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拜訪手藝人
“紡織這些不用太麻煩,咱們只需要在外面找一些巧工裁縫,讓她們做一些古裝出來就能對付過去。造紙術(shù)這個就不用麻煩了,造出來的紙不好看,上廁所用都感覺糙,沒任何價值。”
聽徐方這么比喻,柳海連翻了個白眼,嗔道:“惡俗!”
徐方哈哈一笑。
柳海連有了任務(wù),就上樓設(shè)計瓷窯去了。而趙紅艷、邵靜她們,也都回各自房間休息。徐方打開電腦,搜索各種酒瓶形狀,他要設(shè)計出一款,來給自己生產(chǎn)的酒做包裝。
現(xiàn)在的酒瓶,一般都是一斤裝。
看了各種設(shè)計理念,徐方開始在紙上寫寫畫畫,最終確定了一種款式:瓶底大小適中,瓶身稍微胖點,瓶頸很細(xì),瓶口又有點大,有點像沖天的小喇叭。
瓶蓋頭是個球形,看起來美觀大方。
如果把酒喝完,酒瓶洗干凈還可以做花瓶。
看著自己設(shè)計的產(chǎn)品,徐方微微一笑,本想在瓶身正中寫下秀蘭集團(tuán),后來想了想,徐方還是改了名字,寫上了“岳海村”三個字。
一來這是在岳海村出售的,寫上秀蘭酒不合適。二來岳海村的村長就是鄭秀蘭,把她名字寫上去,到時肯定會有閑言碎語。哪怕她不在乎,也要考慮點影響不是?
到時在商標(biāo)上,寫個秀蘭集團(tuán)四個字就是了。
將設(shè)計好的方案打印出來,徐方也倒頭而睡。
翌日清晨,吃過早飯,徐方騎著摩托艇朝九龍山趕去,到了路邊,恰好有輛出租車?yán)藖砺糜危旆郊泵r了下來。
“小伙子要去哪啊?”中年司機(jī)也沒料到,這時候竟然能拉單生意,聲音也有些愉悅。
“師傅,興隆鎮(zhèn)去不去?”
司機(jī)聞言一愣,打量了眼徐方才道:“那地方可不近,起步價六塊錢,四十公里地,這去一趟接近一百塊錢呢,你要去嗎?”
“去,咋不去?”徐方爽朗一笑坐上了車。
“小伙子這么早過去干啥呢?”司機(jī)很喜歡聊天,直接跟徐方聊起來。
“聽村里老人說,那鎮(zhèn)上有個燒瓷的,手藝還可以,不知道現(xiàn)在還在不在,我過去看看。”徐方也不隱瞞,直接說了出來。
“嘿!我今年過年才去的那啊,你說的是朱老頭家吧?他那陶瓷廠還開著呢!”司機(jī)語氣有些得意,似乎道出一件了不起的秘密。
徐方很上道,而且這消息對他來說確實重要,當(dāng)即謙虛問道:“大哥,那朱老頭手藝咋樣?靠譜嗎?開多少年了?”
“開多少年了不知道,我也不住那,就是那里有個親戚,我才知道這個朱老頭。他那瓷窯怎么也得四十年了,手藝那是沒話說,壇子、碗、碟子,做的那個漂亮。不過這幾年,大家都喜歡逛超市去買碗、菜碟,也就以前的老主顧會來光顧,生意跟以前真是沒法比。而且朱老頭年紀(jì)也不小了,加上生意少,他也懶得干了,他那瓷窯已經(jīng)給他兒子做了。”
“生意不是不好了嗎?怎么他兒子還做?”徐方有些好奇。
“我也是今年去親戚家喝酒才聽說的,朱老頭兒子小時候就跟他學(xué)手藝,手靈巧著呢,那句話咋說的,青出于藍(lán)而勝于藍(lán),小朱的手藝比朱老頭強。手工制作的碗、碟子不好賣,他兒子也不做了,就給別人做砂鍋,一只大砂鍋三十。”
“質(zhì)量比朱老頭做的好?”徐方來了興趣。
“是啊,朱老頭做這行都幾十年了,總結(jié)出了不少經(jīng)驗。他兒子得了老子真?zhèn)鳎鸩骄捅人撸龅煤貌皇呛苷幔磕巧板佂饷婵粗?xì)膩,沒缺口,保溫好,比機(jī)器做的還漂亮,周圍一些飯店、米線店、砂鍋店,都會找他定做一些。雖然發(fā)不了財,但一個月也能賺點。”
司機(jī)侃侃而談,一副很懂的樣子。
從他的話中,徐方也提取出了不少有用的信息。
那瓷窯還在;
朱老頭幾乎不燒瓷了,他兒子繼承了手藝;
雖然小朱接了不少砂鍋的活,但每天也很辛苦,賺的也不多,幾千塊錢勉強度日。
這司機(jī)滿嘴跑火車,徐方也不知真假,不過司機(jī)應(yīng)該也不會胡編騙他,畢竟他這就要去呢。
四十分鐘,兩人就到了鎮(zhèn)上。不過朱老頭家在鎮(zhèn)子邊上,又耗了十分鐘,車子才在路邊停下,一個掛著“朱家陶瓷”的小店鋪映入徐方眼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