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搬山移氣鎮(zhèn)
,最快更新鬼谷尸經(jīng) !
搬山移氣鎮(zhèn),隸屬易家五門鎮(zhèn)字一門,作用較為特殊,與堪輿家的某些術(shù)法陣局有異曲同工之妙,作用也相差無幾,只不過一個多多少少跟道門掛鉤,而另外一個則跟湘西秘術(shù)掛鉤而已。
“山藏盛陽,陽壓于陰,陰人不眠,陽人不寧。”
“使術(shù)移山,陰人眠之,陽人寧焉,萬事安矣。”
這三十二個字是搬山移氣鎮(zhèn)中開頭的句子,它寫得很是簡單,如果不是老爺子給我說過這句話里藏著的故事,恐怕我都想不到易家的老祖宗竟然能琢磨出這種法術(shù)。
俗話說得好,依山傍水,藏風(fēng)納福,背水落溝,禍災(zāi)入兜。
山這個東西在風(fēng)水學(xué)中有許多不一樣的作用,陰宅,也就是死人埋葬的地方,如果是依山而造埋于山中,或是順勢而葬埋于山腳,那么都能算是常見的墓葬格局,不能百分百的保證能給后代引來富貴,但也有百分之九十五的可能性,不會給后人引災(zāi)。
但話雖如此,如果埋人的家屬請了個二把手風(fēng)水先生,一來指點就將墓局弄在了山里的某個特殊位置,恐怕后面將要遇見的,那就不是能隨便解決的事兒了。
據(jù)老爺子所說,在清朝順治時期,沈陽有個富商名為周似,這富商平日里為人和善,時不時還會接濟(jì)一些窮人施粥送飯,所以他在當(dāng)?shù)氐拿暿欠浅5牟诲e,也就因如此,他家的麻煩事才會被易家某位老祖宗給解決了。
“周富商是善終,八十多歲才駕鶴歸西,可也算他倒霉,歸西了剛半個月不到,他家就鬧鬼了。”老爺子說起這故事的時候一臉的怒其不爭,連說要是自己的周富商,非得一把掐死下面的幾個傻逼孩子不可。
“這鬼啊,就是他自己。”
.
在富商下葬后的半個月內(nèi),一切平安,但剛過了第十五天,周家大宅里就開始鬧鬼了。
不少下人晚上都能聽見走廊里嗚嗚咽咽的哭聲,還有一聲聲悲慘至極的哀嚎,認(rèn)識周富商的人都知道,這些聲音的的確確是周似的。
遇見這情況后,周富商的兒子女兒急忙找來一群所謂的高人,給予高酬,并說了句無數(shù)高人都喜聞樂見的話,大意是:“搞定了這事,錢就是你們的。”
周富商的家人手足無措,耐心的等待有高人解開這個局。
沈陽的許多高人都表示信心滿滿,不就是鬧鬼么,小意思。
隨后的一個月里,少說有二三十個高人上了埋葬周富商的那座山,看了墓局之后就灰溜溜的走了,這活兒自然也都放棄了。
周富商的兒子女兒也是納悶,都問那些高人,為什么不幫他們解決這事兒了?
那群人給的答案如出一轍,這問題好解決,但我們能力有限解決不了,真要解決的話,就只能強(qiáng)行解決這個問題,但要是強(qiáng)行搞定了這事,你家親爹的魂魄就保不住了。
其實那群人說得沒錯,在當(dāng)時的沈陽一片,能解決這麻煩事的人還真沒聽說過,想要搞定這事必然得找能夠改變地氣流向的高人,但這高人,又得去哪兒找呢?
“卦術(shù)不靈,禍人一個,風(fēng)水不就,害人全家。”老爺子給我解釋其中原因的時候,言簡意賅:“那傻逼風(fēng)水先生把墓局看差了,以為那是一個地氣環(huán)聚的寶穴,卻沒看出墓地下方黃土三尺還有一條地脈,地脈一頭在山頂,順山而下,直走另外一頭的江河地眼,這墓地恰好就擋在中間了,死人尸首日日受地氣沖刷,能不難受么?”
“鬼難受了,自然就得鬧騰,一鬧騰那可不就......”
