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造船
春風拂面帶來了,幾分泥土的氣息。
朱誼汐抬眼一瞧,窗外不知何時,已經(jīng)下起了淅淅小雨,春雨貴如油。
為了遠在千里之外的西域,大明已然準備了數(shù)年,必然是要徹底解決西域地區(qū),然后再謀求中亞。
此時不解決,等過些年就來不及了。
不過,登基十載,朱誼汐還是有些感觸的。
紹武二年,天下初定,及至如今共一億四千三百萬人。
早在紹武三年,北方就開始了編戶齊民,重新登記造冊,黃冊,也就是戶口本。
及至如今,北方九省、一府,共有民三千六百七十萬,僅僅是順天府十九縣,就有近三百萬人。
其次就是山東,有一千萬,河北八百萬。
偌大的陜甘寧綏四省,加一起都沒一千萬。
南方進行得慢些,尤其是江蘇,安徽,浙江,江西四省,歷經(jīng)四年,才得出,其四省總?cè)丝谶_到了五千萬之巨。
尤其是江西省,獨占鰲頭,達到了一千五百萬之巨,位列天下丁口之首。
在封建社會,龐大的人口就代表著其強盛的生產(chǎn)力,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就能進行精耕細作,而工匠,手工業(yè)者、商人,也不缺席,應有盡有。
由此,紹武九年一年的賦稅(糧食換算成白銀),即中央地方分賬后,達到了恐怖的七千萬塊。
其中商稅上繳(坐稅、關稅,以及特殊的鹽、鐵、茶、酒)更是達到了恐怖的三千萬塊。
占據(jù)了天下賦稅的四成,朝野矚目。
也因為如此,戶部財政年年盈余都在一千萬塊銀圓左右,朝廷可謂是財大氣粗。
朝廷有錢了,自然就能養(yǎng)更多的軍隊,天下的兵馬總數(shù)也跨過了八十萬這個門檻。
其中,京營人數(shù)是(包括總兵駐防地方的兵馬),由紹武初年的十萬,跨越到了三十萬左右,邊軍、巡防營、巡檢人數(shù)約五十萬。
每年養(yǎng)軍也成了財政的大頭,約三千萬塊,養(yǎng)官約一千萬,公共工程五百萬左右。
勛貴年俸、宗室贍養(yǎng),一年百萬塊。
而賑災,年年都有,少則兩三百萬,多達千萬,根本就無法計量。
所以,在封建社會,正常的支出根本就不會財政破產(chǎn),最大的可能只是在意外,包括災害、邊患、叛亂這三個地方。
例如,安史之亂只有個叛亂,所以還能扛百年,清朝一個太平天國,搞得虛脫,財政勉強扛過來了。
可幸運的是,明末這三種都有了,財政破產(chǎn)是一定的。
肯定能說,紹武年間的財政是健康的,每年的盈余,足夠應付三件事中的每一樣。
但如果這三種齊上,朱誼汐感覺自己也得被弄個半死。
不過,幸運的是,朱誼汐還有個內(nèi)庫。
天下八大海關,完全由皇帝掌控,成為他的內(nèi)帑,沒有了文人的掣肘,可以隨心所欲的花費。
雖然達不到滿清時期年入過億的夸張數(shù)字,但八大海關年入千萬可謂是簡單的很。
再加上還有內(nèi)務府經(jīng)營的糖、礦等生意,皇帝可謂是富得流油。
僅去年,就收入一千五百萬塊,抵得上數(shù)個省的收入了。
也正是因為如此,在去年,內(nèi)務府聽從皇帝的諭旨,在承德修建一座別宮,以做日后的玩耍打獵之地。
由于路途遙遠,其損耗超過了百萬。
而搞笑的是,督察院靜悄悄的,根本就不敢動。
「著戶部調(diào)撥出五百萬出來,預備為西北戰(zhàn)事?!?br/>
「是!」一旁伺候的秘書,一個年輕的宦官走上跟前,開始下筆書寫。
一手的館閣體字,倒是漂亮。
皇帝微微頷首,算是滿意了,接下來只需要遞交給內(nèi)閣草擬就行了。
年輕的宦官是司禮監(jiān)隨堂,是在司禮監(jiān)中僅次于秉筆太監(jiān)田仁的大宦官。
這并非是田仁被廢了,養(yǎng)老了,而是宮里的人才太多,而皇帝又太忙,草擬諭旨都懶得動,需要有個隨身的秘書。
這時候,皇宮中的人才就蹦了出來。
「對了,天津的船塢怎么樣了?」
忽然,皇帝想起了什么,突然問到。
這時候,就得體現(xiàn)貼身宦官劉阿福的記憶力,他不僅要仔細認真的記住官員的身份,背景,還得要記住皇帝的所思所想。
「爺,已經(jīng)建好半個月了?!?br/>
劉阿福眼珠子一轉(zhuǎn),就低頭恭聲道:「聽說,這個船塢占地極大,光是工價就有三千人,能造五千料大船。」
「戶部撥款五十萬塊,心疼得很,拖延了好幾個月呢!」
這簡單的一句話,就給戶部上個釘子。
畢竟這個船塢是由皇帝親自下令建造的,戶部拖延還抱怨,自然容易引得皇帝不快。
不過,朱誼汐并不在意,甚至直接忽略。
因為宦官就是這種生物,天生就是挑刺的,等到他們說哪個人好的時候,要么是收錢了,要么是勾搭上了,這個時候就應該注意了。
內(nèi)外對立不可怕,可怕的是內(nèi)外勾結(jié)。
,
典型如張居正,自己草擬詔書,自己蓋章,六部跑腿執(zhí)行,好家伙比皇帝權(quán)力還大。
「準備下,暫停去玉泉山,我要去天津一趟。」
皇帝干脆地吩咐道。
「是!」宦官們紛紛躬身點頭,表示遵從,服從性極強。
這又是文官,指不定的又是上疏了。
哪個皇帝不愛宦官?
