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莊園
省衙府庫里只有那么多,不代表著遼東只有那么多。
各縣的倉庫中可也有不少。
中省四六分,那四成留在縣倉雖然要被貪去一部分,但長久下來的累積可是不少。
文人雖然貪弊多,但修橋鋪路,填澤伐木總是有的,遼東立馬就煥發(fā)了生機(jī)。
再加上甜菜的大規(guī)模種植,邊貿(mào)的盛行,和平的環(huán)境,一時間讓遼東人口不斷攀升,已躍四百萬。
尤其是朝廷花費(fèi)大力氣排開了遼澤,直接造就了萬頃良田,成了京畿糧倉。
在財(cái)政上,自然是凸顯出來了。
田稅兩百萬,商稅兩百六十萬塊。
這般數(shù)據(jù),在中省次于河北、河南、四川,在重慶、山西之上。
在朱存渠看來,之前掣肘遼東的,就是軍鎮(zhèn)制度。
遼東在金人攻克后,就失去了農(nóng)場和牧場,再次恢復(fù)到了荒蕪的境地。
在明初,遼東不過二三十萬人,漢人寥寥,故而設(shè)立軍司防備女真人和蒙古人,不得不施行軍管制度。
故而,其與內(nèi)陸身份不同,遼東地區(qū)衛(wèi)所是主流,軍官們司法、民政、軍政一兼挑,寥寥民戶也被軍人欺壓,由此就最早開始軍閥化。
養(yǎng)虎為患,腳踏兩只船,從大明汲取大量的骨血,三餉加派反而讓內(nèi)地造反如毛。
普通的軍戶在衛(wèi)所為奴,與八旗為奴并無兩樣,甚至跟在八旗后面還能吃肉喝湯,由此漢八旗遂起,建奴廣收人心。
紹武皇帝獨(dú)斷專行,撤離軍鎮(zhèn)設(shè)省,以糧倉為目標(biāo)建設(shè)遼東,才讓其大肆發(fā)展。
“遼東上下,怕是自我來始就驚慌不已吧?”朱存渠輕笑道:
“放心,如他們所愿。”
“照例,我是會查缺各縣的倉庫,常平倉等也會突襲一二,一旦對不上賬,有他好果子吃!”
巡撫姚啟圣這才眉頭一挑,這位爺果真是來政治官場的?
這可是個檻啊!
“殿下英明!”
“叫我總督!”
朱存渠嚴(yán)聲道,他目光掠過眾人,最后在巡撫姚啟圣身上停留:
“姚巡撫留下!”
“是!”
站在熟悉的客廳,姚啟圣嘴角發(fā)苦,不知道這位殿下為何留下自己。
怎么與傳聞中的不同?這位太子沒那么溫和啊!
“坐吧!”
朱存渠淡淡道,目光卻轉(zhuǎn)移到了手中的茶水中,這讓后者松了一口氣。
幾十年來,遼東發(fā)展的太快了,出乎眾人所料。
要知道在紹武初年,遼東是與云貴那樣類似的貧瘠之地,官吏們所不愿意往的。
甚至許多南人言語遼東百姓為虎作倀,從建奴而亂,所以要收重稅以懲戒。
這自然是被否了,然后就有了勛田外遷之事。
皇帝以一換三,大量的勛貴、士兵、宗室,勛田被挪移到遼東,從而獲得了遼闊的土地,促進(jìn)了遼東開發(fā)。
但,有利有弊,如今的這群貴族莊園,卻是阻礙遼東發(fā)展的障礙。
“遼東有多少勛田?”
姚啟圣一愣,旋即道:“下官對于田籍之事并不太清楚,大致知曉在七成左右?!?br/>
“據(jù)我所知遼東共有耕地三千萬畝,東北四地之首,也就是說,兩千一百萬土地是勛田?”
太子的話讓姚啟圣一怔,忙不迭點(diǎn)頭稱贊。
“而在這其中,貴族們的莊田又占了七成,即一千五百萬畝?!?br/>
“遼東一半的土地,都是貴族的?!?br/>
姚啟圣低頭,他似乎預(yù)料到太子要說什么了。
“還有許多不曾登記造冊的土地,不知多少人在偷稅漏稅?”
