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 第一百零四章
陳氏暈乎乎的回堂屋去招待客人。
因為事先跟方永順通了一口氣,接下來的事就好談了。
劉家也很意外,一家人朝方家道完歉,由著蔣氏先起了個頭說和,陳氏并沒有像他們準備好的那樣,勃然大怒,反而心平氣和的聽了蔣氏把話說完。
劉家人看到了希望,自然一陣欣喜,蔣氏的語氣也越發(fā)真心實意,本來做好了準備要打一場硬戰(zhàn),但是方家人這般善解人意,事情就成功了一半,就算最后還是結不成親,至少兩家也不用交惡了。
陳氏聽完話,臉色雖然不好,但到底還算平靜,皺眉道:“大娘和大爺都親自過來了,我也不好把話說絕,我實在是喜歡你們家青青,小姑娘又大方又伶俐,說出來不怕大娘大爺笑話,這要是青青,我做夢都能笑醒,恨不得當是自家姑娘疼愛。”
這話的意思,在場的人都明白,人方家只瞧得上劉青,瞧不上劉雅琴。
身為劉雅琴的父親,劉二叔也是一臉的羞愧,是自家理虧,也怨不得人家嫌棄,剛想勸他爹娘要不就放棄,反正自家女兒是名聲是毀了,方家都知道了來龍去脈,還這么中意侄女,也是有心的,沒得為了他那不爭氣的女兒,把侄女的緣分給破壞了。
不過劉二叔還沒開口,便聽見他爹深深嘆了口氣,“真真是對不住侄媳婦了,現(xiàn)在村子里都知道是我家大孫女的婚事,就算成不了,也不能再讓青青給搭進來,否則不就是亂套了?底下還好幾個孫女,以后怎么說親?怪就怪我們家青青沒這福氣。如今我跟老婆子雖然舍了臉皮過來,可倘若侄媳婦實在瞧不上我那大孫女,那也是命,只要侄媳婦不怪罪我們,就已經(jīng)心滿意足了。”
陳氏皺眉,她當然知道劉家同意把青青說過來的幾率很低,不過還是想試探一番罷,既然現(xiàn)在劉大爺也表明了底線,她也只得放棄,為難的道:“大爺家的難處,我也能懂,到底都是有姑娘的人家。可我們家雖然沒什么門第,永順卻也是實打?qū)嵉男悴牛筮€要考舉人,考進士,他爺奶去世前最放心不下的就是這孩子的婚事,說句難聽的,我要是沒挑好這個媳婦,弄得孩子家宅不寧,百年后哪還有臉見祖宗?”
劉家人聞言一臉羞愧,娶妻娶賢,他們家就是沒選好媳婦,日子好不容易有盼頭了,就被那個敗家娘們攪得沒辦法安寧。
結果現(xiàn)在還禍害到別人家去了。
十分羞愧的劉家人頓時說不出來了。
不過陳氏倒也沒有故意拿話諷刺劉家人,事實上從跟兒子進屋開始,她就已經(jīng)妥協(xié)了,只是心里難免憋著氣,該怎么妥協(xié),拿什么妥協(xié),都得她說了算,現(xiàn)在是劉家求著他們。
說白了,陳氏不過是在為自家爭取權益,劉家不可能平白無故就想讓她換個媳婦,她兒子雖然比不上劉延寧,但也不能這樣叫人欺負。
這親還是要結的,陳氏也不想把關系弄得太難看,頓了頓,便像是想到了什么似的,忙道:“大爺大娘別誤會,我說的不是你們家姑娘,雖然你們家大姑娘我沒接觸過,但是大爺大娘的為人,又跟青青是親姐妹,想必也不會差的,只是……”
陳氏話鋒一轉(zhuǎn),有些遲疑:“大爺大娘也別怪我話說得難聽,我實在是怕這孩子她娘太厲害了,真要成了親家……”
雖然陳氏沒把話說明白,但她先前就暗示了一通,意思就很明顯,怕自家也被弄得家宅不寧。
這話剛落音,劉二叔再也忍不住,立刻道:“方嫂子不必擔心,我回去就休了那惡婦!”
