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三娘 !
三娘是真想要那顆珠子,除了它的價值之外,三娘對它為什么能使尸體不腐的作用,異常好奇,在她的認知里也就福爾馬林有這功用,還得泡在里頭,真喝上一口,那絕對屁用也不管,所以這顆定顏珠,三娘無論如何都要弄到手。
可她自己不能去,一個是不敢,二一個,答應(yīng)文帝在宮里待三天,中間兒要是出去,不說文帝應(yīng)不應(yīng),回頭他一反悔,再把自己留這兒,可壞了。
三娘的小心眼里,總覺著文帝不那么地道,偏偏這事兒還緩不得,昨兒文帝就說了,三天后入土,這么一個牛叉的奇珍異寶,跟著死人入了土,豈不可惜,倒不如拿過來給活著的人造點兒福。
三娘這兒正琢磨法兒呢,可巧陳二喜就進來了,文帝上早朝的時候,三娘還睡著,本來照著三娘的習慣該睡到晌兒午,更別提,昨兒夜里給文帝折騰的大半宿,腰腿兒疼不說,渾身的骨頭節(jié)都是酸的。
三娘也想睡卻怎么也睡不著,許是這明黃的帳子的緣故,三娘真不覺著明黃有什么好,土豪的本色,一點兒都不低調(diào),弄的她都睡不踏實。
既然睡不著躺著也沒意思,索性起來,洗漱了,王保兒捧了點心盒子進來道:“萬歲爺上朝的時候特特吩咐下了,說若姑娘起的早,讓姑娘先用些點心,正經(jīng)早膳等著皇上下朝一起用。”
三娘從點心盒子里撿了塊八珍糕吃了,剛吃了口茶,正想那珠子的事兒呢,陳二喜就進來了,手里捧著個冰裂紋兩只耳朵的大花瓶,花瓶里斜斜插著一支打著花骨朵的桃花,映著窗外照進來的光亮,清凌凌那么嬌艷。
三娘便問了一句:“哪兒來的桃花?”
陳二喜本就是為了討她的好,忙道:“奴才一早從御花園過,瞧見西南角上的桃花打了骨朵,想著姑娘或許喜歡,便親手折了一支來,尋了這只冰裂紋的花瓶插上,擺在案頭給姑娘瞧賞玩。”
說著擺在對面一張紫檀的翹頭案上,一回頭見三娘定定瞧著他,眼睛都不眨,陳二喜心里咯噔一下,暗道,這位可不好惹,前頭自己在她這兒沒落下什么好兒,莫不是記著前頭自己的慢待,今兒要給自己下馬威。
陳二喜剛這么想,就聽三娘道:“喜公公倒真是有心了,看來以往是我瞧差了你,還只當你是個口蜜腹劍,慣喜在人背后使絆子的小人。”
這幾句話說的陳二喜臉色一白,撲通一聲跪在地上:“姑娘可是聽了誰在背后嚼奴才的舌頭根子,奴才最是個忠心不二的,心里頭只有萬歲爺跟姑娘。”
武三娘聽了目光閃了閃,微彎腰湊近他,低聲道:“你果真對我忠心?”
陳二喜忙道:“若奴才有二意,叫奴才不得好死。”
三娘點點頭:“不用你死呀活的賭誓,我這里有一樁事兒,你只替我辦成了,我便信你。”
陳二喜一愣,心里轉(zhuǎn)了轉(zhuǎn),如今的武三娘可是皇上的心尖子,還有什么事辦不得,非用自己不可,雖想不透,卻也不敢不應(yīng),忙道:“奴才單憑姑娘吩咐。”
三娘笑了:“只此事需瞞下皇上,你可應(yīng)不應(yīng)?”
