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攻略
「呂宋倒是有趣?!?br/>
在玉泉山莊過了個中秋,九月初,趁著天高氣爽的時候,皇帝和朝廷就回到了京城。
秋稅的征收已經(jīng)要開始了。
黃、紅相雜的楓葉飄飄落下,趁著秋風,端是一場美景。
閻崇信抬目而望,眼眸之中滿是感慨。
「要求平等對待,這不是與順天府爭了嗎?」
這時候,朱謀則輕聲笑道:「到底有百萬人了,今年估摸著能繳六十萬稅,所以膽子也大?!?br/>
「只是順天府尹怕是不樂意咯。」
這可不是,本來順天府十九縣,一百六十五個秀才名額,呂宋偏偏要擠進來,占了三個。
今個還不夠,還想占八個。
這些名額必然是其他縣吐出來,順天府各縣誰樂意?
如今順天府尹是朱誼泉,在皇帝心中分量重,怕是有的糾纏。
堵胤錫則飲了口茶,不咸不澹道:「如今呂宋也有幾十萬人了,雖說文風不昌,但到底也是大明國土,秀才的名額自然得正常些?!?br/>
「八個估摸著都不夠,起碼也得要三十來個,才能收攬人心?!?br/>
對這話,馮顯宗也表示認可,甚至夸張到了三十個名額。
對此,朱謀則笑道:「那順天府不得鬧翻了天?!?br/>
「這是在說,咱們得給順天府漲名額?!?br/>
作為首輔,閻崇信微微一笑,若有所思道:「京畿的丁口瘋漲,百六十數(shù)就有些不足了?!?br/>
「索性,就漲至二百吧!」
「這——」堵胤錫覺得漲得太多了:「其他地方會不會鬧?」
「有呂宋府在,也情有可原,誰敢鬧騰?!?br/>
閻崇信覺得不算什么,作為首輔,這點權(quán)利他還是有的。
換句話來,就算是鬧騰起來,鎮(zhèn)壓了便是。
剛好可以改換一些官場要人。
朱謀嘴角帶笑,似乎表示認同。
但心里,卻是不爽利。
閻崇信居于內(nèi)閣十七年,當了三年首輔,年歲也到了六十,該致仕了。
不只是朝廷文武,就連皇帝也是如此認為的。
整整17年內(nèi)閣大臣,構(gòu)建的人脈關(guān)系堪稱恐怖,如果再持續(xù)下去,半個朝廷,都能跟他扯上關(guān)系。
閻崇信自然不敢違背皇帝之意,所以就想著權(quán)力過期就廢,不如乘機多任用一些人,為子孫后代鋪路。
官場上有動作,就需要契機了。
彈壓地方不利,這是罪過可不小。
其他幾人也明顯感受到了閻崇信話語間的鋒利,隱約明白其意思,倒是都沉默了。
在人家將退的情況下,沒必要弄得太僵。
而此時,秋風自西而來,將錦國公李定國送至了京城。
在安西鎮(zhèn)守數(shù)年,將這位大將磨礪的滿身成熟,穩(wěn)重而又謹慎,不復當年的悍勇。
覲見皇帝時,李定國小心翼翼,哪有往年的大大咧咧。
這讓皇帝很是滿意,聊起了安西事宜。
李定國也不含湖,直接道:「安西雖然大,但卻可以一分為二,北疆南疆各自一體。」
「其中南疆多是葉爾羌人,也就是色目人,信仰和平教;北疆則多人蒙古人和遷徙的漢人,放牧跟農(nóng)耕相伴,衣食無憂。」
說到這里,李定國則面帶幽怨道:「陛下,這些年來遷往安西的人口不足十萬,且九成來自于甘肅,若是想要徹底的把控安西,這點人數(shù)可不行?!?br/>
「我聽說,這些年就算是吉林,也有三五十萬人,對于安西來說太不公平。」
朱誼汐則不置可否。
度過了開國時期的艱難時刻,如今整個天下,人口雖然漸漸豐盈,但土地依舊較多。
在家鄉(xiāng)只要還有一口吃的,就沒有人會主動遷移。
以兵遷民的手段雖然有效,但安西卻是太遠了,土地還比較貧瘠,這種情況下誰愿意?
