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卷 第六十八章 杜博夫卡
,清末英雄 !
張實將紅軍的實際兵力一報,楊銳就從紫檀木寶座上站了起來。布爾什維克這點兵力還打什么打?光復興軍及日本陸軍就有二十萬人,這還是只是察里津的兵力,不包括奧倫堡方向。而高爾察克,在各國的支持下,軍隊數(shù)量超過十萬;南面高加索的鄧尼金部四萬人,同時在沙皇的資助下,軍械充足、火力強大,部隊的作戰(zhàn)意志不可小覷;頓河的克拉斯諾夫,雖然他那四五萬人是德軍支持的,可現(xiàn)在正是渾水摸魚的好時候,這邊打起來他是一定會有所動作的;北面的阿爾漢格爾斯克有一萬多白軍和英法美干涉軍,一旦南面和東面進攻,這支軍隊也會發(fā)動進攻。
三面圍攻,如果和同盟國那邊的關(guān)系再僵一些,那布爾什維克下臺的可能性極大,即使不下臺,也要比原歷史弱的多,二戰(zhàn)時是否能抵擋住德軍的進攻可就另當別論了。然而,也有可能是因為得到的數(shù)據(jù)不準確,據(jù)聞布爾什維克已全面動員工會了,他們號稱要建立一支三百萬人的紅軍。不過就目前的情況看,算上北高加索的第十一集團軍和被擊潰的第十集團軍,再加上彼得堡、莫斯科那邊的部隊,紅軍的人數(shù)最多不超過五十萬;后備兵有多少、新兵營有多少,就完全不知道了。
“佩忍那邊有沒有什么情況,俄國人上門了嗎?”照說發(fā)完最后通牒是要撤退的,可現(xiàn)在俄國被四面包圍,國內(nèi)混亂不堪不說,鐵路運輸也時斷時續(xù),所以收到通牒答復后陳去病只是往彼得堡去了,準備從那里坐船前往瑞典,但他們現(xiàn)在被阻于圣彼得堡。
“找了。”謝纘泰也是剛剛收到的電報,公使館的大功率無線電臺被毀,陳去病通過國際電報網(wǎng)發(fā)回來的東西只是簡單的密號,全權(quán)代表變成了真正的全權(quán)代表。“他們正在談判。進展是不是順利就不知道了。竟成,我就擔心騎虎難下啊,到時候,布爾什維克要我們撤退。可英國人在后面頂著不然我們撤怎么辦?”
“這是個問題啊!”楊銳也不得不拍著腦袋想著個棘手的事情。這可不是十幾年的日俄戰(zhàn)爭了,那時候吃完原告吃被告,換換馬甲而已;而現(xiàn)在,復興會已是一國執(zhí)政政府,遠征軍雖然有那樣的事情。但那只能意會不可言傳,畢竟哪個國家不是帶著私心去參戰(zhàn)的,且就行為上而言,遠征軍無可指責。可對布爾什維克卻完全不同了,這種根植于西方卻異于西方的異端,上等人根本就容不得他生存。你礙于利益不參戰(zhàn)可以,參了戰(zhàn)卻又玩兩面三刀,那中國的聲譽……
楊銳的憂慮也是大家的憂慮,幾個人愁眉不展之際,楊銳打了個電話讓總參的貝壽同過來一下。半個小時后他到后。謝纘泰將情況一說,貝壽同卻道:“先生,最新的消息,土耳其軍隊現(xiàn)在撤出了巴庫,那地方又被社會革命黨的人占領(lǐng)了。”
“怎么回事?”土耳其占領(lǐng)巴庫就是為了給德國弄油料的,他們撤退是什么意思。
“剛剛收到的消息,英國人在美素不達米亞前線將土耳其軍擊潰,所以他們不得不撤退。”貝壽同道,總參和各國司令部互通消息,眼下他不但關(guān)注察里津的戰(zhàn)事。還關(guān)注整個世界的戰(zhàn)事。
貝壽同說完,楊銳正深以為然之際,謝纘泰卻道:“不對!米索不達米亞那邊失利了,為何要在巴庫這邊撤退?巴庫關(guān)系到德軍的油料。油料又關(guān)系到大戰(zhàn)的勝負,土耳其在巴庫的軍隊不是很多,為何要撤退這些人呢?這里肯定有問題。”
謝纘泰不說還好,一說貝壽同和楊銳也愣住了,好半響楊銳才道:“你不會是說,土耳其和英國人正在和談?”
