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家徒四壁啊
李思雨他們分的兩間,從外面看還一般,但是進去了,簡直是家徒四壁,什么都沒有,連一個床都沒有。
估計是別人選剩下來的,不然也輪不到他們。
好在這兩家房和別人的隔的都有點兒距離,以后不用因為場子的問題發(fā)生矛盾,到時候把圍墻給圈起來,也算是獨門獨戶了。
和京城里幾進的院子不一樣,這就是兩間土房。
“孩子們,以后會慢慢好的,咱們老祖宗都是從手上恒產(chǎn)全無,到以后有田有房的,所以咱們也肯定能過的好。”李存安鼓勵妻兒。
胡氏也說道:“對,你們爹說的對,我看這地兒也還寬敞,咱們圍了院墻,就比別人強多了。”
李存安是在千戶所入了籍,不過現(xiàn)在不是戰(zhàn)時,不用去備戰(zhàn),只要是隔段時間去那兵營里報道就可,操練什么的,也是按著日子的,估計最開始應該時間長一些,但是以后就不會那樣了。
李存安這樣的身份的人,如果能弄個活輕點的差事就好了,比如寫寫文書之類的,但是估摸著有些難度。
有的還成了千戶所的雜役,平時就做些日常活計,還有去受糧草的,但是那樣的差事也不好弄到手,端看機會如何了。
現(xiàn)如今這些都不考慮,因為千戶所的人給他們兩天時間,把家里給安排好了,然后李存安他們就要進軍營里操練去了,不然怎么當軍戶?
“爹,娘,我有些餓了。”李思賢憋了半天,實在是忍不住了,他小孩子家家的,能到現(xiàn)在才說,真是不容易了。
胡氏忙道:“我去隔壁問問去,這真是理不出頭緒來。”連個廚房都沒有,吃飯成問題,也不能這幾天就一直餓著吧,這地方肯定有集市什么的,不然大家買東西到哪里去?
看這房子什么都沒有,一切都要置辦,就是炒菜的鍋也得買吧,他們以前是不事生產(chǎn)的,這床什么的,總得準備好了,就是那個鍋灶怎么的,請人給蓋起來,也得感謝李存安家不是大富大貴的,胡氏也經(jīng)常親自下廚房給丈夫和孩子們做飯,如今才不至于因為不會做飯而把家里人給餓著了。
“小弟,給你吃!”李思雨從包裹里拿出一個餅子,又給爹娘各遞了一個,笑著說道:“我多買了幾個,爹娘,你們吃。”
在肅州的時候,李思雨就多買了些干糧,就防著一時之需了。
李存安和胡氏欣慰,這女兒經(jīng)過了這事兒,仿佛一下子長大了一樣,再不是什么都不懂的千金小姐了,這樣他們就放心了不少,因為在這個地方,千金小姐是活不下去的,他們夫妻兩個能舍得下臉面,就是怕女兒還想著以前的日子,過的不好。
“娘,一會兒我跟著您一起去吧,咱們得趕緊買些被子,天氣越來越冷了,床也得支起來,我們也問問這邊的人怎么過冬天的。”
這里比京城要冷多了,記得現(xiàn)代的時候,北方那邊都是燒炕的,這個時代和以往都不同,但是想法把冬天過的暖和了,勞動人民的智慧是不可小視的,所謂遠親不如近鄰,最快捷的方法熟悉這里的一切,就是問鄰近的人。
只是去鄰居家里,總不能空手而去吧,這一點兒胡氏早就想的妥妥的了,她不愧是當過家的,在肅州的時候買了東西,不過都是手絹這些。
“咱們今時不同往日,那些貴東西自然是不能買來送人,這手絹既好看又便宜,誰家沒有個姑娘媳婦的,咱們就用這個送人。這可是在肅州買的,和這里的絕對不一樣!”
于是李存安和賢哥兒在屋子里收拾收拾,胡氏就帶著女兒去附近的人家去了,也算是拜碼頭。
這一代住的都是軍戶,很多都是好幾代的住下去,兒孫自然不少,李存安他們是不想當軍戶,不過這些人都是祖祖輩輩當軍戶的,對這個身份已經(jīng)認同,反而覺得軍戶也沒有什么不好的,知道吃飯不愁,還不受人欺負。
離李思雨家走了有十來米的地方,就有一個用土塊和枝條圍成的只有半人高的一個院子,院子里面可以看有四五件房子呢,只不過這正門的大門倒是一人多高,胡氏上前敲了敲門,就有狗叫聲傳過來,“來了來了!”一個聲音很大氣的女人很遠就從屋里傳出來,吱呀一聲,木門打開,就見到一個穿著藍青色棉布衫,下著一條同色粗布裙子的三十來歲的女人出來,這女人的膚色微黑,臉不胖不瘦,頭上系著一條藍色小碎花的頭巾,特別像李思雨想象中的古代勞動婦女。
“你們找誰?”那女人開口問道,倒是沒有問你們是誰。
胡氏忙福了福,把自己的身份和來意介紹了,那女人忙道:“原來你們就是新來的啊,都說這幾天要來人,我還說呢,一直沒有見動靜,這不,就過來了。你們進來坐吧,可別嫌棄。”
這都是這里的老住戶了,也知道人家新來的是來拜訪的,她也不覺得麻煩,特別是胡氏還給她們帶了東西了,就更是覺得新來的懂禮。也不是貪他們的東西,這好歹是看得出對鄰居的重視。
沒一會兒,胡氏和李思雨就知道住在這里的人是誰了,這女人的男人也是軍戶,不過他們老爺子也是軍戶,現(xiàn)在父子都在軍里呢,她婆家姓涂,讓胡氏叫她涂大嫂,而李思雨就叫了一聲涂嬸子。
“哎呀,李家妹子,你這閨女聲音可真好聽,跟那雀兒一樣,我聽了就舒服。”涂大嫂笑道。她生了兩個兒子,就是少閨女,現(xiàn)在見了一個姑娘,看著也高興啊。
胡氏笑道:“您這是夸獎了。”雖然比喻不怎么好聽,但是這涂大嫂性子直爽,倒是很合胡氏的性子,她還就怕來了一個小氣巴拉的鄰居,以后這日子過的不安生呢。
“涂大嫂,我們初來乍到的,人生地不熟,也不知道什么地方有賣東西的,家里什么都缺,您能不能帶著我們?nèi)タ纯矗俊焙蠁柕馈?br/>
“這有什么不可以的?我呢,家里平時就我一個人,他們老爺們都不在家,正好閑的都要發(fā)慌了。不過我看你們得盡快的砌上炕,這地兒的冬天可冷得不行,離不開炕頭,越到后頭,這土就會凍著了,人家都不稀罕過來砌,得趁早,有一年啊,這才來的人不聽勸,非得等著,結果那年冬天差點沒有凍死!”
“你們那兩間屋啊,以前也是有人住的,不過后來人家搬到別的地方去了,走的時候,啥東西都不留的,真是小氣的要命。對了,要是你們不嫌棄,我這里還有點用舊了的東西,你們看能不能用。”
“多謝大嫂!”胡氏也不客氣,這個時候客氣了,人家還覺得你是看不起人呢。
作者有話要說: 萬事開頭難,甭管是什么事兒。
急需鮮花和收藏!這個給俺一些鼓勵吧。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