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好友血七cxw五四論》
項羽五勝四敗論
提到項羽就不得不提司馬遷,項羽之所以名聲這么響與司馬遷的《史記》以及李清照《夏日絕詞》有很大程度的影響。
司馬遷,字子長,夏陽(今陜西韓城南)人,任太史令,因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后任中書令。
你漢武帝把人家都那個,人家司馬遷在現(xiàn)實世界中不敢說什么,但是在書中總可以吧!翻開厚厚的《史記》找到劉邦本紀,你會發(fā)現(xiàn)劉邦不是在逃跑的路上就是在收拾行李準備逃跑,于是劉跑跑跑著跑著搖身一變便成了皇帝。
——劉邦真的那么無能嗎?僅僅只會逃跑?
《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lǐng)南京》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看看毛主席對項羽的評價)
南京解放之后毛主席感觸楚漢之爭,揮筆潑墨寫下這著名詩句,從中我們可以看到毛主席對項羽是持否定的態(tài)度,他寫下這首詩時一定聯(lián)想到一個沽名釣譽,優(yōu)柔寡斷,無法將勝利進行到底的領(lǐng)袖。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是要求學劉邦,不要學項羽,要求將革命進行到底。
毛主席看京劇《霸王別姬》時,看到項羽與虞姬生離死別不由黯然落淚,他說‘不要學西楚霸王。我不要學,你也不要學,大家都不要學!’
項羽是名將項燕之孫,楚國貴族之后,家族世世為將,即使已經(jīng)衰落也名聲在外,劉邦起兵之時不過一亭長,經(jīng)常食不果腹,知名度僅僅限于沛縣,此天勝也。
項羽兒時,項梁教他學劍,讀書,習兵法,起步早,劉邦幼時不甚好讀書,經(jīng)常逃課,十年學涯肚子空空如也,十八歲后便開始了他的流氓(無業(yè)民)時代,比之劉邦,項羽已經(jīng)在起跑線上超越他很多了,此人勝也。
項羽力能舉鼎,勇武過人,每逢戰(zhàn)事能夠身先士卒,鼓舞士氣,劉邦武無過人之武,不能輕冒矢石,此勇勝也。
項羽是中國軍事思想“兵形勢”(兵家四勢:兵形勢、兵權(quán)謀、兵陰陽、兵技巧)的代表人物,軍事阻止能力強,此才勝也。
巨鹿之戰(zhàn)破章邯、王離的秦軍主力,軍隊猛增40萬,實力雄厚,大發(fā)英雄貼,實行分封制,大封六國貴族,項強劉弱,此型勝也。
項羽愛惜士卒,但有功不賞,眾人嗟怨,劉邦賞罰分明,有功必嘉,此一敗也。
項羽剛愎自用,不聽賢言,不納忠言,有賢之士無用武之地,王佐之人不能施呂望之才,流失了很多人才,此二敗也。
項羽感情用事,分封不公,劉邦,陳余,韓廣三人不滿,造成劉邦,陳余后期反叛,韓廣被誅,留下了二人復仇的隱患,此三敗也。
項羽殘暴不仁,坑殺秦軍二十萬,每過一地盡皆屠城,失秦人心,也因為如此終無法得漢中,此四敗也。
一敗
章邯投降項羽得益于陳余,陳余見項羽章邯二人僵持頗久,而項羽糧食不足,寫了一封求和信給章邯,信中先從大秦名將蒙恬開始,從他出征六國到北擊匈奴筑長城使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為始
,最終還是死于趙高之手,之后開始細述趙高指鹿為馬,獨攬朝綱,譖害丞相李斯,最后夸章邯
英勇,精忠報國,怎樣為國操勞。
文章用了大量對比,用蒙恬和章邯來對比,暗喻連蒙恬都被害死了,你章邯即使打敗項羽之后功蓋于世趙高會放過你嗎?