“我判斷有這個可能。”謝纘泰說道。“當然也有可能這只是一種姿態(tài)。就像我們和布爾什維克一樣,只是在和談,但戰(zhàn)事卻還在繼續(xù),不過大家都不想再打了。”
謝纘泰說完,楊銳就看向張實,張實卻是滿臉慚愧相比利用波蘭人滲透德國奧匈俄國,情報局對土耳其的刺探是極為有限的,他并不了解土耳其高層的動向。
“如果土耳其投降的話,那么歐洲戰(zhàn)局會如何?”楊銳目光從張實臉上劃過,問向貝壽同。
“士氣一定是大跌的,就怕這回引起連鎖反應。”貝壽同道。“特別是奧匈,皇帝本來就不想打的,可德軍占領(lǐng)巴黎后,礙于形勢他們不得不中止了和談。現(xiàn)在土耳其在米索不達米亞平原被英軍擊敗,他們很有可能會以和談作為要挾要么德國出兵,特別是出裝甲兵相助土軍;要么他就徹底倒向協(xié)約國。以情報局之前所提供的情報分析,我傾向于前一種可能;至于石油,既然土耳其占領(lǐng)巴庫后日夜都在運走油料,想來那些運走的油料已經(jīng)足夠德軍用一年了吧。”
一年?大概半年就夠了。楊銳想著明年年中就要結(jié)束的大戰(zhàn),心中如此想到。他對著謝纘泰和張實道:“你們這段時間務(wù)必要多打聽一下土耳其的情況,土耳其真要是和協(xié)約國和談了,那戰(zhàn)爭也就快結(jié)束了。現(xiàn)在整個國家大半部門都繞著歐洲戰(zhàn)事轉(zhuǎn),一旦歐戰(zhàn)提前結(jié)束,各個方面都要做很大的調(diào)整。我們這艘船可不是說轉(zhuǎn)彎就能轉(zhuǎn)彎的,務(wù)必要早一些知道消息。”楊銳說罷再提示自己的秘書,道:“待會記得提示商部那邊,那什么飛機戰(zhàn)車,即使搶軍隊的訂單也要先賣給南美諸國,早早進入市場,讓南美人先入為主是最好的……”
真的戰(zhàn)爭結(jié)束,要交代的東西即使是三天也說不完,楊銳只說了這一條,而后就轉(zhuǎn)回之前討論的議題。他對著貝壽同道:“季眉啊,現(xiàn)在情況和之前不一樣了,英國人、法國人、美國人見我們占領(lǐng)了察里津,就想著和我們協(xié)同作戰(zhàn),顛覆紅俄。現(xiàn)在事情捅到了重安這里……,當然,他和我什么都沒答應,可事情既然到了這一步。真要是和談完畢,和布爾什維克簽完合同就撤軍,國際上影響一定不好。我現(xiàn)在要一個體面的、不受指責的撤軍,你這邊看看怎么辦吧。”
“體面的。不被指責的撤軍……”貝壽同復讀這兩個詞,一會他就笑道:“先生,要想對協(xié)約國有個交代的話,我們只能是佯裝大敗一次……”
“現(xiàn)在巴庫土耳其人退了,鄧尼金、社會革命黨、英軍。很有可能馬上就會北上察里津。”謝纘泰提醒道:“有他們在,加上我們的人,怕是敗不了吧。”
“那我們就把防線交給他們好了。”貝壽同不像楊銳和謝纘泰那么多顧慮,回答的很輕松。“現(xiàn)在我們在察里津前線有兩個騎兵師、一個裝甲師、一個步兵師。因為日軍動員的晚,現(xiàn)在運的都是日軍。騎兵師和步兵師的撤退都不難,就是裝甲師必須通過鐵路,但我們可以將他們運入阿斯特拉罕,從原路返回阿特勞即可。”
貝壽同說完,楊銳看了謝纘泰一眼,猶豫之后再道:“簽訂合約的事情終究是瞞不過去的。我看還是光明正大好了,合約簽訂后,直接宣布退出俄國內(nèi)戰(zhàn)好了。”