陳二喜一聽,就為難上了,暗道莫不是她又想跑,讓自己幫她引路,這可萬萬不能,皇上好容易把人找回來,要是再跑了,自己這條老命就算完了,可不應(yīng),剛自己毒誓都發(fā)出去了,真真左右為難,出了一身冷汗,吱嗚了半天也沒痛快的應(yīng)一聲。
三娘惱了,哼一聲道:“就知你這奴才虛情假意,嘴里說的好聽,真到事兒上就要推三阻四,這還沒讓你辦事兒呢,就搪塞起來。”
陳二喜怕她真惱起來,忙道:“姑娘哎!您可饒了奴才吧,奴才縱有一千個膽子也不敢放您出宮啊。”說著咚咚磕了兩個頭。
三娘這才明白他想的什么,臉色緩了緩道:“誰說我要出宮了?”
陳二喜一聽不是出宮,這心才算放下,三娘沖他招招手:“你近些,我跟你說。”
陳二喜膝行兩步,略往前湊了湊,可還是不敢靠太近,他總覺著三娘的架勢像要抽他似的,上次給抽了一回,都落下心理陰影了。
三娘卻不管他陰影不陰影,沒好氣的道:“我是狼還是虎,能吃了你不成,你怕什么,讓你近些,就兩步啊,再近些。”
陳二喜沒轍,又往前湊了湊,三娘在他耳邊如此這般,這般如此,把自己的主意說了一遍,怕他不去,三娘說完小臉一沉道:“這事兒你若給老娘辦好了,過往的事兒一筆勾銷,若這事兒沒辦好,老娘最是個記仇的,且有仇必報,你自己掂量著吧。”
陳二喜還當是什么事,原來她是想要慈云寺假武三娘嘴里那顆珠子,陳二喜著實理解不了武三娘,那珠子是個稀罕東西,可這皇宮里比那珠子稀罕的寶貝多了去了,皇上哪兒要封她當皇后呢,趕明兒這天下都是她的,一顆珠子至于這般嗎。
說起來,倒也不是甚難事兒,雖說那珠子是萬歲爺放進去的,可那時候皇上以為那是武三娘呢,如今這人都要下葬了,把那顆珠子拿回來也不當什么事兒,趁著沒下葬,今兒晚上自己跑一趟慈云寺把珠子拿來就是。
這么想著陳二喜便應(yīng)了,陳二喜剛站起來,文帝就下朝了,走進來瞧了三娘一眼笑道:“今兒莫不是日頭打西邊出來了,三娘怎起的這般早,難道是在朕的龍床上睡不慣?”說著湊到三娘耳邊兒壓低聲兒調(diào)笑了一句:“或是三娘想朕了,沒朕在旁邊兒陪著睡不踏實也未可知。”三娘白了他一眼,心說有你才不踏實呢,吃了她一個白眼,文帝倒更笑了起來,陳二喜上來伺候皇上脫了龍袍卸去金冠,換了常服,在三娘旁邊兒挨著坐了。
三娘往里挪了挪,文帝一伸手圈住她的腰,就著窗外的光亮端詳她半晌兒,越瞧心里越喜歡,并未梳甚繁復(fù)的發(fā)髻,滿頭青絲只在側(cè)面挽了個墜馬髻,兩鬢蓬松,頭上戴了一支碧璽蜻蜓簪,圓潤的耳珠下,一對翠色墜子裁成柳葉形,映著一截子玉白頸項,白衫兒黃裙兒,衫兒是蘇綢,裙兒是軟緞均是今年蘇州織造貢上的珍品,文帝一早讓尚衣局備下的,比這兒更好的還有,不知怎挑了這一身素的,卻這樣穿著倒也好看,多了幾分娟麗之氣。
挨的近些,嗅到她身上的龍誕香,文帝不由想起昨兒夜里帳中*綢繆,只覺動情動意,湊到她臉上親了一口:“今兒打扮的倒似個良家女子。”
三娘沒好氣的推了他一把:“你這是說我不是良家女子了?”
文帝笑道:“三娘自己說說,哪個良家女子似你這般,活活要勾到朕的心里去了,剛頭跟陳二喜說什么呢,莫不是又想抽他了?”