這下別說劉大爺他們了,連陳氏都不贊同,連忙道:“劉家二叔可別置氣,我沒這個意思。”這要是真結親,兒媳婦還沒嫁過來,就有個被休了的娘,這讓她兒子的面子往哪兒擱?
劉大爺也回頭瞪了劉二叔一眼:“你就消停些罷,這筆賬回去總能算的!”
陳氏見狀,知道劉大爺心里還是有成算的,才放下心來,道:“不是我說,大爺大娘就是太厚道了,這樣兒的攪家精,要是換成別人家,打死都不是個事。”
按理說,陳氏和王氏再怎么說也是平輩,就算要結親,說這樣的話也有些過了,不過看在他們方家也是受害者份上,劉家等人也沒有多想,蔣氏符合道,“侄媳婦放心,這件事了,我一定好好教訓她,就算教訓不過來,也得死死盯著我,萬不能再讓她出去作惡。”
一直沒有說話,來了就當自己是個擺設的劉延寧忍不住皺眉,心里頭一咯噔。
雖然不該編排長輩,但是方伯母委實有些厲害啊。爺奶現(xiàn)在一心想結親,把事情了結,便沒有注意到方伯母的態(tài)度,可他實在不敢放心,倘若方伯母說的是她心中所想,這要是真訂了親,雅琴日后進了門還有好日子過?
陳氏沒有注意到劉延寧的反應,她心里還算滿意,劉家的老人心里有成算,就算兒子有個不消停的岳母,往后也鬧不到他們家來,只要她把兒媳婦管好就行了。
想是這么想,陳氏面上還是沒放松,仍然愁云不減,“大爺大娘也知道,我們家永順這孩子雖然會讀書,心底卻太過善良,就怕被人牽著走,我以前想著給他找個機靈的,心思正的媳婦,兩個人也好互補,太厲害了肯定不行,行事拎不清就更要不得了,我們家永順沒個兄弟幫襯,往后我跟他爹百年了,可就萬事只得靠他自己……”
劉大爺心里一咯噔,這是怕他大孫女太厲害,跟她娘一樣拎不清?
其他人自然也想到了這一點。這件事,在進城之前,他們也仔細審問過,劉雅琴是真的事先半點不知情,要不然聽到她娘做過什么的時候,小姑娘也不會驚叫出聲,引來本就留了個心眼的安氏,甚至在安氏的追問下,把事情全盤托出。
從這點就看得出來,劉雅琴比她娘知道輕重多了。
正是因為跟劉雅琴無關,劉家人才敢想這件事,要是姑娘真像她娘一樣,哪里需要等陳氏質(zhì)疑,他們自己也不好意思拿出來禍害別人。
因此聽到陳氏的話,劉家人心里也不太舒服,但陳氏說得委婉,他們也理虧在先,便只能忍耐,劉大爺安撫了陳氏一通,又表態(tài)以后要是結了親,方永順就相當于他孫子,他們劉家的孩子,便都是方永順的兄弟,往后自家孫女要是做了什么出格的事,他們絕不偏袒,一定幫方永順找回公道。
有了這一番話,陳氏更心滿意足了,劉家的確比他們家厲害些,就算現(xiàn)在說親的不是劉延寧的親妹妹,只是堂妹,但有劉大爺這番話,劉延寧聽了也沒反對,就表示往后劉家虧待不了他兒子,不比娶劉青差多少。
而且因為劉家理虧,以后打交道還得讓著他們家。
兒子娶了個能幫襯自家的媳婦,還不用伺候著媳婦,倒也不差。
陳氏抿了抿唇,到底是松了口,雖然語氣中還有些遲疑:“大爺大娘誠心誠意,你們家姑娘我也看過,是個好的,本來也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只是……”
見陳氏松了口,劉家眾人到底也松了口氣,劉大爺忙道:“侄媳婦有什么難處?說出來咱們也好一起商議解決。”
方父聽到這里,也知道孩子他娘的意思,心里一陣奇怪,忙朝人使眼色,心說孩子他娘之前不是說只看中延寧他親妹妹嗎,怎么現(xiàn)在連堂妹也同意了?
