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其才天授乎?
相比于武夫劉廷杰的粗獷治理,張國維可謂是細(xì)致地多。
首先,他要求歸化知府萬練,必須短時間內(nèi)建立府衙六處,對整個歸化城進行市坊分隔政策。
即,市集與居住地分開,不得隨意跨越,歸化城畢竟太過特殊,魚龍混雜,必須分開,防止被滲透陷落。
而總督府衙,則大刀闊斧地統(tǒng)計歸化城的土地,勘測出適合的耕地,以歸化城為中心,進行大規(guī)模的屯田。
至于農(nóng)夫的來源,自然是各部落之中逃亡草原的邊軍、邊民,其一律被篩選出來,衙門花錢來贖買。
前一策還不見效,后一策,則讓這兩天大肆購物,庫存告急的蒙古百戶、千戶們,瞬間喜笑顏開,直呼總督英明,初步樹立總督衙門的名聲。
只是如此一番,剛幾天入庫的銀圓,眨眼睛就沒了大半,萬練急得嘴巴都起泡上火。
“制臺,只不過是一些奴隸罷了,讓那些韃子交出來便是,何故花錢贖買?”
萬練不解,言語中帶著理所當(dāng)然。
“如今蒙古人收編入漠南行都司,且授了官,豈能隨意搶掠?”
張國維面色冷靜,隨口道:“做生意尚且講究誠信,更何況咱們代表著朝廷的臉面?!?br/>
萬練啞然,心中無奈,脫口而出道:“這些韃子畏威不畏德,這些只是無用功……”
“無用功?且看著吧!”
張國維微微搖頭,嘴角帶著笑意。
而令人忽略的整頓市坊,卻讓整個歸化城的商賈們急得跳腳。
因為知府衙門宣布,因為歸化城魚龍混雜,除了要在規(guī)定的地方經(jīng)營外,還需要對商鋪土地進行限制。
即,專賣制度。
商人們需要購買歸化城的土地,才能進行買賣,而土地的名額是數(shù)量有限的。
每一畝地為規(guī)格,售價一千塊銀圓,而同一家商號最多只能買上五家,以避免壟斷。
更絕的是有這是一年一賣,不是永久的。
對于商人們來說,不僅需要交稅,還要購買土地作為敲門磚,來歸化經(jīng)商。
如果是在幾天前,商人們倒是不必理會,扭頭就走,但這幾天嘗到了甜頭,他們卻怎么也舍不得。
因為在歸化城,著實是暴利。
無論是戰(zhàn)馬還是皮草,都是供不應(yīng)求的東西,轉(zhuǎn)手就是十?dāng)?shù)倍的利益。
一匹普通的馬,在歸化城兩三塊茶餅就能拿下,成本不過二三兩銀子,而轉(zhuǎn)賣到大同,就是二十兩,太原就是三十兩,抵達(dá)中原就是五六十兩。
這利潤比販鹽還要恐怖。
可惜商人們各自為戰(zhàn),晉商、陜商爭先恐后地購買,眨眼間府庫就多了十萬塊銀圓。
“歸化城的重建,終于有希望了?!?br/>
張國維露出一絲欣慰的笑容。
“制臺真乃神人也!”萬練不由得豎起大拇指來,由衷得贊嘆道:“商稅加上賣地收入,歸化城才名副其實?!?br/>
“此策是陛下臨行前密授于我,老夫可不敢貿(mào)然領(lǐng)功?!?br/>
張國維捋了捋胡須,嘆道:“陛下可謂是神授之才也。”
兩人相視一笑,一齊贊嘆起來。
有了這些啟動資金,漠南行都司建城的速度徒然加快起來,山西的負(fù)擔(dān)也驟然減輕。
不過通政司卻收到了許多彈劾張國維的奏疏,陜西、山西二地官吏最多。
這時,規(guī)模龐大的北遷隊伍,也終于抵達(dá)了天津衛(wèi)。
中秋節(jié)在船上度過,朱誼汐倒是興致頗高。
他看著眼前一疊奏疏,笑道:“在國朝為官,甚是難也?!?br/>
“只要做事,必然會有錯漏,正所謂不做就不會錯,做了肯定錯,長此以往必然會導(dǎo)致許多庸官?!?br/>
“朝廷也就成了擺設(shè),什么也做不了?!?br/>
內(nèi)閣三人默然。
這是官場的潛規(guī)則,三人心知肚明。
豈止是大明,只要官僚出現(xiàn)的那一刻起,就出現(xiàn)在世界各國,從未消失過。
“不過,看來張國維完成的不錯,漠南適合他?!?br/>
“還是陛下圣明!”閻崇信笑道:“他這般的人物,也是陛下發(fā)現(xiàn)的?!?br/>
“這馬屁拍的有些生硬,閻大學(xué)士,你還須改進阿!”
“陛下說的是?!?br/>
一時間,氣氛瞬間輕松了起來,君臣幾人笑了笑,這些彈劾全部留中不發(fā)。
“讓山西從秋糧中遞解十萬石去歸化,另外,商稅司將今年的商稅,全部返給漠南,經(jīng)略蒙古人可沒有那么容易?!?br/>
朱誼汐隨口道,這時候的皇帝沒有了以往的小氣,反而顯得很是大方。
顯然,對于漠南這個地方,他的重視程度非同一般。
“察哈爾部如何?阿布鼐這小子能領(lǐng)著察哈爾部反正嗎?”
隨著越來越接近北京,宣府外的察哈爾部倒是日趨地重要起來,不容許有差錯。
“宣府言語,察哈爾部如今規(guī)矩了許多,想來是阿布鼐控制的結(jié)果?!?br/>
趙舒開口道,僅僅用一件事,就增加了可信度。
“那就在十一月起事吧,以第一場大雪為信號?!?br/>
皇帝思量著,突然說道:“正好下了雪,到時候草原一片白色,就算建奴知道了,也沒有精力平亂?!?br/>
“而經(jīng)過一個冬天的整理,阿布鼐對于察哈爾部應(yīng)該能控制的更好?!?br/>
趙舒幾人互相望了望,都沒有異議。
又商議了一番地方雜事。
就像前面說的,凡事一做就錯,地方就非常喜歡上書朝廷,想要內(nèi)閣諸公拿意見,尤其是花錢部分。
如湖南省要求興建貢院,不想長途跋涉奔赴武昌府考鄉(xiāng)試。
而安徽府則相反,對于去往南京頗為樂意,甚至此時的安徽巡撫衙門、布政司、總兵衙門、按察使司都還南京辦公。
這讓南京揚州府的江蘇巡撫衙門等頗為吃味,憑什么安徽可以賴在南京?
朝廷對此倒是果斷,直接要求安徽各衙門盡早搬遷去廬州府,但依舊準(zhǔn)許安徽、江蘇兩省鄉(xiāng)試在江南貢院舉行。
不過對于湖南省貢院,倒是猶豫了一會兒,畢竟是要花錢的,戶部如今也不寬裕。
最后還是皇帝一錘定音,從內(nèi)帑中拿出一萬塊銀圓,又令湖南省再自民間籌措剩余部分,并且要求必須用磚墻,防止著火。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