“可……”謝纘泰卻知道事情沒那么簡單,只道:“那白俄那邊怎么辦?我們不承認他們,協(xié)約國這邊一定要有意見的。再有就是對俄援助,如果我們將大批武器交給布爾什維克,協(xié)約國這邊一定會抗議的;還有贖買我們占領(lǐng)土地上的那些俄國資產(chǎn),還有貸款。這些東西之前靜悄悄的交付還好,現(xiàn)在卻大張旗鼓的開了戰(zhàn)……”
“武器,一些顯眼的比如飛機、戰(zhàn)車這些是不能交付給布爾什維克了。但大炮、步槍這些是可以小規(guī)模交付的,只是這不再是以援助的名義,而是以軍火買賣的名義交付。我就不信,協(xié)約國那邊就不會賣軍火給布爾什維克。”楊銳道。“你馬上給佩忍去電。讓他那邊談的時候,注意不要因為武器援助之事和協(xié)約國交惡。”
楊銳本來還想把察里津完完整整的交還給布爾什維克,可現(xiàn)在的情況卻不容許他這么做。是以當訓令傳到彼得堡時,陳去病并無多大驚訝。此時,由全俄中央執(zhí)行委員的組成的代表團正在彼得堡和他談判,領(lǐng)頭正是第一次布列斯特代表團團長阿道夫.阿布拉莫維奇.越飛。
在復興軍出其不意突襲阿斯特拉罕、強攻占領(lǐng)察里津后。俄布內(nèi)部和談的聲音就越來越響。此時負責南方戰(zhàn)線的正是托洛斯基委派的舊俄軍官,早就贊成和談反對舊俄軍事專家的斯大林同志立即抨擊正是因為這些號稱軍事專家的舊俄軍官怠工、不負責任,阿斯特拉罕和察里津才會這么快失陷。現(xiàn)在察里津被中國人占領(lǐng),那就等于說,北高加索第十一集團軍將全軍覆滅,同時東部的高爾察克白軍和北高加索、頓河的白軍將連成一體,屆時東南夾擊,喀山將再一次被白軍占領(lǐng)。
抨擊整個東南戰(zhàn)線戰(zhàn)略態(tài)勢惡化是其中之一,再一個就是南方的糧食才剛剛收割,全國各地都缺少糧食,特別是察里津的失陷將使得蘇維埃缺少糧食支付給同盟國,這不光會引起同盟國的軍事干涉,就是滿足于城市工人也不足,到時候全國城市發(fā)生動亂,白軍的進攻會容易得手,黨在工人和群眾的領(lǐng)導力將更加衰弱……
斯大林抨擊直指托洛斯基命中要害,特別是任用舊俄軍官這件事根本就是紅軍建軍的路線之爭。以陰謀論的角度看,鋼鐵同志早就知道中國人得不到想要的結(jié)果會在南方戰(zhàn)線發(fā)起進攻,但這么快就能占領(lǐng)察里津那真是出人預料。不過他、還有因為不滿于托洛斯基的伏羅希洛夫卻完全摘清了,察里津的陷落真的和他們半點關(guān)系也沒有。
斯大林如此,不甘失敗的托洛斯基則依然堅持認為只要東面戰(zhàn)線的五個集團軍南下,第十一集團軍北上,南北夾擊下中國人很快就會退卻。
退卻,僅僅是退卻,托洛斯基用的是這個詞。而當列寧同志問他‘很快退卻’的‘很快’有多快時,托洛斯基根本就回答不上來具體時間。也許一個月,也許兩個月。僅僅靠東面的五個集團軍是不夠的,況且這五個集團軍八萬多人還要防守兩個方向,雖說紅軍正在各地組建,但要把紅軍抽調(diào)至察里津防線。以目前的交通情況,最少要一到兩個月,而后發(fā)動進攻,最少又要一個月。就算三個月之后拿下了察里津。可那時候已經(jīng)壯大的白軍又要多少紅軍才能消滅?
