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七章
,唐寅在異界 !
第二百七十七章
天淵軍的主力軍都駐扎在天關,隨著唐寅的到來,休養(yǎng)多日的天淵軍也開始重整旗鼓,要向南進軍全文閱讀。
這時候,彭浩初向唐寅提出建議,己方四十萬大軍不益集中在一起,而且也沒有那個必要,目前樂湖郡的守軍不足五萬,己方可兵分三路,從三個方向齊攻樂湖郡,在分散敵軍的同時,也可在最短的時間里全面攻占樂湖郡。
唐寅覺得彭浩初的提議有道理,當即采納,令蕭慕青為首的十萬平原軍加上留下來的五萬三水軍為一路,從西面進攻樂湖郡,令李威和彭浩初為首的十五萬赤峰軍為一路,從東側進攻樂湖郡,而唐寅自己則統(tǒng)帥十萬直屬軍加上三萬的貝薩重裝甲騎兵進攻樂湖郡的中路。
天淵軍的謀士和將領們對唐寅的安排沒有意見,軍令即刻生效,四十萬的天淵軍開始逐批逐隊的開出天關,一路南下,直*樂湖郡。
天淵軍這邊剛一行動,鐘天那邊就得到了風聲。
這段時間,天淵軍撤回到天淵郡,鐘天本以為自己能安心一陣子,也能睡陣子安穩(wěn)覺,哪知要休整一年的天淵軍又這么快的打回來了。鐘天得知此事后,第一時間把戰(zhàn)無雙和戰(zhàn)無敵這兩兄弟找來,商議應敵對策。
按照戰(zhàn)無雙的意思,樂湖郡的兵力不足五萬,根本抵擋不住來勢洶洶的天淵軍,與其留在樂湖郡死守,還不如放棄抵擋,撤回鹽城,集中己方的人力,在鹽城與天淵軍展開決戰(zhàn)。戰(zhàn)無敵則和兄長意見相左,他認為樂湖軍應該留在樂湖郡內,依仗地利的優(yōu)勢,盡可能的多消磨天淵軍的銳氣,如此一來,就算天淵軍能打到鹽城城下,也成了疲憊之師,屆時己方集中人力,出城迎擊天淵軍,或許還有取勝的可能。
鐘天對軍事上的謀略是一點不懂,此時覺得戰(zhàn)無雙和戰(zhàn)無敵兩兄弟的話都有道理,也不知道該聽信誰的。不過鐘天麾下的謀臣們大多支持戰(zhàn)無雙的意見,希望鐘天能把樂湖軍調遣回鹽城,加強都城的防御。
鐘天并未聽從戰(zhàn)無雙的意見,可也沒接受戰(zhàn)無敵的提議,而是派人去往樂湖郡,詢問郡守耿強的意思。在鐘天看來,己方再怎么討論,畢竟是坐鎮(zhèn)于后方,無法完全掌握情況,前方的將士究竟是戰(zhàn)是退,還得問問前方的統(tǒng)帥。
他的做法并沒有錯,但前提是前方的統(tǒng)帥得有最起碼的帥才。而耿強是兵團長出身,只因為忠誠于鐘天才被破格提拔到郡首的職位上,他為人又剛愎自用,自以為是,擔任兵團長,聽人號令還可以,但擔任統(tǒng)帥,指揮作戰(zhàn),他就差的遠了。
接到鐘天的旨意后,耿強也在琢磨,自己能不能頂?shù)米√鞙Y軍,是撤還是堅守,或者是先打過幾仗之后再撤。想來想去,他都覺得在敵人未到之前就選擇撤退實在是有失顏面,也對不住鐘天給予自己的重任和期望,再者說,己方是樂湖郡的地主,就算兵力與敵人相差懸殊,借著地利的優(yōu)勢也能抵擋一陣,另外樂湖郡的郡城西百城城防堅固,自天淵軍舉兵以來,他也一直在加固城防,天淵軍想攻入郡城,遠沒有那么容易。
經(jīng)過仔細斟酌后,耿強給鐘天寫封回疏,這份奏疏寫的可謂是義正言辭、大氣凜然,不僅把鐘天大肆吹捧一番,還把天淵軍罵的豬狗不如,最后表明自己的決心,誓在樂湖郡與天淵軍決一死戰(zhàn),絕不后撤半步。
看過耿強回奏的奏疏后,鐘天不由得連連點頭,心中甚喜,甚至還將其傳閱給其他文武百官,讓他們瞧瞧什么叫忠貞,什么叫棟梁之才,耿強就是典范!
