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千里游學
秦楓研究成立大華獨家銀行很久了,一己之力肯定無法在有生之年,實現(xiàn)自己宏偉的創(chuàng)業(yè)計劃。所以必須要增資擴股,這二十萬換百分之十的股份,他是根據(jù)股本金,利潤等多方因素演算出來的。
二十萬兩,相當于秦楓前世的,兩億。
兩億一成股份,銀行整體折算二十億,還真不貴。雖然大華的經(jīng)濟體遠不如前世,但是貴在獨家經(jīng)營。一旦搶占先機,就算以后有人跟著學開銀行,沒有秦楓的金融知識,不懂銀行的經(jīng)營方式,遲早會被秦楓的銀行吃進肚子里。
這兩點因素,和民團武力一樣,都極為重要。
所以秦楓覺得開價很便宜,幾乎白菜價。
汪公公卻是臉色一變,內(nèi)心巨震!今天說的話,很快就會得到驗證。以汪公公今日之權勢,以及目前和秦楓良好的關系,秦楓不可能騙他。因為秦楓是聰明人,而且,秦楓剛才說了,一成保底兩萬紅利。所以,只能說明,這生意足夠大!
秦楓又接著道:“但銀行以后行事,還需要汪公公鼎力相助,這算技術入股,折銀十萬兩。方才又說了,清潔費收齊以后。民團每月繳給公公五千兩,一年六萬兩。所以汪公公,只需付現(xiàn)銀四萬兩。我還可以和公公簽訂一條回購協(xié)議,若公公兩年后出賣股權,我有優(yōu)先購買權,價錢,不低于三十萬兩。“
聽完秦楓這段話,汪公公心里一陣歡喜,感覺自己躺在云端之上,又高又舒心!還有一點不真實的感覺。
按照這說法,清潔費感謝費扣除股本金投入,兩年時間自己凈賺兩萬兩!以后清潔費每年六萬兩,還有價值至少三十萬兩的一成銀行股份!分紅,預計保底兩萬,但增值這么快的股份,分紅可能更多。
面前這秦楓,越看,越像一只金元寶!不,像一棵搖錢樹。
汪公公喜笑顏開道:“自古英雄出少年!秦指揮使,你可真是,真是,你能不能把剛才的話,再說一遍?”
秦楓呵呵一笑:“還說什么,麻煩莫先生執(zhí)筆,我們就簽下協(xié)議吧!”
......
搖錢樹已經(jīng)離開有一會兒了,汪公公臉上還掛著笑:“每年我能給宮里再多繳五萬兩銀子,李公公該舍不得讓我回宮了吧。不過,我心里還有些不踏實,你說,他真有這能力嗎?“
莫離笑道:”公公關心則亂,如果士林書院帶頭,南昌所有書院支持他收清潔費。公公一月五千兩,一年六萬兩就穩(wěn)穩(wěn)當當?shù)摹V劣阢y行,那是意外的大驚喜。公公,你若覺得不踏實,就去后院門那里,聽聽民團鬼哭狼嚎的聲音,你就有信心了。“
“哈哈,對,有道理!民團嚎叫得越厲害,我就覺得信心越大!”汪公公突然臉色一正:“吳謹還留有人手在監(jiān)視賈家?”
“對,大部分人撤回去了,就留了一個在那里看著賈家,他還沒死心,還在等機會。”莫離淡淡回道。吳謹對他態(tài)度極恭敬,莫離不幫他,也不落井下石。
汪公公陰惻惻道:”著錦衣衛(wèi)拿人!打斷一條腿,扔回吳謹家門口!還有,我們的人,離秦楓遠點,機靈點!重點是保護。別他媽搞成監(jiān)視了!我汪海,難得交個朋友!“
莫離應一聲,轉(zhuǎn)身出去安排。
汪公公往椅子后背上一靠,眼睛望著天花板,嘴里喃喃道:“銀行、布行、糧行,銀行是要做銀子的生意?”
日近晌午。
南昌城外,遠遠來了一大隊人馬,打著軍旗令號。
一名眼神好的守城兵丁手搭涼棚,凝神細看一會兒,轉(zhuǎn)頭對守城百戶道:“好像還是護送士子的廂軍。”
百戶納悶道:“奇怪了,現(xiàn)在這些士人都流行游學?還都來我江西南昌游學?”
也難怪守城百戶有此一說,昨日,南直隸派來一大隊兵馬,護送兩百余名舉人,帶著兩三百隨從,來到南昌。入城按例詢問,領隊之人回答,都是來南昌與士林書院學子做學術交流,也就是游學。
莫非今日又來一隊?
