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135 樂山大佛
四川蜀中向來自成一域獨立于中原武林之外。(全文字盡在文學網(wǎng))</br>
在那兒現(xiàn)今最為舉足輕重的勢力乃是一門二幫三派。一門當然是指獨一無二的川中唐門。而兩幫則是說川西岷江、川東巫山這兩個好手甚少但卻勝在人數(shù)眾多的黑道幫派。畢竟出來混就是須要人多嘛……</br>
至于剩下的三家便是峨嵋、青城、九華三派。</br>
這六家門派與殷揚沾親帶故或多或少都有那么些緣分牽連的即有四個!</br>
“沒時間”的巫山派早已與神拳門的拳震山投靠到他老爹殷野王的天微堂下……</br>
峨嵋派與他打過幾回交道滅絕師太對他似敵似友……</br>
青城、唐門亦是關聯(lián)到他兩名手下的出身來歷……</br>
由此可見蜀中武林與他殷揚的關系始終不淺。</br>
而這兩天殷揚忽然起了興致與朱九真、武青嬰這兩個小妞講起那蜀山奇?zhèn)b的修真故事確也是事出有因。</br>
就在不久前的一天天鷹教負責策應西方的白虎壇壇主同時身任當代五虎斷刀門傳人的高山王曾命人來訊息說是自己的那顆美麗棋子為他精心預備了一份神秘禮物讓自己前去接受。</br>
言中禮物的存放之處正是那西蜀盆地之所。</br>
如此情況又怎能讓殷揚不為之掛心呢?</br>
劍閣之雄、巫山之險、青城之幽、峨嵋之奇……他早就心存仰慕。可惜此次要去的地方卻并非以上所列的任何一地!</br>
“百櫓輕搖帆影三江匯注嘉州。怪侶飛凌云渡狂朋登碧津樓。”</br>
去意已定的殷揚以這詩句來告別自己生活了有將近三年的紅梅山莊如今改稱“銀猿壇”的紫市堂西北分舵。對于朱武二女也都給出了承諾將會在事定以后前來接取。</br>
此話一出朱長齡和武烈兩人心下大定均知殷揚對自己的女兒并非僅是隨便玩玩而已確實有了真心納娶之意。</br>
不說殷揚此舉是其本身的貪婪收藏本能驅(qū)使還是男人的好色心理作祟又或者說根本是對朱武連環(huán)莊的許之以誠、安之以心……總而言之他本次漫長的西域之旅終于暫告段落。</br>
只不過當他下次回來肯定不會再像這三年一般的遐意充實了。說不定迎接他的便是一場刀光劍影下的腥風血雨……</br>
經(jīng)過數(shù)日不快不慢的水上行程獨自南下的殷揚卓立于大船之欣賞江峽風光享受著“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逐江樂趣。</br>
未過多時便已達至此行的目的地——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的匯流中心!</br>
仰望著那座開鑿于唐玄宗開元初年的巨大石像殷揚不知怎么地突然拿某部經(jīng)典港漫中的劇情和某本仙俠中的景象與之對比。心中更是冒出了一句膾炙人口的“水淹大佛膝火燒凌云窟。”來。</br>
恩…還有一款以石像做為過關Boss的動作游戲……</br>
想到好笑處殷揚不禁大樂。</br>
所謂“上朝峨嵋下朝凌云。”第一次親見著此類堪稱鬼斧神工卻又極富宗教色彩的歷史遺跡時殷揚的內(nèi)心略感興奮于是一踏船頭穿梭而起整個人如飄似飛的在船側峽壁上連連足點掠過一條弧線悠長的凌空飛旋人就已落到了那座石像底下。</br>
高高的抬起頭部從下往上的仰望著就連腳丫子都是那么巨大的樂山大佛。他突然很想知道在這個家伙的頭頂上往下俯視又會是何種心境?</br>
面對眼前高達好幾百尺的雄偉佛像殷揚卻連一點信奉崇仰的興趣也無。反倒肆意的施展輕功拾膝而上幾經(jīng)云梯前縱就已上到那正襟危坐的巨佛膝上。</br>
有名言曰:“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可想而知此佛之高大巍峨實已到了人力難登的地步。但是正在大佛膝上的殷揚卻并不這么看待。</br>
不久之前才剛在船上品嘗過細嫩鮮美的“西壩豆腐”以及淡水魚中堪為極品的“江團長吻鮑”還有“牛華麻辣燙”的他此刻正是酒足飯飽急需消化的時候。這時也不愿去攀那山側棧道盡是想憑借自身一己之力達到頂峰!</br>
若換旁人為之無疑于癡人說夢。可依照殷揚的高輕功卻就未必辦不到了。</br>
他本身天資出眾后天異稟。因?qū)W香帥的獨家練功竅門從而得到了一身迥異常人的另類功法。又曾研究過武當《梯云縱》、華山《上云梯》、泰山《十八盤》……等縱跳奔躍之術。再加上其對《神行百變》的數(shù)年參考即便是西域的冰峰絕壁也敢直闖而上又哪會真的在乎這座不及百丈的凌云大佛?</br>
現(xiàn)下他如此興致沖沖的放手施為倒有大半的因素是由于那出從佛頂打到佛腳又從佛腳打到佛頂?shù)穆嬊楣?jié)作祟……</br>
耳邊風聲陣陣目力群的殷揚雖然飛于高空但總能將佛像表面略有凹凸的不平位置收在眼內(nèi)。往往不等落勢出現(xiàn)即已半空轉(zhuǎn)折在這大佛胸口上邊借力續(xù)力急沖上。</br>
不多會兒已然履足巔峰腳踩大佛頂門信目四顧一覽腳下壯麗光景。</br>
傳說唐朝初年凌云山上有一座凌云寺凌云寺里有一個老和尚叫海通。當時凌云山下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匯流水深流急波涌浪翻經(jīng)常吞沒過往行船危害周邊百姓。</br>
海通和尚每日見到舟毀人亡的慘景心中十分不忍。他想三江水勢這樣猖獗水中必有水妖作怪。要是在這巖石上刻造佛像借著菩薩法力定能降服水怪使來往船只不再受害。</br>
于是凌云禪院之旁便有了這世上第一大佛的出現(xiàn)。</br>
瞻仰前人迎風半晌。劇烈運動玩的殷揚緩下心情終于記起了此行的真正目標。</br>
見這佛頭頂上共有螺髻一千零二十一處。髻與頭部渾然一體實則以石塊逐個嵌就而成。單塊螺髻的根部裸露處確有明顯的拼嵌裂隙而無沙漿粘接。</br>
殷揚深知那是兩層厚約盈寸的附加抹灰乃是此尊石佛的排水系統(tǒng)之一。他收到的信內(nèi)那位新晉的峨嵋弟子說要敬獻給他的禮物正是在這佛頭之上。</br>
照著信中所講的記號略一尋找擁有一雙凌厲鷹目的殷揚很快就在佛祖的石質(zhì)螺髻上現(xiàn)了一個不怎么明顯的短劍記號。</br>
右掌一拍石屑紛飛。半點都未想到自己正在破壞珍貴歷史遺跡的殷揚很是囂張地將佛祖腦袋頂端的一個髻震得粉碎。緊跟著又自局部禿頂?shù)姆鹱嫣祆`蓋中取出了一柄青光閃爍的纖細寶劍。</br>
劍上有字——</br>
“青冥!!”</br>
殷揚先是一愣接著微顯驚喜的照讀念罷。貌似對于收到的這份禮物頗覺滿意。渾沒有感到自己手上所拿的確是人家九華山的震派之寶!</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