br>其實易青也曾經(jīng)想過文化課考試要分數(shù)最低的表演系,可是他照了照鏡子,還是覺得自己似乎不屬于程坤、黃小明那種帥哥型的,于是作罷。</br></br>直到后來他考進了電影學院,了解到了表演這個行當是何等專業(yè),那些不懂行的人對表演的了解是何等膚淺之后,才慶幸自己當初沒有犯傻。</br></br>從那以后,易青就下定了決心要考電影學院學院。</br></br>他從各種渠道弄來了跟電影導演、編劇有關(guān)的資料和書籍,也不管看得懂看不懂,囫圇吞棗的就給自己灌下去;然后租來各種以前自己根本不會去看的所謂文藝影片,什么《秋菊打官司》、《紅高粱》、《花樣年華》、《霸王別姬》等等的一些沉悶的片子,硬著頭皮看了起來。</br></br>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惡補,易青自我感覺良好,至少他現(xiàn)在滿嘴蹦專業(yè)術(shù)語,能把學校的老師同學唬得一楞一楞的。</br></br>于是他花了一個寒假的時間說服了他的父母,要了三千塊錢,拿上自己的多年攢下的私房壓歲錢,躊躇滿志的踏上了進京趕考之路。</br></br>易青一如開始時打算的,報考了電影學院的導演系、文學系和管理系,交了三百塊報名費。</br></br>文學系的一試最先考,考得是影視小品寫作。</br></br>這里的所謂小品跟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上趙本杉大叔演得那種東西可不是一回事。</br></br>普通觀眾經(jīng)常從電視上看到電影學院各系經(jīng)常用小品來教學,總會覺得十分奇怪,豈知此小品非彼小品。</br></br>別看易青裝模做樣的學了不少有關(guān)的書籍,這么專業(yè)的事他去哪里知道,所以雖然他作文底子很好,還是一下就寫砸了。</br></br>不過當時易青自己可不知道,考完文學系的第二天又洋洋自得的去參加導演系的考試了。其實對易青這種怠懶的敗家子來說,就算知道文學系考砸了他也不會像小云那樣尋死覓活的,這小子整個一個沒心沒肺。反正他來北京的目標是考導演系。</br></br>導演系一試考得是影片分析。</br></br>在電影學院自己的大放電影廳里(學校里自己有國際院線水平的大型影院,還免費向本校學生開放,全國這么牛的大學大概也就電影學院一家)放電影給考生看,然后看完了集體回到考場開始寫,一考就是一下午四個小時。</br></br>電影學院一般都會放一些沉悶的純文藝電影來考察考生的藝術(shù)天分和讀解深奧晦澀的電影的能力——要是拿王京的香港搞笑片來考,是個人就能看懂,也沒什么好分析的。</br></br>那邊易青和考生們一進大放,燈一黑,銀幕一亮,全場考生一片嘩然。</br></br>這電影太熟了,居然是當年給中國人拿了第一尊奧斯卡的小金人的那部黎安導演的《臥虎藏龍》!</br></br>許多年以后易青回想起來,覺得自己碰上這個片子真是神使鬼差。</br></br>電影學院這幫人其實是很自戀的,動不動就拿自己學校老師或者畢業(yè)生導的片子來做歷年考試的題目,香港電影和其他地區(qū)的電影很少能拿來當專業(yè)考題的,百年一遇的事居然叫易青這撥考生撞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