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五章 密議
冬月的帝京下了一場小雪,在這樣的天氣中,秦素離開帝京,通過邀月洞天與蘭玄霜、陸雁冰會合。
李玄都仍舊留在帝京城中。
秦素臨走之前,不忘囑咐李玄都,讓他小心行事,若是大勢不可為,便暫時退出帝京城,大不了就像天下棋局中推演的那般,拖到天寶二十年再分出勝負(fù)。
另一邊,寧憶早已見過了寧奇,而且不止一次,從第一次見面的不歡而散到第二次見面的兩相無言,再到第三次見面的不談國事只談家事,追憶當(dāng)年。最終在第四次見面的時候,兩人開始敞開心扉,說起了這些年的種種,算是達(dá)成了初步和解。
就在李玄都閉關(guān)的這段時間中,寧憶和上官莞代表李玄都分別與儒門中人和朝中文官初步達(dá)成了共識。
李玄都送走秦素后,寧憶和上官莞一起來到齊州會館,面見李玄都。
在以李玄都為主導(dǎo)的道門體系中,李玄都是當(dāng)之無愧的核心樞機(jī),然后就是秦素,被李玄都視作副手和他若發(fā)生不測的繼任之人。除了他們兩人之外,就是寧憶和上官莞了。
寧憶不必多說,客棧的元老人物,一直都是任勞任怨,極得李玄都的信任。
上官莞雖然加入的時間不長,但她的能力極大彌補(bǔ)了這一點。
如今客棧內(nèi)外,包括清平會,雖然人才濟(jì)濟(jì),但仍舊人手不足。陸夫人主要負(fù)責(zé)太平錢莊,李非煙暫時回歸清微宗,李如是返回劍秀山負(fù)責(zé)居中統(tǒng)籌,石無月一向是不太靠譜的。蘭玄霜雖然修為很高,但遠(yuǎn)離人世多年,不通俗務(wù)。玄真大長公主、張海石、蘇云媗等人則要兼顧其他事情,無法分身。
至于裴玉、周淑寧、沈長生、張白晝等人,都還年小,無論經(jīng)驗還是能力都有所欠缺,威望也有不足,還需要磨礪,不足以擔(dān)當(dāng)大任。
算來算去,就只剩下一個上官莞了。雖然讓她不是一個合格的決策之人,但她畢竟地師一手教導(dǎo)出來的,作為決策者有所不足,作為執(zhí)行者卻綽綽有余。
更關(guān)鍵的一點,清微宗、慈航宗、玄女宗、正一宗等宗門,身份是盟友,哪怕尊李玄都為盟主,雙方之間也算不上主從君臣,屬于李玄都自己的核心勢力還是沈大先生交給他的太平宗和地師留下的齊王門客,再有就是李玄都扶持的新皂閣宗和陰陽宗。說來也是巧了,上官莞既是地師的弟子,又是地師的養(yǎng)女,與李玄都手下的齊王門客們早有交集,這是天然的優(yōu)勢,可以很好地協(xié)助李玄都掌握這部分勢力。
三人分而落座,李玄都居中,寧憶坐在左邊上首位置,上官莞坐在右邊上首位置。
李玄都首先開口道:“辛苦兩位了?!?br/>
寧憶沒有說話,只是苦笑著搖了搖頭,似是無奈,又似是感慨。
上官莞說道:“不辛苦,職責(zé)所在?!?br/>
李玄都沒有過多客套,望向上官莞,問道:“你最近修煉我傳授給你的‘逍遙六虛劫’如
何了?”
這是李玄都當(dāng)初對上官莞的承諾,在李玄都神游廣寒宮之后,閉關(guān)雙修之前,他就兌現(xiàn)了承諾。
上官莞笑著道:“算是初窺門徑?!?br/>
“師父領(lǐng)進(jìn)門,修行在個人。”李玄都說道,“能否登堂入室,就要看你自己了。還有‘太陰十三劍’,也不要落下,我有些感悟,過些日子會整理出來一并交給你。”
上官莞有些受寵若驚,說道:“無功不受祿。我無尺寸之功,就被師兄傳授‘逍遙六虛劫’已經(jīng)甚是不安,如何敢再受師兄傳授?”
李玄都道:“幫我分憂解勞難道不是功?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再者說了,既然你稱我一聲‘師兄’,我也要對得起這‘師兄’二字?!?br/>
上官莞還想推辭,李玄都擺手打斷道:“好了,就這樣定下了。”
上官莞臉色肅穆,聲音里卻透著興奮:“多謝師兄?!?br/>
李玄都揮手在周圍設(shè)下禁制,端正了面容:“咱們說正題吧,儒門還有那些從屬于儒門的官員們,到底是怎樣的態(tài)度?不僅僅是表面上的態(tài)度,還有真實的態(tài)度,他們到底坐在哪邊,到底是什么風(fēng)向,你們可以確定了嗎?”
