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139 終南山下
離開劍湖、無量山、云南大理殷揚購騎匹馬一路北渡黃河來到陜西。:;文字版[!!!!]</br>
這一天到達樊川已是終南山的所在因漢初開國大將樊噲曾食邑于此故而得名。沿途岡巒回繞松柏森映水田蔬圃連綿其間宛然有江南景色。嫌劍累贅的殷揚雖然已將那把造型拉風(fēng)的華麗寶劍傳寄江南可此時也只得背負著“青冥”縱馬上岡。</br>
中午時分到得岡頂?shù)囊蛔鶑R宇廢墟前。看見廢墟橫額掛著一面略有燒焦的“普光寺”三字牌匾。殷揚颯然下馬將坐騎拴在一旁松樹上走到松后見有一塊石碑被雜亂長草遮掩僅露出“長春”二字。</br>
心中一動走過去拂草注視碑上刻的卻是長春子丘處機的一古詩:</br>
“天蒼蒼兮臨下土胡為不救萬靈苦?萬靈日夜相凌遲飲氣吞聲死無語。仰天大叫天不應(yīng)一物細瑣枉勞形。安得大千復(fù)混沌免教造物生精靈。”</br>
一番愛護萬民的悲憫心腸罄石而出。</br>
殷揚卻是毫不動容的微而一笑。對于脾氣暴躁嫉惡如仇的牛鼻子老道他談不上有多欣賞。不過若是除開武功這位射雕第一出場人物卻是頗有建樹的。這方面甚至要比他的師父王重陽還要了得許多算是全真七子中唯一青出于藍的地方。</br>
就像殷揚七年以前初出道時曾就為了丘處機描寫小龍女仙姿的一絹《無俗念》真跡手書從而遠至襄陽毀了當年鷹爪雁行門的一脈根基。</br>
感懷片刻走路上山。</br>
由于全派抵制激烈并且一直都光明正大的處在抗蒙第一線上。這時的全真教早已被元剿滅道統(tǒng)雖然存在但武功實無正宗傳承。除了當年郝大通遠避華山繼承了陳拓道流以外其余幾子均是客死異鄉(xiāng)終身再未歸過終南山來。</br>
是以如今的這片山頂上自然也就沒有了當初廣廈結(jié)殿連綿不絕的偌大“重陽宮”。</br>
殷揚行向后山來到背峰絕頂走到一塊大石之前觀看其上刻字。此時天色昏暗大石背后更是漆黑一團。虧得他目力群才能勉強看清。</br>
石上有詩詩中有云:</br>
“子房志亡秦曾進橋下履。佐漢開鴻舉屹然天一柱要伴赤松游功成拂衣去。異人與異書造物不輕付。重陽起全真高視仍闊步矯矯英雄姿乘時或割據(jù)。妄跡復(fù)知非收心活死墓。人傳入道初二仙此相遇。於今終南下殿閣凌煙霧。”</br>
殷揚一面出聲輕吟一面用手指在刻石中順著筆劃書寫。果然證實那些筆劃與手指全然吻合就似是用手指在石上寫作出來一般。只是對于如此駭人聽聞的奇事早知內(nèi)中詳情的殷揚卻僅是一笑置之。</br>
他知道前邊八句作者姓“林”后邊八句續(xù)者姓“黃”俱是不世出的一代人杰。</br>
可惜全真教的開山祖師爺重陽道人除了在次華山論劍中威風(fēng)一回并還奪到個“天下第一”的牛逼稱號之外此位傲氣自負卻沒有半點男人氣魄的道教師祖以他的角度來看實無半點胸襟擔當可言。</br>
他雖知曉王重陽少年時曾經(jīng)參與那“矯矯英雄姿乘時或割據(jù)。”的大爭戲碼但亦知其人運氣極差屢戰(zhàn)屢敗屢敗屢戰(zhàn)簡直與他武學(xué)上所取得的成就完全呈反比!</br>
所謂的先學(xué)文再習(xí)武縱橫江湖憤金兵侵毀我田廬殺我百姓大舉義旗與金對敵占城奪地爭建功業(yè)……到頭來終以金兵勢盛先師將士傷亡殆盡而止。</br>
