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一唱一和
新始年五月初一的一個清晨,大臣們趁著未盡的夜色坐上了軟轎,紛紛向?qū)m門聚攏,今天,朝臣們打算作出最后一擊了。
楊嗣德一臉陰鷲的與沐天波、周慕白并肩走在最前,神色中帶著一絲焦慮。
“沐公爺,皇上這一次會做出退讓嗎?”楊嗣德?lián)牡膯枴?br/>
宮門的守衛(wèi)開始逐個檢查大臣出入宮禁的腰牌,只有三個大學(xué)士不必查驗,三人并肩先入了宮墻,沐天波慨然道:“無論如何,國本是要爭的,你我食君之祿,自然要以國之根本為重。”
周慕白臉上劃過一絲狡詰,插嘴道:“沐公爺,國本固然重要,但因為國體而荒廢了國事卻得不償失,如今大臣們?nèi)呵榧な帲瑑?nèi)閣也應(yīng)當疏導(dǎo)疏導(dǎo)才好,若是真的惹惱了皇上,只會爭得兩敗俱傷,到頭來貽誤的還是我大明江山哪。”
這一次爭國本周慕白出力也是不小,不單大力支持朝臣們上奏彈劾,還參與了內(nèi)閣封還貶斥十三名御史道官員的御筆批疏,平時勾心斗角的內(nèi)閣此時緩和了不少矛盾,沐天波難得用親昵的口氣對周慕白道:“周大人說的極是,其實沐某何嘗不憂心如焚,十三名御史道的官員如論如何也是要保下的,哎”沐天波長嘆了一口氣:“如今你我都是身不由己,不說了,進殿吧。”此時大臣們已紛紛進了宮門,各自整理衣冠奏梳之后魚貫入殿。
朱駿正微微含笑著坐在金殿之上,冕服珠冠,俯視著殿下各自站班的大臣。
“吾皇萬歲萬萬歲!”殿下的諸臣這才發(fā)現(xiàn)皇上早已坐在金殿之上,若是按照原來的規(guī)矩,應(yīng)該是百官入殿站好班位之后,便有太監(jiān)入內(nèi)宮通報,接著皇帝再乘攆而來,只是今日與往日不同罷了。
朱駿從容一笑,朗聲道:“諸位愛卿平身吧。”
百官們發(fā)現(xiàn)。皇上今日的心情倒不似往日那般陰沉,于是稀里嘩啦的各自站起。
側(cè)立在金典上的太監(jiān)捧出圣旨,扯著嗓子道:“奉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以涼德,纘承大統(tǒng)。意與天下更新
百官們又稀稀落落地跪下。念到這時不禁面面相覷。這圣旨分明就是罪己詔地格式。皇上今日到底唱地是哪一出?
“朕以藐躬。上承祖宗之丕業(yè)。下臨億兆于萬方。十有五載于茲。政不加修。致使外賊入寇。天下失之**。國家之禍。莫大于此禍亂日至。朕告爾臣民”
足足念了半盞茶地功夫。太監(jiān)才合攏了圣旨。拖著長音念道:“欽此!此詔立即發(fā)往各衙司宣讀!”
“吾皇萬歲!”殿下黑壓壓地跪了一地。已有大臣悄悄地將彈劾地奏章塞回了袖袋。痛哭流涕道:“皇上原本無錯。錯只錯在吾等不能盡心竭力。為國操勞。還請陛下責(zé)罰。”
朱駿道:“諸位愛卿彈劾地奏章朕都已看了。你們說地很對。國無儲君。天下不寧。朕一時糊涂。反而杖責(zé)貶斥忠臣賢良。朕立即便發(fā)諭旨。將他們官復(fù)原職。”
朱駿目光一掃。接而又道:“只是皇后既是國母。若不慎加細選。倉促之間也選不出德才出眾地人來。不若先立側(cè)妃。若側(cè)妃能生出皇子且德嫻兼?zhèn)湔咴贂x為皇后如何?”
