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李煜看“李煜”
石韋信手寫了一首《虞美人》。
這首詞的原本主人,正是龍座上的那位李煜。
曾經(jīng)的歷史上,李煜在亡國之后,哀思故國,便寫了這首千古絕句。
據(jù)說,正是因為這首詞才為他惹來了殺身之禍。
原詞當(dāng)中的那一句本是“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但若照搬下來的話,便反而會產(chǎn)生歧意,故而石韋靈機(jī)一動,把“故國”改為了“故鄉(xiāng)”。
如此一來,這首詞便成了一首思鄉(xiāng)之作,一字之改,對整首詞影響并不太大。
他將詞寫罷,一名宦官便上前捧著未干的墨跡,奉給了龍座上的李煜。
一想到這南唐國主李煜,欣賞著若干年后,“他自己”將要寫下的詞句,這將是何等有意思的情景。
石韋挺胸抬頭,默默的觀望著李煜,心中卻有一種惡作劇般的快感。
李煜啊李煜,我本來是想抄首別的詞的,誰讓方才你要打我板子,那就別怪我戲弄你了……
集賢閣中的那些人,卻不對石韋的那首詞抱有任何希望,他們都等著皇帝看罷,不屑一顧的當(dāng)場撕掉,然后下令杖責(zé)石韋,他們便可以看一出熱鬧。
李煜自己本身就是才華絕世的大家,盡管他手底下聚集了諸多文人墨客,但這些人當(dāng)中,包括潘佑等近臣在內(nèi),文采能趕得上李煜之輩,卻并無一人。
這么多年來,真正能得到李煜贊賞的詞作,可謂鳳毛麟角。
眾人深信,那不名一文的年輕人,絕不可能是其中幸運(yùn)的一員。
似乎李煜本身也沒有多少期望,他只是隨手接過那詞作,微斜著頭,隨意的瞄了幾眼。
只是隨眼的一看,那張平淡的臉,卻瞬間涌起了駭然之色。
那般表情的變化,石韋看得清清楚楚,他知道,李煜被“李煜”的詞震住了。
李煜騰的一下站了起來,雙手捧起那紙詞作,從頭到尾,細(xì)細(xì)的味讀了幾番,臉上的表情,由最初的震驚變得驚喜,仿佛發(fā)現(xiàn)了天下難得的至寶一般。
須臾后,他猛然拍案,忍不住喝彩道:“妙極,妙極。”
這“妙極”二字,如同是晴天霹靂,將在場所有人對石韋的輕視都劈散。
“這么多年了,朕終于又看到一首絕世之作,此詞只應(yīng)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見啊,實在是妙極了。”
此言一出,所有人的目光,都第一時間齊刷刷的射向石韋。
他們無論如何也想不到,這不名一文的年輕小生,究竟是寫了什么樣的奇作,竟然會令圣上如此拍案叫絕。
石韋卻只表情平靜,面帶著淡淡的微笑,坦然的接受著眾人的側(cè)目。
“此等佳作,諸位愛卿也好好欣賞欣賞。”
李煜興致極好,遂令將石韋這首《虞美人》傳閱下去,與諸人共賞。
眾臣們看過之后,自然是無不驚嘆,就連那先前提出要打石韋板子的徐弦,當(dāng)他看過之后,臉上的那份冷峻,亦為嘆羨所代替,不禁捋著白須贊不絕口。
即使是潘佑,先前已知曉石韋的才華,但當(dāng)他看到這首《虞美人》之時,心中的那份驚訝,還是難以掩飾的流露出來。
唯有那徐常青,臉色卻一片鐵青,神情極為復(fù)雜。
那是震驚,亦是嫉妒,除了石韋之外,無人能夠察覺。
李煜欣然起身走下龍座,來到了石韋跟前,笑問道:“你叫石什么來著?”
“草民石韋,字遠(yuǎn)志,拜見陛下。”石韋長身一揖,言辭雖然敬重,但語氣卻仍是那般不卑不亢。
李煜點(diǎn)了點(diǎn)頭,又問道:“你何方人氏,祖上何人?”