陳氏沒有理理會方父,方父也只能作罷,到底子女婚事都是女人決定的,改主意就改主意罷,本來他也沒覺得延寧堂妹和親妹多大差別,畢竟劉家的情況跟別人家不同。
別說延寧自己就說過,以后就是劉大爺他們百年了,他也不會跟這些叔父分家。單看延寧是靠這些叔父們供出來的,別說不分家了,以后出息了也得把叔父們當親爹供著孝順者,所以他堂妹和親妹,差肯定差了一頭,但也差不了太多,更何況延寧堂妹比他親妹大一些,還能早點嫁進來,早點讓他們抱孫子,也算是彌補了一些。
方父看得很開,陳氏卻不太甘心,為難的道:“唉,說出來不怕大爺大娘笑話,我們家雙手刨地,供這孩子念書不容易,東拼西湊,供他考了秀才,明年還要去省府考舉人,又是一筆花費。而且我們家姑娘年歲也到了,拖了這么久,就是因為置辦不出嫁妝,挨到現(xiàn)在也不能不說了……原先想著,青青年歲小,先定個親,再等個兩三年成親也不差事,正好給我們些功夫,慢慢把聘禮給攢起來,真要換成你們家大姑娘,比青青大了許多,哪里敢叫人家等那么長,這不是耽誤姑娘嗎?”
陳氏說得真心實意,基于對方家的愧疚,連一毛不拔的蔣氏都主動讓利了,道:“這聘不聘禮的,咱們自家商量就行了,又不是下給外人看,只要兩孩子往后好好過日子,比什么都強。”
倒是劉大爺比較上道,他擰眉在心里盤算了一通,明年秋日才考鄉(xiāng)試,那就還有一年的功夫,照著江先生說的,真要能把鋪子開起來,賺得能比以前多,把方秀才趕考的盤纏也出了,應該不是難事。
這么一琢磨,劉大爺便說了:“侄媳婦不必擔心,往后結親了,有我劉家一口飯,哪能少你們湯喝?手頭要是實在緊,明年方秀才趕考的盤纏,我們家多少也能湊點……”
劉大爺?shù)脑掃€沒說完,正直的方永順立刻起身,漲紅了臉道:“大爺,萬不能如此,延寧也要考科舉,咱們誰家都不輕松,哪能叫你們出這個錢?”
方父也連連搖手,“使不得使不得。”
陳氏還沒開口,劉大爺又笑道:“哪有什么使不得的,成了親家,那就是一家人,總不能眼看著孩子考不了舉人?我們家干活的人多,再怎么樣也能摳出一些來,就這么說定了,往后方家姑娘出門子,我們能出的也出一份嫁妝,都是自家人,該幫襯的就得幫襯。”
因為劉大爺忽然強勢起來,陳氏推辭不過,便也受了,順水推舟的定下來事,因為八字已經(jīng)給過了,不用再給一次,陳氏便說改日請媒人去送信物,正式定親。
劉家人也善解人意,讓方永順不用顧這些,先跟劉延寧回書院,天大地大,念書最大。
后面的事順利得不可思議,談完之后,方家人便熱情的送了劉家人出門,劉大爺走前還交代道:“再晚就回不了村,也只能直接回去了,侄媳婦有空同我那兩女婿家說一聲,訂親的時候叫他們也去吃個飯。”
陳氏應下了,熱情的目送著劉家的牛車駛離視線里。
再回了家,方父便有些過意不去的道:“孩子他娘,咱們大順趕考的盤纏也就罷了,小柳的嫁妝哪能也叫劉大爺他們出,這不是占人家便宜嗎?”
