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化身
李玄都話音落下,李如碃仿佛是懼極生怒,猛地大喝一聲,不再畏畏縮縮,挺直了腰桿,伸手指向站在白龍樓船的李玄都。
李玄都無動于衷。
李如碃的手指卻微微顫抖,不知是驚懼未消,還是怒不可遏,遲遲沒有說話。
李玄都伸手扶住欄桿,明知故問道:“道友,你因我而生,為何怕我?”
這一刻,李如碃腦中的許多記憶碎片逐漸拼接在一起,其中大多數(shù)記憶都是來自于李玄都,這也是三尸化而為鬼后還有生前記憶的緣故,以至于讓世人誤以為鬼是人的魂魄。
不過這些記憶大多不怎么完整,通常是各種執(zhí)念聚合一處,匯聚各種負(fù)面情緒,故而鬼少有善鬼,多是厲鬼。
李如碃是李玄都的中尸三蟲,也難逃這個窠臼。
化身是什么?不是另一個“我”,也不能說就是“我”。這便是“是我又不是我”,或者應(yīng)該說化身是一個不完整的“我”。
其實(shí)每個人都是如此,在上司面前低聲下氣,在下屬面前頤指氣使,在江湖上殺人不眨眼,在家中又是孝順兒子,這都是一個人。
李玄都在外人眼中是手段不俗的清平先生,在秦素眼中是不正經(jīng)的玄哥哥,在陸雁冰眼中是喜歡說教的師兄,各有不同。
尋常人只有一個身體,所有的“我”只能不分彼此??傻搅死钚歼@般境界修為,就能以大神通“斬”出其他的身體,這便是化身。
本尊是化身,化身卻不是本尊。
道門五仙大道,地仙的天人合一、人仙的氣血穴竅、鬼仙的神魂念頭、神仙的香火愿力,都有跡可循,唯有天仙大道到底如何精進(jìn)修為,語焉不詳,也無人深究,畢竟天仙已經(jīng)不在人間,人間沒有天仙大道的修煉方式也在情理之中。
地仙離開人間之后成為天仙,天仙再也不能重返人間。不過天仙若是還有什么塵緣未了,亦或是什么執(zhí)念未消,還想要重回人間,便只有一個辦法,便是斬出化身,重回人間。
不過此法有極大限制,有四個難點(diǎn)。
一是天仙本身要心有所執(zhí),足夠執(zhí)著的念頭才能突破兩界限制,否則便需要太上道祖那般境界修為。如果天仙心無所執(zhí),便不能斬出化身,返回人間。
二是需要相當(dāng)數(shù)量的香火愿力打通兩界,形成一條暫時的通道,這條通道十分脆弱,天仙法身、地仙體魄都無法通行,不過強(qiáng)大的神念可以勉強(qiáng)通過。香火愿力因人而生,正應(yīng)了圣賢口中的人定勝天。
三是需要一個容器,一般會選擇還未形成魂魄的腹中胎兒,不造罪業(yè),不過想要契合天仙本人,能夠承載、容納天仙的念頭,需要耗費(fèi)人力仔細(xì)挑選。
四是天仙降臨之后,會有胎中之迷,也就是全然不記得當(dāng)初之事,若是沒有人點(diǎn)化,或是其他機(jī)緣,一輩子都記不起前因后果,渾渾噩噩度過一生,等同是白來世間走一遭,所以需要有專人引導(dǎo)。
這四點(diǎn)分別對應(yīng)了其他四仙,想要解決這四點(diǎn)難題,則離不開“道統(tǒng)”二字。也就是說天仙要靠留在人間的弟子去積蓄香火愿力、尋找容器、點(diǎn)化開竅,這也是許多地仙在世之時為了道統(tǒng)爭斗不休的緣故。
如果四點(diǎn)難題解決
,天仙化身便可在人間正常行走,或是了斷塵緣,或是斬斷執(zhí)念。不過天仙化身沒有一絲一毫的境界修為,需要從頭再來,只是有天仙的感悟經(jīng)驗(yàn),進(jìn)境遠(yuǎn)勝常人,這便是許多天才人物被稱作“謫仙人”的緣故。
不過就算修為有成,也不是萬事大吉。天仙化身是來了斷塵緣的,若是這尊化身沾染的因果太多,還是無法回歸本尊。比如天仙本身已有道侶,結(jié)果化身下界又招惹了無數(shù)情債,糾纏不斷,擾亂心神,這些因果已經(jīng)影響到本尊,權(quán)衡利弊之后,弊大于利,本尊便只能斬去這尊化身。
從這一點(diǎn)上來說,化身是天仙本尊,天仙本尊卻不是化身。也就是本尊可以操縱化身,化身無法控制本尊。
排除萬難之后,化身能夠二次飛升,回歸本尊,天仙的境界修為就能更上一層樓。
這條修行之路,比之其他四仙更為艱難,故而道門典籍中常常用“內(nèi)功圓滿而外功有缺”來形容。
天地二仙并無本質(zhì)區(qū)別,天仙可以如此,地仙自然也可以如此。
不過兩者略微有些不同,地仙的念頭較弱,要以三尸為替代,地仙本尊就在人間,不需要容器,也不需要香火愿力,更沒有胎中之迷,這便是“斬三尸拔九蟲”之法。
當(dāng)年地師徐無鬼能突破至元嬰妙境,此法也算是功不可沒。
李如碃這段時間以來,得了“渾天太元經(jīng)”、“魔刀”、“人仙煉竅法”,從敵不過謝恒到壓制寧憶,比起剛剛來到西北的時候可謂是大有增益。
如果李如碃回歸李玄都本尊,李玄都不僅能尋回自己損失的三成性命元?dú)猓疫€能在境界修為上更進(jìn)一步。
