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8.飛仙
此為防盜章, 一個小時以后大家就能看到正常內(nèi)容啦!
比如入女學讀書這件事。
本朝人沒聽說過“女子無才便是德”這種屁話。
本朝女人不識字連婆家都難找。
本朝男人挑媳婦的條件就是:知書達禮有內(nèi)涵、通棋識畫懂風雅、能歌善舞尤為妙、女紅烹飪沒得挑, 若是再能騎騎馬打打球,玩兒個打獵比個蹴鞠, 有婦如此夫復(fù)何求?
在本朝, 男人不怕女人有本事,就怕女人沒見識。不知哪一代皇帝挑起的浮夸攀比風,一直延續(xù)到了今天并且變本加厲,男人拼事業(yè)拼財富拼權(quán)力, 現(xiàn)在已經(jīng)到了拼老婆的階段了, 不讓女人讀書學技能, 帶出去聚個會赴個宴,一開口全是“哎呦臥槽你個碧池今兒頭上這金簪子挺啊,足有八兩金吧?!”“把你那得白內(nèi)障的狗眼給老娘睜大了, 這尼瑪是翡翠簪!懂不懂懂不懂懂再說不懂別瞎bb!”——那還能不能讓男人們好好說話了?
實則開明的掌權(quán)者認為, 有文化,才能有眼界。有眼界, 才能有心胸。有心胸, 才能溫柔、寬容、明理。比如溫柔地對待丈夫, 寬容地接納妾室,明理地掌管內(nèi)宅,如此,才能令男人沒有后顧之憂地在外面大展鴻圖, 才能承擔起相夫教子穩(wěn)固家宅的重任, 才能在陪同丈夫?qū)ν饨浑H中令其顏面有光, 增添助力。
所以你可以這么看:這個時代對女人進行文化教育的終極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服務(wù)于她們的男人。
嗯,因為這個世界是屬于男人們的。
so,這個世界上的一切,都要為男人們造福。
——你別忘了這是封建社會,神杉再牛逼也不可能給你在這個時代實現(xiàn)男女平等。
基于以上原因,這個比正史上任何封建時代都要開明開放的朝代就涌現(xiàn)出了一大批被稱作“女學”的機構(gòu),專門用來培養(yǎng)高端大氣上檔次的雌性優(yōu)秀基因配對**實驗成品……好吧,是用來培養(yǎng)高素質(zhì)的女性,供男人們挑選配對,結(jié)兩家之好,互惠互利,皆大歡喜。
正史上楊家出了個三千寵愛在一身的貴妃,天下家庭便都顛覆傳統(tǒng),開始重女輕男。
在本朝,才女淑女永遠都是皇室貴族官家豪門擇媳的首選,于是民間便也興起了“才女”熱,只要不是窮得揭不開鍋的百姓人家,家中但凡有女,想盡法子也要供之入女學“深造”,將來“畢業(yè)”后若能說個有錢的婆家,娘家人的苦日子也就可以熬到頭了。
于是天下女學,沒有上萬,也有八千。
女人很忙。
最忙的就是燕大太太,從進燕家門兒的時候起就為著爭奪中饋大權(quán)跟燕老太太婆媳過招九九八十一回,有輸有贏,也有了一定的成效,至少老太太終于肯放一多半的權(quán)給她,整個燕府上下連主帶仆幾百口人,成日里事摞事、活接活,從一睜開眼就腳不沾地的忙,一直忙到熄燈上炕。
入女學這么大的事,燕大太太也就忙里抽空打發(fā)了身邊一個婆子過來二房同燕七說了一聲兒,二月初二開學,從蓮華寺回來的時候才告訴。
太太天天忙得不要不要的,一時間混忘了,那婆子跟燕七解釋道,“總歸女學里要用到的東西庫里都有,太太說屆時一式四份給幾位姐兒一并備下,花不了多長時間,請姐兒安心。”
一式四份,除了燕七,今年要入女學的還有燕五燕六和燕八,姐妹四個年紀相差不了幾個月,而女學的入學年齡通常在十一、二歲,男孩子要更早些,因為女人上學只是為了提高素質(zhì),男人上學卻是為了搏功名掙前途的,緊張度和重要度都不一樣。
女孩子在十二歲之前也并非什么都不學,通常有條件的人家會請了啟蒙先生在家里教學,都是些最基礎(chǔ)的知識,關(guān)鍵還是要先學會基本禮儀,文化知識卻是不急,況且十二歲之前的孩子還算是徹頭徹尾的“兒童”,最是天真爛漫的時候,情商未開化,玩心正大,亦吃不了枯燥學習的苦。
燕七也跟著在家里學過,她又不笨,兩世為人,三歲開蒙,沒道理古人小孩學得來她就學不來,因而琴棋書畫女紅禮儀樣樣都學了個八分飽,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聽說了要走出家門步入學校后也沒有什么壓力,打發(fā)時間唄,總比天天只許悶在屋子里空負好年華的設(shè)定要好得多吧?
