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三章:禮成(四千三百字大章,這是兩天的量)
“新人歸!”
贊的聲音從郭府的門口,大聲的響起來了。
郭嘉落馬,王景云下車,二人并肩而入。
高堂之上,賓客已至。
荀爽和陳紀跪坐上位,滿臉笑容。
郭嘉父母早亡,總要有人作為郭嘉的長輩坐在上位。
一個突兀的身影坐在左側(cè),看了看上方的荀爽和呃陳紀,微微瞥了瞥嘴。
此人,正是當初瓠子之戰(zhàn)被郭嘉俘虜?shù)墓鶊D。畢竟郭圖怎么說和自己也是有些血緣關系的,加上當初在袁紹麾下之時關系也還是不錯的,故而郭嘉也沒有怎么限制他的自由,只要不出許都都可。當然,還是有明鏡衛(wèi)在暗中盯著他的。
不過,令郭圖不爽的是,你郭嘉明明是我潁川郭氏的子弟,居然找潁川荀氏和陳氏的兩位家主來坐你婚宴上的上位,而不是請他這個現(xiàn)任的潁川郭氏的家主!
郭嘉:我呸!咱倆明明同輩,你丫想占老子便宜當我長輩?你小子當了俘虜還敢跟老子擺譜?(老李上身)
郭圖的身旁,同樣身為俘虜?shù)念伭己透哂[也坐在一旁郁悶地喝著酒。畢竟二人當初和郭嘉關系也不錯,郭嘉的計策讓二人立下過不少功勞,所以郭嘉也相信以他們的人品,不會在自己的婚宴上鬧什么亂子。
“新人入喜堂!”
手捧紅燭的侍女成雙成對的入場,而后在贊者的陪伴下,郭嘉和王景云緩緩入堂而來,在正堂的正中央站定,面向賓客們拱手行禮。而后,二人相視一笑,郭嘉左手按在右手上,王景云則是右手按在左手上,各自將手藏在衣袖之中,九十度向著對方鞠躬。
贊者頌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茲爾新婚,有宴來賓,咸集致賀,恭祝連理。贊曰:惟天地以辟,萬物滋養(yǎng)于斯,日受其精,月潤其華,天禮之奧含于其中,人以婚禮定其禮,三牢而食,合卷共飲,自禮行時,連理成,比翼具,雖萬難千險而誓與共患,縱病苦榮華而誓而與棄,仰如高山哉,其愛之永恒,浩如蒼穹哉,其情之萬代,相敬如賓,各盡其禮,家合事興,不變不易,天長地久,為爾佳緣,特為贊頌。成婦禮,感謝父母,拜。”
負責主禮的贊身著直裾,手捧竹簡,悠揚地吟誦著贊辭。
“行親醮子禮!”
在婚禮當天新人最應感謝的是彼此的父母,父母親把子女養(yǎng)育成人不易,也會對子女有許多不舍與婚后的叮囑,因此父母將會在現(xiàn)場親自為親人賜酒,并告誡婚后要承擔的責任。
而郭嘉父母早亡,王越則因為身份問題不便出席二人的婚宴。故而陳紀當場宣布,將王景云收為義女,并著陳群捧著陳氏族譜而入,在陳紀的這一支后加上了王景云的名字。
當然了,王景云只是名字入潁川陳氏族譜,卻不改姓氏,也不可入祠堂祭拜。
認了陳紀當義父的王景云,自然有陳紀為他行親醮子禮,為郭嘉賜酒,叮囑他好好照顧王景云,不可辜負她。
荀爽呢,作為郭嘉的長輩,也為王景云賜酒,叮囑王景云要和郭嘉舉案齊眉,夫妻和睦,盡到自己身為妻子的義務。最關鍵的是,早點給他生個孫子出來,惹得王景云俏臉通紅,低下頭發(fā)出蚊子般的聲音。
“景......景云明白?!?br/>
“哈哈哈,好好好!”
荀爽和陳紀各自扶著長髯大笑著。雖然荀彧和陳群早已成婚,他們也并非第一次坐在婚宴的上位,但看著自己的后輩覓得愿與自己白首同心的一心人時,還是由衷地高興。
“行沃盥禮!”
侍女們捧著兩個裝著清水的盆站在郭嘉和王景云的身前,郭嘉伸出雙手,清洗著還有幾滴鮮血殘留的手,在另侍女的侍奉下,郭嘉又將臉洗干凈,然后接過一塊面巾用另一盆清水為王景云擦凈臉與手。沃盥之禮象征著新人以清潔的身體和心靈進入這場神圣的儀式,也象征著新人懷著單純的心開始融入新的生活。
“紫燕雙飛迎春舞,紅花并蒂向陽開。今日共連理,百年永相隨。”
“行對席禮!”
郭嘉、王景云面對面正坐,這是婚禮核心儀式的第一步,象征今后將在一起生活。
“行同牢禮!”
