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二章 拿錯劇本了
    沒有后勤輔助的軍隊,是不可能連續(xù)作戰(zhàn)的,秦督師這次拋下了所有后勤夫役,奔襲三百里已經(jīng)是大明官兵的極限了。
    所以燒殺完了后,就要向邊墻撤退了,白總兵雖然知道這是必須的,但還忍不住有點意猶未盡。
    在退兵路上,白總兵感慨道:“今日豐洲灘大捷,是當年威寧海大捷之后,又一次成功奔襲酋首賊巢,下一次又不知要等多少年了。”
    搗巢戰(zhàn)術(shù),尤其針對北虜酋首部落的搗巢,想要成功實施,有三大前提。
    第一,能明確偵知敵巢的精準地點,起碼誤差不能超過幾十里。
    這就是很大的難度了,畢竟胡人飄忽不定,動輒在一二百里甚至幾百里范圍里放牧。
    第二,己方要有果斷、敢于出擊指揮官,并且要有威權(quán),能鎮(zhèn)得住己方官兵,保證突襲數(shù)百里的意圖能貫徹實施。
    歷史上成功實施過針對酋首老巢的搗巢戰(zhàn)術(shù)的,都是王越、俞大猷這樣的威望素著的名將。
    第三,情報要詳細,對敵巢留守兵力判斷要準確,而且還要能等到合適時機。
    為的就是保證己方突襲兵力強于敵方老巢兵力,不然就不是搗巢了,而是送菜。
    只有完全滿足了以上三點條件,搗巢戰(zhàn)術(shù)才有可能成功,但是完全滿足所有條件的難度又何其大?
    而且即便滿足了所有條件,搗巢戰(zhàn)術(shù)依然存在著撲空或者戰(zhàn)敗的危險。
    越想到這些,白總兵越覺得今天的豐洲灘大捷神乎其神,簡直如同做夢,而且還是一輩子只能做一次的美夢。
    秦德威聽到白總兵的感慨后,很淡定的說:“下次不用等多少年,也許過幾年又有機會了。”
    白總兵:“......”
    上次最成功的搗巢就是威寧海之戰(zhàn),距今正好六十年,所以今天的豐洲灘之戰(zhàn)是至少六十年一遇的大捷。
    人生能有幾個六十年,難道你秦督師還想著隔幾年來一次?就算做人飄了也要有點邏輯。
    其實今天的豐洲灘大捷已經(jīng)算是非常巨大的蝴蝶效應(yīng)了,肯定極大改變原有歷史走向,俺答部眾大概不會繼續(xù)在這個地點繼續(xù)駐牧了。
    至于俺答部眾具體會往哪里去,失去“信息先知”的秦德威也不能很精確的掌握。
    但秦德威仍然有個思路,可以去分析俺答的走向。
    在原本歷史時空上,俺答后期應(yīng)該是移到了歸化也就是后世的呼和浩特舊城一帶。
    雖然歷史細節(jié)會變,但一些內(nèi)在邏輯應(yīng)該不會變。
    俺答這次老巢被襲后,如果打算換地方,還是非常有可能往歸化城方向遷徙的。
    只要有意識的刻意針對這個方向偵測,總能發(fā)現(xiàn)點蹤跡,這就是秦德威所說的“過幾年也許又有機會”的意思。
    秦督師從大同右衛(wèi)出塞的那天,大同巡撫史道寫好了彈劾秦督師的奏疏。
    秦督師拋棄后勤輜重,經(jīng)過連夜奔襲抵達俺答老巢,并取得豐洲灘大捷的那天,大同巡撫史道“說服”了大同總兵王升,共同聯(lián)名彈劾秦督師。
    秦督師從豐洲灘回撤,經(jīng)過一天一夜重新抵達后勤輜重營地,并在這里宿營的夜晚,彈劾秦督師的奏疏送到了嘉靖皇帝的手中。
    并且與此同時,秦督師下令將某部分大同劉知府直接派來的“夫役”抓了起來,視為俘虜看待。
    次日,秦督師下令拔營,但沒有向南回大同右衛(wèi),而是拉開了隊伍寬度,并行向東前進,在秋季的草原上一邊走一邊放火。
    反正出來都出來了,就順便做做燒荒放火的事情,能多一份功勞何樂而不為。
    連續(xù)放了幾天火后,秦督師率領(lǐng)他的忠實大軍,重新進入了邊墻內(nèi),回到了大明控制的土地上。
    按一般規(guī)律,出塞燒荒不可能只燒幾天就回去,對于廣闊的草原來說,燒荒只有幾天效果很不明顯。
    但立了大功的官兵歸心似箭,秦督師象征性的放了幾天火后,也就順從軍心向邊墻內(nèi)轉(zhuǎn)進。
    出發(fā)是大同右衛(wèi)出去的,但回來是從鎮(zhèn)羌堡進來的。這鎮(zhèn)羌堡位于大同城正北方八十里處,是大同城的“北大門”。
    但這種支柱性邊堡本來就有大量官軍駐守,再容納數(shù)千大軍非常困難。
    故而剛剛進入邊墻之內(nèi)的秦督師也沒想著再進入鎮(zhèn)羌堡,只打算繼續(xù)往南走,明日回大同城。
    騎在馬上的秦督師正在思考著,應(yīng)該如何露布報捷。既然已經(jīng)回到大明控制的土地,報捷也就是勢在必行的事情。
    報捷這種事,也是裝逼的好機會,秦督師思考的就是怎么策劃才對味。
    忽而看到數(shù)名騎士疾馳而來,直接擋在了大軍前面,高聲叫道:“我等乃欽差隨員錦衣衛(wèi)官校!秦德威何在!”