三娘斜著眼瞧他:“怎么著,又心疼你的奴才了,放心,只他不惹到老娘頭上,老娘犯不著抽他,抽了他,我手還疼呢。”
文帝吃吃笑了兩聲,湊到她耳朵邊兒上,小聲道:“三娘口口聲聲老娘,朕倒不知,你是誰的老娘,嗯?”這話說的甚曖昧,若旁的女子,這會兒不定早臊的臉紅了,好歹也是未出閣的女孩兒,可三娘根本不知臉紅為何物,哪會不好意思。
一側(cè)頭也挨近文帝:“誰的老娘都成,皇上若是想喚我一聲娘,我也應(yīng)著就是……”話音未落,給文帝堵住小嘴,親的這狠,半晌兒才放開她,手抬起落在她的小腹上:“三娘這般想當娘,說不準就有了呢。”
三娘的表情跟被雷劈了似的,文帝本來超好的心情,忽悠一下就沉了下去,臉上溫軟的笑也收了大半,盯著三娘:“怎么,不想要朕的子嗣?”
這語氣明明白白就是要吵架的節(jié)奏,武三娘目光閃了閃,知道這廝寵是寵愛是愛,本質(zhì)上還是個變態(tài),真惹急了也不好收拾,反正嘴上應(yīng)付他唄,回頭算著日子避孕,他知道什么。
想到此,嘿嘿一笑:“想要,想要,怎么不想要,只這事也不是我想要就能有的對不。”雖是應(yīng)付之詞,文帝的臉色也緩了下來,噙著她嘴角親了一口道:“朕勤快些,你爭點兒氣,說不準明年你就當娘了,本來昨兒遣了王升過去給你瞧脈,卻出了那檔子事,可巧今兒在宮里,一會兒用了早膳,讓他來給你好好瞧瞧,吃幾劑藥調(diào)理調(diào)理身子,外頭瞧著壯實,內(nèi)里卻虛,日子長了可不得了。”
對文帝越來越嘮叨的趨勢,三娘真挺無奈,以前怎就沒瞧出來他這般啰嗦,三娘煩不勝煩,岔開話題:“什么時候吃早飯,我餓了。”
她一喊餓,果然文帝住了嘴,吩咐傳膳,不大會兒功夫,擺了滿滿一桌子,三娘還是得意蟹黃湯包,這時候早過了蟹肥之時,能吃到這般新鮮地道的蟹黃湯包,著實難得,三娘吃了整整一小籠,文帝大喜,喚了御膳房的劉方進來,賞了他一套十二個手捻兒葫蘆,把劉方美的跪在地上磕了好幾個頭。
三娘見著他,忽想起周大福來,便問了一句:“我記著周大福是你的徒弟,怎不見他?”
劉方聽了,頓時一身都是冷汗,頭都不敢抬,琢磨這話可怎么回,說死了,一聽這位就不知里頭的事兒,自己挑明了,回頭皇上怪罪下來,自己如何擔得起。
正為難呢,忽聽文帝輕飄飄說了一句:“前些日子得急癥挪了出去。
雖他如此說,三娘又不傻,前后一琢磨就明白過來,想自己當日從高青縣跑出去就是因守財?shù)男值軄硭托艃海f周大福回鄉(xiāng)探親,恐給他知道傳回京來,后,文帝果真知道了,不用想,定是周大福回來報的信兒。
周大福以為自己立了功,以三娘對文帝的了解,盛怒之下的文帝,定會遷怒,頭一個就是周大福這倒霉蛋兒,故此,什么得急癥挪出去了,不定給文帝賜死了,要說也活該,這人就不能太貪,若他跟守財一般,哪里會丟了性命,可見貪字頭上一把刀。
想到此,便不再替周大福,瞧底下跪著的劉方,年紀一大把了,佝僂著身子,腰都直不起來,憐老之心頓起,三娘道:“不用跪著,起來吧,聽著口音倒有些熟,家鄉(xiāng)是哪兒的,家里還有什么人沒有?”
