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論功行賞
在預(yù)定持續(xù)九日的大宴接近尾聲的時候,成吉思汗再度升坐于斡難河源的高臺之上,發(fā)布了自他成為新帝國皇帝后的第一道重要詔命:論功行賞令。</br></br>長久以來,他始終思索著如何徹底消除阻礙蒙古統(tǒng)一的舊有部族藩籬,而代之以一種全新的、更有活力、更便于管理的全新制度。如今,他的心中已經(jīng)有了一個成熟的腹案。當(dāng)這些充滿榮耀感而又略帶惴惴不安之心的人們來到他的面前后,成吉思汗用熱切的眼光掃視著他們,然后朗聲說道:</br></br>“你們這些為新國家的誕生而竭盡全力的人們啊,你們這些在困苦中亦不背棄我的老朋友啊,今天在這扎牙篤惕(1)之地委任你們?yōu)榍糁殹!?lt;/br></br>這便是此后數(shù)百年間為蒙古人奉為圭臬,集軍事、行政職能于一體的千戶制度,直至清朝初年,才為八旗制度所取代。成吉思汗分蒙古為九十五千戶,設(shè)長官共計八十八人(2)。他們分別是:</br></br>一、蒙力克;二、博兒術(shù);三、木華黎;四、豁兒赤;五、亦魯該;六、主兒扯歹;七、忽難;八、忽必來;九、者勒蔑;十、禿格(即統(tǒng)格);十一、迭該;十二、脫欒;十三、汪古兒;十四、赤勒古臺;十五、孛羅兀勒;十六、失吉忽都忽;十七、曲出;十八、闊闊出;十九、豁兒豁孫;二十、兀孫;二十一、忽亦勒答兒;二十二、失魯孩;二十三、者臺;二十四、塔孩;二十五、察合安豁阿;二十六、阿剌黑;二十七、鎖兒罕失剌;二十八、不魯罕;二十九、合剌察兒;三十、闊闊搠思;三十一、速亦客禿;三十二、納牙阿;三十三、冢率;三十四、古出古兒;三十五、巴剌;三十六、斡羅納兒臺;三十七、歹亦兒;三十八、木格;三十九、不只兒;四十、蒙古兀兒;四十一、朵羅阿歹;四十二、孛堅;四十三、忽都思;四十四、馬剌勒;四十五、者卜客;四十六、余魯罕;四十七、闊闊;四十八、者別;四十九、兀都臺;五十、巴剌扯兒必;五十一、客帖;五十二、速不臺;五十三、蒙可;五十四、哈勒札;五十五、忽兒察忽思;五十六、茍吉;五十七、巴歹;五十八、乞失里黑;五十九、客臺;六十、察忽兒孩;六十一、翁吉蘭;六十二、脫歡帖木耳;六十三、篾格禿;六十四、合答安;六十五、抹羅合;六十六、朵里不合;六十七、亦都合歹;六十八、失剌忽勒;六十九、倒溫;七十、塔馬赤;七十一、合兀蘭;七十二、阿勒赤;七十三、脫撒合;七十四、統(tǒng)灰歹;七十五、脫不合;七十六、阿只乃;七十七、禿亦迭格兒;七十八、薛赤兀兒;七十九、者迭兒;八十、斡剌兒古列堅;八十一、輕吉牙歹不合古列堅;八十二、忽鄰勒;八十三、阿失黑古列堅;八十四、合歹古列堅;八十五、赤古古列堅;八十六、八十七、八十八、阿勒赤古列堅(管轄三個翁吉刺惕千戶)八十九、九十、不禿古列堅(管轄兩個亦乞刺惕千戶);九十一、九十二、九十三、九十四、九十五、阿剌忽失吉惕忽里(管轄五個汪古部千戶)。</br></br>這個千戶分封表面上似乎是成吉思汗在恩賞他的功臣,實際上在其背后卻隱藏著他以新帝國的新的行政制度——千戶制度來取代元始的部落族長制度,而從這個名單上看來,多為成吉思汗的姻親舊部,經(jīng)歷過血與火考驗的忠誠之士,足以捍衛(wèi)新帝國的基礎(chǔ)。