三千萬畝地的遼東,隨著玉米、番薯,土豆,以及小麥的普及,早就告別了饑荒。
如今種下的小麥,基本是輸送到京城的。
換句話說,遼東上繳朝廷的賦稅,是把收上來的稅買糧食,再輸送到京城,而不是直接征糧食入京。
更別提了,遼東大規(guī)模種植甜菜,超過百萬畝,這可是比肩甘蔗,可以制糖的存在。
按照朝廷的規(guī)矩,果園、甘蔗、竹林、甜菜、魚塘、桑園、煙葉、藥材等經(jīng)濟(jì)作物,按照每畝百文收錢。
僅僅是這些甜菜田,就能收十萬以上,更別提其制糖后的稅收了,那是以十稅三的模式收稅的。
換句話說,以遼東的稅收對不起它那龐大的面積,以及愈發(fā)遼闊的勛莊。
“太子這是要動勛田?”姚啟圣心頭一驚。
他對于勛田自然是不陌生的。
小貴族幾百上千畝,為小莊子,大貴族動則萬畝計(jì),為莊園。
種田,釀酒,羊牛羊,制糖,釀醋,榨油,燒炭,織布,可以說一個大莊園就能自給自足,然后向外輸出。
其間的利潤,難以計(jì)量,也無法計(jì)量。
地方官吏能對準(zhǔn)莊園,讓其按照黃冊交稅就不錯了,怎么敢入莊清查?
“總督,此事關(guān)乎重大!”
姚啟圣渾身一顫,哆哆嗦嗦道:“闔省近三成百姓為莊園佃戶,一但動之,怕是遼省都不安生了?!?br/>
“況且,事關(guān)北京,對您……”
朱存渠默然以對。
他心中也是不愿的。
勛田對于遼東來說,是個頑疾,也是政治的產(chǎn)物。
以前遼東是邊疆,再亂也沒什么,但遼東如今卻內(nèi)省,靠近京畿,這就讓人如鯁在喉了,分外難受了。
皇帝決心動一動,在其沒有徹底變壞之前戳破他,這就有了太子的東北總督身份。
畢竟除了他,只有皇帝和太子有這個實(shí)力了,皇帝不可能親自下場,只有太子來為君分憂,來唱白臉。
等到了一定層度,皇帝就出來唱紅臉。
“北京就別管了!”太子煩躁道:
“莊園逃稅何止千萬,你去看看那些貴族們富麗堂皇的府邸就明白了,遼東怕是要重蹈崇禎覆轍了!”
這話就重了。
姚啟圣心頭一稟。
當(dāng)年抗稅逃稅的是江南士紳,如今是勛貴嗎?
這是要來一場紹武大案?
皇帝在背后撐腰,不行也得行了。
“總督容稟,在遼東,一座莊園如一村,區(qū)區(qū)萬畝田莊,一年所得豈止萬塊?”
姚啟圣拱手,滿臉認(rèn)真:“若是嚴(yán)查,最少能追回千萬塊逃稅——”
“嗯!”太子滿意,但卻意猶未盡:“不止吧,我感覺一億差不多!”
姚啟圣腿都軟了,這么大額度,誰逃得了?
旋即,太子乘著馬車,實(shí)地觀察起來。
遼東地區(qū),除了村莊以外,可謂是莊園林立。
這些莊園面積龐大,與黃冊上登記的差別太大,其或占林地,山頭,乃至溪流河流,就算是挖礦也沒知道。
普通的百姓,平時種地,間歇去莊園打短工,口中的莊園都是雄壯顯赫,吃喝用度在莊園也能買到,基本依附與莊園。
較小的莊子用籬笆圍住,大莊子則是木樁,或者夯土,宛若小城。
大河流上,水磨隨處可見,但卻是這些莊園的,稻谷脫殼還得獲利,十里八鄉(xiāng)的村落只能求上門。
這些村落基本是老兵們所居,他們在軍中跟隨某位貴族打仗,來到了遼東,就伴隨其而圍居。
相隔上千里,北京的貴族可以影響到大量百姓的生計(jì)。
只有到達(dá)了沈陽附近,這些莊園才少了些,看到炊煙裊裊的村落和犬吠,讓太子松了口氣。
這一路上越看,他越壓抑。
“真的是要到改的時候了!”
朱存渠感覺到皇帝的支持,下定了決心。
姚啟圣也覺察到了太子爺?shù)臎Q心,憤慨道:
“殿下,遼東乏人,您覺得四百萬人少?但那些莊園所藏的佃戶,起碼有個百萬左右?!?br/>
“形勢變化,遼東卻不適宜莊園了!”朱存渠義正言辭道。
一封書信,直達(dá)京城,再至玉泉山。
閱讀完這等千言之書,朱誼汐也覺得驚詫。
他沒想到,貴族們竟然如此夸張,實(shí)力和影響力在遼東那么大。
世事變遷,曾經(jīng)的遼東變?yōu)閮?nèi)省,鄰近京城,也該變變了。
這就是紹武朝幾十年來積累的弊病。
就像是衛(wèi)所制,在洪武末年就逃兵不止,明太祖忙著給太孫攬權(quán),削平荊棘,然后衛(wèi)所制就徹底糜爛了。
他若是不管不顧,后世子孫更難去管,百年后的遼東百姓,怕是淪為貴族魚肉,收稅都難了,搞不好還要朝廷補(bǔ)貼。
他踱步而行,思慮了片刻,就讓人召集內(nèi)閣議事。
幾位輔臣意見一致:遼東的發(fā)展確實(shí)畸形。
就算是鄭森,也心中苦笑,不敢言語,甚至他在內(nèi)閣中,無論達(dá)成了什么協(xié)議,就得鼎力支持。
不然的話,他就會被文官拋棄,徹底成為閑散貴族。
首輔閻應(yīng)元思慮片刻,就道:“此事宜緩不宜急?!?br/>
“陛下,可假借欠稅之事,逼迫勛貴們自亂陣腳,再行挪田之事。”
“挪至哪里?”鄭森輕聲道:“若是太差,怕是勛貴們不愿意了。”
閻應(yīng)元腹稿中的安西和黑龍江,立馬就變成了:
“吉林將建省,其地也開拓了不錯,正好貴族們有錢有人,何不讓他們把莊子移到吉林?”