說來也是巧了,易家當(dāng)時的家主就正巧在沈陽那邊游歷,說白了就是游山玩水,意外聽見這事兒后立馬就好奇了,他可不是為了做好事去的,是為了觀摩去的。
在那位性格有點偏激的老祖宗看來,有錢的都不是好東西,為官的更是不堪,所以幫還是不幫,這得細(xì)細(xì)斟酌一下。
但無論是幫不幫,能去觀摩一下狀況,學(xué)習(xí)經(jīng)驗,以求進(jìn)步,跟大時代接軌,總的來說還是件好事。
上山看了一趟,老祖宗覺得,這事挺牛逼的,有難度,但自己能解決。
去了周府一趟,老祖宗頓時就決定幫周土豪解決這事了,也對周似這人改觀了。
他去周家大宅的時候,只見周府門外,來來往往的乞丐都是一臉的擔(dān)憂,眼神不停往周府里張望著,似乎都是在擔(dān)心著什么。
老祖宗也是個好奇心旺盛的人,走過去一問,得到答案后,老祖宗沒說話就進(jìn)了周府,找到管事的人直言這事能輕松解決。
讓老祖宗下定決心幫周家一把的原因就是某個老乞丐說的話。
“周老爺是個好人,去年寒冬臘月的時候,周老爺見到我們這些老家伙沒過冬的衣服穿,二話不說就安排幾個伙計送了一些棉布衣服出來,他可真是菩薩心腸,如果不是周老爺幫我們一把,不知道去年的這條街得凍死多少人.......”
助人就如助己,這話一直都是真理,也許就是周富商的一向為善,才導(dǎo)致了自己遇見的困局能夠被一個從未謀面的人解除。
在被周家子女帶上山的那一天,這個局便被老祖宗輕輕松松的解了,毫不夸張的說他沒有費一點吹灰之力。
按照常理來看,要改變地氣流向無異于自尋死路,這是屬于逆天的法門,用了之后說不準(zhǔn)就得折個十幾年的壽數(shù),而且還不一定成功,誰會干這種傻逼事?
老祖宗不是傻逼,所以他不會去干這種事,可他換了一種方式施展法術(shù),卻弄出了跟改變地氣流向一樣的功效。
他用的法術(shù),便是我前面所說的,搬山移氣鎮(zhèn)。
“氣改過三,天怒人怨,氣不過三,萬事定安。”
這所謂的三,就是三寸(十厘米)的長度,簡單而言,只要改變地氣流向的程度不大,與原始路徑的距離不超過三寸,那就沒事,超過了三寸,麻煩事就來了,這些都是那位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貴經(jīng)驗。
當(dāng)初他去墳上看了一眼,見棺木只是微微壓在了地脈上而不是完全擋住,他才能有信心搞定這事,如果是徹底擋住地脈,估計神仙來了也沒轍。
用搬山移氣鎮(zhèn)改變了些許地脈的流向,既破了局,自己也沒報應(yīng),多和諧。
所以這法術(shù)一直都是那位老祖宗最為自豪的本事,當(dāng)然,一代接著一代的傳下來之后,用這法術(shù)幫人驅(qū)邪抓鬼的易家子弟還真沒幾個。
不是不會這東西,而是找不到合適的機(jī)會用這東西。
既有距離規(guī)定,又有復(fù)雜的工序,而且還要有類似于堪輿家專門解決的地氣難題,真是可遇而不可求。
想當(dāng)初我學(xué)這法術(shù)的時候也是有一搭沒一搭的學(xué)了點,會倒是會,就是不太熟悉。
“老和尚既然知道海東青認(rèn)識我,還知道下面的情況,那么按他說的,用搬山移氣鎮(zhèn)應(yīng)該能搞定這事吧......”我嘀嘀咕咕的念叨著,心說這和尚要么是個反派角色,要么就是個厲害得沒邊的人物,現(xiàn)代道家的算卦推命貌似也沒他這么牛逼啊。
他是會了佛家的五眼六通?
還是.......
“對了,大鳥,你們這段時間都在忙什么呢,咋還不給我說啊?”我忽然想起了這事,隨嘴問道。
“找這些東西。”海東青說著,皺了皺眉頭,把手伸進(jìn)了腳邊放著的旅行包里,拿出了一個密封但頂上有通氣孔的玻璃瓶子。
瓶中有十來只黑色的蟲,長相類似于獨角仙,可八只略顯細(xì)長的腳卻將它撐托得跟蜘蛛很相像,通體是金屬色的,看起來有點發(fā)黑。
最醒目的就是這些蟲子的眼睛,一個個的有黃豆大小,呈隱隱發(fā)光的金色。
“我想......”
“既然能用這個解決,那么還怕個屁。”我明白了海東青想要干什么,不由笑著打斷了他:“當(dāng)初去奉天府的時候你不是也在為我拼命么,這次也輪到我為你拼命了。”
“可能有危險。”海東青皺眉。
我笑著沒理他,扯著嗓子朝包間門外大喊。
“服務(wù)員,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