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意在沛公
在1609年被薩摩藩俘虜后,尚寧王被迫與薩摩藩簽訂《掟十五條》,承認薩摩藩對琉球的控制。同時將奄美五島(即喜界島、德之島、奄美大島、沖永良部島和與論島)劃歸薩摩藩直轄,才得以釋放生還。
此外,琉球還被迫遣使謁見幕府將軍,此舉被稱為“上江戶”。
由此,琉球與對馬島一樣,出于貿(mào)易考慮,成了一國兩屬,貿(mào)易完全被薩摩藩把持控制。
“豈有此理,朕立馬派遣東海水師驅(qū)逐倭人。”
朱誼汐憤怒一拍,立馬就下定了主意。
隨即,他又召見了德川幕府的使臣,說明了情況。
出乎意料的是,其得知島津家如此妄為后,竟然說道:
“早在寬永十四年(1637年),我日本國王就加封鹿兒島藩琉球十二萬石高……”
聞聽此事,朱誼汐一怔。
這德川家是傻了吧,地方諸侯擴充實力,竟然還默許了,難怪日后會被倒幕派推翻,這是報應(yīng)?。?br/>
“既然如此,琉球乃我大明屬國,貴國既然不管,那我大明就不會客氣了?!?br/>
一番宣告后,這場正旦朝會才算真正結(jié)束。
在京的藩國使臣們一個個議論紛紛,都說著大明幫朝鮮復國后,再次準備給琉球復國。
夸贊,宣揚,羨慕等聲音不絕于耳。
宗主國嘛,就是那么霸氣。
不過對于此次教訓日本人,恢復琉球,朝鮮顯得很激動,迫不及待地想要參加這次行動。
不過就算其再三哀求,皇帝也沒有答應(yīng)。
他哪能不知道朝鮮人的心思,壬辰倭亂之后,就迫不及待地想要報復,一直沒有機會。
如今跟在大明屁股后面撿零落,倒是舒服的很。
若是平常的復國也就罷了,朱誼汐巴不得全天下的藩國都過來瞧瞧,彰顯國威。
但考慮到琉球群島位置太重要了,是東北亞和東南亞貿(mào)易的中轉(zhuǎn)站,不可讓人。
所以,朱誼汐準備幫琉球國一把后,批準其內(nèi)附的要求,從而設(shè)置琉球府。
自此,通過琉球的奄美群島,幾乎可以近距離接觸日本的九州島。
偌大的東海,那就真正成內(nèi)海。
“讓東海水師總兵鄭芝龍來見我?!?br/>
皇帝琢磨了一下,這事得面對面談,書信什么的不仔細。
“算了,從舟山來一趟挺麻煩的?!?br/>
還得派朱靜去。
這小子已經(jīng)培養(yǎng)了多年,無論是待人接物,還是領(lǐng)兵作戰(zhàn),都有了幾分本事,去一趟琉球漲資歷,那前途就不可限量了。
況且他還是個體會君心的人物的定然能完成任務(wù)。
想到這,朱誼汐就決定拖延其入京營的時間,先讓他去刷資歷再說。
群臣知道后,一個個都沉默了。
旋即,又忙活著準備在使團中插人手,人人都知曉這是個躺贏的差使,誰不想子弟混功勞?
熱鬧的正旦過去后,時間就來到了紹武五年。
即,公元1651年。
也就在過年后不久,新任秦王朱存木釜苦等了數(shù)月,終于獲得圣旨,獲封秦王。
也就在這時,朱誼汐突然醒悟。
朱存木釜沒有子嗣后裔,雖然年紀輕,但想來未來肯定驚險。
這秦王爵,也能讓自己某個兒子去繼承,也算旁支入嫡系。
兵部對于物資供應(yīng),倒是有條不紊地準備著,鞋襪,被套,夏裝,武器,火藥,騾馬等等,大量的囤積起來。
由于軍糧是從太倉中直接撥出,糧價反而沒怎么漲價,一直平穩(wěn)如初。
不過,呂大器入閣后,對于京城的糧價,做出了新的建議:
“紹武二年,京城初復時,姜少保(姜曰廣)留守京畿,核定糧價為一石每銀圓,上下浮動不得超過一成。”
呂大器拱手,看著眼前的皇帝,以及內(nèi)閣大臣們,他絲毫不慌,說出了自己入閣的第一把火:
“如今京城穩(wěn)固,海運暢通,絲毫無運河之堵塞,以至于漕運總督衙門核定的運兵如今只有萬余,甚至逐月在減少?!?br/>
“如今海運占七成,漕運只有三成,京師糧食極多,糧價卻不動如山,依舊在一塊銀圓附近?!?br/>
“據(jù)老臣所知,江南糧價最貴的應(yīng)天府,也不過七毫,京師糧價不合時宜。”
聞聽這話,氣氛瞬間就安靜下來。
無他,糧食問題無論在何時都是要緊的事情。
在湖廣時,幕府借助于陜商的力量,建立起了糧食行會,聚集了大量的中大型糧商,穩(wěn)定了糧價。
隨后,又建立了鐵器行會,鹽商行會,酒醋行會等等,控制著消費品的價格,順帶解決收稅的問題。
等到皇帝入北京后,考慮到行會巨大影響力和壟斷性,解散了各種行會,但卻出導了糧食指導價格,防止物價飆升。
在這個糧食決定一切的時代,控制了糧價,就等于把控了物價。
糧價穩(wěn),則萬物穩(wěn)。
各省都對糧價具有指導價,而京師更是如此。
這兩年來,由于河北、山東陸續(xù)恢復了生產(chǎn),加上南方穩(wěn)定輸出糧食,糧食其實一直是處于陰跌狀態(tài),糧商大謀其利。
糧價不跌,其他物價也就硬挺著,這就讓人難受了。
所以,呂大器的意見是,隨時勢而變,糧食指導價也要變。
一個想變,而大部分的朝臣卻不想變,想要穩(wěn)定。
之所以反對,就是因為糧票。
糧票是根據(jù)朝廷太倉糧食來發(fā)行的紙幣,如果糧價跌了,那么糧票的價值也就低了,從而使得財政收入減少。
但呂大器卻看到了紙鈔的危害:
它會綁架整個朝廷維持高糧價。
也就是說,等到朝廷哪天沒錢了,就會催高糧價,從而提高糧票的價值,購買力,解決財政問題。
所以,長此以往,朝廷只會讓糧價越來越高,而不會降低,從而演變成了官逼民反。
當然,紹武朝廷不會如此,但難保后世之君不這樣想??!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br/>
趙舒目光一凝,輕聲道:“呂公的心思,意在糧票吧!”
皇帝立馬醒悟過來,若有所思地看著呂大器。
呂大器知道瞞不住,也不想轉(zhuǎn)圈,直言道:“糧票雖好,卻遺禍無窮。”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