三娘本來是吃飽喝足閑來無事,不想文帝繞著她的肚子打轉(zhuǎn),便問了兩句可有可無的閑話,不想劉方卻道:“蒙姑娘垂問,說起來奴才跟守財算同鄉(xiāng),都是兗州府人士,一晃好幾十年沒回家了,也不知家里還有什么人,奴才出來那會兒才不大呢,倒是前些年,有個表兄找來過,說是有個表侄兒,奴才還交代讓他好好教導(dǎo),讀書識字,趕明兒有了出息,也算祖宗的造化,近些年不見他來,聽見說前年鬧了場瘟疫,村子里死了一大半人,奴才尋人掃聽了,說奴才那侄兒逃過一劫出來了,只如今也不知在哪兒,是死是活,倒讓人惦記。”
他這般一說,三娘忽就想起劉全來 ,莫不是劉全心念念尋的表叔是他 ,想到此,三娘問道:“你表侄兒叫什么名兒,可知道?”
劉方點點頭:“表兄說過,大名起了全字。”三娘樂了,這可真是撞來撞去都是熟人,遂道:“我認識你表侄兒呢。”劉方一愣……
待劉方下去,文帝才道:“原來與你跟皇叔一起出京的還有他。”三娘如何不知道文帝,便道:“這回放心了吧!不只我跟朱晏,還有一個呢。”
文帝目光略閃了閃,瞧著她道:“三娘如今事兒都過去了,你跟朕說句實話,你對皇叔真?zhèn)€無心嗎?”
三娘又恨不得翻白眼了,這男人真有越來越幼稚的趨勢,這會兒矯情這個有意思嗎,自己有心無心,不都給他逮回來攥在手心了,縱有心,他還能成全自己不成,莫說他,三娘自己都不信。
而應(yīng)付這樣的問題,古今皆同,就是一概否定,有也得說沒有,別聽他現(xiàn)在好聲好氣的,一旦自己說了實話,保管立馬翻臉,三娘才不傻,毫不猶豫的搖頭。
不想文帝還不依不饒,接茬兒又問了一句:“皇叔自小生得好,才又高,雖有些懶散不羈,說是滿京城閨中少女的夢里人也不夸張,你二人常在一處,朕記著,你那春,宮里的題詞還是出自皇叔之手呢,怎么,三娘不覺著他好嗎 ?”
武三娘眨了眨眼:“他再好與我什么干系,過往不過生意,至于后來出京,也不過搭個伴兒罷了。”
其實文帝心里知道三娘說的并非實言,至少有一半都是為了哄自己,可文帝心里還是舒坦了不少,皇叔就是他心里系的一個結(jié),他倒大在乎皇叔對三娘如何,不管怎樣,他應(yīng)了日后不得宣召不進京來,也算去了自己一塊心病,文帝在乎的是三娘對皇叔是否有意,如今聽來,雖不是句句屬實,倒也真是沒心沒肺。
想起那些春,宮,還是有些惱火,好在安記如今在自己手里,文帝心里稍稍平衡了一些,撤下早膳,文帝便在炕上批閱奏章,三娘在他對面歪著,手里拿了一本書瞧,沒跟他話,也沒看他,就那么坐在他對面。
殿內(nèi)靜寂無聲,只有案頭的香裊裊散出一殿清香,這一刻,文帝竟覺比那*纏綿還要舒服,有種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意境,總之,有三娘伴著的文帝通體舒暢,這一天的心情都好的不能再好了。
到了晚間,早早便讓收拾,今兒與昨兒又不同,昨兒是文帝憋了這些日子剛開葷,難免急躁,雖折騰了幾回,到底沒細砸吧滋味兒 。
把殿里的人剛遣出去,文帝一把抱起三娘道:“小娘子今兒落在大爺手里,可得好好伺候大爺,不然有你的苦頭吃。”
三娘一愣,抬頭見文帝一臉興奮,眼里的光芒直閃,三娘還不明白嗎,暗罵一聲變態(tài),卻想這三天好好哄哄他,免得到了日子,他不放自己出宮。
想到此,便十分配合的露出一臉害怕的表情,眼睛眨了眨,醞釀出淡淡一層水霧,身子都特入戲的掙扎了兩下,喊了兩句:“不要,不要,大爺饒過小女子,小女子情愿給大爺做牛做馬。”
文帝笑了起來:“做馬也可,卻要做大爺胯,下騎乘的小母馬。”“不,不要……”三娘配合的又喊了兩句,給文帝按在榻上,三兩下扯裙腿褲,三娘還踢蹬了兩下,更激起了文帝的興致,劈開腿兒提槍上陣,或一氣兒撒狠般的頂,或緩緩慢慢的研磨,折騰的興致高昂……
這一番*廝殺,芙蓉洞內(nèi)金戈鐵馬,芳草林外啾啾鶯啼,好不暢快淋漓,至雞鳴方歇,收拾妥當,三娘早疲累的睡了過去。
文帝起來上朝,吩咐伺候的人不可出聲兒,到外頭來洗漱,換上朝服,剛出了寢殿,忽見陳二喜慌張張從外頭跑進來,晨光中一張臉慘白慘白的,頭上的帽子都沒了,身上的衣裳也不知給什么勾破了,腳步踉蹌的奔了進來,那樣兒狼狽非常。
文帝皺皺眉喝了一聲:“一大早你這是怎了?”
