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察哈爾游記
    順勢而謀,憑借一些可以斷定的歷史走向,趙子赟成功化解了西安事變因為他的出現(xiàn)而帶來的變數(shù),不過,返回張家口后,他需要化解另一個變數(shù),石瑛。
    看著桌上厚厚的文稿,趙子赟頭大如斗,有些后悔放任石瑛在察哈爾游蕩,如今弄出這么一個東西,他不知如何應(yīng)對。
    對面面面相覷的陳嬌兒和趙子玉也是一籌莫展,她們有些佩服這位其貌不揚的老者居然有如此敏銳的洞察力!
    “姐、嬌兒,現(xiàn)在看來是不能放他離開察哈爾,否則……”
    趙子玉蹙眉:“那你怎么辦?軟禁?他可是中央大員?!?br/>
    三人心煩意亂,那邊石瑛也是思潮澎湃。
    作為特使,在看到趙子赟緩步放出部分收購的物資,平抑動蕩的北方市場后,他知道此事已了,于是將全部重心放在讓他倍感迷惑的察哈爾上,曹聚仁已經(jīng)到察哈爾日報報道,作為記者,他也對察哈爾好奇,二人算是一拍即合,決定在察省走一走,原定計劃是二十天,最終,連他們都沒想到,前后足足花了他們?nèi)齻€月!
    光張恒一地,就讓二人有些百看不厭,在和市長薛儒的談話中,雖然薛儒頗有些微詞,表達對省府的一些不滿,但在二人看來,那是薛儒太苛求了。
    城市的規(guī)劃?每每想到這個詞,石瑛就感覺自己辭去市長一職完全正確,他就沒有對南京有一個完整的規(guī)劃藍圖,看看張恒,河西商業(yè)區(qū),河?xùn)|行政區(qū)加商業(yè)區(qū),住宅間或其間,而工廠,要么城南,要么大境門外,最讓石瑛驚訝的是張恒把新生活運動的一些東西和城市建設(shè)結(jié)合的如此緊密,張恒不奢華,但在他看來,已經(jīng)沒有比這里更美的城市了。
    見曹聚仁職業(yè)般的寫寫記記,石瑛也來了興趣,二人一合計,便弄出了現(xiàn)在放在趙子赟桌上的日記體游記-察哈爾新貌。
    “二五年秋,余公務(wù)前往察哈爾省,因與察省趙主席子赟有舊,公事一了,想盤桓察省數(shù)日,與忘年交曹賢弟聚仁相約,費時一百二十余日,遍走察省,心異察省變化之大,儼然北方第一省也,欣喜之余,乃將見聞所及,整理數(shù)章,為察哈爾新貌…..”
    “……十四日觀覽市肆,張家口街,中觀河流,大清河是也,河西稱商埠,有磚堡,多傳統(tǒng)之舊屋,河?xùn)|稱新區(qū),多新式建筑,河上三橋,均可通車馬行人…..”
    “……十七日早八時,赴城北汽車站購買赴張北車票,人頭攢動,賢弟聚仁奮力擠入,購得九時車票二張,赴張北汽車已停于一大院中,車身酷似上海之有軌電車,詢問后得知,此乃察哈爾購入德意志之客車,專事各縣之人員出行……”
    “……出大境門,見高都統(tǒng)維岳手書大好河山四字,竊思,高都統(tǒng)若尚在,會不會驚異察哈爾之變?….”
    “……從張北出發(fā),前往多倫,此乃察哈爾旗縣合并之正藍旗旗府,自年中察省八旗四群旗縣合并之后,余對各地地名頗為陌生,幸張北周縣長稚廉詳盡介紹,余才略微知曉一二,自東向西,依次為正藍旗,與原多倫縣合并,正白旗,與康寶合并,旗府名康寶,鑲白旗,與寶昌合并,旗府名寶昌,鑲黃旗,與化德合并,旗府名新明,牛羊牧群改明安旗,旗府名都爾馬,左右翼牧群與枯源合并,改太仆寺旗,旗府名枯源,正黃旗,與興和合并,旗府名興和,正紅旗,為蒙區(qū)旗縣合并第一旗,旗府名集寧為平綏鐵路上第二大站,正紅旗以西,為鑲紅旗,與陶林合并,旗府名馬蓋圖,為鑲藍旗,與涼城合并,旗府名涼城……”
    若是石瑛和曹聚仁就只是這么寫,趙子赟不會有任何擔(dān)心,說不定還贊助一把,出版發(fā)行。
    可除了沿途風(fēng)光,加上二人的一些議論外,從張北開始,二人便詳細介紹各縣的政治、經(jīng)濟、軍事、民生等等,兩人還不是泛泛而說,和縣長談和民眾談,甚至還跑到村子里去住了幾晚,這或多或少就透露了些不該出現(xiàn)的東西,比如在正紅旗,就有牧民對二人問到的事情說了不該說的,透露了自家孩子在特木得騎兵,這也罷了,他們還說了上次孩子怕他們擔(dān)心,特地捎回話,說沒有和三十一軍真正交戰(zhàn)。再比如興和,有民眾就抱怨說家中人去了工業(yè)集團工作,只會捎錢回來,但人從未回來過,找也不知道去那找等等。
    一兩條沒有什么事,可匯總到一起,那就麻煩了,可以說石瑛和曹聚仁完成了一次從官方到民間的調(diào)查,也是二人身份特殊,好奇心又重,否則其他人是絕對不可能做到的。
    曹聚仁只是從記者角度看問題,他也沒有細想,可石瑛是誰?民國元老,湖北三杰,什么沒見過,什么沒聽過?他是沿途越看越心驚,越寫越心跳,等回到張恒,重新補上這里沒有走到的東西,石瑛一夜未能合眼。
    不能說他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察哈爾的一切秘密,但結(jié)合看到的,聽到的,和他從南京、察哈爾兩地官方掌握的信息,他只有一個結(jié)論,察哈爾遠遠沒有看上去那么簡單!