山東與吉林,中間只隔了一座渤海和遼東,語言相通,距離較近,所以大家都喜歡去。
而離安西最近的只有甘肅了,偏偏他還是個人口較少的省,對于安西來說是不利的。
「這件事朝廷也無可奈何?!?br/>
皇帝嘆道:「歸根結(jié)底,還是安西太窮了?!?br/>
「陛下,安西如今丁口,有近三百萬,其中漢民加士卒,約莫二十來萬,鎮(zhèn)守安西是遠遠不夠的?!?br/>
為了更加說服皇帝,李定國則朗聲道:「今年夏稅,南疆收錢兩百萬塊,北疆六十萬塊,絲綢之路開始繼續(xù)盛行,安西并不太窮?!?br/>
「陛下,安西遼闊無垠,外敵較多,尤其是羅剎人,虎視眈眈,咱們可一直沒放松?!?br/>
說到這,李定國卻有一些得意。
兩百六十萬塊,三七分,朝廷就能收納近百萬塊。
朝廷二十五省,能夠超越它的不多,而像是云南、貴州、甘肅、寧夏等,更是遠遠不如。
作為新收之省,有這樣的佳績,他可謂是驕傲。
「丁口事,我不可能強迫?!?br/>
皇帝微微搖頭:「遷徙到安西,對于普通人家來說,就是家破人亡,流離失所,半路上就能將人磋磨了去。」
「遷移雖然朝廷獲利,但對于百姓來說,可謂是弊大于利?!?br/>
李定國絕望了,他垂頭喪氣道:
「末將也認為這樣有些過分,不是什么仁政,但安西的情況在這,若不盡快安置漢民前去開墾,恐怕就有些危險了?!?br/>
「也有一些機會?!?br/>
皇帝拍了拍手,讓人送來的那一幅巨大的地圖。
很快,關(guān)于西域的部分就出現(xiàn)在兩人眼前。
偌大的安西,分為北疆和南疆,而在外圍,最北邊的這是羅剎人。
西邊,則是哈薩克汗國,布拉哈汗國,以及最南邊的莫臥兒帝國。
皇帝的目光在這三處仔細的琢磨,最先從莫臥兒王朝那里移開。
根本就不用懷疑,人口上億的莫臥兒帝國,根本就不是安西能夠招惹的,朝廷也沒有那么多的錢糧供應遠征。
說實在的,就算是打下來了,也不一定能夠占據(jù)。
哈薩克汗國不用說,三大玉茲互相干擾,導致其人心渙散,底盤不一,惹得羅剎人的覬覦。
而布拉哈汗國,也就是烏茲別克汗國,其疆域還包括今土克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和阿富汗斯坦的部分地區(qū),以及錫爾河北岸、突厥斯坦城及其附近一帶。
此時的布哈拉汗國,屬于波斯文化圈,相當于安南之于中國,其就是波斯的屬國,后來獨立。
當年成吉思汗第一次西征目的就是其國內(nèi)的撒馬爾罕。
而之所以叫布哈拉汗國,就是因為他們將國都,遷到了布哈拉。
當然對于中國人來說,最有名的莫過于十八世紀,一個浩罕國從其分裂(中心在費爾干納)建立了獨立的浩罕汗國。
然后其在俄羅斯人都引誘下,入侵新疆。
三國中,無論怎么說,布哈拉汗國是最佳的選擇。
「如果,安西用兵,你會選擇哪里?」
面對此等問題,李定國愣了一下,然后果決道:「布哈拉汗國?!?br/>
「其地域最小,國
內(nèi)紛爭嚴重,國力不足,柿子還是找軟的捏?!?br/>
「哈哈哈,沒錯?!够实圯p笑道:「布哈拉汗國,是目前最適合的用兵之地?!?br/>
說著他右手指著其位置,朗聲道:「我有意在此建立藩國,而首選則是布哈拉,李將軍,你有信心拿下嗎?」
李定國心中一稟,沉著冷靜:「若是動用三萬兵馬,足以占據(jù)布哈拉?!?br/>
「只是在地,牽一發(fā)動全身,南邊的莫臥兒帝國,北邊的哈薩克汗國,羅剎人,皆不會就此罷休?!?br/>
「打下容易,守住難?!?br/>
聽得此言,皇帝沉默些許,然后毅然決然地說道:「正是因為如此,建立藩國勢在必行?!?br/>
打下來領(lǐng)土,建立行省,在中亞這樣的奴隸社會,是斷然不可行的。
因為每一個奴隸主,都擁有著莫大的兵力,朝廷沒有那么多的精力來鎮(zhèn)壓。
建立藩國為緩沖,就頗為合適。
皇帝見李定國還有些猶豫,故而持續(xù)做著工作到最后終于將其說服。
只要拿下布哈拉,后續(xù)的鎮(zhèn)壓任務就不需要他了。
作為大明的錦國公,他可以回京休息了。
這下,算是與他莫大的鼓勵。
西北的定計后,皇帝又將目光轉(zhuǎn)向西南。