果然,第二天得知消息的百官們,紛紛上疏,要求皇帝謹慎行事。
畢竟過上一個多月就是會試了,這時候去天津可不算好。
內(nèi)閣上下也有幾分議論,但多是年輕氣盛的內(nèi)閣中書們,幾個閣老則沉默以待。
需要交代的是,在去年,高宏圖入閣兩年后,就致仕回家養(yǎng)老,接受了皇帝的賞賜,榮譽歸鄉(xiāng)。
盼星星盼月亮的姜曰廣,也終于入閣,內(nèi)閣人數(shù)再次達到了五人之數(shù)。
依次是首輔趙舒、次輔王應熊,群輔閻崇信、呂大器、姜曰廣。
由于王應熊和呂大器都是四川人,姜曰廣是江西人,所以內(nèi)閣中南北也平衡了些。
曾經(jīng)的北人內(nèi)閣,也成個過往。
「去吧!」首輔趙舒淡淡道:「天津而已,幾天工夫就能回來,如今不同以往了?!?br/>
聽得這話,幾人立馬醒悟。
得,在去年入冬前,北京至三角淀的鐵軌修好了,馬車可以直接同行,兩個時辰抵達三角淀,然后再坐船去往天津。
半天時間就夠了。
「儼若兄,這次就由你來留守吧!」
趙舒微微一笑,對著呂大器說道。
「可以?!箙未笃饔仓^皮答應下來。
內(nèi)閣肯定是要追隨皇帝的腳步,隨時聽命,而北京城這時候必然是要留下一人,負責領導各部衙門,以免出現(xiàn)錯漏。
皇帝此行比較輕便,后宮都沒有帶,只是帶了兩三個皇子,加上內(nèi)閣幾人,就輕松地登上了馬車,向著天津而去。
說是輕便,但京營還是出動了五千人一路護送,生怕出來差池。
其實,天津和北京之間也是有水路的,但因為要滿足北
京城的需求,堵塞的結(jié)結(jié)實實,鐵軌馬車才修建出來,緩解運輸壓力。
可以想象,如果龍船從北京而出,整個運河起碼要堵上小半個月。
「父皇,聽說民間鐵也值錢,不會怕有人偷鐵軌嗎?」
皇次子齊王朱存樺十歲了,還沒有正式出宮,此次跟隨皇帝出行,倒是很興奮。
一旁的大皇子秦王朱存槺、太子朱存渠侍立在一旁,小小的人兒,倒是顯得很成熟。
朱誼汐看了一眼太子,然后問向朱存槺:「秦王,你覺得為何?」
「啟稟父皇,這鐵軌幾乎日夜不聽,馬歇人不歇,相隔不過一兩刻,有如何能將鐵軌扳下?」
朱存槺見到父皇的目光看來,心中有些雀躍,規(guī)規(guī)矩矩道:「況且鐵軌很特殊,到時候只要一發(fā)賣,必然就會被發(fā)現(xiàn)。」
「朝廷懲戒極大,聽說動輒遷徙去吉林,我想沒幾個人有這個膽子?!?br/>
「太子呢?」皇帝微微點頭,摸了摸其腦袋,后者眼眸中滿是歡喜。
「父皇,我看這鐵軌附近都有人家,也有驛站,因為扭送官府有賞賜,百姓們自己就會盯大眼睛,自然就會替朝廷看守?!?br/>
「嗯!」朱誼汐沒有厚此薄彼,也摸了摸腦袋瓜子。
提出問題的齊王朱存樺急了,水汪汪地道:「父皇,我也知道這兩個原因。」
「好,你能提出這問題也很不錯?!?br/>
皇帝笑了笑,指著車外的土地,人群道:「有了鐵軌,人們往來方便,朝廷也能調(diào)轉(zhuǎn)兵馬,人人得利,再加上嚴苛的懲戒,自然也就沒人想亂來?!?br/>
兄弟幾人則眺望著遠處。
那里是運河,隱隱約約能夠看到船只,人群如同蟻群,密密麻麻,數(shù)也數(shù)不清楚。
這是他們第一次看到運河。
然后,他們就看到了大海。