    望著厚厚的手稿,石瑛第一次心虛了,別說那些別有用心的人,就是趙子赟的老師張繼看到,恐怕都是地震,石瑛也再次明白為何有時趙子赟會那么硬氣,人家是真能翻臉的!
    糾結(jié),石瑛非常糾結(jié),正當此時,趙子赟干涉了西安事變成功的消息傳來,一直在張恒關(guān)注此事的他傻眼了,如果沒有這次游歷,石瑛相信自己恐怕會和多數(shù)人一樣,認為趙子赟投機,借此緩和和鞏固察哈爾在中央的地位,維系他的統(tǒng)治,但他看到的一切完全顛覆了他以前的看法,趙子赟絕不是閻、李、白之流,他心懷天下!
    一想到這,石瑛就渾身冒汗,他現(xiàn)在和王頌當初的想法一樣,以為趙子赟想獨霸天下,石瑛異常痛苦,不知如何是好,揭露一切,必得老蔣和中央贊許,可石瑛下不了這個決心,內(nèi)外蒙是他無法不面對的,最后,他心一橫,決定把游記給趙子赟,看他定奪。
    他難辦,趙子赟更難辦,殺殺不得,放放不得,關(guān)更關(guān)不得,姐姐、陳嬌兒都沒好主意,他只能先探探石瑛的底線,既然把稿子給他看,說明石瑛也是知道一些事的,就看他怎么想了。
    都統(tǒng)府后花園,趙子赟擺下香茗,請石瑛過來,二人一句話不說,悶頭喝了兩杯茶,趙子赟才淡淡道:“蘅青兄,那稿子我看過了,果然寫得好?!?br/>
    “寫得好不如你做得妙?!?br/>
    趙子赟笑,石瑛也笑。
    “我有些后悔讓蘅青兄四處竄呢!”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石瑛盯著他道。
    趙子赟端起茶杯,呆了半響,然后緩緩放下:“不知蘅青兄如何看待國家、民族、政黨?”
    他轉(zhuǎn)了話題,石瑛不明就里,不過還是答道:“三者相互依存,不可或缺。”
    “我卻以為,國家大于民族,民族高于政黨,國家可以說是皮,那民族就是毛,至于政黨……”趙子赟沒再說,石瑛卻是頭上冒汗,按古代的說法,此子反意已露。
    “那你如何看待本黨?”石瑛問道。
    趙子赟沉寂好一會道:“曾幾何時,它是這個國家的希望,如今……,不說也罷?!?br/>
    “子赟,本黨再有弊端,也是統(tǒng)一了這個國家!”石瑛一語雙關(guān),重重點在統(tǒng)一二字上。
    “統(tǒng)一?外憂內(nèi)患,蘅青兄也好意思說出口?!?br/>
    “那你想怎樣?推翻它?”石瑛心一橫,質(zhì)問道。
    有些磨著他的脈搏了,趙子赟笑笑,“蘅青兄可別亂扣帽子,我戴不住?!?br/>
    不管真的假的,石瑛松了口氣。
    “敢問蘅青兄對這個國家還抱幾成希望?”
    趙子赟的問題讓石瑛難以回答,二十多年的光陰,他們這一代人已經(jīng)迷茫了,好像不管怎么努力,都沒能看到他們理想的國度,石瑛不認為自己有生之年會看到一個強大國家出現(xiàn)。
    “你抱幾成?”他反問道。
    “十成!”
    如此干脆利落,石瑛詫異,“十成?”
    “對,十成!蘅青兄,我們這個國家曾經(jīng)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千百年來不管外敵如何侵入,都不能阻止它一次次的復(fù)興,我相信它一定會重新崛起!”
    “說得好!”
    “說得好有什么用?要做得好,復(fù)興之路是要用血來鋪就。”
    石瑛默然,趙子赟停頓了下,再次轉(zhuǎn)了話題:“蘅青兄想怎么過一生?”
    又說起人生了?石瑛覺得他太繞了,“自然是無愧國家民族,無愧列祖列宗,名流青史……”
    趙子赟靜靜聽完,也沒做評論,說道:“我卻是想普普通通,和嬌兒白頭偕老,忘情于山水間?!?br/>
    “你還年輕…..”
    “想說我貪歡么?”趙子赟笑,“蘅青兄這么多年混跡官場,不覺得累???”
    咳…..,石瑛有些尷尬,趙子赟接著道:“誰說官途就是正道,是人應(yīng)該追求的,是唯一的出路?”
    無法回答,確實沒有這種說法,不少文人墨客就是不屑于此,人家也活得有滋有味的。
    “有國才有家…..”趙子赟呢喃,“我想無憂無慮的和嬌兒一起,只是現(xiàn)在,我得做些什么,否則就是做夢了,蘅青兄明白么?”
    石瑛緩緩道:“那你為何…..”
    “我現(xiàn)在回答你一開始問的問題,我不是怕人知,是怕知道的時機不對?!?br/>
    石瑛一愣,“聽你意思,你也不怕南京知道?”
    趙子赟搖頭,“不怕,我只是怕日本人現(xiàn)在知道?!?br/>
    如此露骨,石瑛那里會聽不明白,他張著嘴,指著趙子赟:“你….,你說什么?。俊?br/>
    “連外蒙我都不肯放,蘅青兄,還需要我多說么?”
    [筆趣看  ]百度搜索“筆趣看小說網(wǎng)”手機閱讀:m.biquk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