康國與和碩特汗國在青藏高原爭戰(zhàn)了數(shù)載,康國兵力強橫,最后在朝廷的干預下,兩國罷兵。
康國由于在戰(zhàn)場上占據(jù)優(yōu)勢,所以就割占了數(shù)個地方,算是大有收獲。
和碩特汗國則舔舐著傷口,口服心不服,不斷的在積蓄實力,準備收復其國土。
兩國的戰(zhàn)事,一時半會是解決不了的。
但這正合皇帝心意。
兩國互相磋磨,精疲力盡之時就是朝廷用兵之。
如今用兵需要十來萬,而到時候,只需要兩三萬,就可一鼓作氣滅了兩國,將其納入疆域中。
相較于用蠻力,這樣的處理方法,無疑更為合適。
……
此時,安南正處于第二次南北朝時期。
北方,以升龍為國都,后黎朝國王為傀儡,掌權(quán)的為鄭柞,其是鄭氏第五代掌權(quán)人,掌控安南的北部地區(qū)。
而在北部,莫氏依舊掌控著高平地區(qū)茍延殘喘,其主為莫元清,也就是當年明世宗時納土歸降,封為安南都統(tǒng)的家族。
宣光地區(qū),武公悳鎮(zhèn)守于此,處于中立態(tài)度。
南邊,阮氏占據(jù)順化地區(qū),謂之南朝,如今掌權(quán)的為阮福瀕。
本來不大的地方,就有四個政權(quán),可謂是擁擠。
對于如此境況,處于西貢的秦國小朝廷來說,倒是極其有利的。
此時,整個秦國地區(qū),進行了一場規(guī)模浩大廢奴令,要求貴族官員廢除奴隸制,放養(yǎng)大量的奴隸為民。
與其配套的,則是《賜姓令》、《戶籍令》、《賜田令》、《賦稅令》、《開荒令》等等一系列的政策。
歸根結(jié)底,就是把其納為倆民,繳納賦稅。
在西貢,占城,乃至于安南地區(qū),普通百姓都沒有姓氏,只有貴族才有。
所以第一件事則是《賜姓令》。
對此,秦國小朝廷粗暴的以千家姓來為之名。
所謂的千家姓,就是明初編撰而成的姓氏大全,其開頭,就是以朱奉天運富有萬方,其收入姓氏1968個,是宋朝百家姓的四倍。
其中比較有新意的,莫過于將少數(shù)名族姓氏納入其中,如耶律等姓氏。
依次給百姓取姓后,整個西貢、占城二地,戶籍、開荒,廢奴,忙得一塌湖涂。
但對于北方的開拓,卻從未停止。
首相劉觀道:「莫、鄭、阮、武,此四姓中,鄭氏實力最強,挾王以令諸侯,占據(jù)著最為肥沃的升龍地區(qū),治下百姓超過兩百萬眾?!?br/>
「阮氏治順化,只有兩府之地,民眾數(shù)十萬?!?br/>
「莫氏、武氏各據(jù)一州之地,民不過十數(shù)萬,只能為寇,不足為懼?!?br/>
「如此,我們的大敵,乃是鄭氏?」
秦王朱存槺隨口道。
這時,次相毛復則搖頭道:「鄭氏遠在升龍,距離咱們上千里,目前最要緊的,就是鄭氏了。」
「可用遠交近攻之策?」秦王頗有幾分雀躍道。
「殿下?!怪祆o實在看不下去了,輕聲道:「無論是鄭氏,還是阮氏,對于大明來說,都是大敵,他們也同樣如此認為?!?br/>
「所以,遠交近攻,真正能交的,只有北邊的莫氏了?!?br/>
這是因為莫氏名義上才是安南的正主,經(jīng)過朝廷冊封過,所以他對大明是持巴結(jié)態(tài)度的。
換句話來說,淪落在秦國手里,他能活著,但鄭氏或者阮氏手中,卻必死無疑。
朱靜繼續(xù)道:「據(jù)外臣打探的消息,阮氏早就打著占城的主意,其所轄不過廣治、廣南二府,擴充土地和丁口,只能吞噬占城?!?br/>
「所以,磨刀霍霍的阮氏,才是我們的大敵?!?br/>
「其常備兵馬,約莫兩萬之數(shù),象兵數(shù)十頭,戰(zhàn)船碎小,但也有兩三百艘……」
這般敘述出來,秦國上下為一動。
這實力,看上去也不強嘛!
此時的秦國,有五千京營大軍,還有五千招募歸降的土兵,與之相差仿佛。
對此,朱靜則解釋道:「若是其動員,短時間內(nèi)能擴充至十萬,聲勢倒是嚇人?!?br/>
「而且的話,鄭氏可能也會乘機打劫?!?br/>
ps:抱歉,困的要死,碼一會就困,醒來繼續(xù)碼,拖的時間太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