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扶植仙道
神道是道,仙道是道,天道是道,人道是道,道前之字,不過尋道之路不同罷了,最終前路,皆是歸道。
季越以前一直覺得自己有世界神格,又擁有一縷不朽神性,理所當(dāng)然的應(yīng)該走世界神道或者法則神道。
可是這幾百年的行走,包括這些年來通過天地自然參悟出來的些許天地之法,終于讓他明白,神道終究只是一條路,而不是歸處。
法則終究只是一種修持途徑,卻不一定必須始終拘泥于它。
季越繼續(xù)漫步在星斗之間,想要靠自己觀察這方世界星斗的規(guī)律,對已有的初級周天星斗大陣作出一定的改進。
不一定能成功,但是季越還是想嘗試一下,不試一下,又怎么會知道一定會不會成功呢?
這時,天界卻又發(fā)生的動蕩。
原本,應(yīng)該在周敬王三十二年發(fā)生的重樓飛蓬私斗事件,雖然時間上誤差了幾年,兩人身份也有了些區(qū)別,但是兩人卻依舊爭斗了起來。
不過如今兩人身份與原先有了區(qū)別,飛蓬到底是天帝,代表著天界威嚴(yán),所以,最終原本只是兩人的私斗,演變成了小范圍的神魔之戰(zhàn)。
打斗規(guī)模雖然不大,但是季越也不至于察覺不到。
兩人打得不相上下,互有損傷,最終重樓左臂被斬斷,飛蓬隨身佩劍被打落凡間。
也就是這時候,季越一句媽賣批罵出了口。
“我去,怎么世界更改度還能倒退的!”
季越發(fā)現(xiàn)原本已經(jīng)跳到48%的世界更改度,因為飛蓬配劍掉落的原因,竟然一下子又跌回了42%。
這還是他第一次知道,原來世界更改度還能倒退的,原本他一直以為這東西只會往前進,不會往后退呢。
現(xiàn)在看來,世界有自動修復(fù)命軌的能力,一旦命軌當(dāng)中的某一部分被修復(fù),那么世界更改度就會倒退。
就是不知道是巧合,還是因為中千世界的世界意識相對強大,要是因為中千世界的意識相對強大的話,那么以后再前往大千世界、無量世界,想要更改世界命軌的難度恐怕不是一點半點。
還好更改世界命軌不是必須任務(wù),完成了有獎勵,完不成也不會有懲罰。
不過這個世界,季越還是打算在不毀滅世界和毀滅人族的前提之下,盡量讓這個世界命運更改度高點,畢竟這個世界前期投入實在是太大了。
完成度高點,也能稍微多填補點虧損,照著中千世界穿越一次就要好幾千時空幣的價格來看,往后前往大千世界、無量世界,恐怕不是加一個零兩個零的問題了。
所以以后每個世界都得盡量讓世界更改度高點,多積累點時空幣和世界本源總沒有壞處,萬一有什么危險,還得靠時空幣和世界本源救命呢!
這次要不是上次意外得來的神道天輪,恐怕還真得靠那個初級周天星斗大陣來絞殺伏羲。
季越想好之后準(zhǔn)備從多方面下手。
天界需要插手,人界也需要插手,地界更是需要插手。
通過這些年在世界各處的游走,以及原先看過的仙劍小說當(dāng)中的描述。
季越發(fā)現(xiàn),這方世界雖然明面上是人道昌盛,中后期仙道鼎盛,但實際來說,世界權(quán)柄一直在諸神手里。
因為即使到了仙道鼎盛的時期,也沒聽說有哪個修行者能夠活幾萬年幾十萬年的,由此可見,這方世界的仙道發(fā)展的極其弱小,甚至都還沒有觸摸到長生之門。
那么透過表面看內(nèi)里,這方世界的大局應(yīng)該還是神道昌盛,只要改變神道昌盛的局面,80%的更改度應(yīng)該還是有的。
這時候也只有一個辦法了,那就是大規(guī)模的扶植仙道。
扶植仙道,只能從凡間著手。
天界諸神本來就能長生,而仙道最吸引人注意的也就是長生,向一群本來壽元就幾乎無盡的神靈推廣能夠延年益壽的仙道,不是搞笑嗎?
……
此時人間正處于東周周敬王年間,大概也就是近似于臥薪嘗膽那幾十年,孔丘也還活著,正在忙著編春秋呢,老子大概才剛剛離開東周都城,正游歷天下而去。
可以說,此時正處于人道智慧極為迸發(fā)的時代,也是處于百家爭鳴早期,道家、方士家的理論也不過才剛剛出現(xiàn)雛形,距離圓滿還遠(yuǎn)的很。
這個時候,扶植仙道,時機正好。
季越先去找李聃,想要見識見識這個傳說中的道家始祖。
就算這個李聃不知修行,但以他的道行,一旦知曉修道法門,一日筑基,百日金丹應(yīng)該是完全不成問題的。
不過這還只是猜測,具體還得等看到人之后再定論。
“我聞世有博學(xué)士,遍覽周王書,說的想來便是老者了吧!”
季越還真不知道怎么搭訕,更不知道怎么對一個白發(fā)蒼蒼,騎著青牛的老人搭訕。
所以只能這么尷尬的,同樣騎了頭青牛來到他邊上,裝作不在意的說道。
老聃側(cè)過身子往邊上看了一下,抬手拱禮道:“不知哪位神圣親來,老朽拜見則是。”
季越這下子是真的眼神放光了。
剛剛見面的時候,季越可以肯定面前的這個老聃是沒有任何修為的。
可是他現(xiàn)在卻能一眼看出自己的神異之處,甚至以神圣冠名,可想而知,他的道行應(yīng)該極高,甚至高到不需要任何靈氣去修行,就足以讓他的靈魂發(fā)生蛻變,達到觀氣察運的境地。
“可愿得長生否?”
季越見他一眼看出自己的身份,也不隱瞞什么,直言問道。
“生死何嘗非道,蒼生福禍尚未可知,世人皆苦,道德不存,何有臉面乞求長生!”
老聃抬起頭,默默的將眼光發(fā)散到周邊,悠然嘆息道。
他想說的大概是世人皆苦,我又怎能獨求長生,世間如此,長生又有何意義?
季越并沒有因為他的回答而感覺沮喪,既然他沒有直言拒絕,那就說明還有希望,并不是真的不想求長生。
“盛衰之道,乃是世間輪回。
既有武王盛世,自有幽王衰竭,既有周滅殷商、湯滅姒夏,自有他國以滅姬周,重興盛世。
若無長生之壽,何以觀未來盛世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