石韋坦然道:“草民當(dāng)涂人氏,祖上都是普通百姓,草民不過是一郎中。”
聽得石韋出身平凡,李煜原本的那份欣賞的表情,似乎因此而暗淡了幾分。
這時,潘佑卻從旁道:“這個石韋不過一小小郎中,便能寫出這等妙詞,可見我大唐真乃藏龍臥虎,此是陛下之福也。”
潘佑這般一說,那李煜頓時又面露幾分得意,點(diǎn)著頭道:“不錯不錯,潘卿所言甚是,來人啊,給這個石韋賜御釀一杯,以嘉獎他這一首妙詞。”
此言一出,在場眾人無不露出艷羨之色。
能得到皇帝的贊許已為不易,再得御酒的賞賜,莫說是石韋這么個平頭百姓,就算是當(dāng)朝重臣,也鮮有如此厚賜,這般莫大的殊榮,豈能不遭人羨。
石韋卻只淡淡道:“多謝陛下賜酒。”
宦官將一杯酒端來,石韋也不扭捏,一飲而盡,嘴上贊著好酒,心中卻想這所謂的御酒,也甚是一般嘛。
“潘卿,難得你如此用心,為朕覓得如此良才,同樣該賞,朕就賜你玉帶一條。”
這李煜果然是詞人皇帝,只因石韋一首詞,連同潘佑這個引薦之人,也一并如此厚賞。
潘佑謙遜了幾番,欣然拜謝龍恩。
那老臣徐弦見狀,卻道:“陛下,這石韋這首詞確實不錯,不過方才他冒犯陛下之罪,亦不可不究,不然陛下的威嚴(yán)將何在?”
石韋眉頭微微暗皺,他一時想不明白這姓徐的為何非要針對自己。
眼下他既已得到李煜的賞識,這地位便與方才大不相同,遂是出列大聲道:“啟稟陛下,草民方才并非有意冒犯陛下,只因陛下經(jīng)過時,不知是何人在后面推了草民一把,才撞翻了硯臺,玷污了陛下龍袍,請陛下明鑒。”
“竟有此事?”
李煜的臉色頓時晴轉(zhuǎn)多云,目光刷的掃向了石韋身后那數(shù)名才子。
那幾人被皇帝的目光這般一掃,本是不關(guān)己事卻個個面露慌意。
反倒是那徐常青,明明是他所為,卻反而表現(xiàn)得坦坦蕩蕩,神色與氣度都一派平靜自若。
“石韋,告訴朕,是哪個惡毒之徒故意陷害于你,說出來,朕為你做主。”
石韋回過頭來,目光如電,冷冷掃向那徐常青。
正當(dāng)他打算指名道姓,揭穿那徐常青時,猛聽身后有人痛叫起來。
石韋和在場所有人都被這一聲痛叫驚動,尋聲看去,卻不知為何,那徐弦竟是突然跌倒在地上,捂著小腹哀叫起來。
“爹爹!”本是一臉淡定的徐常青,見到父親突然倒地,忙不跌的飛奔了過去。
石韋的心情很快平靜下來,卻沒想到這徐弦竟會在這個節(jié)骨眼上,突然的犯了急病。
那李煜眼見重臣突發(fā)疾病,早把方才之事拋之腦海,忙是喝道:“你們還愣著做什么,還不快去傳御醫(yī)來。”
集賢閣內(nèi)頓時亂成一片,眾人七手八腳的將痛得不省人事的徐弦抬至偏殿休息,李煜和潘佑等幾位大臣在內(nèi)看護(hù),其余之人則被屏退在正常之中。
諸人議論紛紛之時,那御醫(yī)劉昆布已匆匆的趕到。
“你怎么會在這里?”劉昆布一進(jìn)門,便正好撞見了石韋,不禁奇道。
石韋淡淡一笑:“劉御醫(yī)先不必關(guān)心我為何在此,還是趕緊去看看那位徐大人吧,再晚一步,我看他就要一命嗚呼了。”
劉昆布滿腹的困惑,卻又沒時間多問,只得懷著奇惑之心,匆匆的趕往了偏殿。
劉昆布進(jìn)去之后,約莫過了半個多時辰,又有幾名御醫(yī)陸續(xù)被傳喚而來。
看這情形,那徐弦應(yīng)該患病不輕,不然豈需幾位御醫(yī)齊來會診。
約莫著將近傍晚時分,集賢閣中的眾才子多已先行告退,石韋本也想一走了之,但想著潘佑今曰對自己的維護(hù)之恩,豈能不告而別。
當(dāng)下石韋便一直候在閣中,不多久時,終于看到潘佑獨(dú)自一人出來。
石韋便迎上前去,詢問那徐弦的病情如何。
潘佑搖頭嘆道:“徐大人這病甚是怪異,幾位御醫(yī)有的說是熱結(jié)大腸,需用寒涼之藥,又有人說是寒阻中焦,需當(dāng)服溫?zé)嶂帲巯滤麄冞€在內(nèi)中爭論,無法得出最終的診斷,我看再拖延下去,只怕徐大人他……唉——”
聽得潘佑這一番描述,石韋的臉上,悄然掠過一絲冷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