二月初一那天燕大太太才讓人把上學用品準備妥了送到了二房來,香樟木小書箱里按格子歸類盛放著各式文具,丫頭煮雨和烹云一邊清點一邊入冊登記,燕七揣著手在旁邊看,除了書箱里的筆墨紙硯之外還有一架琴,一副圍棋,一套畫畫的顏料,甚至還有一張小弓一袋翎箭。
騎射是女學的必修課。
聽說本朝的開國皇帝是馬背上打下的江山,起于草莽,結(jié)發(fā)之妻亦即后來的開國皇后亦是巾幗不讓須眉,在一場場慘烈的征戰(zhàn)中,與皇帝并肩殺敵,幾次三番替皇帝救急擋災(zāi),皇帝感念皇后的情與恩,定國后制訂各類法典規(guī)章時便擬了這么一條:本朝女子,凡皇戚官眷,只要入女學,必修騎射;平民女子,修騎射可免定量稅賦,以此紀念開國皇后的同時,也爭取能做到文能相夫教子武能上馬殺敵——全民皆兵,是定國初期四夷不穩(wěn)的重要戰(zhàn)略方針。
當然,后來本朝國力日益穩(wěn)固強大,周邊的敵對勢力已成蚍蜉,除了偶爾興些小風浪之外再難撼動中原這棵大樹,女子學騎射已經(jīng)不再是一種職責,而逐漸成為了一項高檔次高素質(zhì)的運動乃至雅事。
除此之外還有林林總總十幾門學科,嚇得燕七一跪再跪,找她來聊天的燕八姑娘還給她總結(jié)了一下女學設(shè)這些學科的意義:
喏——
文化知識要學,因為這是調(diào)教內(nèi)在。
行止禮儀要學,因為這是調(diào)教外在。
琴棋書畫要學,因為這是傳統(tǒng)四藝。
女紅烹飪要學,因為這是為婦本分。
理家算賬要學,因為這是作妻責任。
歌舞騎射要學,因為本朝尚武,皇帝好樂。
香道茶道花道,均需涉獵,因為此乃雅事。
所以大家要為做一名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完美官太太而努力學習唷~○(* ̄︶ ̄*)○~
開學前一天晚上,煮雨很奇怪自家姑娘為什么跪著睡覺。
二月初二龍?zhí)ь^,天下書院統(tǒng)一開學的好日子。
這個朝代學校的學制直接讓燕七瞠目結(jié)舌了,特么這里居然也有寒暑假,寒假從臘月二十八放到二月初一,為了讓大家在家過年;暑假從六月初放到六月底,為了方便平民家的麥收期以及富人家的避暑期,當然,各地根據(jù)進入麥收期的不同相應(yīng)的放假時間也有不同,但天下書院,統(tǒng)一在寒假過后的二月初二和暑假過后的七月初一這兩天開始新學期始終是固定不變的。不同的是新學年是從寒假過后的學期算起,二月初二就是新生入學日。
確定這本沒有穿越前輩刷過么?
早上六點鐘的光景,燕七就醒了,順便叫丫頭們起床……
烹云煮雨沏風浸月,四個丫頭一個比一個能吃能睡。
主仆幾個不緊不慢地洗漱穿衣梳頭,還抽空逗了會兒月洞窗下掛的鸚鵡,這鸚鵡是燕大老爺送燕七的十二歲生辰禮物,本命年嘛,還親口賜了個名字叫“綠鯉魚”,因為鸚鵡毛是綠的,至于為什么叫鯉魚,那就只有這位腦回路與常人不在同一次元的燕大老爺自個兒心里清楚了。而鸚鵡綠鯉魚也是只腦回路不同常鳥的鳥,這位倔得死活學不會說人話,倒是不知跟哪兒學會了幾聲驢叫,自此后燕七這院子里時不時就崩出一嗓子驢吼,搞得外頭下人都在猜測綠鯉魚與鯉魚與驢之間不得不說的關(guān)系。
收拾妥當,把該拿的東西拿上,由煮雨背上裝文具的小書箱,大件的用物則由個婆子負責捧著,跟在燕七屁股后頭出了房門。
燕府除了老太爺夫婦外一共四房人,每房占據(jù)一座五進的宅院,二房所居的宅院喚作“坐夏居”,夏季的三個月中安居不出,靜坐修禪,稱為“坐夏”,其時正當雨季,因而又稱作“坐雨安居”。聽說這院子原本就叫做坐雨安居來著,是起名狂魔燕大老爺起的名——他那院子原叫“抱春笑居”,后來可能是因為燕老太爺覺得大兒子起的這名字實在太特么浪了,逼著去了個字,改成了“抱春居”,所以坐雨安居也只好相應(yīng)地改成了“坐夏居”。
五進院正當中的第三進院是燕二老爺夫婦的居處,燕七住在后頭的第四進,燕九少爺住在第二進。燕七帶著煮雨和婆子從東邊穿堂穿過去,一直穿到了第二進院,燕小九同志也要上學,男孩子入學早,燕九少爺九歲入學——九歲之前在家里由燕老太爺親自啟蒙,如今已有了一年的學齡,開學后就要上“二年級”了,比燕七還高一屆。