陳二喜仿似剛回過神來,撲通一聲跪在地上:“奴才該死,該死……”卻說不出旁的話來,文帝想起白天瞧見三娘跟他說話,再瞧他這樣兒,文帝只當是三娘收拾他了,難得三娘有這般興致,由著她也好,省得她嫌宮里無趣兒,成日想出去。
想到此,便沒問下去,邁開步上朝去了,待皇上走遠了,陳二喜才爬起來定了定神,一想,昨兒武三娘交代他的差事可沒辦成,便皇上不問了,一會兒可如何跟武三娘交代,嘆了口氣,這會兒且先回去想個主意再說。
想著回了自己的院子,剛推開院門,伺候他的小太監(jiān)忽從門后出來,把陳二喜嚇了一跳,看清是伺候自己的小太監(jiān),抬手甩了一巴掌:“好好的躲在門后作甚,想嚇雜家不成,還不去給雜家端吃的,對了,我記著劉方哪兒有個偏方,叫定魂湯,你去讓他給我做一碗來。”
小太監(jiān)平白挨了一下子,委屈的什么似的,卻也不敢說什么,忙著出去往御膳房走,剛走沒幾步,迎頭撞上王保兒,小太監(jiān)忙行禮,王保兒倒和善,問他:“師傅剛回來,你不在屋里伺候,這是去做什么?”
小太監(jiān)便道:“師傅說要喝定魂湯,讓我去御膳房呢。”
王保兒目光閃了閃道:“御膳房的劉方最不好求,若他推三阻四,沒的你又挨打,你且回去,待我替你走一趟吧!”
小太監(jiān)剛也是怕這個,御膳房是伺候主子的,按理兒說,不該管太監(jiān)吃食,以往陳二喜這個乾清宮大總管得寵,御膳房的劉方自是要給面子,如今,聽說劉方的侄兒跟武三娘有些交情,這以后的事兒自不用說了,這宮里的風往哪邊兒吹,全在皇上,如今卻全在武三娘,所以,陳二喜想跟過去似的使喚御膳房,不用想也知道,恐沒那么痛快了。
小太監(jiān)正瞅呢,王保兒接過去還能不樂,忙謝過他回去了,不大會兒功夫,王保兒端了定魂湯來,陳二喜吃了下去就睡了。
回頭再說三娘,起來還記掛著這事兒呢,想著問問陳二喜,可拿到了珠子,卻自打自己起來就沒見過他的影兒,三娘心道,莫不是這廝見財起意,把珠子獨吞了,不可能,他沒這么大的膽兒,估摸是沒拿回來。
三娘暗道,都說陳二喜多能,自己也是瞧著他成天吆五喝六的樣兒,才讓他去,那慈云寺里從上到下都該買他的賬,他進去伸伸手,把珠子從死人嘴里摳出來不就完了,如今瞧來也是個廢物。
他便躲了這會兒,就不信能躲一輩子,早晚得來當差,到時好好問他,三娘這么想著,卻一直等到掌燈,也沒見著陳二喜,正納悶?zāi)兀鐾醣号苓M來跪下道:“萬歲爺,喜公公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