后來憤而出家恰巧與北宋的無崖子一般葺蓋古墓自稱“活死人”……起先不肯出墓門一步雖生猶死不共戴天誓言不愿與金賊共居于青天之下!</br>
事隔多年一些故人好友、同袍舊部接連來訪勸王重陽步出古墓再干一番事業(yè)。卻不想王重陽是心灰意懶還是終于看清自己不是那塊料……反正自覺毫無面目以對江湖舊侶的王姓男性始終鬧著別扭不肯走出古墓。</br>
直到八年之后他的一個生平勁敵在墓門外百般辱罵連激他七日七夜才將他叫得實在忍無可忍出洞與之相斗。否則他這一副大好身手只怕早就埋沒在墳?zāi)巩斨小?lt;/br>
這個勁敵也就是一世巾幗林朝英了。此女素不在外拋頭露面是以外人知道的并不多聲名也是默默無聞。除開四絕中人均都知道此人武功不在自己之下江湖上少有認識她這號人物的。</br>
而令殷揚十分不屑的卻是王重陽既知林朝英對其甚有情意甚至已有委身相事結(jié)為夫婦之意。身為感情白癡的他卻始終心高氣傲不愿先行表白吐露愛意。假以邦國之仇推脫一句“匈奴未滅何以為家?”便將林大美女的深情厚意裝癡扮呆、只作不知的拋在一邊。</br>
這種態(tài)度直接造成林朝英后期的性情大變和心生怨憤。原本化敵為友的一對天作之合、絕配佳偶到得后來卻又因愛成仇約在這終南山上比武決勝。</br>
于是讓王重陽的白癡屬性暴露無疑的“文斗”之局便此誕生。</br>
最后林女士那句其實大有文章的“若你輸了那活死人墓就讓給我住。”又再表明了同居廝守的含義。</br>
次日黃昏才貌武功都屬上上之選的林朝英一如既往、一往情深的選擇智取。在殷揚面前的這塊大石上刻下行字輕松得勝。</br>
而那又一回輸了的王重陽似乎因為人生中的敗局太多已經(jīng)承受不住失敗的打擊。痛定思痛下竟然絲毫不顧及林朝英的一片真情當晚就直接搬出活死人墓以作讓位。第二日更是想不開的出家真做了道士在那活死人墓附近直接蓋起了一座貌似重陽宮前身的小小道觀……</br>
殷揚心想這個憑借《先天功》出位的全真祖師愚蠢駑鈍點也就算了以他一生的卓越成就再怎么著也能混個大智若愚的名頭。只是其人男子大丈夫卻也太過輸不起了。</br>
被美女贏了之后竟如賭氣一般從了道宗做了黃冠自認為英雄義氣言出必行確不知此種行徑幾乎是以一記結(jié)結(jié)實實的耳光抽在本來對他寄望頗深的林大美女臉上!</br>
后來黃藥師西上終南拜訪。王重陽知他極富智計素有靈慧便隱約說起此事向他請教。當年的黃島主想了良久才自哈哈大笑讓笨蛋重陽摸不著頭腦。直到第二日才親眼所見東邪同出一流的石上書法。</br>
原來林朝英右手食指書寫之前左手先在石面上撫摸良久。而在她的左手掌心中則藏有一大塊化石丹將石面先行化軟于一柱香的時刻之內(nèi)石面不致變硬。才能以血肉之軀劃石刻字。</br>
重陽真人那時初為道士心中甚為不忿但道書讀得多了也逐漸有些“大徹大悟”的概念知道一切全是“緣法”又參透所謂“清凈虛無”的妙詣苦心潛修下一心做起了有道之士。</br>
推本思源若非林朝英的兩度刺激世間固無全真一教不說就連王重陽本人也未必能以“中神通”盛名轟傳當時武林。</br>
殷揚望石半晌一會兒想象那位經(jīng)歷可憐的古墓派祖師婆婆一會兒暗嘲高高在上的重陽道長不是男人。悠然間自山頂遙遙西望就見遠方后山正有一道炊煙裊裊升起。</br>