陳氏也搖頭道:“我也沒料到劉家竟這般大方,我一說就松口了,看來家底比我猜的還要厚一些。”
方父還是不太放心,“就算人家家底厚,也不欠咱們的,哪能這么占人家便宜?”
“那他們就沒占我們家便宜?那個什么雅琴跟青青比,差了可不止十萬八千里,你是不知道罷,劉家賣的那什么茶葉蛋,還是青青給想出來的!”
方父搖頭,“前陣子在省府一起典屋子住,也沒聽他們說過這事,你怎么知道?”
“咱們大順跟延寧關系好,聽延寧提起過,后來許是茶葉蛋賣得好,劉家怕別人對青青起壞心,就沒敢往外傳。”陳氏心里一陣失望,只是又想起一事,嘆氣道,“也是咱們家沒這福氣,大順都說了,連江先生都很喜歡青青,讓她跟著喊師傅,指不定那日就收徒了。你說那京城來的江先生,書院這么多人里,怎么就偏偏瞧中了延寧?還不是因為延寧有潛力,我以前還想著延寧年輕,學問再好也有不足之處,但現(xiàn)在看江先生都這么重視他,恐怕考舉人是不成問題了——他要是明年考中了舉人,那就是整個省府都難得的年輕舉人,到那時他妹妹想找什么人家不好找?”
方父的關注點有些歪,想也沒想的道:“咱們大順明年也考舉人了。”
“考不考得過還另說。”陳氏很有自知之明,“書院的夫子們都說了,咱們大順是吃得了苦,勝在勤奮,考個功名,當個老夫子自是不在話下,但是走科舉這條路,還真不好說。你也瞧見了,他秀才就考了兩回,最后這回還是排在后面,差一點又落榜,明年的鄉(xiāng)試,我也不敢太過期待。雖然咱們大順也算是難得的青年才俊了,跟延寧還是沒法比的。”
“咱們大順是大順,延寧是延寧,這有甚么好比較的?”方父還是不明白,忍不住道,“你要是不滿意延寧他堂妹,就不結親也成,反正劉大爺也說了,是那姑娘她娘造的孽,沒得讓咱們家來承擔。”
“罷了罷了,跟你也說不明白。”陳氏氣得推了他一把,扭身就走,“正好有空,我去一趟延寧他姑家。”
方父不明就里的搖頭:“怎么說著說著就惱上了?”不過他也知道,既然婚事定了,說再多話也沒意思,索性自己扛著鋤頭出去干活了。
**************************************************
劉家一行人匆匆忙忙,先把劉延寧和方永順送去了青山書院,又去找了劉青母女,說了這事。
“跟方秀才父母說定了,過兩日他們會請了媒人去咱們家下聘書,我讓方秀才他娘知會了你大姑小姑,到時候他們也會回去,順道過來捎你們娘倆一起。”
李氏皺眉,雖然心里有數(shù),卻也不想回去看王氏趾高氣昂的臉色,想也不想的道:“爹,我就不回去了,還要給延寧做飯呢。”
蔣氏嘆了口氣,無奈的道:“延寧這么大人了,就一天而已,他在書院也能混口飯吃,反倒是雅琴定親,連他大姑小姑都回去了,你不回去,豈不是讓人看了笑話?”
李氏沉默不語。
劉青知道她娘憋著口氣,估計還是為著她鳴不平,不能讓王氏輕易就這么糊弄過去了,只是劉青還想著在劉大爺他們處置王氏的時候,旁敲側擊的出點主意,最好把王氏以前給她娘受的委屈,這次一并還回去,所以便勸道:“娘,還是回去一趟罷,再怎么說也是喜事。”
劉大爺也知道李氏這回是真氣著了,再不好好處理,只怕就記恨上他們這些人,別連帶著延寧和青青都受了影響,以后跟他們生份了起來,便抿唇道:“就這么說定了,你們娘倆一起回去,不管怎樣都是一家人,王氏的事還要一起商量著。”
聽到劉大爺這么說,李氏才終于松了口。
劉大爺他們趕著回家,便沒有多逗留,又匆匆回去了。166閱讀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