通過這些人來掌握帝國的命脈,就可以徹底根絕分裂隱患,將蒙古締造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統(tǒng)一國家。在千戶之上,將會加設(shè)萬戶,萬戶長將從這些人之中遴選。</br></br>每封一功臣,成吉思汗就會先命侍從將那人叫到自己的身邊,最先被他叫到的是博兒術(shù)與木華黎。為了顯示對他們的尊重,他特意命一直侍立在側(cè)保護(hù)自己的失乞忽都忽去傳達(dá)。然而,一向?qū)Τ杉己寡月犛嫃牡氖蚝龆己龃藭r卻只是搖晃了一下肩頭,腳下一步都沒有動。成吉思汗察覺到他的異樣狀況,問道:</br></br>“為何不聽從我的命令呢?還是你認(rèn)為這個命令有什么問題?”</br></br>失乞忽都忽道:“偉大睿智的可汗啊,草原的共主。你的命令我怎能不聽從呢?可是在執(zhí)行這個命令之前,有一件事情我想問清楚。”</br></br>成吉思汗看著眼前這個好勝的少年,看著他那張被心中的疑問漲得通紅的臉,已經(jīng)隱隱猜到他想對自己說什么了。對于這種上進(jìn)心和榮譽感,成吉思汗一向是鼓勵的。蒼狼就是要有這種敢于爭奪,勇于掠取的精神。惟有保持這種野性之心,才能時刻不忘進(jìn)取,永保勇敢攻擊的銳氣與決心。是以成吉思汗非但沒有責(zé)怪失乞忽都忽的小小抗命行為,反而報之以饒有興趣的眼神來鼓勵他講出心中的話。</br></br>失乞忽都忽似乎讀懂了成吉思汗的眼神。他清了清嗓子,大聲問道:</br></br>“請賢明的可汗告訴我,與博兒術(shù)和木華黎相比,我立的功勞難道不如他們嗎?出的力氣也沒他們多嗎?”</br></br>說完這些,失乞忽都忽扯開嗓子唱了起來:</br></br>“我自居于搖車間,</br></br>即入你家高門檻。</br></br>至今頜下生短髯,</br></br>何嘗心中懷異端?</br></br>我自便溺在褲襠,</br></br>就坐你家金門檻。</br></br>至今口頭生短髯,</br></br>不曾誤事肇禍亂。</br></br>睡臥在你腳后面,</br></br>月倫額客把我養(yǎng)。</br></br>安睡在你的身邊,</br></br>你待我如親弟般。</br></br>效忠之心不曾變,</br></br>今日恩賞勿忘咱!”</br></br>說唱至此,他的面孔因為激動而現(xiàn)出亢奮的紅暈,那表情令成吉思汗回憶起了他童年時代圍著母親和自己撒嬌的情景來,不禁神色間露出愛憐之意,溫和得安撫他道:</br></br>“失乞忽都忽,你怎么了?難道你不是我的六弟嗎?忘記過去了嗎?我怎樣賞賜那些弟弟,也同樣不會忘記給留下你同樣的一份。如今我又怎會虧待你呢?你的功勞我自然不會忘記,因此我賜予你只有在犯下九條不可饒恕之罪后,才會遭到處罰。同時,我還要任命你做我們蒙古全國的大斷事官。在我睡覺的時候,你是我的眼睛;在我酒醉的時候,你做我的耳朵。將全國的戶籍認(rèn)真清點,方便我將人民分配給功勛之臣。</br></br>“各部處置悉聽你命,</br></br>懲辦盜賊勘問奸佞。</br></br>該死的罪惡別留情,</br></br>該罰的過錯莫放輕。</br></br>“將你對全國百姓的劃分與所斷之案一一記載于青冊文書(3)之上,傳諸后世子孫,為處事之依據(jù)。無論何人,均不得擅自更改。如有違者,天下共誅之。”