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章 刮目相看
,動力王朝 !
陳耕知道上面對與蘇聯(lián)關系的正常化異常重視,重視到了上面將中蘇關系正常化視為最近幾年外交工作的“戰(zhàn)略級”重點,但他仍然沒想到上面對中蘇關系正常化的迫求打了如此緊切的程度:在自己將利哈喬夫汽車制造廠有意跟隨潤華實業(yè)考察團一起去中國、對潤華實業(yè)進行參觀和考察的消息告訴大使館之后的第三天,也就是陳耕等人回程的倒數(shù)第二天,大使館那邊就傳來了消息:歡迎利哈喬夫汽車制造廠的同志到潤華實業(yè)參觀訪問。
可是時間不夠了啊,怎么辦?
陳耕再一次見識到了中蘇兩國推動雙方關系正常化的決心:蘇聯(lián)方面以最快的速度和中方做了溝通,隨即給陳耕等人的簽證時間延長了五天,名義是利哈喬夫汽車制造廠邀請潤華實業(yè)的同志們參觀游覽莫斯科;
隨后……嗯,隨后其實就沒有陳耕什么事了,街下來潤華實業(yè)一行人的工作就是由利哈喬夫汽車制造廠的人——當然也有可能有克格勃的人——陪著,在莫斯科的各個景點閑逛,反正等簽證再次到期的時候,陳耕等人已經(jīng)登上了蘇聯(lián)政府專門為雙方人員提供的一架TU—154M包機。
“還是包機舒服,”坐在陳耕旁邊的林書瑤小聲的道:“去年你說的要弄一家公務機的,怎么到現(xiàn)在還沒動靜?”
“呃……我忘了,你還記得呢?”陳耕有點尷尬,去年去法蘭克福參加車展的時候,被沖著自己炫富的金德勒刺激的不輕,決定也弄一架波音737級別的干線客機改裝一下當公務機用,只是整天里忙的跟條狗似的,時間一長,陳耕也就把這件事給忘記了。
“您說我能忘了么?”看著這架總共只有50多個座位、還有一個專門的會議室的TU—154M,林書瑤小聲的問道:“這架飛機和一般的客機不太一樣啊,空間太大了。”
陳耕點點頭,說道:“TU—154M是一種和波音737差不多大小的一種飛機,這架TU—154M是經(jīng)過了改裝的,你們,看都是頭等艙的座椅布局,應該是蘇聯(lián)政府為蘇聯(lián)的大型國企服務的,怎么,你喜歡?”
“當然喜歡啊,”林書瑤并沒有掩飾自己的情緒,道:“不過這么一架飛機應該很貴吧?不說買飛機的錢,單單是每年燒的油、維護保養(yǎng)、機組人員和機場的使用費……這些加起來,一年就是一筆天文數(shù)字。”
那可真的是一筆天文數(shù)字,陳耕沒有詳細的算過,但就算是已1988的物價水平,以平均每個月使用2次來計算,每年的使用成本也最少在三四百萬以上,1988年的三四百萬,那絕逼是一筆巨款了,更別說航線申請有多麻煩。
“誰說的?其實運作的好了,一架飛機不但不用花錢,每年還能賺點錢。”
“那要這樣的好事?”林書瑤搖搖頭,堅決不信:“您別欺負我不懂,我可專門了解過這個的,就算是不買新的飛機,弄一架二手的,買到手之后進行一次徹底的大檢修,之后的改裝費用、使用成本……算上飛機的折舊,這一年下來沒有個大幾百萬根本想都不要想。”
說到這里,想到每年大幾百萬就這么燒成了灰,林書瑤是著實有些心疼:“唉,這么一算,這飛機是真不能買,一般單位誰用得起啊?”
陳耕好笑的望著林書瑤道:“你就沒考慮把飛機租給別人用嗎?”
“租給別人用?租出去?”林書瑤一愣:“還能這樣?”
陳耕:“這是國外公務機和私人飛機的一種很普遍的降低成本的方式,在自己不用的時候把飛機租給別人用,當然,租機費用肯定是要成本的基礎上再加些錢的。嗯,國外甚至有一種專門的飛機租賃公司,這些公司旗下的飛機都是各種不同配置和大小的私人和公務飛機,他們的客戶都是那些大企業(yè)、大集團、大財團、明星、政界名流……這些人,每年其實也不少賺。”
“如果是這樣……”林書瑤皺著眉頭小聲底骨折,若有所思。
………………………………
飛機抵達首都國際機場之后的情形自不用提,既然利哈喬夫汽車制造廠的同志們——鬼知道這個所謂的利哈喬夫汽車制造廠參觀團里面到底有幾個是利哈喬夫汽車制造廠的人?——到潤華實業(yè)考察的工作只是順帶的、用來糊弄別人的,陳耕就很自覺的沒往里面湊合:沒看到那么多領導在那里等著了么?
果然,領導們對陳耕同志的識趣很滿意,外交部派了個人過來和陳耕打了個招呼,意思就是聽說利哈喬夫汽車制造廠的同志們來了,一汽的同志們以及當年參加過一汽建設的一些老同志、老領導都很激動,想要和利哈喬夫汽車制造廠的同志們聊聊天、敘敘舊……
總之這番話的中心意思就一個,利哈喬夫汽車制造廠的同志們要在首都待幾天,沒你陳耕啥事,你愛干嘛就干嘛去,只要別在眼前晃悠著礙眼就行。
當我喜歡在你們眼前晃悠啊?陳耕氣得不行:都說媳婦娶進房、媒人扔過墻,這媳婦還沒娶進房呢,就打算把我這個媒人一腳踢開了?算了,你們厲害,我躲遠點行不行?
