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公報擴張
一項好的政策,就如人之大腦,而官僚系統(tǒng)就是手腳,與之配合。
所以,在湖廣時,朱誼汐一言九鼎,依靠著軍隊,就能完成分田任務(wù),并且重新編戶。
而如今,縱使他有百萬大軍,也難操縱天下,沒有官僚的配合,絕難成事。
這也是他為何把進士們一股腦地全部分配到地方的緣故,固然有鍛煉的因素,但同樣也是改變地方官場。
同樣,省試的目的也是如此。
第一步,就是得刷新吏治,這是關(guān)鍵。
這般想著,皇帝突然來了興致,去往了大明公報視察。
此時的大明公報,已經(jīng)掛在內(nèi)閣旗下,受到皇帝和內(nèi)閣的雙重領(lǐng)導(dǎo),代表著朝廷的一言一行。
其刊登的內(nèi)容,從國朝政策,到人事任命,再到地方大事,幾乎是無所不包,以至于從一開始的四頁,變成了厚厚的八頁。
發(fā)布的時間,從月刊,到旬刊,到了此時,已經(jīng)擴展成了三日一刊。
貼著皇城邊,大明公報獨占一個三進院,來來往往上百號人。
他們負責(zé)整理公報內(nèi)容,然后再下發(fā)到城外,進行大規(guī)模的刊登,從而分發(fā)至全國各地。
內(nèi)閣大臣們每天最重要的任務(wù),就是查閱一番大明公報,看看其中的內(nèi)容是不是敏感。
畢竟邸報是給官吏看,而公報是給百姓們看,有的人說有的不能說,有的需要美化,有的需要夸張。
“陛下,如今公報三日一發(fā),遍及全國二十四地,不敢有絲毫的紕漏。”
由于公報掛在內(nèi)閣旗下,而且又考究文采,政治敏感,負責(zé)人則是翰林院。
所以,翰林院兩年的觀政期間,大量的翰林們也來公報進行觀政。
公報這里新聞駁雜,消息廣泛,對于翰林們開闊眼界是十分有利。
此時給朱誼汐介紹的,則是負責(zé)公報、邸報的通政使,正三品官。
通政使司衙門掌受內(nèi)外章疏敷奏封駁之事,凡四方陳情建言、申訴冤滯、或告不法等事,于底簿內(nèi)謄寫訴告緣由,呈狀以聞。
說白了,就是收發(fā)一切內(nèi)外奏疏,然后篩選出來給內(nèi)閣皇帝御覽,本來負責(zé)邸報的,如今又涉及到了公報。
沒辦法,如果再多設(shè)一個衙門,顯得冗腫,還不如廢物利用呢!
通政使彎著腰,陪笑著道:“如今公報遍及全國,每一期刊印十萬份,然后發(fā)至各省分館,再進行增發(fā)。”
“若是將它們都算上,公報一期可達兩三百萬份。”
“哦?”朱誼汐一愣,饒有興致道:“分館?”
“是的,就是設(shè)在各省首府的分館,畢竟大明幅員萬里,公報若是都有北京運往,得不償失。”
“所以只是在順天府、天津府等幾地印刷,其余地界都是送一份樣式,然后再復(fù)印……”
見到皇帝來的興致,通政使壓抑心中的喜悅,越發(fā)地恭敬道:“另外,分館也能從全國收集民間消息,奏疏中遺漏的,發(fā)至公報刊登。”
“百姓們也樂于見到他省趣聞。”
“沒錯。公報做的不錯,對于內(nèi)閣,朝廷來說,多了解一些地方之事,就能避免被堵塞耳目了。”
皇帝贊賞道。
雖然有錦衣衛(wèi)、東廠兩個渠道來了解地方,但消息渠道越多越好,才能互相印證,辨別真假。
古代為何那么多造反的?
貪官污吏們貪贓枉法是一方面,更多的則是欺上瞞下,延誤了災(zāi)情。
從而導(dǎo)致小災(zāi)變大災(zāi),大災(zāi)成人禍,百姓們別無選擇,只能造反。
況且,從事實的角度來看,錦衣衛(wèi)全國不過十來萬人,控制力最強的不過是北京城罷了,其余各省只能摸個皮毛,即使加上東廠也不例外。
多個渠道,總歸是個好事。
“圣上所言極是。”通政使咬著牙,抑制住心中的歡騰。
看來自己的前途有望了。
十來個房間,里面都是撰寫文章的翰林們,一個個見到了皇帝,臉色漲紅,高興不已。
隨便抄其一紙文章,其上述說的是今日錢莊一事。
喲,緊跟時事。
詳細一覽,就是滿眼的抨擊。
一個是對商賈的貪婪,逾越進行大量的儒雅罵戰(zhàn),如果從讀書人的角度來看,那是極為舒服的。
最后,則是對官員們的恨鐵不成鋼。
皇帝對你們多好,俸祿提高了數(shù)倍,擱在崇禎年間,能不餓死你就不錯了,如今肚飽衣足,竟然想著向商人妥協(xié)。
在這一方面則委婉了許多。
“不錯,你叫什么名字?”
“啟稟陛下,小臣名喚長孫歡,南直隸安慶府桐城人,紹武四年二甲進士……”
年輕的翰林滿臉通紅,拘束地拱手彎腰,訴說著自己的身份。
“哦?文章倒是寫得不錯。”
皇帝贊賞了一句。
長孫這個姓倒是稀少,不過安慶桐城,在清朝時好像有一個桐城派吧!
心中嘆了口氣,安徽、江蘇分家數(shù)載,可惜人散心不散,張口還是南直隸。
不過也對,省哪里有直隸身份高?往其他各地走走,人家只知南直隸,不知安徽者多矣。
心中想的,右手則壓了壓文章,指著后面抨擊官吏部分,說道:“商人固然可恨,但那些官吏,也好不到哪里去。”
“得隴望蜀,欲壑難填,你這個抨擊力度還是不夠,得加重,讓天下的文武百官們醒悟起來。”
朱誼汐言簡意賅地落下一句,則笑了笑,留下滿臉?biāo)妓鞯拈L孫歡,緩步離去。
通政使送別皇帝,忙不熘的跑回來,見到長孫歡依舊在發(fā)呆,忙拍醒他:
“長孫歡?你很不錯。”
“啊?銀臺——”長孫歡忙驚醒,匆忙行禮。
“這篇文章不錯。”
通政使小心地拿起文章,安穩(wěn)的放置在桌面上,用手小心的捋平褶皺:“你可得重新寫一份,就按照陛下的剛才那番話來。”
“這可是你的機會,當(dāng)然,署名依舊是為筆名。”
“至于這張,畢竟是圣上摸過的,你就不要謄寫,直接再做一篇。”
言罷,直接把那張文章拿走,小心翼翼。
一瞬間,同僚們?nèi)缤彼话惆阉麌。зR之聲不絕于耳。
長孫歡只覺得是一場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