</br></br>得到重任的失乞忽都忽非常開心,向成吉思汗深深致謝后便興高采烈得去找來了博兒術(shù)和木華黎。見他們二人來到面前,成吉思汗伸出自己有力的雙手,將他們拉過來,在自己的身邊坐下,先向博兒術(shù)開口道:</br></br>“我最可信賴的安答啊,還記得我們的初會嗎?你助我奪還馬匹,那馬上的英姿至今記憶猶新啊。”</br></br>“怎么能忘記呢?當(dāng)我年少時最大的幸事莫過于得遇我汗,追隨至今,否則我不過是一個默默無聞的牧羊人而已。”</br></br>博兒術(shù)感慨得回答著,兩個少年朋友,壯年君臣同時回憶起在不兒罕山麓度過的那些充滿艱辛又飽含激情的歲月。</br></br>“援手之德,相隨之誼,至今難以忘懷。在我身邊除了影子再沒朋友,手中除了馬尾便沒有別的纓子的孤寂時刻,是你用如火友情溫暖了我,是你以豪俠義氣激勵著我。可是,直到今天,我卻未曾給過你任何報償。我最可貴的安答啊,為了我你犧牲了自己的一切。你是家中的獨子,繼承家業(yè)理所應(yīng)當(dāng)。而你卻毅然舍棄了天賜的安穩(wěn)與富裕,陪我劈荊斬棘,共度難關(guān)!從不兒罕山到巴泐渚納,自哲列谷地到闊亦田原,逆境不棄我,臨陣不退縮。由此足以證明,你是一位偉大的把阿禿兒和可敬的安答。今天,是回報這些美德的時候了。我將阿勒臺山右翼(巴剌溫合兒,bara’ounghar)之萬戶交給你去統(tǒng)領(lǐng),才最為安心。”</br></br>“如明燈照亮我生命的朋友啊,賜予我無上榮耀的可汗。你的慷慨厚賜令我震驚,我的尺寸微勞怎配當(dāng)此重酬呢?”</br></br>萬戶!這一新生蒙古帝國的最高職務(wù)的倏然降臨,令毫無心理準(zhǔn)備博兒術(shù)陷入了極大的震驚之中。在他想來,此職原是非合撒兒或別勒古臺這樣的可汗親弟莫屬,怎會由自己這樣一個外姓人擔(dān)擋呢。這位在戰(zhàn)場上無所畏懼的鐵樣漢子,面對恩賞卻顯得不知所措了。成吉思汗以不容置疑的眼神阻止了他的推辭,轉(zhuǎn)而對木華黎道:</br></br>“我年青的朋友啊,偉大的戰(zhàn)士,你我初識于討伐蔑兒乞惕人的戰(zhàn)場之上(見上篇第十一章),再會于豁兒豁納黑川上的松樹之下。是你指出當(dāng)年忽圖剌汗曾經(jīng)在那樹下起舞,告我以天降吉照,使我獲得了奪天下之志。其后戎馬倥傯之間,你多出奇略,為我助臂,是我蒙古第一之將才。今我封你為國王(4),統(tǒng)領(lǐng)合剌溫只敦山左翼(沼溫合兒,dj’un-ghar)之萬戶。”</br></br>此言一出,全場聳動。于萬戶之上加國王之尊號,這顯然是更高于對博兒術(shù)的褒獎。如果說前者以首從之臣的資歷官居萬戶猶在情理之中,那么后者則完全是破格任用了。即使近年來木華黎以其堪稱彪炳的戰(zhàn)功于年青一代中脫穎而出,可是用大跌眼鏡一詞來形容人們意外之情亦不嫌夸張。然而,本華黎卻是以相當(dāng)平和的姿態(tài)接受了下來,連一句多余的言詞都沒說。他這種從不因突然降臨的大悲大喜而稍有動心,時刻保持冷靜客觀的頭腦的特質(zhì),是成吉思汗最為欣賞之處,認(rèn)為這是所有蒙古狼都必須擁有他這種剛毅沉靜的品格。同時,他也期待著這位蒙古狼群中的后起之秀能在未來對金國的作戰(zhàn)中發(fā)揮他的軍事長才。