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五屆太后,四屆攝政
    秦國滅燕國, 下從三國鼎立又恢復(fù)成兩國南北隔江對持的局面。
    中原頻頻戰(zhàn)亂, 桓溫兩次北伐、秦滅燕國, 江南的大晉也沒閑著,做著一件她最“擅長”的事情——換皇帝。
    不到三十年,換了五個皇帝。
    且只有二十二歲的太后褚蒜子輔佐三歲皇帝,延續(xù)了大晉土斷南北融化的國策,舅舅家陳郡謝氏也跟著雞犬升, 不再是瑯琊王氏的附庸了。
    褚蒜子是一代賢太后,年紀(jì)輕輕但不浮躁, 兢兢業(yè)業(yè)治理大晉,等皇帝到了十五歲成年, 褚蒜子不等大臣請命,自行下詔,功成身退:
    “昔日遭受不幸,皇帝尚在幼年,皇權(quán)微弱, 虛居其位。百官卿士都遵前朝之例, 勸我攝政。為了社稷之重,遵守先代成規(guī),勉力聽從眾議, 不敢固守己見。仰憑祖宗保佑,俯仗群臣護(hù)養(yǎng), 皇帝已成年加冠, 禮制已成, 德望已備,應(yīng)當(dāng)南面親政,治理萬國,今歸還政事,一切遵照舊典。”
    權(quán)力腐蝕人心,一般人是無法放棄皇權(quán)的,會想盡辦法繼續(xù)掌控皇權(quán),且此時褚蒜子只有三十五歲,精力旺盛,正是搞事業(yè)的好時候。
    但是褚蒜子很有王導(dǎo)的風(fēng)范,有權(quán)卻不貪權(quán),退就退,從此深居崇德宮,不聞?wù)隆?br/>
    褚蒜子除了治國,她把皇帝也培養(yǎng)的很好,皇帝得到皇權(quán)后,遵循褚太后“一切遵照舊典”的辦法,像他的父親和伯父一樣,都是明君。
    可惜,大晉司馬家就是逃不脫明君必死的魔咒,四年之后,皇帝就病死了,年僅十九歲,史稱穆帝……
    穆帝已經(jīng)大婚,但是因身體不好,死的太早,皇后沒有懷孕,這一脈就絕嗣了,連個繼承人都沒櫻
    怎么辦?
    按照兄死弟繼的繼承規(guī)則,應(yīng)該由穆帝的弟弟繼承皇位。
    可是太后褚蒜子當(dāng)年只生了一個兒子,所以就要追溯到上一輩,太后和大臣把大伯子成帝的長子司馬丕立為皇帝。
    司馬丕已經(jīng)二十二歲了,論理,正是搞事業(yè)的時候,可是司馬丕的生母是身份低賤的周貴人,沒有受過嚴(yán)格的皇帝教育,稀里糊涂的當(dāng)一個閑散王爺,根本不懂治國,而且司馬丕日常沉迷于煉丹和嗑五石散,基本上腦子沒有清醒的時候,如何治國?
    大臣們沒得辦法,只好把在崇德宮養(yǎng)老的太后褚蒜子重新請出來,繼續(xù)當(dāng)攝政太后。
    兩次當(dāng)攝政太后,這是有史以來絕無僅有之事。褚蒜子上一次瀟灑轉(zhuǎn)身,干脆利落的放棄皇權(quán),所以大臣們選擇相信太后的能力,基本上把皇帝當(dāng)成一個符號,隨便他嗑五石散糟踐身體。
    司馬丕嗑了三年五石散,終于把自己給嗑死了。
    五石散會傷害男饒生育能力,司馬丕有皇后和嬪妃開枝散葉,但是皇后一直沒有懷孕,有個妃子生下一個皇子,但因先不足,還沒滿月就夭折了,這一脈也斷絕了子嗣。
    第二個皇帝也死了,因?yàn)樗抉R丕太過荒唐,大臣們給他取了個“哀”謚號,史稱哀帝。
    一回生,二回熟,褚太后和大臣們又把哀帝的弟弟司馬奕推到皇帝寶座上。
    司馬奕二十三歲,也是周貴人生的,也沒有受過嚴(yán)格的子教育,有了哀帝的前車之鑒,大臣有些發(fā)慌,覺得這個皇帝同樣不靠譜,所以明知司馬奕早就成人了,依然請求褚蒜子當(dāng)攝政太后。
    就這樣,四十一歲的褚蒜子第三次當(dāng)攝政太后。
    司馬奕是個平庸的皇帝,沒有才華,但也沒有亂來,像哥哥那樣亂嗑五石散,一切都聽太后褚蒜子。
    但是,司馬奕有個愛好——龍陽之癖,他喜歡男人。
    本來,作為一個皇帝,喜歡男人沒有任何問題,或者,這根本不是個問題。
    比如,長江以北的秦國皇帝苻堅(jiān)就男女通吃,將燕國的清河公主和弟弟司馬沖都納入后宮,姐弟兩個都是寵妃。
    但是,司馬奕是個傀儡皇帝啊,他是褚太后和大臣們手中的傀儡,手中無權(quán)。
    作為一個傀儡,就是要聽話,只要聽話就可以富貴一生。
    但是司馬奕很明顯不夠自覺,心想朝中的事情我不能決定,但我起碼可以決定后宮的事情吧!
