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太和山
江陵府乃是荊州首府,江陵城即是州城,包括荊州三司衙門、荊州巡撫衙門、荊州市舶司衙門等諸多實(shí)權(quán)衙門,都在此地,可謂是東南重鎮(zhèn)。又因?yàn)槠淠相彺蠼?,北依漢水,西控渝蜀,南通瀟吳,被稱作“七州通衢”。
按照江湖上的地盤劃分,荊州乃是神霄宗的地盤,所以江陵府中也不乏神霄宗的旁支門派,其中以風(fēng)雷派聲勢最大。
李玄都與風(fēng)雷派算是有些淵源,風(fēng)雷派的老掌門性格豪邁且不拘小節(jié),有豪俠之風(fēng),與李玄都、胡良頗為投緣,交情不俗。后來老人死在陰陽宗的“鬼咒”之下,李玄都和胡良還曾上門祭奠,又引出了四大堂主逼宮的事情。
風(fēng)堂堂主公孫量,雷堂堂主孫少宗,雨堂堂主朱玉,電堂堂主左秋云,各有算計,背后又牽涉到了神霄宗的內(nèi)斗,最后因?yàn)槔钚疾迨值木壒剩L(fēng)堂堂主公孫量、電堂堂主左秋云、雷堂堂主孫少宗悉數(shù)身死,只剩下一個雨堂堂主朱玉,也已是被降服。只是后來又牽扯出了宋幕遮的身世,又有三玄真人在清微宗和正一宗之間左右搖擺的事情,最終還是顏飛卿出面擺平。
先在再回想起來,真是物是人非,不說一個風(fēng)雷派的內(nèi)斗,便是神霄宗的內(nèi)斗對于如今的李玄都來說也不算什么。當(dāng)事之人中,李玄都已經(jīng)名震天下,胡良也回歸補(bǔ)天宗,顏飛卿卻跌落了云端,步了李玄都的后塵。
世事無常,莫過如此。
這次李玄都路過荊州,并不想再與風(fēng)雷派有什么糾葛,只是聽說宋老哥被安葬在了神霄宗的太和山上,所以只是想登山祭奠一番。
道門素有四山二島之說,四山有“二天二太”之說,乃是道門四大仙山,分別是:正一宗的天師山,神霄宗的太和山,太平宗的太平山,以及妙真宗的天蒼山。二島分別是清微宗的東海蓬萊島,傳說曾有上清靈寶天尊在此講道,,以及慈航宗的南海普陀島,又要牽涉到佛道兩家的糊涂賬,雖然是慈航宗在此開宗立派,但道門仍舊是將其視為自家之地,而慈航宗也因此與道門各宗相交甚篤。
神霄宗位于荊州境內(nèi)的太和山上,相傳此地為上古玄武得道飛升之地,有“非真武不足當(dāng)之”之說,此地即是道門圣地,又是洞天福地,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巖、二十四
澗、十一潭、十池、十二洞、十一泉、十臺、三瀑,其主峰天柱峰如金鑄玉琢的寶柱雄剎蒼天,素有“一柱擎天”之美譽(yù),天柱峰周圍環(huán)繞七十二峰,峰峰俯身頓首朝向主峰,形成“七十二峰朝大頂,二十四澗水長流”的壯觀景象。神霄宗在此開宗立派千余年,貴為道門四大宗之一,除了代代被敕封為“天師大真人”的正一宗之外,尤以神霄宗與歷朝歷代的朝廷關(guān)系最近,在本朝太祖皇帝時,神霄開派祖師被敕封為“清虛元妙真君”,當(dāng)代宗主被封為“通微顯化真人”,太和山被封為“大岳”、“治世玄岳”,號稱“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岳共朝宗”。
世宗皇帝崇道,又對神霄宗大加推崇。
只是到了先帝穆宗皇帝年間,對神霄宗多有打壓之舉,雖然在敕封上相較于其他三宗并不遜色,但是與太祖皇帝和世宗皇帝年間的神霄宗相比,相差甚遠(yuǎn),尤其是先帝在位時,大力推崇正一宗,使得本就是道門祖庭的正一宗以一宗之力強(qiáng)壓包括神霄宗在內(nèi)的其他三宗,神霄宗再無當(dāng)初與正一宗分庭抗禮的鼎盛氣象。