耿強的奏疏也讓鐘天徹底打消回撤樂湖軍的念頭,反而還把中央軍集中起來,蓄勢待發(fā),準備一有機會便將其調派到樂湖郡,協(xié)助耿強,與天淵軍血戰(zhàn)到底。
樂湖郡的軍隊未撤,耿強反而開始在西百城內抓壯丁,不管人們是否愿意投軍,先將其編入軍隊,發(fā)放盔甲、武器,誰若是敢逃走則按照逃兵論處,殺無赦。
耿強抓壯丁的本事與鐘天比起來有之過而無不及,僅僅數(shù)日的時間,西百城內的鵬軍便有三萬擴充到了八萬,同時他又下令封鎖全城,沒有他的手諭,誰都不準出入,這時候,耿強已作出死守西百城的架勢。
且說唐寅所統(tǒng)帥的直屬軍。天淵軍高級的文官、武將們幾乎都在直屬軍內,即便下面的士卒投軍時間不長,但有這些將領們在,其戰(zhàn)力在無形中也能提高一個檔次,何況還有戰(zhàn)斗力驚人的貝薩騎兵從中協(xié)助。
走中路的直屬軍就首先要面對的就是樂湖郡的上北縣。樂湖郡也屬大郡,下設三個縣,分別是上北、慶山、寶青三縣。
唐寅統(tǒng)帥的直屬軍抵達金光郡與上北縣的交界處先暫時駐扎下來。樂天和艾嘉雙雙把掌握的上北縣情報報告給唐寅。
因為耿強把樂湖軍的大部分兵力都布置在郡城西百,上北縣的兵力相對比較空虛,只是在縣城內駐扎有八千人左右的鵬軍。
聽完樂天和艾嘉的情報之后,唐寅嗤笑一聲,傲然說道:“區(qū)區(qū)八千的敵人,也敢擋我方十萬的大軍?”說著話,他又問道:“上北縣的縣首是何人?”
艾嘉答道:“回大人,縣首名叫毛安,是鐘天篡位后調派到上北縣的,想來必是鐘天的信心。”
“不管他是不是鐘天的親信,膽敢擋我大軍路者,必殺之!”唐寅側頭對邱真說道:“邱大人,你安排一名使節(jié),前去上北縣的縣城,勸這個毛安開城投降,不然的話,我大軍就讓他死無葬身之地!”
“是!大人!”邱真點頭應道。
按照唐寅的意思,邱真派出一名職位不高的文官,前去上北縣的縣城林橋,勸毛安舉城投降。
這名使節(jié)派出去之后就如同石沉大海,毫無消息傳回,直至兩日后,天眼探子才把消息帶回來,原來使節(jié)到了林橋城后雖然見到了毛安,但后者非但未接受己方的勸降,還把使節(jié)給殺了,現(xiàn)在人頭就懸掛在林橋的城頭上。
唐寅聽完這話,虎目圓睜,怒火從心口窩一直燒到腦門,提腿一腳,把面前的桌案踢出好遠,咬牙說道:“此賊竟敢殺我使節(jié),我定把他碎尸萬斷!”說著話,他傳令下去,全軍起營拔寨,向林橋城進軍。
見狀,邱真急忙阻止,說道:“大人不要沖動。兩軍交戰(zhàn),不斬來使,這個道理毛安不會不懂,他這么做,明顯是在激怒我軍,其目的很可能就是要引我軍去攻,也許他在半路上已設下了埋伏,大人不可冒然前進!”
“伏兵?”唐寅笑了,反問道:“敵人只有數(shù)千人,而我軍卻有十數(shù)萬,即使對方埋伏在半路,又能奈我何?”
聽完他的質問,邱真也答不上來了,是啊,敵人只有數(shù)千人,即便是埋伏好了,想偷襲十多萬的大軍也是以亂擊石。
見邱真皺著眉頭不再說話,唐寅又問樂天和艾嘉道:“你二人可有偵察到敵軍在半路設伏嗎?”
樂天和艾嘉相互看看,皆搖了搖頭,說道:“并未發(fā)覺敵人有伏兵!”
“哼!”唐寅冷笑一聲,連天眼和地網(wǎng)都未發(fā)現(xiàn)伏兵,那就更沒有錯了,敵人肯定龜縮在林橋城內。他將手一揮,斬金截鐵地說道:“進軍!”
唐寅一聲令下,直屬軍和貝薩騎兵開始起程,直奔上北縣的縣城林橋而去。
這一路上,直屬軍在唐寅的率領下勢如破竹,連續(xù)攻占上北縣數(shù)座城鎮(zhèn),而且這些城鎮(zhèn)抵抗甚微,大多都是兵不血刃攻下的。
唐寅一心想攻入林橋城內,擒住毛安,以消心頭之恨,連番下令,催促全軍急行,而他自己則帶著上官兩兄弟以及吳廣和戰(zhàn)虎二將,率一萬輕騎兵跑在最前面。
步兵和貝薩的重裝甲騎兵哪能跑得過輕騎兵,隨著唐寅的向前急沖鋒,整個直屬軍的陣營已被大大拉長,往往唐寅統(tǒng)帥的輕騎兵已經(jīng)攻入一座城鎮(zhèn),而還有直屬軍在前一座城鎮(zhèn)中才剛剛出發(fā),兩城之間,隨處可見向前急行的直屬軍士卒。
在唐寅的橫沖直撞下,直屬軍的進軍速度確實快的驚人,由兩郡交界處打到林橋城,只用了短短一天的時間,這頗有‘日行三百,兩日六百’的陣勢。
林橋城已經(jīng)隱約可見,統(tǒng)帥輕騎兵的唐寅坐在馬上,冷笑一聲,側頭問道:“誰愿打頭陣,第一個攻入林橋城內?”
唐寅話因剛落,上官元彪催馬上前,倒提長槍,插手施禮,說道:“大人,屬下愿往!”
“好!元彪,打頭陣就交給你了,不要讓我失望!”
“放心吧大人,敵人不出來也就罷了,若是敢出戰(zhàn),來一個我殺一個,來一對我殺一雙!”上官元彪抖動長槍,挽出三朵銀光閃閃的槍花。
“哈哈——”唐寅仰面而笑,沖著上官元彪點了點頭。
后者正要策馬沖向林橋城前討敵罵陣之時,忽聽后方有人拉著長音大吼道:“報——大人!大事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