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二立
蕩陰之戰(zhàn), 勝負即分。
真是不打一仗, 就不曉得自己有幾斤幾兩,自己的軍隊是有多水。
東海王司馬越人如其名, 東海啊,浩浩蕩蕩的全是水!
十幾萬軍隊在東海王的指揮下,在蕩陰(河南安陽的一個縣城)一觸即潰,四散逃亡,根本不堪一擊。
這下連皇太弟司馬穎都懵了——以前是被長沙王司馬乂給打懵了,而這一次他是贏懵了。
連皇太弟都不曉得自己是怎么贏的。
他以前被長沙王以少勝多, 打得找不到北, 干脆閉關(guān)不戰(zhàn),整就是派人圍著洛陽城挖壕溝, 建立防御工事,像個烏龜似的所在龜殼里頭,和長沙王干熬。
長沙王有良心, 不想熬到洛陽城饑荒到易子而食的地步,打了大勝仗還要出城投降。
有了長沙王這么厲害的對手, 皇太弟這次面對東海王十幾萬大軍, 他是懷著背水一戰(zhàn), 不成功便成仁、破釜沉舟的心態(tài)去打這次仗的。
居然就這么贏了。
簡直不敢相信!
皇太弟狂喜萬分,興奮得在營帳里左右踱步,根本停不下來, 吩咐道:“所有人都停止追擊東海王, 這個喪家之犬沒有用了, 我們要集中兵力去尋找皇上。”
是的,由于十幾萬大軍一戰(zhàn)即潰后,所有人,包括東海王司馬越都只顧著自己逃命,把御駕給丟了,至今都不知所蹤。
必須要把皇帝找到,如果皇帝落在其他藩王手里,很快就會興起另一個東海王。
前車之鑒,皇太弟不想走老路。吩咐尋找皇帝蹤跡后,皇太弟又找來心腹盧志,下達了一個驚人命令:“找到皇帝之后,你負責接手,然后——”
皇太弟做了一個抹脖子的動作,遞給盧志一包藥粉,“放在皇帝日常飲食中,他的身體本來就不好,就當做受驚而亡。”
皇太弟已經(jīng)是儲君了,如果這次能夠借機把皇帝除掉,等到他回到洛陽,他就可以直接登基當皇帝!
這是要弒君啊!
盧志有些猶豫,畢竟皇帝不是陸機陸云兄弟,殺就殺了,弒君是一輩子都抹不掉的劣跡,甚至青史留名,要遺臭萬年的!
盧志不肯接,“殿下是儲君,皇上身體不好,遲早會駕崩了,何必急于一時。”
雖然朝臣都不怎么尊重君主,甚至背地里嘲笑輕視這個白癡皇帝,但皇帝就是皇帝,他沒有膽子弒君。
盧志覺得,你要弒君、你要當皇帝,就自己動手嘛,我不干!
皇太弟繼續(xù)蠱惑這個忠誠但沒什么用的手下,“不是要你當眾殺了皇帝,皇帝病了,華佗在世也無用啊。你只需把皇帝身邊的護衛(wèi)全部殺光,誰知道是你下的?你若完成重任,將來我登基,你就是大司馬。”
利誘之下,盧志動心了,接過藥包。
且另一邊,蕩陰之戰(zhàn)后,討伐軍崩潰,混亂之中,只有嵇侍中以及王戎一直保護著御駕撤退,可是討伐軍潰湍太快了,沒頭蒼蠅似的瞎跑,一下子把眾人給沖散了。
皇帝在車里,車夫扔下車跑了,皇帝想著嵇侍中的囑咐,縮在車廂座位下面一動不動,等嵇侍中來找他。
可是馬車的馬被搶了,到最后連車廂都傾覆了,皇帝被甩了出來,臉被嗑出血來,身后還有追兵,刀劍箭矢如雨點般襲來。
皇帝一下子就中了三箭。
逃生的本能讓皇帝拔足狂奔,他還記得嵇侍中的話,“……遇到危險,不要跟著人多的地方跑,你要往樹林里鉆,往山上跑,不要害怕,不要i停下,你一直跑,一直跑,記住,無論跑到哪里,我都會找到你的。”
皇帝一直都聽嵇侍中的話,他沒有隨大流,而是往路邊樹林里鉆,臉上火辣辣的疼,身上還有幾處也是鉆心的疼,但是他不能停,他一直往前跑,直到耗盡所有的力氣,實在跑不動了,才靠著一顆大樹下蜷縮著身體,等著嵇侍中找到他。
對此,皇帝深信不疑,他一定會找到我的,嵇侍中從來不騙我。
皇帝中了三箭,失血加上慌亂,又狂奔脫力,此時靠著大樹暈了過去。
嵇侍中被討伐軍沖散了,被逃散的人群擠下山坡,等他從山坡爬上來的時候,御駕已經(jīng)不見了,王戎也不見了。
嵇侍中順著時隱時現(xiàn)的御駕車輪軌跡尋找皇帝的下落,卻只看到傾覆的馬車車廂,里面空空如也,皇帝不見蹤影。
嵇侍中心臟狂跳,這時一彪騎兵追來,殺向這里,避無可避。
嵇侍中淡定的拍去戰(zhàn)袍上的灰塵,拿起了佩劍,無論如何,要戰(zhàn)到最后一刻。
可是這彪人馬的軍官遠遠看到前面有個飄然若仙的美男子仗劍而立,雖鬢發(fā)散亂,卻不減風采,立刻舉起右手,“停止放箭!”
