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第六十七章
村里的人知道那邊的事情之后, 難免唏噓幾句,不過, 也就是嘴上說說而已,前面幾十年的經(jīng)歷早就將大多數(shù)人的同情心給磨的差不多了, 便是圣人,也要先修身齊家才能治國平天下呢,何況這些自個都過得捉襟見肘的普通人。沒親沒故的,何況那些女人最后的爆發(fā)也讓見過的人都心有余悸,嘴上同情一下可以,誰也不肯將包袱背在自己身上。
問題已經(jīng)解決了,村里的人繼續(xù)燒磚建圍墻, 陳瑾和白靖他們依舊成天往縣城跑, 除了去砍柴,他們更多的時間花在了發(fā)掘附近的大賣場上。
這是一個很讓人郁悶的問題,從城里回來差不多三年了,當(dāng)初倒是儲備了不少調(diào)料什么的, 但是卻忘了多儲備一些生活物資, 這會兒,陳瑾他們連手紙都沒得用了,陳瑾這兩年居然還長高了幾公分,衣服什么的,也有些不合身,而且平常要干活,衣服磨損得也快, 外衣也就算了,里衣卻不能這么湊活,穿著實在不舒服,白靖的衣服更少,雖說家里有個縫紉機(jī),不過,總不能一直這么縫縫補補湊活下去吧。何況,家里針線也不多了。
除了衣服之外,家里的床單、被套什么的,能換的話也該換了,其實更需要換的是被子里面的棉花胎,可是這邊多少年沒有人家種過棉花了,就算有,連會彈棉花的人都找不到,畢竟,如今農(nóng)村里面很多人都不睡那種又厚又重的老棉被了,一般都是那種所謂的太空棉的被子,不過那種被子輕巧是輕巧了,說到保暖卻未必,以前還能用電熱毯,如今早就沒有電力供應(yīng)了,村民們只好又將棉被給套了起來,只是那些棉花胎年代都太長了,除了重之外,也不是那么暖和了。之前聽說村里面有人在找棉花種,也不知道到底找到?jīng)]有。
這邊這個大賣場的格局陳瑾并不是很清楚,不過,這種地方,地震之前就被人掃蕩過不止一次,地震之后也經(jīng)常有人過來翻找,剩下的東西也有限得很,仗著遠(yuǎn)超常人的感應(yīng)能力,陳瑾他們還算小有收獲,陳瑾也不挑剔,有用的沒用的,看見了就先扔空間里面去,回去之后再整理,花了幾天時間,光是內(nèi)褲就弄了二三十條,最大的收獲卻是一大堆的書,最多的是那種經(jīng)常打折,兩三塊錢一本的口袋書,比如說各種菜譜,還有一些家庭醫(yī)藥小常識什么的,雖說很多被老鼠蟲子啃得有些七零八落的,不過總算也能勉強辨認(rèn)出其中的內(nèi)容,陳瑾一下子起了心思,覺得應(yīng)該去新華書店的原址上去瞧瞧,畢竟這年頭,有人搶糧食,搶飲水,搶衣物之類的生活物資的,書店里面的東西卻是很少有人會去理會的,陳瑾覺得可以找找《本草綱目》、《天工開物》、《齊民要術(shù)》之類的書,起碼可以認(rèn)識一些常見的草藥,弄出一些工具出來,好自給自足,要不然,難免要受到安全基地的掣肘和盤剝。
在秋收之前,村子外圍的圍墻總算弄出來了,足足有一尺多厚的墻壁,近四米的高度,足以阻擋大部分的危險,圍墻上只留了兩個出口,每個出口上安了兩扇門,里面的一扇朝里開,外面的一扇朝外開,用的都是那種大鐵門,總比普通的木門結(jié)實,起碼一般的肉食動物不會用鐵門磨牙。雖然這樣比較麻煩,不過,安全最重要。
因為砌好了圍墻,村里的人這才有心思重新架了橋,這種橋用不上什么專業(yè)的橋梁設(shè)計師,無非就是打幾個樁子,在橋墩上搭幾塊水泥樓板的事情,砌墻剩下的墻磚做了橋墩,雖然沒有鋼筋混凝土,不過,如今也沒有超重的貨車從上面碾,總能維持一段時間,至于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說吧,如今最重要的就是秋收。
秋收的時候,大家已經(jīng)明顯發(fā)現(xiàn),肥料不足帶來的麻煩,雖然人們已經(jīng)盡力將能收集到的肥料都弄到了地里,但是,這一年的產(chǎn)量還是比往年低了不少,玉米產(chǎn)量降低最明顯,土豆紅薯什么的,雖說一時半會兒不好稱,但是,個頭卻明顯小了一號,還有被地底下的蟲子啃咬過的痕跡,這是可以看得出來的。
不比東北那種肥沃的黑土地,長江中下游這邊雖然是所謂的魚米之鄉(xiāng),但是,土地的肥力卻不怎么樣,甚至如今有不少的地,都是河底的淤泥堆起來的沙土,以前有化肥還好,再種上幾年的花生黃豆,也能將地力養(yǎng)起來,可如今呢,除了土豆和紅薯之外,種的是最吸肥的玉米,現(xiàn)在產(chǎn)量就在下降了,以后可怎么辦呢?村里的人之前的喜悅一下子少掉了大半,除了還不怎么懂事的孩子之外,很多臉上都帶上了憂慮。
這種事情大家也明白,習(xí)慣了大量使用農(nóng)藥化肥帶來的高產(chǎn)之后,自然不能適應(yīng)如今的產(chǎn)量了。尤其如今為了保證溫飽,地里面種的都是高產(chǎn)量的作物,高產(chǎn)量總不至于憑空就出來,要想產(chǎn)量高,肥力自然也消耗得多,這幾年地里面除了糞肥還有少量漚的綠肥之外,什么肥料也沒有,加上如今生命力無比旺盛的各類害蟲的存在,不減產(chǎn)才怪呢!