童姥禮取之于古時牢房里所有犯人只能同吃一鍋飯。
侍女呈上三盤肉,分別為牛肉、羊肉、豕(shi,第三聲,即豬)肉,二人同食一盤肉,郭嘉和王景云同時拿起筷子,分別在三盤肉里夾出一塊吃下,代表著新郎新娘成了一家人。
(這個一盤肉和現(xiàn)代人理解的不同。古人吃飯是有各自的食案的,就是每個人只吃自己盤子里的菜。同牢就是指跟現(xiàn)代人一樣,大家一起吃一盤肉,不是說真的只吃一盤肉,大家應該能理解我意思吧)
“行合巹禮!”
古語有‘合巹而醑‘,意思就是以一瓠分為二瓢謂之巹,婿之與婦各執(zhí)一片以醑!
巹,即把一個完整的葫蘆切成兩半,用一根紅線拴著,葫蘆里盛著酒,因葫蘆是苦的,盛的酒必是苦酒,所以,新郎新娘共飲合巹酒,不僅象征著夫妻從婚禮開始合二為一,永結同好,還寓意著夫妻同甘共苦。
郭嘉接過侍女遞來的酒壺,在巹中倒酒,二人各喝一半然后再交換喝掉各自喝剩下的一半,夫妻共飲后也是表達對夫妻二人從此能夠相互扶持及照顧,夫婦雙方一體永不分離的美好愿望。
王景云悄悄看了郭嘉一眼,從他的臉上看到了一絲疲憊。
畢竟郭嘉本就是個不遵守禮法的家伙,而恰好婚禮上的禮法又是最多的,再加上先前在國舅府大鬧,這時候也難免有些疲憊。
其實王景云也好不到哪里去,王景云身為習武之人,連女紅都沒有去好好學過,顯然也不是個在意禮法的主,只是比郭嘉好些而已。
若非這是二人的婚禮,一生一次,意義特殊,二人早就棄禮法于不顧了。
(漢朝只有娶正妻時才會辦婚禮,納妾是沒有這些繁文縟節(jié)的,要是在納妾時辦婚禮,還要被人說不知禮節(jié))
王景云將團扇悄悄向上挪了挪,檀口微張,希望郭嘉能忍耐些。
哪怕王景云不說,郭嘉也不可能說在婚禮上跳過這些繁文縟節(jié)。不說荀爽和陳紀答不答應,王越也有可能半夜里一劍砍了自己,單是王景云的面子上也掛不住。郭嘉怎么可能在這種一生一次的事情上讓自己愛的人難堪呢?
畢竟,無論是哪個時代,婚禮對于一個女孩的意義都是非凡的。
“行解纓禮!”
按照禮法,郭嘉早在定情之時贈予王景云一縷紅纓,系在王景云的發(fā)絲上。郭嘉當著所有人的面,將紅纓解下,高舉在空中向賓客們展示,以象征婚姻得到家族和眾人的認可,表示將新娘已經(jīng)娶進門,從此新娘是新郎家中人。
“行結發(fā)禮!”
郭嘉和王景云接過侍女遞來的小刀,分別割下自己一縷發(fā)絲,用紅繩帶綁在一起,作為愛情永遠的美好與紀念,也意味著將兩人牢牢結在一起,一生一世永不分離。
“禮成!”
隨著贊的話音落下,婚禮的氣氛也隨之到達最高點。
郭嘉看著面前的佳人,心頭有些復雜。倒不是他不愿意娶王景云為正妻,只是從此以后,他就不是那個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光棍了,而是要照顧妻子的丈夫!
如果說之前他還有一種這個時代局外人的感覺,那么現(xiàn)在,他感覺自己已經(jīng)完全融入了這個時代。
他,終于在這個時代安家了!
————————————————————————————————————
PS:婚禮細節(jié)寫得很詳細,還有前幾章提到的提親的幾個禮節(jié),幾乎就是按照好幾本史書和網(wǎng)上查到的資料一個字一個字地寫,這一段我寫了好幾個小時,希望將漢朝婚禮的各個步驟詳細地展現(xiàn)在大家眼前,讓大家明白,原來那些漢朝和三國的電視劇里的那些婚禮都是錯誤的。
然后感謝一下SSS丶GRIDMAN投出的2張月票以及書友20171125213915000投出的2張月票!
