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六章 兵貴神速
,最快更新帝國風云 !
攻打巴拿馬運河的在作戰(zhàn)行動原本訂在四月底開始,最后卻推遲到了六月底。
主要就是,后勤保障嚴重不到位,讓顧祝同不得不一再推遲作戰(zhàn)行動,各項裝備工作直到六月初才基本就緒。
率先出動的,依然是艦隊。
六月二十一日,第31艦隊與第32艦隊進入了巴拿馬灣。
此時,第三艦隊的編制已經與之前不一樣了,原本隸屬于第31艦隊的三艘艦隊航母在年初回國進行大修,要到九月份才能歸隊,因此編入第31艦隊的是三艘嶄新的“白起”級艦隊航母。此外,第三艦隊還新增了兩支以艦隊航母為核心的戰(zhàn)斗艦隊,即第33艦隊與第34艦隊,而原本隸屬于第33艦隊的三艘小型航母全部編入了二線部隊,只是沒有編在登陸艦隊里面。
主要就是,顧祝同打算用這三艘小型航母承擔運送艦載機的任務。
在此之前的多場海戰(zhàn)中,〖中〗國艦隊都出現(xiàn)了損失的艦載機無法立即補上的問題。雖然在攻打夏威夷群島的戰(zhàn)斗中,這個問題并不明顯,即可以從附近島嶼的岸基航空兵那里獲得艦載機,但是到了夏威夷群島東面,特別是東太平洋上,最近的基地都在數(shù)千公里之外,因此根本不可能指望從岸基航空兵那里得到補充。
這樣一來,補充作戰(zhàn)損失的艦載機就成了一個大問題。
要知道。航母只是一座支持艦載機活動的平臺,其性質與機場類似,即航母本身沒有多大的戰(zhàn)斗力,真正的戰(zhàn)斗力是艦載航空兵。也就是說,如果航母沒有艦載機。那連一艘驅逐艦都比不上。
為此,顧祝同就不得不尋找專門負責運送艦載機的艦艇。
以往。在執(zhí)行遠程運輸?shù)臅r候,艦載機都是被拆散之后,由貨輪運送的。到了目的地之后再組裝起來。
問題是。在廣袤的大洋上,根本就沒有可以供船只停靠的地方。
更重要的是,在戰(zhàn)況激烈的時候,也不可能有多余的時間來組裝艦載機。
顯然,這種辦法在東太平洋上根本行不通。
這樣一來,就只能讓航母去運送艦載機,而這肯定不是艦隊航母,而是作戰(zhàn)效率不太高的小型航母。
更重要的是,小型航母能夠運載所有型號的艦載機。而且能讓這些艦載機直接飛往目的地,也就是需要補充的艦隊航母。原因很簡單,即便是笨重的魚雷攻擊機,在不攜帶彈藥與減少載油量的情況下,也可以從小型航母上起飛。因為最終要降落到艦隊航母上,所以不需要考慮小型航母能否回收這些艦載機。
正是如此,顧祝同才把三艘小型航母抽調了出來,準備用來往前線運送艦載機。
這個辦法,很快就得到了推廣。
到大戰(zhàn)結束的時候,〖中〗國海軍中。有將近三分之二的小型航母在執(zhí)行運輸任務,而且運送的不僅僅是艦載機,還包括其他各種各樣的武器裝備與作戰(zhàn)物資,特別是那些無法用普通船只運送的大型設備。比如攻打美國東海岸的時候,〖中〗國海軍就動用二十多艘小型航母,為前線部隊送去了上千輛重型坦克。如果用船只運送的話,至少需要動用近四十艘大型滾裝貨輪。
當然,此時在太平洋上,小型航母主要運送的就是艦載機。
兩支戰(zhàn)斗艦隊進入巴拿馬灣之后,首先攻擊了珍珠群島中的圣何塞島。
這座島嶼就在巴拿馬運河的南面,是珍珠群島中的第二大島,面積大到足夠容納數(shù)十萬軍隊,而且有幾處適合艦船臨時停泊的天然港灣。更重要的是,圣何塞島的地勢相對較為平臺,能夠在海濱修建機場。
此外,部署在圣何塞島上的戰(zhàn)斗機能夠到巴拿馬上空巡邏兩個小時以上。
也就是說,這要奪取了這座島嶼,艦隊的作戰(zhàn)負擔就將大大減輕,而且攻打巴拿馬的陸戰(zhàn)隊也能在此落腳。
轟炸行動持續(xù)了三天,登陸作戰(zhàn)行動在六月二十五日清晨開始。
對〖中〗國陸戰(zhàn)隊來說,這種奪取島嶼的登陸作戰(zhàn)可以說是駕輕就熟。
兩天之后,陸戰(zhàn)隊就在圣何塞島上站穩(wěn)了腳跟。
雖然在此之前,美軍已經加強了該島的防御部署,但是面對〖中〗國陸戰(zhàn)隊,美軍的抵抗根本沒有多少用。
主要就是,美軍在中美洲地區(qū)的兵力本來就嚴重不足。
此外,美國當局也沒有想到,中**隊會如此快的進軍巴拿馬。
前面已經提到,如果僅以攻打美國西海岸地區(qū)為目標,那么攻打巴拿馬的軍事意義并不明顯。
對此,美軍也有很清楚的認識。