殿下的百官們你望望我。我望望你,實在想不到皇帝就這樣妥協(xié)了,原本早已預(yù)備好的各種招數(shù)全部沒有了用處,就好象一個為了比武而做了充足準備的武士,等到入場之時卻被告知對方不陪你玩了。這樣的感覺既有一絲僥幸,又不由得有些失落,只有來之不易的勝利才會讓人產(chǎn)生滿足感,而百官們只感覺到這場勝利來得實在太容易,簡直就到了不敢相信的地步。
“吾皇能夠從善如流。臣感佩萬千。我們做臣子的只是想讓皇上早生皇子,皇后與側(cè)妃的名份可由皇上自行做主。”早就謀劃妥帖地周慕白心領(lǐng)神會的站出班道。
造成了立側(cè)妃的既成事實。朱駿舒展開眉宇,道:“這側(cè)妃地人選便交由諸位愛卿了,若是有品貌端莊的女子但可呈上來。”
表面上看,正宮與側(cè)妃之間沒什么不同,但是由于明朝的規(guī)矩嚴格,入選正宮的條件十分苛刻,而側(cè)妃就不同了,對于皇帝來說可選性多了許多。
“皇上,微臣倒有個上好的人選。”猶如演雙簧一般,周慕白自信滿滿的奏道:“微臣聽說暹羅國國王有一女,聰明文秀,正是到了待嫁之齡,緬甸與暹羅接壤,若皇上能夠立暹羅公主為妃,既可為皇上充足后宮,又能為陛下宏圖之志得一強大助力。”
“嗯!”朱駿作出一副猶豫不決的樣子,點頭道:“朕的家事即是國事,若立側(cè)妃能夠于國有利朕如何能不許?內(nèi)閣速去擬造國書發(fā)往暹羅,讓暹羅國王奉獻公主入緬。”
“吾皇萬歲!”周慕白高聲頌道,接著是幾句稀稀落落的附和聲。
其余地官員們各個踟躇不定,總是覺得哪里不太對勁,但皇上剛剛發(fā)了罪己詔,又找不到不對頭的痕跡,也只能一齊拜倒附和。
罪己詔立即被散發(fā)到各衙門宣讀,各版邸報也紛紛刊載,一時間新始帝的聲望又攀升到了一個高度,這世上恬不知恥自稱十全武功開創(chuàng)盛世的皇帝多不勝數(shù),但是勇于承認錯誤的皇帝卻總是能夠博得百姓們的好感,被貶值的官員們也接到了圣旨,立即官復(fù)原職,一時間,百姓拍手稱快,都道是皇上圣明,就連前幾日還頗有微詞的秀才生員們也搖頭晃腦的捋著細須點頭不已,公道自在人心,原先地永歷雖然糊涂怕死,但自從改元新始之后不但練就了一支強兵,更是使得百姓們安居樂業(yè),日子過的蒸蒸日上,如今皇上又敢于承認錯誤,這樣的好皇帝,還有誰能不滿意的?
很快,禮部侍郎被敕為國使啟程前往暹羅,他的任務(wù)是迎接暹羅公主入緬,當百官們將這位同僚送走之后,猛然醒悟過來,這哪里是要立什么側(cè)妃,其實根本就是皇上的緩兵之計罷了。
明眼人都知道大明國勢大不如前,暹羅國名義上是大明的屬國,卻一直與滿清暗通曲款,如何會愿意將公主送到緬甸來?到時定然是要碰一鼻子灰,最后兩國鬧翻的。
“不好,中計了,我們?nèi)可狭酥苣桨走@廝的當了。”楊嗣德與沐天波眼波交錯,一齊醒悟過來。
“皇上與周慕白此舉分明是既想拖延時間,又意圖想與暹羅國交惡,若老夫所料不差,恐怕早則半月,遲則一月之內(nèi)便有戰(zhàn)事發(fā)生了。”沐天波道。
楊嗣德恨恨道:“沐公爺所料不錯,如今戰(zhàn)事迫在眉睫,再遲些找周慕白那廝算賬吧。”
“楊大人,你署理地是兵部,一切都要準備得當一些,老夫會盡量讓戶部多儲備一些糧草輜重,工部那邊也不能歇下,務(wù)必要日夜趕工,將所有地物資全部準備好,國本之事暫且先放一放,待戰(zhàn)后再說。”沐天波嘆了口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