最后,給大家科普一段漢朝婚禮的步驟。
漢朝婚禮流程1:新人入場
在漢朝婚禮中,開始是由手捧紅燭的侍女成雙成對的入場;然后才是新郎新娘一起入場且站立,再者新人面向各位來賓行拱手禮;之后夫妻相互鞠躬,男子的左手在上右手在下,而女子是右手在上左手在下,且手藏在衣袖里鞠躬90度。
漢朝婚禮流程2:親醮子禮
在婚禮當天新人最應感謝的是彼此的父母,父母親把子女養(yǎng)育成人不易,也會對子女有許多不舍與婚后的叮囑,因此父母將會在現(xiàn)場親自為親人賜酒,并告誡婚后要承擔的責任。
漢朝婚禮流程3:行沃盥禮
漢代婚禮中新婿需要自己把手和臉洗干凈,然后為媳婦用濕毛巾擦干凈臉與手,婚禮的沃盥之禮象征著新郎新娘懷著單純的心開始融入新的生活。
漢朝婚禮流程4:行同牢禮
漢朝婚禮的流程中新郎新娘可以一起吃一種動物的肉,這樣象征的是從此有福同享,以后能夠一起吃苦一起享福。
漢朝婚禮流程5:行合巹禮
漢朝婚禮也少不了新人要行合巹禮,由新婿為其倒酒,新人各喝一半然后交換喝掉,夫妻共飲后愿夫妻二人從此能夠相互扶持及照顧,夫婦雙方一體永不分離。
漢朝婚禮流程6:行解纓禮
婚禮最后新郎新娘還應該行解纓結發(fā)禮,新郎會在定情之時贈與心上人一縷紅纓,在兩人圣潔的婚禮中,由新郎親手將紅纓解下,高舉在空中向眾位來賓展示,以象征婚姻得到家族和眾人的認可,表示將新娘已經(jīng)娶進門,從此新娘是新郎家中人。
漢朝婚禮流程7:結發(fā)禮
兩位新人分別割下一縷發(fā)絲,用紅絲帶結在一起,作為愛情永遠的美好與紀念,也意味著將兩人牢牢結在一起,一生一世永不分離。
至于大家熟悉的拜堂禮,就是那個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對拜那個,是北宋時期才初步出現(xiàn)的,北宋以前是沒有這個的。而我給大家寫的這個漢朝婚禮,在秦朝甚至春秋戰(zhàn)國的婚禮在大致上沒有什么區(qū)別。只是婚服顏色不同,還有漢朝中期以后流行起婚服的奢靡之風。
這奢靡之風倒也不是漢朝首創(chuàng),戰(zhàn)國中期便有,無論貴賤貧富婚禮皆操辦得隆重喜慶。參加婚禮的人主要包括三類:一是婚家雙方的親族成員,二是婚家的友人,三是婚家的鄰居。新人在這樣一個人生的重大節(jié)日中盡其所能穿得華麗漂亮。尤其是新娘的服飾更為引人注目,蔡邕形容為“麗女盛飾,曄如春華”?;榉€隨著時代的不同而變化。東漢女子出嫁時腳著漆畫屐,以五色彩為系。
婚禮儀式后通常要舉行酒宴,熱鬧的婚宴場面將婚禮的喜慶氣氛推向高潮。由于婚宴習俗盛行,即使家庭貧困也要勉強為之。根據(jù)現(xiàn)存文獻記載,秦漢時期至少有兩個時期出現(xiàn)婚宴上不能飲酒。第一次是西漢初年,高帝劉邦下令“禁塞嫁娶飲酒食肉”。第二次是宣帝時一些地方政府“禁民嫁娶不得具酒食相召賀”。前者是經(jīng)濟凋敝的現(xiàn)實所迫,后者則可能與地方官員提倡節(jié)儉有關。
《禮記·曾子問》:“孔子曰:‘嫁女之家,三夜不熄燭,思相離也;取婦之家,三日不舉樂,思嗣親也。’”先秦時期的這一禮制到秦漢時已完全廢而不用?;檠缟贤ǔS懈栉柚d?;槎Y上賓客親朋與新人嬉笑取樂,了無顧忌。連孔子都支持婚禮要大辦,不在意婚禮過度奢靡。
至于婚服,在漢朝,姑娘們出嫁之時,身穿紅色深衣,足著翹頭履,把頭發(fā)綰成發(fā)髻盤在頭上,以笄固定,并在發(fā)髻上佩帶珠花、步搖等各種飾物?;槎Y服的顏色是玄黑色和纁紅色,并且這種主流的婚服色系一直持續(xù)到隋唐以前。我們今天熟悉的大紅婚服其實出現(xiàn)的時間比較晚,到了明代才有明確的定制。顏色是心態(tài)的反應,從婚服的變化也可以看出華夏婚禮風貌乃至整個文化風貌的演變。正婚禮時著純衣纁袡禮服,頭戴“次”,以“纚”束發(fā),插著一尺二長的笄。當時的新娘子還未有頭蓋紅巾的習俗,人們可以直接看到面帶桃花雙頰紅的新娘子的嬌羞狀。
希望這些能對大家了解古代婚禮習俗有些幫助。(嗯,寫漢朝三國婚禮的同行們別直接復制粘貼就行,手動滑稽)
————————————————————————————————————
大家月票、推薦票、訂閱什么的來者不拒,狠狠地拿這些來砸我吧!
求收藏!求推薦票!求訂閱!求打賞!求月票!
紅塵在此拜謝諸君!
書友群:10550646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