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暫住證
“北京城的沙子,味道都特別?!?br/>
城門口百姓絡(luò)繹不絕,呼嘯的黃沙彌漫,卻不減這座都城分毫的氣概,古樸的城墻驕傲地矗立,就連普通百姓的精神氣,也強上其他地界幾分。
盧卓被迫用圍巾捂住了口鼻,穿著一件棉衣,掀開窗簾,斜撇見了北京城,不由贊嘆道。
“哈哈哈,盧兄,此話過矣?!?br/>
金文搖頭大笑,用紙扇對著其人,扭頭對沉默的于成龍道:“北溟,論起黃沙的味道,哪里及得上咱們山西?”
“金兄此話也錯了。”于成龍反應(yīng)過來,伸了下懶腰,緩解了些疲憊,不由笑道:
“山西與北京黃沙的區(qū)別,莫過于一壇老醋,若是越之兄想要嘗嘗,我正好帶了幾壇?!?br/>
“好呀,你們兩人聯(lián)合起來嘲弄我?!?br/>
盧卓啐了一口,放下了車簾,那些喧鬧也就隔離開來,形成了一道安靜的地界。
“不過,這輩子能來北京城,也算是值了?!?br/>
一屁股坐下,盧卓感觸不已。
于成龍、金文二人自然知曉其意思,若不是中了省試,得知縣官,等到他們參加會試,也不知是哪年哪月了。
過了一會兒,馬車排著長隊,過了城門,進入了外城。
“這外城怎么也臟兮兮的,道路殘破?”盧卓不解道。
“你看那埋頭苦干的民夫,應(yīng)該是修路,所以顯得殘破。”
于成龍觀察的很仔細,一下子就找到了關(guān)鍵。
一路上走馬觀花,雖說北京城人口已不足往日的一半,但依舊繁華熱鬧,遠勝于太原城。
車隊來到了山陜會館門前,領(lǐng)路的吏部郎中直言道:
“明年是春闈年,如今會館士子較多,爾等只能暫居幾日,等會試結(jié)束就能輕松些了。”
于成龍等人抬頭一望,數(shù)丈高的旗幟極為顯眼,寬闊且氣派的門牌則讓人心生驕傲。
這是在京各地會館,僅次于南直隸的存在,陜商和晉商之財大氣粗,可見一斑。
山西和陜西共建的會館,是兩省士紳、商人們聚資而成,專門招待己省給趕考的讀書人。
而行會會館主要接待各地商人。
“長安會館知多少,處處歌筵占紹興”就是明清時期會館尤多的最好寫照。
商業(yè)的繁榮加上科舉的盛行,讓北京的會館多如繁星,達到了數(shù)百座之巨。
而會館的興起,更是帶動了文化的交流,歷史上的徽班入京,就是在會館中演出,從而博得滿堂彩。
另外,會館還兼任打理官場,同鄉(xiāng)聚會,接濟同鄉(xiāng),打官司,并且慈善公益,倉儲,籌餉,書信快遞等業(yè)務(wù),可以說是半官方的機構(gòu)。
“諸位快請,快請坐?!?br/>
領(lǐng)頭的首事很客氣,就在門口迎接,客客氣氣地拱手行禮,臉頰凍得通紅,顯然已經(jīng)等了很久。
他是個看著就很圓滑的中年人,穿著棉袍,打扮的干干凈凈,斯斯文文,但卻無讀書人的傲氣,讓人心生好感。
“有禮了。”
于成龍等人忙拱手行禮,不敢托大。
會館中盤根錯節(jié),天知道這位值年是哪個大官的親戚,得了這個好職位。
會館由首事、值年、總理以及客總組成,這些管理人員都是各省的士紳、官府推舉上來的。
由于會館中迎送的要么是舉子,要么是官員,可以說人脈關(guān)系極廣,是個可遇不可求的好機會。
“雖說明年春闈,但咱們晉陜二省在崇禎年間受了不少苦頭,舉子不多,大家入住倒是綽綽有余……”
首事笑著在前面引路,二十個預(yù)備官僚倒是顯得有些目瞪口呆,實在是會館的條件太好了。
假山假水,樹木花草,一個個房間猶如客棧一般寬敞,甚至還有許多單獨的院落,供那些大官全家居住的。
“咱們陜商會館占地雖然不如南直隸,但內(nèi)在環(huán)境卻過之不及,一應(yīng)的吃食、住宿都不用錢財……”
言罷,他讓人將各人的行李一一送到房間,又問起飲食身體,可謂是關(guān)心備至。
“聽聞幾位是好友,這三間房正好相鄰——”
于成龍看著此人,心中不由得升起暖意,果然是在外靠老鄉(xiāng)啊!
“走——”
盧卓大笑一聲,帶著隨從入住。
剛用了晚膳,會館就來了一名書吏。
首事直接介紹道:“這位是咱們文字鋪的書吏,是衙門的人,給諸位登記造冊,辦臨時居住證?!?br/>
“有了這個證件,可以長居北京三年。”
字鋪,暫住證,這兩個字眼讓他們有些恍惚。
隨即,首輔這才介紹起來。
原來,坊廂制不合時宜后,北京城在去年離開實行了字鋪制。
由于千字文的字不重復(fù),所以將其每個字為代表,將整個北京城劃分為一千個字鋪,每個字鋪管理兩百至三百戶。
這個字鋪負責(zé)戶籍、滅火、盜賊等一系列底層工作,每個字鋪設(shè)一名書吏,兩名捕快,以及若干義務(wù)勞動的白役(臨時工)組成。
“至于暫住證,則是你們的身份號牌,是朝廷管理京城外來人口所設(shè),七日內(nèi)可以不辦,但超過七日則必須辦?!?br/>
“不然則拘入牢中三日,才肯放歸?!?br/>
聽到最后,所有人唏噓不已。
辦證的十文錢,他們自然不在意。
幾乎是兩刻鐘,于成龍就領(lǐng)到了暫住證,一個巴掌大小的方塊皮桑紙。
上書:順天府大興縣“文”字鋪暫住證。
底下則是地址,山陜會館。
北面,則是記錄其名。
于成龍,字北冥,山西永寧州人氏,身高七尺一寸,面頰削瘦,留有短須,雙目有神……
最后,則留下了簽字:“文”字鋪書吏,鄭週,紹武三年十月十三日記。
“倒是怪客氣的?!北R卓笑著說道:“辛苦趕來會館給咱們登記?!?br/>
“那是咱們身份不一樣了?!?br/>
金文感慨道:“幾個月后就是官了,比他們這個吏強太多?!?br/>
于成龍也隨之感慨。
不過如此嚴密的戶籍制度,對于國都來說,倒是一件好事。
過幾日,全國的省試中榜者(知縣)都到了北京,吏部開展的觀政倒是開始了。
為期半年,在六部各居一個月進行觀政,俗話就是廉價勞動力。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