剛剛回到公司,劉長明就給陳耕帶來了一個好消息:“陳董,瓦錫蘭那邊給咱們回了消息,說原則上同意與我們進行引進技術的商談。”
“這么快?”陳耕瞬間就震驚了:“怎么會這么快?”
“我也不知道,可能是瓦錫蘭看中了中國高速發(fā)展的經(jīng)濟,打算進軍大陸,而咱們又恰好出現(xiàn)了?”劉長明做出了自己的預測:“這是他們給發(fā)來的傳真,您看看。”
還真是!
傳真上說的很明白,瓦錫蘭公司非常有興趣與潤華實業(yè)在動力系統(tǒng)方面進行合作,希望潤華實業(yè)組織一個參觀團隊,在合適的時機到瓦錫蘭去參觀和訪問——這就是瓦錫蘭向潤華實業(yè)發(fā)出了邀請:你來我這人看看吧,你看上了什么,咱們再具體的談。
“這是個非常好的信號啊,”陳耕雖然很意外,但更多的還是高興,開心的對劉長明道:“老劉,和瓦錫蘭合作的想法你是提出來的,對方也說了,不管是技術授權(quán)還是許可證生產(chǎn),這些都可以談,所以我決定這個談判交給你來操作,怎么樣,有沒有信心挑起這個擔子?”
“我來?”劉長明不敢相信的反手指了指自己。
“沒錯,就是你,怎么,沒信心?”
“那倒不是,可是……就是……”從來沒想過自己竟然要主持這么一場談判活動的劉長明,腦袋暈暈的:“可我以前主要是做技術工作,談判這一塊我不擅長啊。”
看著一臉為難的劉長明,陳耕登時就笑了:“怎么可能讓你一個人去談?公司養(yǎng)的那些談判人員是干什么吃的?我的意思,是由你擬定這次合作的主要框架、組織談判團隊,只要你給出的合作框架獲得了公司董事會的批準,剩下的就是你說了算,公司這邊不再插手。當然,必要的監(jiān)督手段還是要有的。”
“這樣啊……”
劉長明的臉上先是糾結(jié),慢慢的,期待和憧憬逐漸占據(jù)了上風:“如果公司相信我,那……我想試試。”
至于公司會有相應的監(jiān)管手段,劉長明壓根就沒覺得這有什么不對:這么大的事,公司怎么可能直接撒手不管,交給自己一個人去折騰?
只是潤華實業(yè)忙活著與瓦錫蘭合作的事情,把來訪的利哈喬夫汽車制造廠的人給驚到了,代表團副團長克列斯廷斯基難以置信的向陳耕問道:“陳,你們和瓦錫蘭公司有合作?!”
瓦錫蘭啊,世界首屈一指的船舶動力以及能源系統(tǒng)提供商啊,哪怕蘇聯(lián)的企業(yè),在看瓦錫蘭這樣的超級動力巨頭的時候也不免是帶著欽佩和羨慕,這樣的超級巨頭怎么會看上潤華實業(yè)這種小嘍啰?
克列斯廷斯基覺得簡直無法理解。
“不是有合作,是即將建立合作,”克列斯廷斯基的表情讓陳耕極度不爽:你丫什么意思啊?從來沒有吃虧習慣的陳耕貌似不經(jīng)意的道:“我們公司旗下有一家造船廠,對動力系統(tǒng)的需求量比較多,就跟瓦錫蘭那邊聯(lián)系了一下,沒想到對方的回應很積極,表示這些事情都可以談。”
潤華實業(yè)竟然還有一家造船廠?!
克列斯廷斯基以及整個利哈喬夫汽車制造廠的同志們都覺得自己的腦子都不太夠用了:摩托車、汽車、動力總成、造船……這個潤華實業(yè)到底還有多少產(chǎn)業(yè)?
雖然不知道潤華實業(yè)的這家造船廠的規(guī)模有多大,但只是參考潤華實業(yè)的汽車制造和摩托車制造的規(guī)模,也能大致的猜到這個造船廠不會太小——最少也得是個中等規(guī)模的造船企業(yè)吧?
那可就太了不得了!
尼瑪別說利哈喬夫汽車制造廠,整個蘇聯(lián)都找不到一家行業(yè)橫跨程度這么大、同時在每個行業(yè)都能做的很出色的企業(yè)。
克列斯廷斯基覺得這次的潤華實業(yè)之行再一次的刷新了自己對中國企業(yè)、中國工業(yè)以及中國改革開放政策的認識,現(xiàn)在他有些能明白為什么蘇聯(lián)中央要和中國搞好關系了:這個國家的發(fā)展?jié)摿桶l(fā)展速度,讓偉大的蘇維埃都無法忽視!
————————————————————
PS:兄弟們,不好意思,昨晚沒休息好,狀態(tài)很糟糕,今天就只有2更了,另外千年打算早點睡,所以明天早上8點的那一章沒法寫了,千年爭取在中午12點左右更新。(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