“對呀!”次輔劉湘客輕笑道:
“吉林與遼東可不遠(yuǎn),就在跟前,地方差不離,想必勛們是愿意的,只要同意,就不必追究逃稅事了?!?br/>
“那些稅錢,就算是給他們挪地的補(bǔ)償吧!”就連于成龍,也忍不住湊上來,露出笑容。
鄭森嘴唇抽動了會,不敢言語。
開發(fā)上十年的熟地和滿是樹木石頭的生地,這根本就是兩碼事。
但,誰讓他們理虧呢!
當(dāng)然,如果比挪到安西,那肯定是不錯的,佃戶都招不齊。
“鄭森!”朱誼汐點(diǎn)點(diǎn)頭,看向了這位歷史名人:“汝回去后,就將朝廷的意思泄露出去,只是,別言語是吉林,說是黑龍江和安西?!?br/>
鄭森一怔,立馬應(yīng)下。
他當(dāng)然明白,這是對貴族的磋磨。
安西太遠(yuǎn),黑龍江太冷,貴族們自然抱怨不止,內(nèi)閣自然被貴族們嘲諷謾罵。
待等到皇帝安撫做好人,改成吉林。
那就能暫緩貴族們的怨氣了,兩相妥協(xié),比直接說吉林好太多。
這就是政治的妙處。
果然,消息被鄭森泄露,立馬在貴族中掀起來軒然大波。
年產(chǎn)萬塊,甚至上十萬的莊園,突然變成了安西那樣的荒地,幾年拿不到收入不說,日后還得縮水幾倍。
這誰忍得了?
在沒有仗打的時候,莊子就是貴族們的生命線,奢侈的生活全靠其維持。
喧鬧了一陣后,或許是欠稅理虧,以十大國公,十八侯爵為首的勛貴老將,前仆后繼地求見皇帝,苦情戲不斷上演。
終于,皇恩浩蕩,挪移之地變到了吉林。
一時間,京城消費(fèi)大張,戲樓、青樓人滿為患,價格暴漲。
“他么的,過一夜要五毫,真是死要錢!”
“哄抬價格,不得好死!”
熟客們罵罵咧咧而出。
在這場劇烈的政治變化中,吉林建省的同時,迎來了大開發(fā)時代。
遼東則收獲千萬畝良田,一時間官場上下喜悅不止,都想著上下其手。
可惜,太子親自監(jiān)督下,貴族們一只能心不甘情不愿離去,官吏們留著口水畏畏縮縮。
利用這些良田,朱存渠從山東、河北招募良民。
每戶授田百畝,但前十年一畝繳稅一毫,十年后才截止。
這般,欠稅就輕易地找補(bǔ)回來大部。
吉林大開發(fā),百姓得良田、遼東賦稅大增,朝廷解決了隱患,簡直是秦始皇摸電門,贏麻了!
政治風(fēng)波平定不久,皇帝似乎為了安撫貴族,轉(zhuǎn)移話題,也是想開疆拓土,時隔多年,決定繼續(xù)向外作戰(zhàn)。
而目標(biāo),則是哈薩克汗國。
由三大玉茲組成的部落汗國,亂了多年,又臨近安西,著實(shí)是個好目標(biāo)。
不過,朱誼汐最重要的目的,則是進(jìn)行屏藩:
大明國土周邊,都要由藩國覆蓋,成為緩沖區(qū)與屏障。
哈薩克不拿下日后必然被俄羅斯拿下,可不可能便宜了它。
建立藩國后,到時候俄羅斯想要入侵大明,就得跨過藩國而來,足以讓大明有時間進(jìn)行準(zhǔn)備了。
當(dāng)然,這也是物質(zhì)條件的成熟。
遼國與安西省日漸平穩(wěn),足以支持一場規(guī)模浩大的滅國行動了。
霎時間,平靜的京城,涌動起了無數(shù)暗波。
這又一場勛貴們的狂歡。
無數(shù)人想要晉爵,又有無數(shù)人想著獲爵。
這是財(cái)富、爵位、地位,以及子孫后代的延綿。
對于朝廷和皇帝的不滿,貴族們轉(zhuǎn)眼就拋至九霄云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