</br></br>“你們在大會之后要立刻回到各自的領(lǐng)地中備戰(zhàn),明年秋高馬肥之季,你們都將以一軍之統(tǒng)帥的身份,隨我南躍長城,去看看那個被稱為桃花石的花花世界。”</br></br>在二人行將退下前,成吉思汗以低沉的聲音發(fā)布了自己寄予在他們身上的厚望。這一次,兩位新任的帝國重鎮(zhèn)臉上的表情卻是趨于一致的沉靜。他們當(dāng)然明白成吉思汗話里的意思,南躍長城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要與比此前所面對的敵人龐大上幾十倍的金國開戰(zhàn)了。然則,在他們看來,這似乎是一件順理成章的事情,蒙古的蒼狼如果不敢去挑戰(zhàn)、去奪取、去拼殺,那又何必生下來呢?又有哪能一個蒙古人不愿去狠狠的教訓(xùn)一下與自己有著血海深仇的金國呢?</br></br>第三個被叫過來的是豁兒赤老人。他曾經(jīng)為少年時代的成吉思汗解脫過血緣問題的困擾,又曾預(yù)言其將來會成為全蒙古的可汗,甚至調(diào)處過鐵木真因孛兒帖被擄而與妻子之間的隔閡,可以說是成吉思汗在處于人生的幾次關(guān)鍵的十字路口上的指路人。這位老人沒有參加過戰(zhàn)斗,在月忽難以及其他青年武將崛起后,便從軍師的位置上隱退下來,度過了碌碌無為的十年歲月。即使是這樣,他依舊默默地將自己的人生智慧傳授給月倫額客的帳幕四個活潑可愛的孩子,從而使蒙古狼中增添了幾個生氣勃勃的少年英雄。對于這位份屬同輩的老人,他的睿智、幽默乃至好色這些優(yōu)缺點,成吉思汗都從來不曾忘記過,始終對他抱持著師友與長兄般的感情。</br></br>從去年年末起,豁兒赤染上了風(fēng)濕癥,只能拄著一根拐杖才能蹣跚而行。因此,成吉思汗不但派失吉忽都忽去攙扶他,自己也熱情地走到上臺口處來相迎,然后親手將他攙扶著坐在自己身邊,以飽含情誼的口吻向他說道:</br></br>“偉大的預(yù)言家啊,你在二十年前的荊棘從中就看到了今天的輝煌。”</br></br>此時,成吉思汗的思緒再度飛回了久遠(yuǎn)的過去,在那個漫漫長夜的篝火堆旁,臉前的這張臉沐浴著火光之色的臉還很年輕,成熟而俊朗,始終保持著豁達(dá)開朗的笑意。他那恰到好處的預(yù)言勝過數(shù)萬雄兵,保護(hù)著自己踏上了通天之路。有時,他甚至覺得豁兒赤就是上天賜予自己的守護(hù)福神。</br></br>聽到成吉思汗的深情稱贊,豁兒赤笑了,笑得那樣舒心。雖然歲月之輪已將他的俊顏磨損殆盡,卻無法奪去他性格中固有的開朗與從容。</br></br>“我汗既然記得這些,想來也不會忘記當(dāng)年的許諾吧?”</br></br>“我當(dāng)年許你三十名美女的諾言從未忘懷。既然你的預(yù)言已經(jīng)完全應(yīng)驗,那么我對你履行這個諾言的時候也終于到啦。你可以從全蒙古的未婚女子之中任意挑選,任何人不得干涉,不得拒絕!”</br></br>“這下,我就可以完成畢生的心愿,在如云美女的簇?fù)硐禄貧w長生天的懷抱啦。”</br></br>他嘻笑著便要起身離去,看樣子是要立刻去選他的美人呢。然而,成吉思汗又叫住了他。</br></br>“且慢!除了三十名美女之外,我還要加賜你總領(lǐng)巴阿鄰之三千戶,外加西北方那些林中狩獵人(槐因亦兒堅)的赤那思、脫斡勒思、帖良古惕三部,合成一萬戶,做總領(lǐng)也兒的石河之地的萬戶那顏。