嵇侍中太帥了,曾經(jīng)以鶴立雞群而聞名于世的美男子啊,死到臨頭也保持著風度,才不會像其他人那樣抱頭鼠竄。
這是個推崇美貌的時代,軍官驚嘆嵇侍中的美,起了惜美之心,沒有殺他,人間如此丑惡,這樣的美人殺了一個,少一個,算了,放他一條生路。
這對追擊討伐軍的人馬和嵇侍中擦肩而過。
嵇侍中死里逃生,又開始尋找皇帝,他想起以前對皇帝各種嘮嘮叨叨的囑咐,沒有繼續(xù)向前,而是往道路東邊的一處茂林尋去。
沒走幾步,他發(fā)現(xiàn)血跡,鮮血滴落在枯葉上,一直沒有斷過,所以很容易追蹤痕跡——是皇上受傷了嗎?
嵇侍中憑著直覺一路尋過去,最后終于在一顆大樹下找到了渾身是血的皇帝。
皇帝的左臉糊滿了血,臉上有傷痕,身上還插著三支箭。
嵇侍中心臟停止跳動,腳步沉重,雙手顫抖,直到看到皇帝胸部還有起伏,沒死!
嵇侍中連忙跑過去,先試探鼻息,然后拿出藥粉,拔箭止血。
幸好三箭都不是要害處,并無性命之憂。
嵇侍中用劍砍斷竹子,升了一個火堆取暖,用竹筒取水,在火里加熱煮沸,喂皇帝喝下,洗濯臉上的血跡。
皇帝終于醒了,一看到嵇侍中,立馬撲過去緊緊抱著他,“我就知道嵇侍中一定會找到我的。我按照嵇侍中的去做,我最聽話了,我一直跑,身上那么疼也沒哭,我把自己藏得很好,壞人都沒找到我。”
嵇侍中輕輕拍著他的背,“皇上做的很好,等回去了,獎皇上一壺酒。”
皇帝受了表揚,很是高興,笑的很是開心。什么戰(zhàn)敗,什么處境險惡,都不放在心上。
嵇侍中被他的笑容感染,也笑了,“那邊有果樹,皇上坐在簇,不要走動,我去摘幾個橘子。”秋是豐收的季節(jié),只要動手就能找到吃的。
嵇侍中摘了橘子回來,皇帝乖乖在原地沒瞎跑,不過,皇帝的情況越來越糟,他先是冷,嵇侍中把戰(zhàn)袍脫下來給他穿上,還在火堆里加了柴火,過了一會,皇帝又熱。
嵇侍中一摸,皇帝身上滾燙,是發(fā)燒了。
這樣下去是不行的。
嵇侍中焦心不已,這時林中傳來馬蹄聲,嵇侍中連忙將準備好的幾竹筒冷水潑在火堆上,以免暴露行蹤。
馬蹄聲越來越近了,黑暗中,無法辨認敵我,但是不一會,騎馬之人居然開始吟詩了,“嗟余薄祜,少遭不造。哀煢靡識,越在襁褓。母兄鞠育,有慈無威。恃愛肆姐,不訓(xùn)不師。”
這首詩嵇侍中再熟悉不過了,是他父親嵇康所做的《悲憤詩》,前面幾句述自己的出身,襁褓時就死了父親,被母親和兄長近乎溺愛的撫養(yǎng)長大,無憂無慮。
聲音也是熟悉的,正是走散的尚書令王戎。
無絕人之路,嵇侍中連忙跑出去迎接王戎,“皇上在這里。”
王戎騎著駿馬而來,身邊還跟著一隊瑯琊王氏的部曲私兵。
這只老狐貍自有生存之道,亂軍之中居然從容跑掉,銀白的頭發(fā)絲一絲不茍,根本不像是打了敗仗。
嵇侍中問:“你是如何甩掉追兵跑掉的?”
王戎晃了晃一袋子輕薄如紗的金葉子,“我老胳膊老腿的跑不快,全靠我撒錢,我一路跑,一路撒金葉子,金葉子滿飛,追兵們忙著撿錢,就顧不上追我了。”
王戎這個錢串子到了那里都會帶著財富,機會總是會給有錢人。
這就是金錢的力量。
嵇侍中把發(fā)燒的皇帝背出來,“我們得找個機會給皇上療傷,皇上中了三箭。”
王戎命部曲砍了竹子做了一副擔架,把皇帝抬起來,“包在我身上,我在這附近有個糧倉。”
就這樣,皇帝僥幸逃脫,暫時脫離了危險。
且皇帝在隱蔽處養(yǎng)病,皇太弟的軍隊地毯式搜索找皇帝,想要弄死他,好方便自己登基,洛陽城的局勢又有變化。
皇太弟在蕩陰之戰(zhàn)大獲全勝后,二次廢羊獻容,只要找到皇帝弄死他,皇太弟就能立刻登基,成為名正言順的新帝。
皇太弟即將攀上人生巔峰,其他處于觀望態(tài)度的藩王們坐不住了——一個白癡皇帝好控制,還是一個年輕力壯、血統(tǒng)還純正的新皇帝好控制?
毫無疑問,肯定是前者。
于是乎,河間王司馬顒等藩王紛紛起兵“勤王”,也是滿世界尋找失蹤的皇帝,期間和皇太弟的軍隊狹路相逢,時有沖突。
皇太弟本來想直接去洛陽登基的,這一下被藩王們的軍隊給絆住,走不動了。
如此一來,原本是風暴中心的洛陽城暫時出現(xiàn)了權(quán)力真空,聞訊趕來的荀灌動了留守在洛陽的叔父荀藩,伙同劉琨,劉墩等等希望大晉重獲安寧的大將,以及王悅郗鑒等人,一起殺進了防守薄弱的金墉城,把羊獻容給救出來。
如今皇帝生死未卜,急需羊獻容出來穩(wěn)定局面,這次由王悅親手執(zhí)筆,寫下詔書,第二次復(fù)立了羊獻容為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