    比如,我睡男人還是睡女人,太后和大臣總不能管到我床上去。
    當(dāng)然,要先留下子嗣,要不然會成為把柄的,所以司馬奕先睡女人,等兩個嬪妃為他生下三個皇子之后,司馬奕覺得自己完成了傳宗接代的任務(wù)了,就開始尋求“真愛”——他把男寵們接到后宮胡胡地。
    這首先引起了褚太后的不滿,后宮里除了太監(jiān),就是宮女嬪妃,襠下的那個東西若不切掉,萬一男寵招惹了嬪妃,穢亂宮廷怎么辦?
    若混淆皇室血脈,司馬家的血統(tǒng)不正,皇位就不正,這不僅僅是皇帝性取向的問題,而是關(guān)于江山社稷的穩(wěn)定。
    褚太后反復(fù)對司馬奕表示不滿,要他把男寵弄出后宮,否則后患無窮。
    司馬奕非不聽,一定要留下男寵陪著自己,他沒其他愛好,也沒有皇權(quán),男寵是他唯一的慰藉,他如何舍得?
    褚蒜子勸了幾次皆是無用,只得嘆道:“哀家管不了你了,你好自為之。”
    司馬奕露出這么大的把柄,朝中最有權(quán)勢的大臣桓溫牢牢把握住了,桓溫這幾年野心急劇膨脹,正好想找個一人練練手。
    司馬奕正好撞到了桓溫的槍口上。
    桓溫在民間散播謠言,皇帝陽痿,有龍陽之癖(推論就是皇帝其實(shí)是下面的那個),還把男寵帶在身邊廝混,為了鞏固皇位,繁衍子嗣,就要男寵們和嬪妃通奸,皇宮里三個皇子其實(shí)都是男寵的野種,并非皇室血脈。
    這個謠言誅心了,司馬奕百口莫辯,因?yàn)槟袑櫾诤髮m是事實(shí),質(zhì)疑三個皇子血脈是否純正的呼聲越來越高,桓溫乘機(jī)上書給攝政的太后褚蒜子,要求太后廢了皇帝,以防止將來皇位淪為外姓人之手。
    桓溫的上書乃是手下第一謀士謝安親自操刀完成的,字字珠璣,“……昏濁潰亂,動違禮度。有此三孽,莫知誰子。人倫道喪,丑聲遐布。既不可以奉守社稷,敬承宗廟,且昏孽并大,便欲建樹儲籓。誣罔祖宗,頌移皇基,是而可忍,孰不可懷! ”
    褚太后看到上書,心情很是復(fù)雜,嘆道:“哀家早就有所預(yù)測,沒想到桓溫來的那么快。”
    保證皇室血統(tǒng)純凈是褚太后的責(zé)任,但是皇宮里三個皇子的確是司馬奕的種——可是問題就是出在這里,司馬奕無法證明這三個兒子是他的兒子。
    因?yàn)樗抉R奕身邊一直有男寵,同樣的,男寵也無法證明這三個兒子絕對不是他的種。
    對此,褚太后心知肚明,司馬奕太平庸無能了,他根本不敢混淆皇室血脈。
    可是,褚太后同樣沒有證據(jù)來支持司馬奕。
    皇室血統(tǒng)容不得半點(diǎn)質(zhì)疑,否則,將來都是禍患。
    所以,褚太后無奈之下,只得在桓溫的上書上批復(fù)道:““哀家遭此百憂,感念生者與死者,心如刀割。”
    意思就是同意廢帝。
    褚太后點(diǎn)頭了,司馬奕被趕下臺,逐出皇宮,降為海西公——連王爵都不是,再也沒有人干涉他和男寵卿卿我我了。
    不過,從皇帝變成公爵,對司馬奕打擊太大了,他也沒心情和男寵談情愛,整日以酒消愁。
    桓溫對他不放心,派人試探他,褚太后請你回宮,要重新封你為皇帝,司馬奕狂喜,正要出門,被家人攔住,恐怕是計(jì),海西公若出門,就是死路。
    司馬奕終究是個平庸的人,退縮了,試都不敢試。桓溫這才放心,沒有殺他。
    司馬奕就這么因?yàn)槟袑櫠チ嘶饰唬墒谴髸x需要一個皇帝。
    立誰呢?
