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劃地為省
此時的南直隸是什么?
就是后世的長三角聯(lián)合體。
其經(jīng)濟(jì)總量占據(jù)了大明三成。
如此龐大一級行政區(qū),如果不是南京六部在管,早就造反。
如果說大明內(nèi)部離心力最強(qiáng)的,莫過于南直隸。
一瞬間,朱誼汐腦海里瞬間閃過西班牙的加泰羅尼亞、美國的加利福尼亞,以及英國的蘇格蘭。
“陛下所言甚是,老臣身處內(nèi)閣,不僅要處理天下事務(wù),而且還要對南直隸各府縣的雜務(wù)也要過問,可謂是苦不堪言?!?br/>
趙舒是山西人,對于南直隸自然沒有感情,滿臉的贊同,只是略有擔(dān)憂道:“怕是南直隸的官吏,有些難以接受?!?br/>
“這是必然的結(jié)果,再難接受也得接受?!?br/>
朱誼汐不置可否道。
趙舒此時則想著更直接,南直隸一分,日后的南京六部頂多管理應(yīng)天府罷了,這對于中央集權(quán)很有利。
同樣,分成了兩個省,自然就有了兩套省政班子,能安排不少人。
官場上的位置就是一個蘿卜一個坑,內(nèi)閣反而更好的拿捏地方。
越想就越覺得好處多于弊端,趙舒沉吟道:“如今關(guān)鍵,在于如何分割。”
“分割不難——”
皇帝隨手一擺,一旁的田仁心領(lǐng)神會,忙不迭送來地圖。
只見那張南直隸的地圖上,皇帝拿出手指,就一豎刀:
“以南京為中樞,其左側(cè),鳳陽、滁州、廬州、和州、池州、太平府、寧國、徽州、廣德為一省?!?br/>
“而在右側(cè),則是徐州,淮安,揚州,鎮(zhèn)江,常州,蘇州、松江等地為一省?!?br/>
說著,皇帝最后指了指南京,道:“而應(yīng)天府,則依舊為朝廷直轄?!?br/>
而這時,趙舒對于兩省的名字不在意,反而對南京六部頗有幾分關(guān)切:“那南京六部呢?”
“讓他們署理應(yīng)天府吧!”
聽到這,趙舒頗有幾分遺憾。
皇帝興致盎然,依舊陷入到那種畫地圖的快感中。
隨手一指,就改變數(shù)千萬人的命運,這種感覺實在太爽。
“至于名字,左側(cè)以安慶府、徽州府為首,錢糧最多,就冠之為安徽省?!?br/>
“右側(cè)一省,就命之為江蘇省吧!”
實在想不到借口,皇帝只能耍賴,直接說下。
歷史上的江蘇省,得名于江寧、蘇州二地首字,如今沒了江寧府,怎么也湊不上。
強(qiáng)迫癥眼里,其必須要叫江蘇。
當(dāng)然,省名只是旁枝末節(jié),趙舒最為關(guān)切的,則是省治首府。
“安慶顯要但偏西,徽州富庶但多山偏南,鳳陽偏北,其中央的廬州不大不小,正好合適?!?br/>
指著廬州,朱誼汐認(rèn)真道。
只是此時的安徽地圖,怎么看上去那么別扭?
廬州把后世的六安吞了,鳳陽又太大,囊括整個淮北,阜陽、亳州、淮北都不見了。
而江蘇更奇怪,偌大的地界,只有七府,越往南府轄就越小。
后世的上海,就與如今的松江府一般無二。
“安徽省中,將鳳陽府一分為三,壽縣以西為阜陽,治潁州;固鎮(zhèn)以北為淮北,治宿州;余者為鳳陽府?!?br/>
“廬州拆分為二,舒城以西為六安府,以東為廬州府?!?br/>
淮安府與鳳陽共分淮北,實在是太大了。
“而江蘇省,淮安府一分為三,以沭陽以西、桃源以北為宿遷府,治宿遷;沭陽以東,惠陽以北為海州府,治海州?!?br/>
“余者為淮安府?!?br/>
憑借的印象,朱誼汐劃分著自以為標(biāo)準(zhǔn)州府。
如此一來,大致范圍就與后世地圖差不多了。
總算滿足了。
朱誼汐恨不得躺下,好好欣賞自己的杰作。
可惜,趙舒打破了他的想法。
“陛下,江蘇首府在哪?”
“阿?”
朱誼汐一愣,他仔細(xì)盯著地圖,一時間有些愣神。
沒了南京,江蘇省哪個地方適合當(dāng)首府呢?總不可能讓南京代領(lǐng)吧!
想到后世松散的十三太保,他瞬間就感覺自己背負(fù)了重要使命。
目光在地圖上流連,看了許久,他的目光盯上了揚州。
如果說廬州的當(dāng)選,在于其優(yōu)秀的中心位置,那揚州則同樣如此。
揚州同樣位于江蘇省中央。
更關(guān)鍵的是,它是運河的終點站,掌握著地利。
“揚州——”
皇帝一口喊下:“沒有比揚州更適合的首府了?!?br/>
“陛下圣明?!?br/>
趙舒松了口氣,立馬夸贊。
“不過,揚州太大了?!?br/>
而這時,皇帝又摸了摸下巴,思慮道。
考慮到制衡的方面,首府不能太強(qiáng),如之前的廬州府分出來六安,此時揚州府內(nèi)囊括著泰州、通州等地,實在是地域廣闊。
“以泰州為界,其東為通州府?!?br/>
如此一來,安徽省就擁有十二府,而江蘇省有十府,大致平衡了。
“內(nèi)閣就草擬個條陳出來吧!”
皇帝沉聲:“年底之前必須分割完畢?!?br/>
“遵命——”
趙舒張口應(yīng)下,然后風(fēng)風(fēng)火火地離去。
等他到了內(nèi)閣草擬完,遞給皇帝,天已經(jīng)完全黑了。
第二天早朝,滿朝文武懵懂中,南直隸分治就正式定下。
緊隨其后的湖廣分治,則順理成章的通過。
相較于南直隸,湖廣分治并沒有掀起波瀾。
反倒是說順應(yīng)民意。
湖廣太大了,在人口滋生的如今,管理難度倍增,一分為二是所有人都期盼的。
至于南直隸的分家,在早朝結(jié)束后,許多人還是處于懵懂的狀態(tài),難以置信。
畢竟是一早上的功夫,整個大明就多出了三個省,尤其是龐然大物的南直隸,眨眼間就分了。
翰林院內(nèi)議論紛紛,鄭森與黃宗羲二人也興致頗高地談起了這事。
在會試結(jié)束后,雖然是吊尾,但進(jìn)了殿試后,兩人卻使上了勁,直接爬上了二甲,考進(jìn)了翰林院。
只要是皇帝策論題目,讓他們占到了便宜:論建奴之起事。
鄭森是海盜出身,直接寫出遼東之利,人參,皮草,礦場,使得建奴大起。
黃宗羲則直接以遼東份屬山東,跨海管理不當(dāng),重視不夠從而釀成大禍。
都算是言而有物,從而爬升。
“南直隸分了,看來陛下遷都之心甚絕?!?br/>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