燕九少爺?shù)脑鹤又剖酵嗥叩脑鹤邮且粯拥模嫒g上房,兩側(cè)廂房游廊環(huán)繞,一水兒的白墻烏瓦,整個坐夏居皆是這樣的士人居風格,盡管它的主人是個舞刀弄槍的武將。
燕九少爺?shù)脑鹤永餂]有種著任何植物,卻在墻上地上嵌滿了各種顏色的雨花石和碎云母,晨光漫灑下來,折射出星星點點七彩斑斕的光。
正房的門楣上還有塊匾,上面寫著“有塊匾”三個字。
蛇精病。
“爺,姑娘來了。”早有眼尖的丫頭從上房鑲玻璃的雕花黑漆木窗里瞅見了燕七,連忙出來打簾子,“姑娘今兒個早,九爺才剛收拾妥。”
“不進去了,我在外頭等他。”燕七立在七彩斑斕里,穿了符合生理年齡的奶黃色的衫子奶綠色的裙兒,上頭繡著杏花天雨一枝春,烏黑的頭發(fā)綰了雙髻,插了幾枝做成杏花式樣的珠花,很有幾分暖春的氣息。
燕九少爺從房門里慢悠悠地邁出來,青衫直裾,腰束墨絳,黑發(fā)綰作書生髻,系一幅青巾,舉手投足間自有一股家教良好的儀態(tài),然而嘴里卻只隨隨便便沖著燕七道了聲“早”。
燕七也隨隨便便回了一聲,坐夏居的仆人們早對這姐弟倆的言行見怪不怪,反正這倆從小就都這樣,也不造跟誰學的。
好在從今兒后就都要去上學了,不知能學成個什么樣兒回來,那學里可不簡單,官太太們的預(yù)備役,那就是一個小社會,所有的同學就是將來要打交道甚至與之敵對爭斗的對手,女人這一生真正的戰(zhàn)爭,這才剛開始。
相較于正史,這個時代在禮制方面的束縛實已少得多,大家活得輕松愉悅,心情一好,生產(chǎn)力就高,生產(chǎn)力越高,想像力就越豐富,各種五花八門涉及各個領(lǐng)域的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層出不窮,燕七就感覺自己的成長過程就是一個刷隱藏boss的過程,指不定什么時候突然就冒出一個讓她嚇跪的設(shè)定,就比如……
比如入女學讀書這件事。
本朝人沒聽說過“女子無才便是德”這種屁話。
本朝女人不識字連婆家都難找。
本朝男人挑媳婦的條件就是:知書達禮有內(nèi)涵、通棋識畫懂風雅、能歌善舞尤為妙、女紅烹飪沒得挑,若是再能騎騎馬打打球,玩兒個打獵比個蹴鞠,有婦如此夫復(fù)何求?
在本朝,男人不怕女人有本事,就怕女人沒見識。不知哪一代皇帝挑起的浮夸攀比風,一直延續(xù)到了今天并且變本加厲,男人拼事業(yè)拼財富拼權(quán)力,現(xiàn)在已經(jīng)到了拼老婆的階段了,不讓女人讀書學技能,帶出去聚個會赴個宴,一開口全是“哎呦臥槽你個碧池今兒頭上這金簪子挺啊,足有八兩金吧?!”“把你那得白內(nèi)障的狗眼給老娘睜大了,這尼瑪是翡翠簪!懂不懂懂不懂懂再說不懂別瞎bb!”——那還能不能讓男人們好好說話了?
實則開明的掌權(quán)者認為,有文化,才能有眼界。有眼界,才能有心胸。有心胸,才能溫柔、寬容、明理。比如溫柔地對待丈夫,寬容地接納妾室,明理地掌管內(nèi)宅,如此,才能令男人沒有后顧之憂地在外面大展鴻圖,才能承擔起相夫教子穩(wěn)固家宅的重任,才能在陪同丈夫?qū)ν饨浑H中令其顏面有光,增添助力。
所以你可以這么看:這個時代對女人進行文化教育的終極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服務(wù)于她們的男人。
嗯,因為這個世界是屬于男人們的。
so,這個世界上的一切,都要為男人們造福。
——你別忘了這是封建社會,神杉再牛逼也不可能給你在這個時代實現(xiàn)男女平等。
基于以上原因,這個比正史上任何封建時代都要開明開放的朝代就涌現(xiàn)出了一大批被稱作“女學”的機構(gòu),專門用來培養(yǎng)高端大氣上檔次的雌性優(yōu)秀基因配對**實驗成品……好吧,是用來培養(yǎng)高素質(zhì)的女性,供男人們挑選配對,結(jié)兩家之好,互惠互利,皆大歡喜。</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