林中的百姓沒有你的許可不得擅自行動,他們對你下達(dá)的命令不準(zhǔn)有任何遲疑與抗拒!”</br></br>萬戶長這副重任突如其來地壓到那枯瘦的肩膀上,立時將老人打了個措手不及。他認(rèn)為自己這幾年來完全處于養(yǎng)老狀態(tài),可謂毫無建樹,只要成吉思汗還能記得那時的承諾已經(jīng)足夠了。這時,他旦覺自己的膝頭如被折斷了一般,坐在原地竟是無法站起。還是失吉忽都忽和孛羅兀勒一起上前來攙扶他,才得以一步一步緩緩蹭下高臺。臨走前,連拜謝的事情都忘記了。</br></br>當(dāng)成吉思汗每封賞一位功臣的時候,臺下的眾人就會發(fā)出有節(jié)奏的歡呼來應(yīng)和;每說一句話有時候,就會由許多人高聲重復(fù)著,向四面八方擴(kuò)散出去,一直傳向視線不及之地。</br></br>在豁兒赤之后上臺接受封賞得就是那位通天巫的父親,一生謹(jǐn)慎的蒙力克。這個總是最能把握草原權(quán)力風(fēng)向的人物這一次又押對了一寶。其實,成吉思汗對他的感情是相當(dāng)復(fù)雜的。雖然當(dāng)年父親死后離叛自己的人有無數(shù),但是他的離叛最令年輕的鐵木真心痛。做為父親托付后事的親信人物,卻不能堅持這個承諾,這種品行是成吉思汗畢生最為厭惡的。如果沒有蒙力克的那位父親察剌合老人的以死相報以及他那個珊蠻巫師兒子為自己選擇了尊號,今日的封賞大典上根本輪不到他。為了報答那位身死面前的老人,也為了拉攏珊蠻巫師的宗教勢力,成吉思汗還是客氣得接待了他,同時感謝蒙力克曾諫阻他陷入克列亦惕部設(shè)下如“紅焰之火,游渦之淵”的陷阱。許他以子孫萬代都將在蒙古大汗的宮帳中居于上座。在許下這個諾言的時候,成吉思汗的眼前再度浮現(xiàn)出察剌合老人那臨死的眼睛,心中感到一陣沉痛。</br></br>這種違和感直到豪勇的老將主兒扯歹大步上臺,才得以緩解。成吉思汗覺得,眼前的這位老將似乎就是那種為戰(zhàn)爭而生的人物,即使是在這普天同慶,萬人歡宴的時候,他也依舊是一身整齊的戎裝,保持著隨時可以出征殺敵的姿態(tài)。若非烏油油的鑌鐵盔下,露出了被歲月風(fēng)霜染得雪白的鬢發(fā),單從那不輸于任何年輕人的挺拔腰板和炯炯目光,誰也不敢相信他居然是與豁兒赤和蒙力克年紀(jì)相仿的花甲老人。在成吉思汗部下的老者之中,他以自己的武功與戰(zhàn)績建立了出眾的聲望與權(quán)威。</br></br>成吉思汗一邊擁抱著老將,一邊回顧著他為蒙古立下的赫赫戰(zhàn)功:</br></br>“你這戰(zhàn)神的后裔啊,紅柳林的英雄。當(dāng)年力戰(zhàn)汪罕的雄風(fēng)今日猶存!只兒斤、土綿土別干、董合亦惕甚至豁里失烈門千人護(hù)衛(wèi)軍,他們哪一個不是以健兒著稱,哪一個不是威風(fēng)八面?卻無一不在你的馬前折斷了鋒銳?戰(zhàn)勝敵軍的你猶未饜足,直逼敵中軍射傷桑昆。因為你的奮戰(zhàn)啊,為我贏得了長生天的眷顧,為我開啟了帝國的吉祥門!若無你的奮戰(zhàn)啊,又哪里會有今日之盛典?與我同飲巴泐渚納泥水的忠臣啊,為我戰(zhàn)勝乃蠻獻(xiàn)上妙計的薛禪啊,為我吞噬四方的狼群之長啊,這些榮耀的名字都屬于你。</br></br>“那些廝殺的日子啊,是你舍死來決戰(zhàn);</br></br>那些鏖戰(zhàn)的日子啊,有你忘生奮勇敢。