    被打斷了思路的秦督師有點詫異,理論上此時在大同鎮(zhèn)的欽差有兩個,宣大總督和大同巡撫用的都是欽差體制。
    所以數(shù)名錦衣衛(wèi)緹騎所說的欽差,又是哪來的?
    秦督師再仔細看去,攔路的錦衣衛(wèi)官校里居然有一個是陸炳!
    莫非皇上已經(jīng)知道了豐洲灘大捷的事情,所以直接又派了欽差過來,而錦衣衛(wèi)官校則分別派在邊墻各城堡,等著自己?
    秦督師一邊想著,一邊縱馬上前,亮相在錦衣衛(wèi)緹騎前方。
    然后又聽到陸炳叫道:“奉詔捉拿秦德威回京!”
    秦德威:“......”
    這踏馬的是拿錯劇本了吧?自己剛辛辛苦苦的從塞外立功回來,就被緹騎堵住捉拿?
    一萬個不服!自己明明姓秦,怎么給自己安排的是姓岳的劇本!
    秦德威還有心情放飛思緒,但數(shù)千跟隨秦督師武裝游行歸來的官兵聽到朝廷要捉拿秦督師,頓時群情嘩然。
    功績冊要靠秦督師編纂,并且報給朝廷,如果讓秦督師被帶走,誰來向朝廷報功?
    中軍官金汝泉和旗牌官李滋立刻站在秦德威左右,很不可思議的問道:“這些人怕不是假的?”
    大勝歸來的帥臣,立刻被捉拿,這樣的劇情簡直超出了他們的想象力,只能猜測是有人假冒欽差!
    秦德威答道:“不會假冒,肯定是真的?!?br/>
    別人不認識陸炳,他秦德威還能不認識?所以欽差和詔旨肯定假不了,就是不知道自己出塞后到底發(fā)生了什么。
    兩名親信武官又問道:“如何是好?”
    秦德威便對李滋道:“你帶著一百人跟隨我,我可不想莫名被小人害死在路上?!?br/>
    而后又對金汝泉吩咐:“你負責傳送露布,但一定要注意節(jié)奏......慢慢跟著我就行。”
    所謂露布,就是報捷文書,而且是公開性的。
    捷報這種鼓舞民心士氣的消息,當然不用封著藏著,所以要公開傳遞,讓沿途百姓都迅速知道。
    正當秦督師對兩個親信吩咐時,對面陸炳皺著眉頭,感覺有點棘手了。
    陸炳不知道為什么,發(fā)現(xiàn)這數(shù)千大軍有點要炸營的樣子。難道秦德威才進入大同鎮(zhèn)十多天,就如此深孚眾望了?
    這里不是京師,不是內(nèi)地,而是邊鎮(zhèn),尤其還是發(fā)生兩次兵變的大同鎮(zhèn)。
    如果因為秦德威,這些邊鎮(zhèn)驕兵悍將一言不合又又兵變,那他陸炳豈不很有可能成為祭旗的犧牲品?
    正當陸炳進退兩難的時候,秦督師帶著百十個人出列,對陸炳說:
    “本督師自然不會違抗圣旨,但若想押解本督師回京,身邊必須有這百人親兵護衛(wèi)!”
    陸炳怒道:“你是欽犯,要什么護衛(wèi)親兵?我等一路上自然護衛(wèi)你!”
    秦德威答話說:“這百十人都是外地來到京營的遼東鐵騎,本來就要回京,一路相隨又有何問題?”
    陸炳看了看群情憤激的數(shù)千人馬,實在不敢久留,生怕自己被亂兵砍死。
    所以連忙答應(yīng)道:“那便如此,希望你秦德威言而有信!”
    于是秦德威就帶著百來個護衛(wèi),跟在陸炳后面走了。
    因為搗巢而集結(jié)的數(shù)千官兵差點就炸了,但地位最高的白總兵竭力安撫說:“秦督師神機妙算,自有神人庇佑,必定化險為夷,我等只需等待就是!”
    錦衣衛(wèi)官陸炳走了一段路后,忽然又感覺有點蛋疼。
    自己這邊幾個錦衣衛(wèi)官校在前面走,而后面則跟著百來名精壯漢子,猛一看他們錦衣衛(wèi)官校才像是被押送的!
    邊鎮(zhèn)驛站本身有個特點,就是所有驛站修建的都像是城堡,設(shè)有百戶一名專門負責驛站。
    陸炳走到最近的驛站,就準備休息了,等明日一口氣趕回大同城,欽差大臣郭勛還在大同城里等著。
    剛進了屋子,陸炳就忽然聽到外面一陣喧嘩,便不耐煩的對隨從說:“出去叫他們安靜些!”
    可是等隨從回來時,卻臉色極為古怪的稟報道:“外面有露布!”
    陸炳十分疑惑,他又不是沒這里蹲守過,沒聽過有什么戰(zhàn)事,所以這個報捷的露布到底是那來的?
    陸炳親自出去,就看到堡門口剛貼出來一張大字報,還有人聚集在大字報下面。
    有人對著大字報念道:“豐洲灘大捷!秦德威率師出塞,直搗酋首俺答巢穴,斬首三千二百,俘獲酋首俺答長子、白蓮教逆首丘富!”
    陸炳:“......”
    這是拿錯劇本了?自己捉拿的并不是敗壞邊務(wù)的秦德威,而是立下蓋世大功的秦德威?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