而且,同盟國這邊還不能出半點岔子在七月份的時候,德國大使米爾巴赫就對布爾什維克當政很不滿意,有要換人趕他們下臺的意思,好在他被社會革命黨刺殺了。再過兩個多禮拜就到了交付十億馬克商品的時候。真要拿不出商品,那德國鐵定暴怒。
帶著這樣擔憂,用不著列寧以辭職為要挾,代表們很快表決通過了與中國和談、承認中國之前的條件的決定。不過,既然開了戰(zhàn),那和談的條件就不是原來那回事了。
代表團團長越飛,團員斯大林、季諾耶維奇、索科利尼科夫,軍事顧問薩莫伊洛將軍等人一到彼得堡開始和陳去病談判,他們發(fā)現(xiàn)中國人的條件已經(jīng)變了。第一個,原先玉茲地區(qū)和俄國的西面邊界是以流入里海的南烏拉爾河為界的。可現(xiàn)在的邊界卻越過了南烏拉爾河,以距離伏爾加河一百到一百五十公里為邊界,至巴拉科夫才折向奧倫堡方向。
這足足比之前多了幾萬平方俄里,最要命的是,南烏拉爾河其實就是沿著烏拉爾山余脈流入里海的,越過烏拉爾山就是歐洲,這樣劃界等于是中國人把手伸入歐洲;而且邊界距離伏爾加河實在是太近了,騎兵也好,裝甲戰(zhàn)車也好,一天時間就能沖到伏爾加河河邊。這條河本來就是俄國的交通干道。怎么可能處于中國人的威脅之下。
除了西部邊界,之前的糧食、武器援助也大大減少,中國將不再承諾交付多少糧食和武器,而是中亞大鐵路能運多少算多少;俄屬資產(chǎn)贖買未變。但貸款卻要等數(shù)年之后才交付,顯然是中國人也擔心經(jīng)此之后,布爾什維克會被白軍推翻。
邊界也好、援助也好、貸款也好,這些都可以談,不過對越飛提出的所謂簽訂和約后,中**隊立即將察里津、阿斯特拉罕歸還給俄國的這個條件陳去病當場拒絕。他的意思是中國只有撤兵的義務(wù)、交還戰(zhàn)俘的義務(wù)。察里津和阿斯特拉罕如果被白軍或者英軍接管,中國不可能負責歸還。
大家急忙媾和其實就是為了拿回察里津和阿斯特拉罕,從而迅速穩(wěn)定住南面局勢,但陳去病回避了這個義務(wù)卻讓俄國人猶豫了,萬一簽訂合約后,中國人故意將其交給白俄或者英國,那還不如不簽合約,直接打過去好了。
彼得堡東宮內(nèi),面對這樣的情況代表團團長越飛提議休會。當中國人離開后,他向斯大林以及其他談判團的成員道:“我真不知道什么是應該的,什么是不應該的……”
越飛同志語有所指,基于上一次和德國的談判,他不知道這一次面對中國人該怎么處理。是馬上簽約還是等托洛斯基那邊的進攻結(jié)果收到察里津被占領(lǐng)的消息后,托洛斯基立即調(diào)兵遣將,布置對察里津的進攻。
“完全不必等托洛斯基!”斯大林同志明白越飛的意思,當即就出聲否定:“就憑借他那些軍事專家、那些資產(chǎn)階級分子是收不回察里津的。”
“可中國人并不承諾和約簽訂后就將察里津和阿斯特拉罕還給我們,如果他們將察里津交給白軍……”代表團的成員索科利尼科夫道。確實,和談的本意就避免南面的局勢迅速惡化,可中國人不承諾交還察里津和阿斯特拉罕,那和約還有什么意義?
“如果真要將察里津交給白軍,那他們又何必和我們和談?直接和高爾察克的聯(lián)合,進攻喀山不好嗎?”斯大林很清楚東線和南線的情況,不由大聲反問。“只要和約簽訂的足夠快,我們在白軍上來之前就接管察里津,那將有很大的機會可以穩(wěn)定住南線局勢。”斯大林同志說完后又看向代表團團長越飛,道:“我們應該盡快簽訂和約,而且是越快越好!”