</br></br>那些撤退到日子啊,你護(hù)我身如高山;</br></br>那些挺進(jìn)的日子啊,你保我身若盾堅。</br></br>那些困苦的日子啊,離散百姓你送還;</br></br>那些艱難道日子啊,潰散民眾你保全。</br></br>“功高如此,我當(dāng)如何賞你呢?只有將最美麗的亦巴合別姬贈與你。請放心,她雖然曾經(jīng)是我的妻子,我卻未動她一根汗毛。”</br></br>成吉思汗話語一出,坐在可賀敦行列中的亦巴合別姬的臉色都變了,她身子顫抖著,欲說話又不知該如何啟齒,只是用祈求的目光望著成吉思汗,盼望他收回這樣的成命。鐵木真看出她的心情,安慰道:</br></br>“別姬啊,不要擔(dān)心什么。</br></br>我非嫌你無胸懷,</br></br>亦非嫌你不可愛。</br></br>今雖送你于臣宰,</br></br>舊日名位終不改。”</br></br>亦巴合別姬對這樣的解釋雖然不能立刻接受,但想到至少在名分上并未吃虧,何況成吉思汗的命令是不可違背的,也就默然無語了。主兒扯歹對這樣的賞賜也是吃驚非小,卻又不知該如何推辭,只是怔怔得望著主君。成吉思汗用言詞打消了這位滿腦子只有廝殺念頭的直爽漢子的疑慮。</br></br>“如無你的奮戰(zhàn),就無今日之我。我之今日是拜你所賜,我之一切也當(dāng)與你分享。”</br></br>見成吉思汗如此慷慨真摯,老將這才于心情激蕩之下領(lǐng)受了這份異乎尋常的饋贈。</br></br>接著,勇敢果敢的忽必來出現(xiàn)在鐵木真面前。這位新近崛起的無敵的青年武將,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如今已經(jīng)是蒙古狼軍的中堅力量。針對他善于配置兵力,長于指揮的才具,成吉思汗作出了明智的安排:</br></br>“忽必來啊,我命總管新帝國的全部軍務(wù)。使我全軍所到之處,碎其堅石,裂其硬巖,橫絕高山,截斷流水!”</br></br>“諾!”</br></br>忽必來簡捷地回答著。在他想來,只要不離開生龍活虎的戰(zhàn)場,做什么職位也無妨。然而,在會后他才理解到自己因此職務(wù)而肩負(fù)了怎樣重大的使命。</br></br>接下來,者別與速不臺二將被召喚近前。這兩條蒙古狼,一個尖銳如箭簇,一個迅捷似神駒,仿佛是一對天造地設(shè)的好搭檔。直看得成吉思汗心頭喜悅無限。</br></br>“者別啊,你是我射出的弓箭。速不臺,你是我奔馳到駿馬。箭簇與馬匹是我蒙古的驕傲,你們也是我軍的驕傲。愿你們?nèi)缬肋h(yuǎn)保持箭簇之銳,烈駒之迅,想著廣大的世界電射而出!你二人為千戶之長,輔助忽必來同掌我蒙古狼軍。”</br></br>“諾!為你奮戰(zhàn)到底,為你披堅執(zhí)銳。說到的地方就到,說攻的地方就攻!”</br></br>兩位性情相近又頗不似的青年勇士異口同聲得向他們的主君發(fā)出誓諾。這其中,者別的心情又有所不同。當(dāng)年他作為與成吉思汗對立的泰亦赤兀惕陣營中的一名弓箭手曾經(jīng)射傷了這位今日之主君,卻因自己誠摯而毫不掩飾的自承而獲得赦免后,就始終認(rèn)為自己的生命已經(jīng)屬于了眼前這位有著博大胸襟與恢宏氣度的人物。