當即眼光一收面泛微笑立刻輕身下山進入一片郁郁蒼蒼方圓十余里地盡是樹木的茂密林當中。</br>
在這片樹林間穿梭不停他的耳朵一刻未有停閑。只要一聽到有任何嗡嗡異聲或是遠遠望見有白茫茫、灰蒙蒙的一團物事在林中疾飛忙自改變路徑繞行過去。</br>
有心之下總算躲過了古墓外圍大名鼎鼎的玉蜂巡邏糾察隊。</br>
日降黃昏天色轉(zhuǎn)暗。</br>
殷揚遠遠看見更西方的樹梢頭上正自冒出一股淡淡白煙。已知目的地正在那兒。待要急縱趕去卻突然沉默止步愣愣的站在原地一動不動。卻是他剛才方一移動便覺周圍景致狀似一幻似乎生些細微變化。</br>
一滴冷汗從他的腦門慢慢流下。</br>
在桃花島上的三年他可謂三教九流無所不學(xué)。甚至連那些最偏門的奇淫雜術(shù)也是涉獵不少。而其中學(xué)得最少的反而是桃花島門人一脈相傳的所謂奇門遁甲月五行陣法。</br>
向來奉信“拳頭大理就大。”的殷揚實在沒有自覺去研習(xí)那些與自己理念相沖突的奇陣學(xué)說。能把陣法重重的桃花島輕松自在的逛了個遍對他來說已經(jīng)算很是了得的一件事了。</br>
所以設(shè)陣破陣這塊兒委實是他為數(shù)不多的短板!</br>
不過在今天來此之前他也未曾想到當年僅僅跟著黃蓉旁聽偷學(xué)了一些陣勢皮毛的西狂楊過竟還有本事把它傳給后代?</br>
多少也對陣法有所了解的殷揚雖然不敢妄動以免深入幻境、越走越錯卻也并非全無辦法。身為級高手的他就算不用“以力破之”的直白辦法也自有其他方式可以運用。</br>
深思半晌的殷揚果然想出一個方法。</br>
只見他慢慢閉起雙目也不見如何作勢身形已然飛離地面高高掠起上空。</br>
待覺得面有異物才自伸掌一拍借力再往上升。就這樣依樣畫葫蘆的不幾下就已睜開眼睛輕踏在一棵高樹的樹冠頂上。迎風(fēng)踩枝隨勢飄蕩殷揚將遠方的那處白煙位置默默記在心上。翻身下樹時又是順手采摘下幾枚栗果。</br>
剛一落地立即重新合眼身往前縱雙手位于身前扣指連彈。</br>
如此聽風(fēng)辨位擇路而行。若被他彈出的栗子方向沒有出任何聲響他便以剛才站在高處時所憶得的距離預(yù)判著穿越而過。如果聽到明顯“中彈”的動靜則立時傾身變向如魚游過以避擋在身前的障礙之物。</br>
雙手翻飛指彈不停身前的各個方向都要照顧到。這一點大大考驗了殷揚的暗器技巧與感應(yīng)能力。</br>
老天爺給他面子除了一次險些蹭到一灌特別矮小的低樹叢上殷揚總算沒有生什么悶頭撞樹的滑稽慘景。這從另外的一個層面上而言殷揚如今的綜合實力也已提高到了相當恐怖的程度!</br>
“閉眼趕路”的殷揚身輕如燕轉(zhuǎn)折騰挪宛若全不受自然引力影響。任何動作在他的身上都顯得那么協(xié)調(diào)趨使。當這身從深水潭中修行得來的另類輕功正在揮它那特殊作用的奇妙功效時……在殷揚正前方不遠處忽然響起一個嬌柔無比的聲音說道:“你回去吧……”</br>
殷揚虎軀一震情不自禁的睜開眼來。</br>
接著……</br>
高約一米八三的修長虎軀再一次無聲震動……</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