李玄都和秦素趕到太和山的時候,剛巧趕上了一場廟會,太和山上人流如織,通常是拖家?guī)Э?,半點(diǎn)看不出亂世氣象。
李玄都和秦素就混在人流之中,緩緩登山。到了如今,秦素已經(jīng)不再以面具刻意遮掩相貌,不過她天生靦腆,不喜歡拋頭露面,還是戴了李玄都送她的帷帽,遮住了面容。相較于秦素,李玄都此時披著大氅,臉色青白沒有血色,任誰一看,都是重病在身的模樣,就是認(rèn)識李玄都之人都未必能一眼認(rèn)得出來,更不會有人想到這個病秧子就是大名鼎鼎的清平先生。
兩人在登山途中結(jié)識了一家老小,于是結(jié)伴登山。李玄都和秦素兩人不愿泄露身份,于是用了假名,李玄都自稱秦玄策,是懷南府人士,妻子姓白,是江州人士。好在兩人都是走南闖北之人,不僅一口官話十分標(biāo)準(zhǔn),便是各地方言也不在話下。
這一大家子算是四世同堂,為首老人年歲已經(jīng)極大,姓孫,祖籍松江府人士,還未及冠就已經(jīng)考上了舉人的功名,中年時父母雙親亡故,料理完后事就上京趕考,金榜題名,進(jìn)士出身,從此就再未返回過家鄉(xiāng),直到前不久告老還鄉(xiāng),這才落葉歸根。
老人打算趁著身子還算硬朗,重新游歷下江南的山山水水,算是不枉此生。
老人與李玄都相談甚歡,說起這些年來的見聞軼事,頗為健談。李玄都因?yàn)橹夭≡谏恚f話不多,但偶爾開口,也是言之有物,讓老人不由刮目相看。
這一大家子自然也有女眷,本來像這樣的士紳人家,女眷燒香都不會親自登山,可以乘坐滑竿,不過這次不知因何緣故,女眷們也是徒步登山,幸而這些女眷年紀(jì)不大,身體強(qiáng)健,也不算難事。這些女眷們不好與李玄都說話,便拉著秦素說話,難免問起兩人登山的緣由,是不是燒香求子去的。秦素畢竟還未成親,哪里敢認(rèn),只是說丈夫身子不好,想要上山求個平安。
登山第一道門戶是座三間四柱五樓式的牌坊,高四丈,寬五丈,始建于世宗明雍三十一年,坊樓中嵌橫式牌匠刻世宗皇帝親筆題寫“治世玄岳”四字,故而這座牌坊又名“玄岳門”。
過玄岳門往上,便是神霄宗八宮之一的玄武殿。
一行人在玄武殿駐足,老人眺望山外景色,指著帝京方向,說道:“江陵相公張肅卿是荊州人士,當(dāng)年張肅卿便是從此出發(fā),一路上京?!?br/>
老人的孫子好奇問道:“爺爺,這個人是誰???”
老人唏噓道:“天寶二年時的內(nèi)閣首輔,按照道理來說,西北便是他和秦襄協(xié)力平定的,本該青史留名之人?!?br/>
老人的兒子淡笑道:“可惜功不能抵過。”
老人未置可否,只是默然而立。
李玄都咳嗽了一聲,“千秋功罪,留待后人評說?!?br/>
老人望向李玄都,問道:“不知小友如何看待這位相爺?”
李玄都沉吟了片刻,說道:“相臣任天下之重,行誼剛方,事業(yè)光顯者,無如江陵張公。”
老人點(diǎn)了點(diǎn)頭,又問道:“那江陵相公之后的孫松禪呢?”
李玄都道:“孫松江善藏其用,籠天下豪杰為之羽翼,故唯唯于履尾之時,而揚(yáng)揚(yáng)于攀髯之際,善因時耳。彼方墨墨,此則蹇蹇,宜不合也。”
老人的兒子想要說話,卻被老人抬手制止,然后就聽老人說道:“思陵之季,撫髀思江陵,而后知:得庸相百,不若得救時之相一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