想要完全解決,那是不可能,不過,如果地里面輪著種點豆子花生什么的,即便不能達(dá)到從前的產(chǎn)量,但是也能緩和一些。這種輪耕方式卻不適合如今使用,畢竟,這邊人多地少,哪怕如今人口減少不少呢,但是平均下來一個人也不過一畝地罷了,何況,你總不能因為怕餓死,一直不生孩子,這年頭,你就算想要計劃生育,你還找得到套子嗎?
尤其如今因為日常勞動量大,一般人家又舍不得吃葷,吃菜也不敢放油,想要填飽肚子自然就要吃更多的主食,如今不比從前,一年又只能種一季的糧食,還要防止野地里面那些兔子老鼠之類的食草動物糟踐,富余的糧食還得用來換一些生活物資,比如說鹽糖什么的。相比較與土豆和紅薯,大豆和花生的產(chǎn)量可就要低多了,而且這些能當(dāng)做主食嗎?青黃不接的時候,弄點紅薯藤也能糊弄一下肚子,豆子花生能嗎?花生藤還能用來喂羊,干了的豆桿能做什么,喂畜生,畜生都嫌棄嚼不動呢!只能拿來燒火,而且還不怎么經(jīng)燒,遠(yuǎn)遠(yuǎn)比不上玉米秸稈,平常在門前屋后的自留地上種點也就算了,畢竟,榨油就得靠它們了,豆子多點,冬天的時候,也能磨點豆?jié){,點幾塊豆腐,可是作為主要作物的話,那實在不劃算啊!
但是不種的話,日后好好的熟地都要變得貧瘠了,有人開始琢磨著要不要想辦法去安全基地問問有沒有化肥,但是很快就打消了主意,不說安全問題,當(dāng)初平子他們一路開這車,還帶著槍,都差點葬送在狼嘴里了呢!而且沒有車,沒有汽油,路上的情況也不知道,怎么去安全基地。就算去的了,難不成空口白牙,安全基地那就能將化肥送給你不成!要是帶糧食去換,那多少糧食才能換足夠的化肥回來,萬一兌換比例比較大,怕是還要得不償失呢!還不如老老實實在村里面待著,想辦法多弄點肥料肥田呢。
這些事情也就只好閑下來的時候想想就是了,接下來的事情還很多,玉米要趕緊曬干脫粒,該收起來的收起來,該磨碎的磨碎,紅薯土豆也要撿好的磨粉,另外的要窖藏好了慢慢吃。自留地里面種的各種瓜菜,除了南瓜之類的耐放的,也該洗洗曬成菜干,再腌點咸菜什么的。因為糧食減產(chǎn)帶來的緊迫感彌漫了整個村莊,陳瑾出門的時候,甚至聽到幾戶人家商議著過幾天將家里養(yǎng)的雞鴨什么的宰殺掉一部分腌起來,等到過年的時候吃,免得冬天沒了青飼料的時候,還得從人嘴里省下糧食給雞鴨吃。家里養(yǎng)了豬的也有這個打算,羊可以光吃干草,豬要是只吃這些,不掉膘才怪,那反而不劃算了,只是不少人家養(yǎng)的豬如今不過半大,這時候宰殺實在舍不得,只能先拖著,等到天冷下來再說了。
陳瑾他們那三畝多地的產(chǎn)量也減少了不少,不過,好在他們還有一個空間做后盾,加上他們就兩人,就算沒有空間,那些糧食也足夠了,因此,并沒有什么心理負(fù)擔(dān),將要送給陳爸他們的糧食送了過去,便打算安心貓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