上官莞點了下頭,又望了望寧憶,方才說道:“官員這邊沒什么好說的,早就不滿太后臨朝訓(xùn)政,想要讓太后盡早還政于小皇帝。若非太后是小皇帝的生母,疏不間親,官員們把握不住小皇帝的態(tài)度,否則早就生起事來。至于所謂的后黨,多是以宗室和宦官為主,太后是徐家的媳婦,老爺死了之后,老太太當(dāng)家也是情理中事,所以宗室們無所謂太后主政還是皇帝主政,只要不損害宗室利益就行,宦官則是因為先帝遺詔的緣故,從天寶元年就效忠太后。這么多年下來,早已休戚與共,同進(jìn)同退?!?br/>
說到這兒,上官莞頓了一下,放緩了語速:“現(xiàn)在的關(guān)鍵是儒門,這些官員多是儒門弟子,所以他們還在等待儒門的態(tài)度?!?br/>
李玄都把目光望向了寧憶,示意他說話。
寧憶斟酌著開口道:“儒門這邊,隱士和大祭酒們已經(jīng)達(dá)成共識,不過他們提出了一個要求,希望這次聯(lián)手以他們?yōu)橹??!?br/>
上官莞問道:“什么叫以他們?yōu)橹??是讓我們聽他們的命令行事??br/>
“有紫府坐鎮(zhèn),他們還沒有這樣的膽子?!睂帒洆u頭道,“儒門的意思是,小皇帝主政后的朝局要由他們來安排,希望我們不要插手?!?br/>
上官莞皺起眉頭:“我們不插手,全由著他們安排,那我們豈不是成了他們的打手?”
寧憶道:“儒門承諾,事后會敕封紫府為大真人,還會為四大臣平冤昭雪,便是封秦宗主為遼王,也不是不行。”
“儒門真是好算計!”上官莞冷哼一聲,“都是口惠而實不至的空名頭。難道他們不封師兄為大真人,師兄就不能執(zhí)掌道門了?難道他們不封秦宗主為遼王,秦宗主就不是遼東之主了?難道他們覺得自己
還是當(dāng)年那個號令天下的儒門?”
寧憶道:“我也是這樣認(rèn)為的,所以沒有答應(yīng)這個條件。我覺得我們可以不插手廟堂之事,但儒門也不能用幾個空名頭便把我們糊弄過去?!?br/>
上官莞望向李玄都。
李玄都若有所思道:“漫天要價,坐地還錢?!?br/>
寧憶問道:“我們該怎樣還價?”
李玄都道:“該怎么還就怎么還,不過不要撕破臉皮,最后可以迫于形勢而不情不愿地答應(yīng)下來,給儒門一顆定心丸?!?br/>
兩人都有些驚疑,望著李玄都,等待他給出解釋。
李玄都道:“古人自污,莫過于貪財好色。大將領(lǐng)軍出征,臨行前向皇帝索要田宅金銀,當(dāng)真是愛財貪財嗎?不過是安皇帝之心罷了。我們與儒門討價還價,是貪圖儒門許諾的些許利益嗎?同樣是安儒門之心罷了。讓儒門認(rèn)為我們還是在意這座帝京城的,在意這座的廟堂。”
寧憶和上官莞已經(jīng)有些明白了。
李玄都繼續(xù)說道:“我們的意圖很明確,就是分而破之,先聯(lián)手儒門把太后除去,然后再專心對付儒門。在此之前,我們要安儒門之心。要知道儒門不是一個人,而是許多人,這些人可不是一條心。誠然,會有儒門中人看破我們的算計,有所防備,可只要我們能讓大多數(shù)儒門中人不會起疑,那就足夠了?!?br/>
上官莞的臉上有了笑意:“師兄所言極是,常言道:‘文無第一,武無第二’,讀書之人難免自以為是,縱有一兩人疾聲高呼,其他人也只當(dāng)是杞人憂天。”
寧憶贊同道:“當(dāng)年金帳大軍南下,其實早有跡象,可就在金帳大軍攻入涼州的前一天,帝京朝堂上還有人在高呼議和。哪怕是金帳大軍兵臨西京城下,這些聲音也沒有完全消失。待到西京陷落,局勢已經(jīng)十分明顯,還是有人自欺欺人,大唱主和調(diào)門?!?br/>
李玄都說道:“兵法上有圍三缺一的說法,包圍三面,敞開一面,預(yù)設(shè)伏兵,誘迫敵人出逃,將其殲滅于城外。說白了就是誘孤立之?dāng)骋酝粐?,較單純的攻堅戰(zhàn)更能見效。這便是利用了守軍的僥幸心理?!?br/>
“人都有僥幸心理,不真正到了絕境,不會孤注一擲。我們現(xiàn)在要讓絕大部分儒門中人抱有僥幸心理,什么樣的僥幸心理?就是‘李玄都只是為了報仇而無意與儒門為敵并爭奪帝京’的僥幸心理,只要絕大多數(shù)人懷著這樣的僥幸心理,再加上儒門內(nèi)部沒有真正能夠一言九鼎的魁首人物,縱有一兩個明眼人,那也無礙大局?!?br/>
上官莞和寧憶都笑了起來,上官莞道:“這便是了,七隱士老奸巨猾不假,多半也只是將信將疑,而不能十分肯定。他們不能肯定,底下的人自然要把事情往好處想,誰也不想平白無故步大祭酒王南霆的后塵。”
李玄都望向?qū)帒洠骸伴w臣,你知道該怎么做了,還是保持平常心,不要刻意,不要做作?!?br/>
寧憶點頭應(yīng)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