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服裝店選址
吳倩都快尷尬死了,但她又想知道公司到底是咋回事兒:“奶奶,您說吧。”
許奶奶也沒讓她坐下:“秉昆的公司叫義昆地產(chǎn),你知道是啥意思吧?周秉義和周秉昆,法人是周秉昆,工程是周秉昆找的,錢也是人家出的,國慶干活兒,給開了錢,還沒少給錢,天經(jīng)地義,至于秉昆買車,給媳婦兒開店,你嫉妒什么啊?”
吳倩真是后悔進來了,恨不得找個地縫鉆進去,這是哪來的老太太,還能做的了周家的主了?
但是周家人的確是都沒人說話,這就是贊同她的意思:“我沒嫉妒啊,奶奶,您是誤會了,我沒有,我就是現(xiàn)在沒工作,心里著急。”
“國慶給你拿了五百塊錢,還著急?你出去上班賺錢能賺多少錢啊?三十?五十?”
吳倩的臉紅的發(fā)燙:“沒,我沒有別的意思,周叔,嬸子,你們家人吃飯,我就不在這了,你們吃,我先回家看孩子了。”
吳倩跑出了飯店,心里生氣,被人說了一頓也難受,回到于虹家里,坐在沙發(fā)上喘粗氣。
于虹正在喂孩子吃飯:“你這是咋了?生氣了?”
“于虹,我跟你說啊,周秉昆買了小汽車了,還準備給鄭娟開個服裝店呢,你說他得賺多少錢啊。”
于虹笑笑:“那還真是賺了不少,這回娟兒也算是熬出來了,有了自己的生意,也能多賺點錢,咱們女人啊,還是花自己賺的錢有底氣。”樂文小說網(wǎng)
“對啊,于虹,這話算是你說對了,我有個想法,你說鄭娟開了服裝店,她一個人肯定不行啊,家里還有孩子呢,咱倆跟她一起干唄。”
于虹聽了這話也有點心動:“娟兒能帶咱們嗎?”
“能,過兩天秉昆兒就要出門了,咱們倆去找鄭娟說說,你說去不去?”
“行,那我聽你的。”
吳倩這才高興了:“于虹,你總算是開竅了,到時候我來喊你啊,那我就帶孩子回去了。”
“在這吃吧,我都做飯了。”
吳倩在于虹家吃飯,倆人已經(jīng)開始憧憬跟鄭娟一起干服裝店,發(fā)財?shù)氖聝毫恕?br/>
周秉昆幾個人吃完飯,回到家之后,喊上了鄭娟,帶上東西去了丈母娘家里。
鄭母也聽說周秉昆回來了,鄭光明最高興:“媽,我想去看看我姐夫。”
“你姐夫剛到家累著呢,讓你姐夫好好歇歇,你想去,明天再去。”
鄭光明雖然心里有點著急,但還是忍住了沒去,但心里卻很著急,就去門口坐著。
剛坐下不一會兒,就看見周秉昆和鄭娟來了,立即就笑了:“媽,我姐和我姐夫來了。”
鄭母也沒想到,周秉昆剛到家就來了,忙迎出來,看見他們拿了這么多的東西,就責怪:“秉昆兒啊,你來家還帶這么多東西,快進屋。”
鄭娟解釋:“媽,這些都是秉昆兒在外頭給你們買衣服,還有吃的。”
“給我買啥衣服?我有個能穿的就行。”
鄭光明把周秉昆手里的東西接過來:“姐夫,你這身衣服真好看。”
“學習好不好啊?”
“好,我現(xiàn)在都趕上跟我一樣年紀的課程了,不用跟小孩兒一起上學了。”
“那還行,你得考大學啊。”
“姐夫,我想跟你一起去賺錢,不想考大學了。”
現(xiàn)在的大學生,可是比后世的大學生含金量大多了:“不行,你必須考大學,你大學畢業(yè)了,想干啥姐夫都支持你。”
鄭娟也責怪鄭光明:“你就聽你姐夫的話,好好學習,考不上大學,你姐夫就不帶你去賺錢,你就去賣冰棍兒吧。”
鄭光明也不生氣,知道姐姐是在鞭策他呢:“行,我肯定好好學習,考大學,給你和我姐夫爭氣。”
周秉昆把衣服拿出來,幾個孩子非要讓鄭母換上看看。
鄭母看著周秉昆給她買的毛衣,還有棉襖:“這么好的衣服,得多少錢啊?”
鄭娟笑的開心:“媽,我要開服裝店了,以后咱家人穿衣服都不用花錢了。”
“啥?你要開店啊?”
“對啊,我要開店,秉昆兒說讓我有自己的事兒干,我也能賺錢給你們花了。”
鄭母看女兒高興,也為女婿能有這份心高興:“娟兒啊,你能嫁給秉昆兒啊,是你的福氣。”
鄭光明對衣服沒興趣,倒是對周秉昆給他帶的文具和書籍特別喜歡,愛不釋手:“姐夫,這書真好看。”
“好看晚上也不能看啊,你的眼睛得好好保護。”
“知道了,我現(xiàn)在眼睛可好了,咱們班好多同學都近視眼了,我就沒有。”
鄭娟在一邊笑話他;“你還想近視眼啊?那你可是把眼病都得上了。”
全家人都在笑話鄭光明,他自己也在笑:“姐,我覺得咱家現(xiàn)在特別的幸福,我以前都不敢想。”
鄭母被兒子一說,也抹了抹眼淚:“是啊,娟兒還帶我去醫(yī)院檢查身體,醫(yī)生說我要是不早點來治病,活不到現(xiàn)在呢。”
鄭娟看了一眼周秉昆:“是秉昆兒提醒我的,帶你和我婆婆定期檢查身體,他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你們得長命百歲。”
人老了,最怕自己會成為兒女的累贅,也怕連累女兒被女婿瞧不起,周秉昆不但不嫌棄她,還這么說,讓老太太的心里暖暖的。
……
第二天,周秉昆找馬守常借了一輛車,帶著一家人都去市里玩兒,順便看上了一個二層小樓,現(xiàn)在還不能房屋買賣,就只能先租下來。
問了鄰居才知道這個二層小樓是金土地編輯社的,本來是打算給員工住,但是分房子的時候,差點打起來,沒拿到房子的,還把主編給打了,社長一氣之下,情愿空著,也不分了。
編輯社?周秉昆想起來一個人,邵敬文。
前世因為馮化成的一首詩倆人結(jié)緣,成了忘年交,后來周秉昆因為駱士斌的事兒進了監(jiān)獄,邵敬文那么大歲數(shù),還特地跑去找了周秉義幫忙。
看來,緣分,就是緣分,即便是沒有了馮化成,也會因為另外一件事情而相遇:“行,就這里吧,人流量大,地理位置也好。”
最重要的是,這里在后世將會是特別繁華的商業(yè)街,要是能買下來,那就發(fā)財了,單單是租金那就是一大筆收入了。
周秉昆打算,明天去拜訪一下邵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