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沒法子的小秀才
七月初七,七夕。超快穩(wěn)定更新小說,本文由。520。首發(fā)
林安一不小心著了道,不得不答應(yīng)獵戶,打算學(xué)吹簫之技。
雖然他覺得他學(xué)得吹簫,大約不是獵戶想的那個“簫”,但是,誰讓他“小”呢誰讓他整日苦讀詩書,根本聽不懂呢
因此林安權(quán)作不知那件事,只和師父劉夫子報備一聲,說了要學(xué)簫一事。
劉夫子是真正的正派人士,聞言縷須想了一會,便給林安推薦了顧夫子,讓林安去跟顧夫子學(xué)簫,還道顧夫子夫妻二人,在音律方面都頗為精通,若是林安有法子讓顧太太出山,請她教一教婉姐兒和姝姐兒音律和學(xué)問,那自是更好不過。
劉夫子為林安兩個妹子取得名字,正是林婉和林姝。只是這兩個名字除了劉夫子夫妻會叫,尋常連林安都習(xí)慣了喚大丫二丫
林安眼睛亮了亮,便應(yīng)了下來。
且不提二丫,大丫如果真的嫁到了張家,能多學(xué)一點,當(dāng)然還是好的。
劉夫子照舊檢查了林安的功課,見林安這段時間很是用功,這才放心。
可是林安卻沒那么早放心。
“師父,單單是華陽縣附近,自從前一年的冬雪停下,數(shù)月以來,只下了一場小雨。”林安面有憂色,“又有烈陽高照,每日悶熱,卻又不下雨。井里的水位似有下降,穿過林家村的河水水流也越發(fā)小,前幾日,小河中游的村子還把河流給堵了。我也令人去看過周遭村子里的情形,周遭村子里,有河流穿過的還好些,地里的糧食總算能勉強成活。可是那些只靠井水過活的村子,已經(jīng)為了爭水,打過好幾場,聽說還有人在爭水時死在當(dāng)場。”
林安還有一句話沒說。如果老天爺再這樣干旱下去,始終不肯下雨,那么今年定是要大旱。
而大旱的后果
劉夫子顯然也想到了這一點。
本朝邸報管得相對寬松,但凡有功名之人,都可以憑“讀書人”的身份去購買。
劉夫子和林安都不缺錢,兩人都是定期去買,因此對全國的情形知道的倒是不少。
劉夫子教過不少學(xué)生。那些學(xué)生里十個里總有那么一個記掛著劉夫子,每一兩個月寫一次信,因此劉夫子知道的比林安還要多一些。
“北旱南澇,卻不知老天爺為何不肯公平一些。”劉夫子說罷,眉心擰得更緊,“咱們這邊旱,敕拉一族那邊更旱,敕拉一族最近接連犯境,朝廷那邊,本就對敕拉一族不滿。又有主站一派,言道敕拉一族缺糧,人和畜生都吃不飽,人馬皆瘦,當(dāng)是進攻草原,一舉拿下敕拉一族的好機會。全然不顧窮寇莫追之道,還慫恿陛下令太子殿下代駕親征,以定軍心。”
林安抿唇不語。
“出征打仗,一要兵士,二要將才,三要錢糧,”劉夫子甚至不忍再說下去,“今年秋收,怕是還要加稅。”
只有加稅還是最好的結(jié)果。因為打仗還缺人,如果到時候打仗打急了,臨時征兵,也不足為奇。
到時候百姓家里好不容種出來的糧食被拉走大半,家里的著那個胡子拉碴的閑漢,就把自家三個八歲到十二歲的兒子給退出來,“就讓他們吃飽了,活著就成。林秀才,好人有好報,您看成嗎”
閑漢說罷,村子里人似是都反應(yīng)過來,是了,他們的確是難,難到種了那么多地,結(jié)果卻還要交出去一大半給朝廷。可是,在他們村子里,卻還有一家是不用交田賦的。
林安是秀才,秀才多好啊,二十畝田地,還全都是良田。那里種出來的東西,全部全部,都是林安自己的。
自己的。
人不怕苦,卻最怕比。
不少人看向林安的目光都開始不善。
那開頭挑事兒的閑漢,干脆把自己三個正是“半大小子,吃窮老子”的兒子往前一推,罵道:“傻子么還不謝謝林秀才的救命之恩”
三個男孩像是不怕疼似的,“砰”的就往地上一跪,然后就開始“砰砰砰”的磕頭。
剩下的村民,有的皺著眉不說話,有的則是暗罵那閑漢占了先,推了自家孩子也朝林安跪。
有的孩子還真的跪了,有的孩子寧死不跪。
“爹,你傻了我能讀上書,都是靠的林小叔,要是沒有林小叔,咱們村子里哪里來的學(xué)堂要是沒有林小叔給夫子置辦的田地和房子,夫子怎么會收那么一丁點束脩,就讓我去上學(xué)識字夫子說,學(xué)堂里的紙和筆,還是林小叔給送的呢你怎么能讓我忘恩負(fù)義”
那孩子喊得聲音尤其大,直喊得不少大人都羞紅了臉。
幾個被大人按著跪下的傻孩子,反應(yīng)過來后,愣是站了起來。有的被按得緊的,干脆往地上一趴,原地打起滾來,哭著喊著不肯跪,害林安為難。
林安看著那幾個孩子,心中終于覺得溫暖。
他上前幾步,站了出來,正欲說些什么,卻見快馬又至。
還是縣衙的衙役。
“朝廷有令,倭寇來襲,征兵”那衙役身后跟著十幾個衙差,“快快,把男丁都圍住了,一個個數(shù),不能錯過一個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