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三公背書
“袁紹、袁術(shù)、董卓和丁原四人,未得旨意擅動刀兵。未得旨意,又擅自離開,不管是借口是怎么,都已經(jīng)夠成謀逆,肯定陛下降旨追究責任。”張鈺請示。
“陛下……袁紹與袁術(shù),發(fā)現(xiàn)宮內(nèi)動亂,擔心陛下的安危,于是率軍保護陛下。或許行動有些魯莽,不過這也是忠義的表現(xiàn)。”袁基出面,類似的說辭要多少有多少。
殺死何進的是宦官,是閹黨!那么多年的宣傳,天下都恨透了閹黨,袁紹打著誅殺閹黨,保護皇帝的名頭殺入宮中,道義上根本無所畏懼。
袁隗如今并無官身,朝中出面的還是擔任太仆的袁基。
也正因為這樣,袁隗反而更好的操控袁基、袁紹和袁術(shù)三方的行動,順便幫忙善后。
“其實我很好奇,為何袁紹和淳于瓊會第一時間知道何進被殺的消息,然后殺入宮中。雖然我不在現(xiàn)場,但我的耳目可告訴我,當時何進并未前往八校尉所在,更沒有派人知會過八校尉……”張鈺看向袁基,“袁紹如何得知何進遇刺,然后過去救援的?”
頓了頓,繼續(xù)說道“更別說,幾乎是第二天,董卓和丁原陸續(xù)過來。算算時間,兩人收到消息的時間,大概是在洛陽半夜,也就是何進遇刺前后,試問兩人怎么知道何進遇害的消息,然后過來的?別跟我說回京述職,兩人并沒有接到類似的旨意,董卓得到的旨意是前往濟北國鎮(zhèn)守,而丁原鎮(zhèn)守并州,兩人一個賴在河東不走,一個賴在河內(nèi)不走,偏偏何進遇刺那么快過來,如今一個去了涼州,一個去了并州,這更說不過去。”
有些官員開始沉思,的確兩人來得有些巧,那么考慮的話袁紹和淳于瓊也有嫌疑。
更別說知道的都知道,淳于瓊是袁閥的人。
劉辯也開始思考,若一切都是一場局,那么布局之人,基本已經(jīng)指向袁閥。
“哈哈……”袁基卻是大笑起來,“將軍這算是自曝嗎?您剛說自己在洛陽有耳目,又第一個找到陛下。現(xiàn)在說了那么多,怎么反而給人一種,將軍自己布局攪亂洛陽局勢,然后坐收漁翁之利,同時還嫁禍給我們袁氏的感覺?”
眾人恍然,然后紛紛點頭,的確張鈺來的有些巧,要說董卓和丁原巧,張鈺難道不巧?
張鈺能在洛陽安插耳目,那自然也能找人殺死何進。
換個角度,事情的發(fā)展就完全不同。人都有好惡,親近同為豪族的袁氏,憎惡原本是反賊,而且對世家豪族很不友好的張鈺,是以大家此刻都站在袁基這邊。
“你是不是太高估你們袁氏了?”張鈺看向袁基,“本將若要權(quán)力進京勤王,爾等誰能攔得住我?在絕對的實力面前,本將何須和你們繞著圈子玩陰謀詭計,還是說,你以為你的對手,都和你們一樣都見不得光?”
這番話多少引起一些波動,不過并沒有改變言論的風向。
大部分人選擇裝聾作啞,少數(shù)人影響不了大局。
張鈺也不在意,主要是劉辯的態(tài)度。
劉辯在沉思,何進的問題張鈺嫌疑更大,還是袁氏的嫌疑更大。
最后發(fā)現(xiàn)張鈺無辜的可能性更大,畢竟他是反賊出身,是否掌控皇帝其實沒什么意義。
他現(xiàn)在就自立稱帝,朝廷扣除派兵和勒令各州討伐之外,也阻止不了稱帝的事實。
反過來,親自冒險來到洛陽,將自己帶離這個是非之地,這個舉動怪異的同時,也一定程度洗清他身上的嫌疑。畢竟明明能直接稱帝,為何還要冒險過來將他接走?
既然張鈺是無辜的,那么袁基現(xiàn)在上躥下跳的,嫌疑自然也就更大……想到袁閥密謀殺死何進,甚至以清君側(cè),誅殺宦官為名殺入皇宮。
當時若自己落入他們之手,等待自己的是什么?大概,和現(xiàn)在差不多,甚至更糟糕!
至少,從初步接觸下來,發(fā)現(xiàn)這黃巾少帥還挺好說話的,并沒有表現(xiàn)得囂張跋扈。
“以將軍的意思,當如何處理?”劉辯看向張鈺。
這個舉動讓不少官員心里都‘咯噔’一下,劉辯是大漢帝王,代表著大漢正統(tǒng)。
黃巾少帥雖然是反賊,至少現(xiàn)在套著大漢車騎將軍的身份。
本身坐擁數(shù)十萬大軍,當前來說,已經(jīng)算是大漢精銳軍隊。
一邊是大漢正統(tǒng),一邊有著強大的軍事實力,兩個合起來,世家大族的好日子到頭了!
“袁紹、淳于瓊和袁術(shù),冒犯宮禁,擅動刀兵,且未經(jīng)旨意擅自離開洛陽,當以謀逆論。董卓為遵守旨意前去駐扎,擅自出兵洛陽,如同謀反!至于丁原,他到底兼著并州刺史,既然返回并州,那就讓他好好平定匈奴之亂,守護好并州一方太平,同時罰他一年俸祿,作為懲戒,如何?”張鈺表態(tài)。
一時間四個逆賊,一個卻只是罰俸祿,這差距有些大。
不過也看得出來,張鈺沒打算把各方都給得罪,能拉攏的拉攏,不能拉攏的再出手。
尤其從剛剛開始,決口不提劉備和劉寵的事情,已經(jīng)能看出端倪。
“陛下,或許此四人,只是為了保存實力。當時我等在洛陽,正在著急陛下的下落,突然收到消息,黃巾少帥帶著陛下過來洛陽。當時群臣都在擔心,若有什么不好的發(fā)展,到時候無人制衡黃巾少帥當如何……此四人也正是出于這個想法,才各自離開,坐觀局勢,然后隨時回來。”太尉馬日磾出面。
這也算是表態(tài),這四人離開,是三公授意,當時陛下不在,三公為了國家的將來考慮,于是做出這樣的主張。說到底,就是三公給這四人背書。
看到這里,張鈺都不得不佩服,袁閥的確是離開,三公都出面幫忙背書。
不過這人情,那可就大了去,袁閥的影響力,必然會大受打擊。
“那是不是以后,還有人打著三公的旗號,說本將圖謀不軌,號召天下英杰討伐本將?”張鈺看向馬日磾,“甚至有人打著三公的旗號,扶持某個漢室宗親登基稱帝什么的?這個天下到底是誰家的天下?”
“臣等斷無此等忤逆行為!”馬日磾連忙看向劉辯告罪。
“但是,若以后出現(xiàn)類似的情況,那么你們?nèi)斠灾\逆論,可否?”張鈺看向馬日磾,“你們既然要為此四人承擔責任,那么三公九卿,當全部算在內(nèi),有一個算一個,到時候一并算賬!”
隨即看向九卿那邊,幽幽說道“畢竟三公出面,爾等身為九卿不阻攔,那自然就算支持,至少也是默認,自然也要承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