這是李玄都能夠在短時間內(nèi)突破元嬰妙境的唯一捷徑。
所以李玄都不可能放任李如碃和那位紫府劍仙不管。
李如碃深吸一口氣,平復(fù)自己的心境,然后緩緩說道:“我是你,你不是我,你只是你自己,做主的是你,只有你死了,我才能自由,所以我不想回去?!?br/>
李玄都道:“我想讓你回來,你不想回來,說道理是行不通的,還是要比拼手段高低?!?br/>
話音落下,白龍樓船的左右兩側(cè)各自伸出十八根炮管,共計三十六之?dāng)?shù)。
白龍樓船總共有四種形態(tài),分別是:靜、動、攻、御。
“靜”是日常漂浮在海面上的待命狀態(tài),沒有任何消耗,與普通船只也沒有太大區(qū)別。
“動”是可以飛天入海,不必主人刻意切換,白龍樓船會根據(jù)周圍環(huán)境自行切換靜動之態(tài),不會讓樓船因此墜毀。
“御”是開啟船上陣法,抵御法術(shù)、氣機(jī)、神力等等,對于龍珠的消耗最大,只適合用來逃命。
“攻”是調(diào)動周圍的天地元?dú)?,以類似“火炮”的形式轟擊對手,一輪炮擊,可以摧毀一個小型島嶼,而且與地利有關(guān),若在水氣濃郁的海中或是云氣濃郁的空中,威力更大,如果恰逢海上風(fēng)暴臺風(fēng),白龍樓船的威力達(dá)到頂點(diǎn),甚至可以媲美一位長生地仙。
此時李玄都便是將白龍樓船轉(zhuǎn)換為“攻”的狀態(tài)。
因?yàn)轵札堄H水,龍珠需要汲取水氣,若是在水氣濃郁的地方,白龍樓船就好似順風(fēng)而行,消耗極小,若是在干
旱陸地,水氣稀薄,白龍樓船就好似逆風(fēng)而行,消耗極大。所以李玄都才要寧憶通過“鏡中花”將白龍樓船直接傳送到此地,以確保白龍樓船的水氣不會消耗過大,有足夠的水氣進(jìn)攻。
從始至終,李玄都就沒想著自己親身上陣。
李玄都扶著欄桿,說道:“閑人退散,免得誤傷?!?br/>
說罷,李玄都轉(zhuǎn)身返回船艙之中。
道門眾人早有準(zhǔn)備,甚至不等李玄都吩咐,就已經(jīng)開始向后撤退。
儒門和無道宗就這么好運(yùn)了。
下一刻,白龍樓船左側(cè)的十八根炮管中凝聚起肉眼可見的冰藍(lán)水氣,沒有聲音,沒有炮彈,只有純粹的氣機(jī)。
仿佛是蛟龍的吐息,所過之處,悉數(shù)化作堅冰。有許多儒門弟子和無道宗弟子躲閃不及,立時被凍成冰雕,謝恒也被波及,袖口立時染上了一層白霜,稍微觸碰,便徹底碎裂。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也是龍息。
謝恒臉色一變,他是果決之人,知道李玄都現(xiàn)身之后,大局已經(jīng)無法扭轉(zhuǎn),立刻帶領(lǐng)儒門中人向城外奔去,半點(diǎn)也不停留。
李玄都并不管他,大半龍息朝著李如碃而去。
李如碃想要躲閃,可論起與人交手斗法的經(jīng)驗(yàn),如何能比得過李玄都?他的所有躲閃路線全部被李玄都封鎖,只能硬抗這股浩蕩龍息。
龍息過后,以李如碃為中心的十丈方圓,悉數(shù)化作寒冰,晶瑩剔透。其正中心的李如碃雖然沒有被徹底冰封,但身上也覆蓋了一層厚重寒霜,眉發(fā)皆白。
他掙扎著想要震碎身上的寒霜。
白龍樓船又緩緩調(diào)轉(zhuǎn)船頭,將另一側(cè)的十八根炮管指向了李如碃,炮管中同樣有冰藍(lán)色的水氣凝聚,引而不發(fā)。
李如碃自知敵不過李玄都的手段,也已知道大事不妙,艱難轉(zhuǎn)頭,不是向李玄都求饒,而是望向?qū)m官,眼神中流露出乞憐之色。
不約而同,躲開了龍息的宮官和白龍樓船上的秦素都露出幾分不忍之色。
宮官想要上前,又止住了腳步,然后抬頭望向高高在上的白龍樓船。
白龍樓船上,秦素就站在李玄都身旁,輕聲說道:“紫府,這個少年……有些可憐。”
李玄都面無表情,說道:“婦人之仁?!?br/>
李玄都極少用這種口氣與秦素說話,秦素不由一怔。
李玄都稍稍緩和了口氣,說道:“如今是什么時候?不是你我二人的安危那么簡單,是關(guān)乎到整個天下大勢,這其中又牽涉到多少人的安危和興衰榮辱?走到今日這一步,寄托的不再是你我二人的心血,早已沒有回頭路可言,我們想退,龍老人和儒門會放過我們嗎?”
秦素輕嘆一聲,不再多言。
話音落下,另外的半數(shù)龍息也從天而落,將李如碃徹底化作冰雕。
李玄都重新出現(xiàn)在白龍樓船的船頭,一揮大袖,用出“陰陽仙衣”的“袖里乾坤”神通,將李如碃收入袖中。
直到此時,宮官才開口道:“李玄都。”
李玄都看了眼宮官,說道:“宮姑娘,我們的事情待會兒再說,我現(xiàn)在有其他事情要處理?!?br/>
巫咸身子一震,緩緩閉上了雙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