果然章邯不久之后投降項羽,可以說陳余功不可沒。
張耳與陳余是結(jié)義兄弟,在分封大會上項羽
受賂于張耳封張耳常山王,功勞最大陳余卻被項羽忽視了,最后經(jīng)人提醒,項羽才不耐煩地把南皮三縣封給陳余。
別人封王有號,唯有陳余僅僅只有三縣而已,陳余當時就準備親自領(lǐng)兵攻打項羽,但是礙于項羽勢大只能退一步,從此項羽身邊又多了一個隱患。
二敗
項羽入咸陽之時,有一姓韓的書生猜想項羽要到彭城建都,便進諫道,
‘關(guān)中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戰(zhàn)國時的秦國以關(guān)中做腹地六國聯(lián)軍皆不能攻入,關(guān)中險要之地,進可攻,退可守,秦始皇得天下就是有關(guān)中做腹地,得關(guān)中者得天下。’
劉邦當初為了得到關(guān)中不惜花費重金珠寶賄賂項伯,最后項伯向項羽進言祈求將漢中賜給劉邦,最終項羽同意了,楚漢之爭就是圍繞著關(guān)中爭來爭去,由此可見關(guān)中有多么重要,得關(guān)中者得天下。
三敗
劉邦本是義帝親封的漢王,英雄大會劉邦沒有親自參加,但還是知道了音訊,分封如下
漢王,劉邦,都南鄭,管轄巴蜀兩地。
劉邦本是義帝封的王,何須項羽二次分封?巴蜀那又是什么地方?死囚勞改的地方,貧瘠之地,項羽故意把劉邦弄到巴蜀之地削弱劉邦的力量,劉邦當時就氣不過,抽出佩劍欲出兵攻打項羽,關(guān)鍵時候還是蕭何出面制止,這換做誰都接受不了,從此劉邦燃起了復仇之心。
韓廣本是燕王,家鄉(xiāng)在燕地,現(xiàn)在被封為遼東王讓他怎么服氣,每個人都有家鄉(xiāng)之情,葉落還要歸根,此三人皆不滿項羽的分封,除韓廣被他人所殺之外,陳余,劉邦皆反項羽。
四敗
訛言秦軍造反,項羽一氣之下將二十萬生靈盡皆屠害,殺秦王子嬰,火燒咸陽,大火連綿三天,大肆強掠珠寶,漂亮婦女充當后宮,史書記載“經(jīng)過之地無不一片廢墟”、“收其貨寶婦女而東”,可謂是內(nèi)多怨女,盡失秦地人心,給自己埋下了滅亡種子。楚漢爭霸之際很多秦人加入劉邦的軍隊,并成為劉邦的主力軍,開始了秦人對項羽的復仇,這也是項羽得不了關(guān)中的原因之一。
劉邦入咸陽與民秋毫無犯,約法三章,原文如下:
父老苦秦苛刻久矣,誹謗者族,偶語者棄市。吾與諸侯約,先之關(guān)者王之,吾當王關(guān)中。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余悉處去秦法。諸吏人畢案堵如故。凡招所以來,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無恐慌!且吾所以還軍霸上,待諸侯至而定約束耳(《史記·高祖本紀》)
兩者之間的氣度提現(xiàn)出來了,從中可以看出劉邦為什么能得天下,項羽多次屠城,天下人聞之膽寒。
項羽算是英雄嗎?我看未必,夫英雄者不惟有超世之才,必有堅韌不拔之志;夫英雄者必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玉碎不該其白,竹焚不移其節(jié),此謂英雄;
不以成敗論英雄,劉邦與項羽必然有一個是淘汰者,假如失敗的是劉邦,那么在歷史上劉邦會黯然失色嗎?不會的,他們兩人是相互襯托的,項羽成就了劉邦,劉邦也成就了現(xiàn)在的項羽。
演義中的項羽過于神話,往往掩蓋了他污點,反而將劉邦的黑歷史無限放大,是的,劉邦丟掉自己的妻子孩子,這是永遠無法抹殺的事實,但是事實是項羽的罪孽更加深重,深讀歷史你就會喜歡上劉邦而不是項羽。
我是湖北人,在楚漢時期是楚人,以前也和大家一樣喜歡項羽,越是喜歡他就想深入了解他,之后我翻開了厚厚的歷史書,越了解越失望,越深入越氣憤,到最后恨不得啖其肉,嗜其血,我只看到他留下了一個血腥的時代,屠殺了數(shù)不勝數(shù)的無辜生靈,我尚且如此憤怒,更何況當時的秦人呢?
電視劇中的項羽那是我美好的回憶,只限存在遐想的空間之中,那個項羽才是真正失敗的英雄,也許我的心中真的有一個英雄,他是被人神話的項羽,非歷史上的項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