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二章 順風耳
    “沒錯,與電相關的一切?!壁w煦面露笑容,“你還記得本王講過的伏打電池和有線電報嗎?”
    “當然記得?!蓖醭鐡狭藫项^,忽然有些不好意思,“實不相瞞,臣還偷偷做了一個玩?!?br/>
    趙煦聞言,啞然失笑,“這么說,今天本王倒是能夠見到個現(xiàn)成的了?你去把伏打電池拿來,這兩天給本王造個實驗室有線電報出來。”
    實驗室的東西和實際的東西還是有差距的,可以說是簡化版。
    因為一樣東西從實驗室到普及需要完善許多細節(jié)。
    “能,這伏打電池就在臣的房間里。”王崇挑了挑眉頭,叫來一個學員,讓他去取。
    自從研造院建成,他便一直在這里生活。
    衣食住行有專人侍奉,他們只需專心于研造即可。
    不一會兒,學員抱了個圓柱型金屬的東西過來了。
    正是伏打電池。
    這個圓柱型金屬其實不是整體,而是如同糖葫蘆一般,中間一個銅棍,然后把圓形,中間帶孔的銅片,泡了鹽水的紙,鋅片按照順序疊在一起構(gòu)成的。
    這三者分開,什么都不是,但疊在一起便成了電池。
    在中間銅棍的兩端綁上銅絲,便可以用于有線電報。
    所以,在十九世紀,電報機的旁邊往往是一個大箱子,箱子空檔擺的都是伏打電池。
    親眼見到伏打電池,趙煦微微點頭,“不要忘了有線電報,這個不需本王親自參與了吧?”
    “跟殿下學了這么多東西,我等連這也不會,豈不是成了酒囊飯袋?!蓖醭缟裆孕?。
    電力的研究中,伏打電池和有線電報是最基礎的東西,比蒸汽機還容易,只是越到后面越困難罷了。
    他只需要銅線和鐵線以及幾塊銅板,就能在兩三天的時間內(nèi)做出有線電報。
    “即便如此,本王就給你三天時間,三天后本王要見到實驗室有線電報?!壁w煦給王崇定了個期限。
    他對王崇是有自信的,在當下的工業(yè)基礎下,他很容易就能利用車床制造有線電報的零配件。
    不過,有些電報容易,真正難的問題是通過有線電報傳遞消息,以及有線電纜的鋪設。
    起初的有線電報通過莫斯電碼傳遞消息。
    他也得搞一套這樣的電碼出來,通過敲擊長短頻率對照相應的文字,精準傳遞消息。
    解決了這個問題,就涉及電纜鋪設了。
    不能把信息傳遞到大頌各處的有線電報毫無用處。
    這種電纜就是一根銅線和鐵線的組合。
    需要使用油紙將銅線和鐵線分別包裹起來,防止接觸短路,再在其外圍裹上一層浸泡了亞麻油的棉紗。
    工序雖然不難,但要讓江北覆蓋有線電纜,至少需要數(shù)千公里的電纜,這可是不小的工程。
    所以,他才說實驗室的有線電報容易,但普及起來卻不容易。
    但就如同鋪設鐵路一般,對于促進大頌發(fā)展的事務,困難也要上。
    他可不想有一天自己的軍隊在海外征戰(zhàn),對方一個有線電報到了戰(zhàn)場上,現(xiàn)場指揮調(diào)度。
    而他的將領還得派人乘船回來請示。
    吩咐了王崇此事,趙煦從研造院離開。
    待搞出有線電報,王崇便能進行各項電力試驗,直到有一天具備建造火力發(fā)電廠,通過變壓器輸出電力,邁入第二次工業(yè)革命。
    來到街道上,趙煦沒有立刻回王府,而是去了科技學堂。
    王崇這批學員結(jié)業(yè)之后,科技學堂沒有停滯,而是在不斷招募新的學員,甚至還擴大了學員的數(shù)量。
    走在學堂中,除了幾個留在科技學堂任教的老學員外,俱都是新面孔。
    不少人拿著教材在學堂的走廊下苦讀。
    對科技學堂當下的情況感到滿意,他又去了軍事學堂,政務學堂,海軍學堂等。
    這些學堂也是一樣,俱都井然有序,也建立起了完善的學堂管理制度。
    大頌的人才培養(yǎng)體系初步成熟。
    無需他的擔心,每年便可不斷涌現(xiàn)大量的人才。
    今后,在他們的努力下,大頌的發(fā)展只會越來越快。
    巡視了學堂,趙煦最終去了兵仗司。
    高麗的戰(zhàn)事結(jié)束了,但戰(zhàn)爭的陰云依舊回蕩在大頌上空。
    東土聯(lián)盟滅大頌之心不死,高麗之后,定然不會消停。
    在軍事方面,他不能松懈。
    畢竟這是個武器大變革的時代。
    西土的技術(shù)也在不斷前進,不出幾年,后膛槍,后膛炮,鐵甲艦都會陸續(xù)出現(xiàn)。
    “線膛炮怎么樣了?”到了兵仗司,趙煦直接問道。
    他去高麗這么長時間,相信王應定然有了些眉目。
    此番,他要在蒸汽機下水前,更換部分風帆戰(zhàn)艦的火炮。
    以便在下次海戰(zhàn)中,徹底摧毀不列顛在東土的艦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