雖然渤海比較淺,而且由于黃河的緣故,也比較黃些,到處都是灘涂,但到底也是海。
遼闊無邊,海浪滾滾。
帶有腥味的海風吹來,幾個皇子忍不住睜大了眼睛,藍天白云,船帆魚群,一望無際的蘆葦,都讓他們滿心歡喜。
如此的新鮮,如此的有趣,比西山和皇宮強多了。
可惜,皇帝并沒有因為他們留戀的目光而停歇,馬車咕嚕嚕的轉(zhuǎn)著,抵達了船塢。
大沽口船塢。
這是一種規(guī)模超前的大船塢,也是大明第一大船塢,這是因為其能夠建造五千料大船,約兩千噸。
即使在西方,這也是一個了不起的數(shù)字。
而且它的設計之中,甚至預備著萬料大海船。
五千料大船,不過是基礎。
不過即使是五千料,也足以稱霸中國海了。
兩面各數(shù)十門火炮,光是想想就讓人振奮。
雖然這里面有許多西方傳教士的功勞,但最關鍵的原因,還不就是皇帝的支持?
僅僅介紹一個船塢,就耗費了五十萬塊銀圓,足夠再重新建造一個天津城了。
事實上,大沽口船塢,本就是一座小城,除了大量的工匠之外,還住了他們的家眷,容納數(shù)萬人。
為了保護這個船塢,附近甚至修建了數(shù)個炮臺,二十門紅衣火炮預備到位。
而其實吧,大沽口船塢位于海河附近,這些炮臺不僅能保護船塢,也能保護入???。
朱誼汐甚至準備百門火炮在海河口。
至于原因,這是因為滿清太令人印象深刻了,天津登陸實在難解,要不修建一些炮臺的話,朱誼汐感覺自己都有些不安穩(wěn)。
「陛下,此次五千料大
船,幾乎是歐羅巴的模樣,足以裝載大量的火炮,專門供應水師?!?br/>
在皇帝面前的,則是一座西式戰(zhàn)艦,大量的工匠如同螞蟻一般,在它的上面捶捶打打,不斷施工,場面看上去巍巍壯觀。
而在另一邊,幾個傳教士在那里指導,似乎并沒有看到皇帝到來。
「不錯!」看著眼前長約百米,寬數(shù)十米的大船,朱誼汐滿意極了。
三層的甲板,看著就令人激動。
這就是風帆戰(zhàn)艦。
他迫切的想要體驗一把揚帆出海,但可惜身份限制了他,朝廷上下,誰也不愿意將皇帝的生死交給大海。
朱誼汐自己也不愿意。
這時候,傳教士被帶過來,很是禮貌的行禮,然后述說道:「尊敬的陛下,您口中的五千料大船,在歐羅巴只有西班牙、荷蘭等大國才有,這是他們的一級戰(zhàn)列艦?!?br/>
「只有擁有了這樣的大船,才能是海上的霸主?!?br/>
「我明白了?!怪煺x汐心頭一稟:「那么這艘船,可以一次性搭載多少門火炮?」
「可以搭載一百門,這是整個遠東地區(qū)最強大的實力?!?br/>
「荷蘭人也沒有?」
「據(jù)我所知,他們在南中國海,并沒有這樣的一級戰(zhàn)艦?!?br/>
傳教士開口道:「這并非是他們沒有這樣的工藝,而是一級戰(zhàn)艦的成本太高,他們認為在南中國海,二級,來自于三級戰(zhàn)艦就足夠了?!?br/>
「三級戰(zhàn)艦是多少料?」
「約三千料左右?!?br/>
也就是八百至一千噸。
的確,在之前,整個東亞地區(qū),一千噸的大海船,是最頂尖的實力。
而如今卻不成,中國已經(jīng)超越了這樣的數(shù)字,甚至開始彎道超車。
免費閱讀..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