    這事褚太后了不算,只有手握幾乎大晉所有兵權(quán)的桓溫了才算。
    桓溫拋開所有年輕的司馬氏皇族,找到了輩分最高,年齡最大,而且是褚太后的長輩——會稽王司馬昱。
    褚太后四十八歲,而這位會稽王都五十二歲高齡了。
    桓溫執(zhí)意要立會稽王為皇帝,一來是為了避免在朝中頗有威信和影響力的太后褚蒜子繼續(xù)當(dāng)攝政太后。
    因?yàn)闀醵嘉迨q,具有政治經(jīng)驗(yàn),他不需要褚蒜子輔佐。
    二來就是以會稽王的年齡以及司馬家壽命短的規(guī)律,應(yīng)該活不長了,到時候桓溫會逼會稽王把皇位禪讓給自己。
    就這樣,大晉的皇位居然落到爺爺輩的會稽王頭上,褚蒜子這個侄兒媳婦再次退居崇德宮,閉門不出,不問政治了。
    司馬昱不想當(dāng)傀儡皇帝,但不得不當(dāng),終日戰(zhàn)戰(zhàn)兢兢過日子,本來就年老體弱,驀地泰山般的壓力襲來,司馬昱只當(dāng)了幾個月皇帝,身體就垮掉了。
    臨終前,司馬昱迫于桓溫的壓力,寫了傳位的詔書,傳位給太子司馬曜,并要桓溫當(dāng)攝政大臣,輔佐太子。
    這等于是給桓溫稱帝鋪路,所有梟雄,曹操,司馬懿,都是先從攝政大臣開始的。
    群臣勸道:“陛下萬萬不可!”
    司馬昱嘆道:“下之主,難道只能是司馬氏嗎?我們司馬家只是憑運(yùn)氣得了下。”
    “我們司馬家是靠著宣帝(司馬懿)和元帝(東晉開國皇帝司馬睿)得的下。”
    一個滿頭銀發(fā)的婦人在眾人簇?fù)碇伦哌M(jìn)來了,正是皇室血統(tǒng)最為純凈、輩分最高的清河公主,駙馬曹統(tǒng),還有太后褚蒜子都跟在她身后。
    已經(jīng)快七十歲的清河公主雙目依然有光,神采奕奕,和同樣銀發(fā)滿頭、仙人般的駙馬曹統(tǒng)站在一起,璧人成雙,好像兩人隨時可能駕鶴西去,成為神仙眷侶。
    清河公主將要桓溫當(dāng)攝政大臣的詔書撕碎,“陛下反正是要死的人了,死人還怕活人嗎?陛下將皇位傳給太子司馬曜,我們一定會保住皇帝,對抗桓溫。”
    司馬昱有些猶豫,他實(shí)在被桓溫的權(quán)勢嚇破膽了,所以當(dāng)了幾個月皇帝就嚇出病來,即將離開人世。
    司馬昱道:“如果不封桓溫為攝政大臣,他手握兵權(quán),惱羞成怒,會謀反的,到時候大晉沒有人能夠阻止他。如今強(qiáng)敵秦國當(dāng)前,大晉不能內(nèi)訌。”
    清河公主給司馬昱吃了一劑定心丸,“我的經(jīng)歷,想必你很清楚,八王之亂、永嘉之亂、王敦之亂、蘇峻之亂,我都熬過來了,什么樣的梟雄權(quán)臣沒見過?每一次我都笑到最后,這一次對付桓溫,也不例外,你要相信我,我們有辦法對付他。”
    有了清河公主的承諾,司馬昱這才松口,寫下遺詔,傳位給太子司馬曜,由于太子太年輕,由太后褚蒜子當(dāng)攝政太后,輔佐太子。
    司馬昱駕崩,桓溫滿心歡喜的等著自己封為攝政大臣,名正言順大權(quán)獨(dú)攬,卻等到了太后褚蒜子重新出山當(dāng)攝政太后的消息!
    而且,司馬昱在遺詔中要大司馬桓溫效仿諸葛亮和王導(dǎo)!
    諸葛亮和王導(dǎo)是什么人?都是當(dāng)了好幾屆的宰相,卻始終遵守宰相的本分,從來不沾染皇權(quán)、以德服饒賢臣。
    司馬昱臨死之前腰桿子終于硬了一次,用諸葛亮王導(dǎo)諷刺桓溫。
    桓溫暴怒,刺猬皮般的胡須一根根豎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