“斯大林同志,可他們提出了新的領(lǐng)土要求,西面的邊界離伏爾加河太近了。”軍事顧問薩莫伊洛將軍道,“況且如果我們馬上就答應對方的條件,那黨內(nèi)的同志會怎么看?”
“邊界并不是問題,我想對方也不會在邊界問題上糾纏不放。他們真要是在乎土地,北方的邊界又何必離西伯利亞大鐵路兩百公里?”斯大林再次反問。“中國人的底線我想很清楚,他們不想和我們因為邊界問題而過于關(guān)系緊張,這才有兩百公里的退讓,所以按照這個底線,在伏爾加河以東兩百公里處確定雙方的邊界是可能的,甚至是三百公里如果最后一切都談妥,就剩邊界這一個問題未解決的話,他們也很有可能會退讓。真正的原因是中國人不想與我們?yōu)閿常蝗凰麄兒伪貙ξ覀冊H買貸款?”
顯然,胡文耀的一些行動讓斯大林對中國的看法有所改變,但更重要的是,中國出兵打擊了他的政治對手托洛斯基,這對于黨內(nèi)同意建立他所提倡的、完全是由布爾什維克軍官組成的新式軍隊有極大的好處,且按照胡文耀最后的信,這支軍隊將被中國人武裝,同時將領(lǐng)都會是他的人。
鋼鐵同志反駁了索科利尼科夫?qū)χ袊膽岩珊螅瑢τ诤灱s快慢的問題,他看著團長越飛道:“親愛的阿道夫,如果您不認為這是另外一個布列斯特和約的話,我們可以等著托洛斯基和他的那些軍事專家們進攻后再簽約。但我敢肯定,即使中國人不更改條件,南方的局勢也將變對我們更加不利,到時候察里津是不是能從白軍手里奪回來,我抱有極大的疑問。”
“我贊成斯大林同志的觀點。”革命前夜,因為不同意武裝奪權(quán),季諾耶維奇和加米耶夫居然將起義信息提前透露給了孟什維克的報紙。因為這個原因,加米耶夫和季諾耶維奇的政治前途蒙上了一層陰影,但寬大為懷的列寧同志最終原諒了他們,這一次和中國和談,完全迎合列寧同志意思的他非常賣力。
“中國人并不是想敵對我們,只是等待了很久執(zhí)行委員會一直不同意和他們談判,所以他們憤怒了。并不是我們懼怕中國人,但顯然中**隊的戰(zhàn)斗力在歐洲戰(zhàn)場已經(jīng)得到了充分的檢驗,他們甚至不比德國人差。想想吧,如果他們和日本人真的從察里津沿著伏爾加河打到喀山、打到下諾夫哥羅德,那革命的失敗只是時間問題……”
季諾耶維奇雖然是布爾什維克元老,可自從那件事情后他的話在黨內(nèi)就不再有什么分量。他的話說完,代表團團長越飛道,“我想在繼續(xù)談判的同時,我們應該祈求托洛斯基快一些進攻。”
代表團糾結(jié)于該何時與中國人簽訂和約時,察里津北面五十公里處的杜博夫卡火車站托洛斯基專列上,托洛斯基、蘇東方面軍司令卡面涅夫、革命軍事委員諸人、第十集團軍司令、以及蘇東方面軍下轄的五個集團軍中的四個集團軍的司令員、伏爾加河區(qū)艦隊司令、都聚集于此召開戰(zhàn)前會議。
只是,集團軍司令員在幾天之內(nèi)趕到杜博夫卡并不是太難的事情,但除了半數(shù)收攏的第十集團軍,其他集團軍要想在幾天之內(nèi)就趕到杜博夫卡根本不可能。隨著五個禮拜前對喀山、薩馬拉的勝利,除了圖哈切夫斯基的第一集團軍外,其他四個集團軍都陷在喀山以東的漫長戰(zhàn)線里。(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