除了為他全力作戰(zhàn)外,再無其他奢望。今日對自己的封賞,他也完全看作是一種新的責(zé)任。他在心中對自己下達(dá)了命令:</br></br>“但叫一息尚存,定要奮戰(zhàn)到底!不為天,不為地,不為鬼神,只為成吉思汗!”</br></br>繼他們之后,鎖兒罕失剌和他的兩個兒子——大腦袋沈白與斜眼的赤老溫奉命來到成吉思汗的面前。對于這父子三人,鐵木真始終心存感激。在自己遭到仇敵泰亦赤兀惕人的迫害與追捕之時,是他們冒著生命危險來掩護(hù)自己。如果說,當(dāng)時的鎖兒罕失喇出于一家之長的責(zé)任感而稍有遲疑的話,沈白與赤老溫則完全是以一種義無返顧的精神伸出無私的援助之手。他們救護(hù)自己的理由是那么多樸素,然則惟其樸素,便猶見真性情,更令鐵木真感銘五內(nèi)。</br></br>“既然人家來請,不答應(yīng)不好”這是沈白的理由。</br></br>指一下胸前掛著的自己贈送的鳴鏑——這是赤老溫的理由。</br></br>又是出自同樣的理由,兩兄弟又在自己勢力弱小之時毅然加入并無怨無悔得跟從自己走到了今天。他們與自己同樣經(jīng)歷了風(fēng)風(fēng)雨雨,見證并親手參與了締造這個斬新帝國的腥風(fēng)血雨的全過程。他先賜予父子三人北方蔑兒乞惕之故地,再封贈以答剌罕(5)之稱號,有了這樣的稱號,她們就不必納租稅、繳貢賦了。再其次,成吉思汗比照當(dāng)年恩賞乞失里黑與巴歹的程度,將毋需上繳戰(zhàn)利品與之獵物的特權(quán)、“帶弓箭”和“吃喝盞”的特權(quán)都一一賦予了這對父子。即使如此,成吉思汗還是覺得不足以報答深恩,于是又賜予他們同失乞忽都忽一樣即使犯過九次罪過也不會受到懲罰以及直接覲見自己無需事先申請的特權(quán)……</br></br>“足夠啦,足夠啦。”鎖兒罕失剌連連擺手道,“我老了,沒有更多的心愿了。可汗給予我的,已經(jīng)令我無法承受啦。如果說還有什么心愿的話,那么我想說,我雖老了,卻還可以上陣作戰(zhàn)。希望當(dāng)大汗翻越長城去攻打桃花石的時候不要忘記帶上我。”</br></br>看著他雙在空中揮舞的枯瘦手臂,成吉思汗的眼前再度浮現(xiàn)出自己避難于他家的那夜里,他正光著膀子帶領(lǐng)兩個兒子用木杵奮力攪動馬奶的樣子。當(dāng)年,他的手臂是那么粗壯有力,與今日這對枯柴截然不同。然而,那酒香卻穿越歲月的河流飄飄緲緲得回旋于自己的鼻端。他下意識得抽動鼻翼,努力追尋著這似曾相識的味道。</br></br>父子三人謝恩退下后,成吉思汗又將孛羅兀勒夫婦叫到身邊。這位出身主兒乞族,被月倫額客扶養(yǎng)長大的年輕戰(zhàn)士如今已經(jīng)出落成為一名剽悍沉穩(wěn),一表人材的美男子,攜著他那健美颯爽的妻子阿勒塔泥并肩行來,宛然一對佳偶天成的璧人。</br></br>成吉思汗對他們道:“你們夫婦對我的兒子有救命之恩。脫雷五歲那年,要不是你的妻子保護(hù),險些便死于塔塔兒匪徒的刀下。而你本人,在紅柳林的死人堆里救出了窩闊臺,將他送還到我的身邊。做為我的部下,當(dāng)我宣布集合的時候,你從不落后;做為月倫母親的養(yǎng)子,你竭盡孝道。我今賜予你夫婦九犯重罪不可罰的特權(quán),孛羅兀勒本人協(xié)助失乞忽都忽同掌我蒙古之民政。”</br></br>送走這對夫婦,下一個被封賞的就是月忽難。