隊伍越來越近,肉眼已清晰可見,軍旗,裝束,武備,軍容,八成兵丁走路,兩成軍官騎馬。妥妥的地方廂軍。廂軍護著一支兩三百人的書生隊伍,卻是人人騎馬。書生隊伍里面還有一架寬大的馬車。
隊伍行至城外兩百步標識旗桿處,守城百戶按照規(guī)矩,手一舉,城頭守軍,持槍取弓,兩旗手各舉起兩面小旗,雙手交叉揮動。兩名號手吹響小號,城門洞數(shù)十名軍士一涌而出,將準備進出城的百姓,統(tǒng)統(tǒng)攔在一邊圍觀,其中有兩名書生打扮的年輕人。
對面人馬,緩緩停下。
有三騎軍裝騎士越眾而出,馬匹小跑至城門前百步停下。一小旗夾夾馬腹,沖到城下,抬頭朗聲道:“浙江杭州廂軍,奉杭州府衙,都指揮使令。護送杭州學子至江西南昌公干!請城門官下來堪印。”
百姓里面圍觀的兩名書生彼此對看一眼,笑著點點頭。
守城百戶帶著兩護衛(wèi)下了城頭,城外另兩騎軍士也一夾馬腹到城下。
見守城百戶走出城門洞,三騎翻身下馬。一名領頭武官笑著將手里一卷文書遞上:“辛苦兄弟了,麻煩給堪個印鑒,我等回去繳令。”
大華,與明朝一樣。對待讀書人不僅僅是厚待,簡直是無微不至的優(yōu)待。
比如秀才到省府鄉(xiāng)試,是縣里派軍士,民壯統(tǒng)一護送。
然后各省舉人到京城趕考,原則上也是統(tǒng)一出發(fā),省一級派出軍隊護送。一省的舉人,以浙江為例,大約兩千多人,絕多數(shù)人都是年輕力壯。年齡太大的,長得太丑的,考中進士都不會派職。五十多歲以后,就真沒必要再去科舉了。
兩千多青壯,基本還帶有家仆,家丁。官府再派出上千軍士護送,就可一路平安到京城。說起來繁瑣,但也就三年一次。
而且,軍士護送舉人上京是好差事,這時代,能讀書的,絕大多數(shù)都是有錢人,路上好吃好喝還有小費。萬一伺候的好,被某位舉人看起了,跟著去做個家將護院,那可比在廂軍強得多。萬一舉人再一路升遷,軍士也跟著前程似錦。
上京趕考雖說是集體行動,但如果某位舉人走到半路,不想走了。比如到了秦淮兩岸舍不得離開溫柔鄉(xiāng),就去當?shù)毓俑畧髠€到,拿個臨時身份證明,就可以留在當?shù)亍?br/>
耍夠了,三年后想再考,就跟著當?shù)氐呐e人,一同赴京。
如果要學習寧采臣,為了艷遇連鬼都不放過,堅持獨立行走,也必須去官府那里開個路條,這就是生死自擔。
所以千百年來,歷史書上,不管正史還是野史,都沒有讀書人進京趕考出現(xiàn)群死群傷,被搶被殺的事件。
至于電影電視里面,一個書生帶著一個書僮就敢上京趕考,那都是瞎扯淡。
千里迢迢,不可預料的因素太多,危險太多。土匪,強盜,迷路,猛獸,自然災害等等。單獨出行,多半會中途夭折。
總之,讀書人就是寶貝,也是官場后備。安全是第一要務,趕考要護送。集體游學也需要護送。
今次杭州最大的書院,西湖書院山長陳鳳山,就要帶著西湖書院的百多名學子,奔赴江西南昌。與南昌士林書院做學術交流,互相學習。所以杭州府,需要派兵護送。
當然,真實原因大家都知道,杭州府衙看破不說破,只是積極配合。百多位學子,幾乎都有護院書僮之類,合在一起也有兩三百人。
現(xiàn)在護送軍官到了目的地,就要城門百戶堪印,就是回執(zhí)單蓋章。類似到此一游,去郵政局蓋個郵戳。表示自己順利到了南昌。回去繳令。
守城百戶客氣地點點頭,笑著應酬兩句。接過軍官文書,在文書上蓋上城防印鑒,留了備份,把余下文書還給武官。
武官道一聲謝,轉(zhuǎn)身上馬回到自己隊伍里。行到馬車邊,笑著和車廂里面的人說幾句話,道個別。隨即大手一揮,率領自己的軍士往來路而去。異地軍隊進城,手續(xù)繁瑣,所以干脆直接返回杭州。
待護送自己的軍士們走了個干凈,這兩三百人,簇擁著馬車往城門里走。
守城百戶拿著文書備份,按例詢問幾句,帶頭的學子也是一般回答,去士林書院學術交流,少則十天半月,多則兩三月。
百戶收好文書,提醒學子盡快去衙門戶房登記,核實名冊,遂揮手放行。
這邊城門洞已經(jīng)解除警戒,百姓自由進出。見杭州士子隊伍靠近。先前人群中兩名書生行上去,道:“前方可是杭州西湖書院同窗?“
“正是。”
“我兩是南京應天書院,蘇州鹿鳴書院學子,奉山長之命,前來迎候西湖書院山長及一眾同窗。請大家,隨我二人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