結果就是,在美國高層看來,中**隊在攻打美國西海岸地區(qū)之前,沒有理由分兵攻打巴拿馬。
守備空虛,直接造成美軍難以在巴拿馬進行有效抵抗。
六月三十日,中**隊占領了圣何塞島。
最終,大約有三千名美軍官兵繳械投降。
讓〖中〗國陸戰(zhàn)隊官兵倍感驚訝的是,投降的美軍官兵中,年紀在四十歲以上的占到了百分之六十。
也就是說,守衛(wèi)該地的并不是美軍的精銳部隊。
通過審訊戰(zhàn)俘,中**隊還得到了更多的信息。
比如,在中**隊攻打圣何塞島之前,中美洲地區(qū)的美軍總兵力還不到十萬,而且分散部署在很多個地方,而駐扎在巴拿馬運河附近的美軍最多只有三萬,且大部分都是戰(zhàn)斗力不強的二線部隊。
說白了,這些美軍不是用來作戰(zhàn)的,而是用來對付當?shù)氐姆疵牢溲b組織。
顯然,顧祝同不會錯過如此好的機會。
七月一日,他就給前線作戰(zhàn)部隊下達了命令,要求務必在七月十日之前發(fā)起攻打巴拿馬的登陸作戰(zhàn)行動。
同時,他還給艦隊下達了一道命令,即全力支援陸戰(zhàn)隊。
七月四日,第33艦隊到達。
到此,部署在巴拿馬附近的戰(zhàn)斗艦隊已達三支,擁有九艘艦隊航母,艦載機的數(shù)量接近一千架。
這是個什么概念?
當時,美軍部署在中美洲地區(qū)的作戰(zhàn)飛機,總共也不到一千架,而部署在巴拿馬運河附近的只有四百架左右,且大多是性能落后的老式飛機。主要就是,中美洲地區(qū)一直在戰(zhàn)線的大后方,部署在該地的都是二線部隊。
七月二日,轟炸巴拿馬的作戰(zhàn)行動就開始了。
當天晚上,〖中〗國艦隊還排除戰(zhàn)艦,封鎖了巴拿馬運河的南口,并且對巴拿馬城進行了數(shù)個小時的高強度炮擊。
轟炸與炮擊持續(xù)了七天。
七月九日,在顧祝同規(guī)定的時限的最后一天,登陸巴拿馬的作戰(zhàn)行動開始。
雖然在此之前,美軍已經著手加強巴拿馬地區(qū)的防御部署,甚至從國內派來了一個師的精銳部隊,但是美軍依然錯誤判斷了中**隊的推進速度,認為中**隊既然攻占了圣何塞島,就應該等到島上的機場建好之后再攻打巴拿馬,因為這能極大幅度的降低艦隊的作戰(zhàn)負擔。
結果就是,美軍的防御準備依然很不充足。
戰(zhàn)斗打到第四天,〖中〗國陸戰(zhàn)隊就攻占了巴拿馬運河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即船閘段,且成功阻止美軍破壞船閘。
要知道,巴拿馬運河與蘇伊士運河有很大的不同,即巴拿馬運河有船閘。
主要就是,太平洋與大西洋的海平面有數(shù)米的落差,如果不建船閘的話,船只就無法安全通行。
顯然,如果美軍破壞了船閘,巴拿馬運河就將癱瘓。
所幸的是,美軍根本沒有來得及破壞船閘。
當然,船閘也沒有那么好破壞,不是安裝幾枚定時炸彈就能炸毀的。要破壞船閘,就必須破壞船閘的主體結構,特別是承力結構,使之無法修復。如果只是炸掉了閘門、或者是破壞了轉軸,都有多大的意義,因為這很容易修復。顯然,要破壞船閘的主體結構,就得進行工程爆破,而這是一項很大的工程。
打到七月底,整個巴拿馬運河都被中**隊控制了。
到了八月初,中**隊還攻占了運河北端的科隆港。
當時,率先到達科隆港的,也是〖中〗國陸戰(zhàn)隊中第一支來到大西洋岸邊的作戰(zhàn)部隊。
能夠如此迅速的攻占巴拿馬運河,關鍵只有一點,即兵貴神速。
最初,顧祝同決定攻打圣何塞島,確實是想在該島上修建機場,然后讓岸基航空兵承擔主要的作戰(zhàn)任務,從而能夠把艦隊撤出來,至少能夠撤走一支戰(zhàn)斗艦隊,避免在這里浪費戰(zhàn)斗力。
果真如此的話,中**隊就不可能在七月底攻占巴拿馬運河。
要知道,美軍將因此獲得足夠多的時間加強防御部署,甚至能夠向巴拿馬增派好幾個師的作戰(zhàn)部隊。
顯然,打成這樣的話,中**隊就算攻占了巴拿馬,得到的也是一條無法使用的運河。
順利攻占巴拿馬,可以說為攻打美國本土、進軍美洲大陸開了個好頭。
當然,這場戰(zhàn)斗也讓顧祝同看清了一點。這就是,美軍的戰(zhàn)斗力已經大不如前,而導致美軍戰(zhàn)斗力下降的主要因素是美軍官兵缺乏斗志,以及太多的新兵加入之后,嚴重降低了官兵隊伍的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