這位并不時常留在自己身邊的智囊,即使遠(yuǎn)在天涯,也會感受到他的存在與影響。當(dāng)他感覺到需要幫助的時候,他就會象突然從地里鉆出來一樣出現(xiàn)在身邊,為自己帶來好消息。當(dāng)自己還只是草原之中一個蒙昧男子,與其他牧民同樣無知的時候,是他為自己點燃了文明的火炬,照亮了自己眼前的混沌。他是自己看世界的眼睛,是比千里眼都蛙鎖豁兒看得更遠(yuǎn)的人物。對于他,成吉思汗始終尊敬如師。今日,他賜予這位師父以富饒的領(lǐng)地,還有等同于鎖兒罕失喇父子那樣的特權(quán)。</br></br>“智慧無邊的薛禪啊,你將永遠(yuǎn)高居于宮帳的首席,為我蒙古指引前進(jìn)的方向。”成吉思汗深情得說道。</br></br>“大汗只說我對你的助力,卻不知如非有你的雄鷹志向,我的程度充其量不過是乃蠻部中一個平庸官吏,哪有如今這樣多姿多彩的人生呢?”月忽難回答得同樣深情款款。</br></br>當(dāng)此時刻,這一對風(fēng)云際遇的龍君虎臣確實做到了相知相信,達(dá)到了古代君臣之間的最高境界——</br></br>(1)音:djaya’atout,指“有好運的人”(schicksalhaft)。由于“djaya’a”(札牙)一詞有“命運”、“機會”、“幸福”以及“幸運”的意思,因此也可以解釋為“命運的使者在地上”。這種說法源自珊蠻教以人的命運為一種神的人格化的教義,而可汗的命運之神就是長生青天。元朝文宗(1328-1332年在位)圖帖睦兒(Togh-Temur)的廟號蒙語便稱之為“札牙篤”(Djayaghatou、Djiyaghatou或Djayatou)合汗。參閱L.Ligeti,《元文宗的蒙古名字》,《通報》,1930,57。</br></br>(2)音:mingghat-ounnoyat。九十五人之?dāng)?shù)從《秘史》說。</br></br>(3)《元史》、《元典章》以及《通制條格》稱之為“戶口青冊”。伯希和認(rèn)為是一種在白紙上用藍(lán)墨水寫成的全國戶口簿,兼有類似大事記一類的歷史事件的史書的功能。佩里奧特認(rèn)為,這種青冊后來成了類似于《蒙古札撒》的一種判例匯編。</br></br>(4)這里的國王是借用漢語而來,類似于分茅裂土的藩王。日本史家村上正二推測為契丹或女真語,不過基本涵意是一致的。《秘史》將封國王事記于1206年下,而《元史.木華黎傳》則記于丁丑年(即1217年)八月,即成吉思汗第二次進(jìn)攻金國回軍后,“詔封太師、國王,都行省承制行事,賜黃卷、金印……”,命他全權(quán)負(fù)責(zé)對金作戰(zhàn)事宜。《拉施特書》及《圣武親征錄》則將此事記于翌年戊寅(即1218年)西征花拉子模前夕。</br></br>(5)答剌罕(Dar-kh-n),據(jù)《輟耕錄》記載,“答剌罕,譯言一國之長,得自由之意。(非)勛戚不與焉。太祖龍飛日,朝廷草創(chuàng),官制簡古,惟左右萬戶,次及千戶而已。丞相順德忠獻(xiàn)王之曾祖啟昔禮,以英才見遇,擢任千戶,賜號答剌罕。”啟昔禮即乞失里黑,忠獻(xiàn)王就是歷元世祖、成宗兩代的名相哈剌哈孫。可見,這是一個接近于半獨立蕃王的勛位,是極大的榮譽,不易輕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