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立場
,最快更新帝國風云 !
從影響上講,奇襲神戶港遠遠越過了久賀島海戰(zhàn)。
要知道,僅僅幾年之后,〖日〗本海軍幾乎以同樣的方式偷襲了〖中〗國海軍母港,并且由此引發(fā)了曠日持久的太平洋戰(zhàn)爭,也因此把另外一個超級大國拉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最終在戰(zhàn)爭中輸?shù)袅艘磺小?br/>
在海軍發(fā)展上,奇襲神戶港更加證明了航母的強大攻擊力。
雖然〖日〗本海軍并沒承認“加賀”號航母與“伊勢”號戰(zhàn)列艦被擊沉,認為如果在廣闊的海洋上,這兩艘戰(zhàn)艦肯定不會被擊沉,但是不久之后,〖日〗本政府就批準了“蒼龍”級航母的建造項目,〖日〗本海軍開始建造第一種艦隊航母。隨后,〖日〗本海軍又設(shè)計建造了“瑞鶴”級等多種艦隊航母。
顯然,就算〖日〗本海軍依然不重視航母,也知道沒有航母打不贏下一場海戰(zhàn)。
當然,在戰(zhàn)術(shù)上,奇襲神戶港給航母找到了一個全新的用途,并且證明了艦載攻擊機攜帶魚雷具有足夠的攻擊能力。
此后,類似的場暴上演了好幾次。
只是,最受影響的,還是這場正在進行的戰(zhàn)爭。
雖然〖日〗本當局并沒承認失去了打贏朝鮮半島戰(zhàn)爭的全部本錢,但是在四月四日,〖日〗本受次通過美國與德意志第二帝國,向〖中〗國發(fā)出了停戰(zhàn)信號,提出中日雙方立即沿現(xiàn)在的軍事分界線停火。
這一天,馮承乾已經(jīng)回到北京。
“你覺得,現(xiàn)在停火合適嗎?”吳鐵生說這句話的時候,在觀察馮承乾的神色變化。
“關(guān)鍵是,〖日〗本有沒有誠意。”馮承乾笑了笑,說道“老吳,你用不著擔心我,沒打出個結(jié)果來,我不會讓你停戰(zhàn)。”
“我不是這個意思,其實我的想法與你差不多。”
“是嗎?”
“雖然〖日〗本主動提出停火,但是沒有半點誠意。”吳鐵生稍微停頓了一下,說道“現(xiàn)在我們掌握著主動權(quán),而〖日〗本已經(jīng)喪失制海權(quán),不但無法向朝鮮增兵,甚至難以為朝鮮的日軍提供軍事物資。只要打下去,要不了多久,我們就能控制整個朝鮮半島,斬斷〖日〗本伸向亞洲大陸的觸角。在這種條件下,〖日〗本提出按軍事分界線停火,擺明了就沒有真正想過要與我們停火,這只是緩兵之計。”“你說得沒錯,關(guān)鍵是,〖日〗本為什么要使緩兵之計?”“這……”
“正像我在戰(zhàn)爭爆發(fā)前說的,這場戰(zhàn)爭的關(guān)鍵在海上。只要我們打贏了海戰(zhàn),就肯定能夠打贏這場戰(zhàn)爭。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打贏了海戰(zhàn),那么勝利就是唾手可得了。〖日〗本當局肯定明白這一點,沒有制海權(quán),〖日〗本不可能在朝鮮半島上取勝,甚至連本土安全都保證不了。如果沒有辦法奪回制海權(quán),〖日〗本就應(yīng)該直接向我們投降,而且是在朝鮮日軍還沒有完全戰(zhàn)敗的情況下向我們投降,從而獲得更好的談判機會。問題是,〖日〗本沒有投降,只是提出停火,那么〖日〗本當局有什么辦法來挽回敗局呢?”
“也許,〖日〗本希望歐美列強出面干預(yù)。”
“果真如此,那〖日〗本當局就打錯算盤了。”
“為什么?”
馮承乾笑了笑,說道:“幾年前,〖日〗本還把美國當成最大的潛在對手,〖日〗本海軍的建設(shè)方向一直是抗衡美國海軍,阻止美國在西太平洋擴張。此外,大戰(zhàn)之后,〖日〗本已經(jīng)與英國解除了同盟條約,英國也基本上撤離了西太平洋地區(qū)。可以說,這場戰(zhàn)爭與歐美列強幾乎沒有關(guān)系。
再說了,我們跟德意志第二帝國的關(guān)系擺在這里,只要德意志第二帝國保持中立,不偏袒〖日〗本,美國、英國、法國等強國就不會貿(mào)然介入這場戰(zhàn)爭。也許,到最后,歐美列強會出面,但絕對不是現(xiàn)在。”
“為什么歐美列強會在鼻后介入?,…
“別忘了,不管誰打贏了,都將決定西太平洋的戰(zhàn)略格局。歐美列強不希望看到〖日〗本發(fā)展壯大,同樣也不希望看到我們獨霸東方。更重要的是,經(jīng)過這些年的建設(shè),我們的根基比〖日〗本雄厚得多。可以說,只要我們成為了東方的霸主,那么遲早會為了成為世界霸主而挑戰(zhàn)歐美列強。別的不說,只要我們的勢力足夠強大了,恐怕連德意志第二帝國都會把我們視為潛在的敵人。”
“這……”
“當然,那是非常久遠的事情了。、,
“至少就目前看來,歐美列強不會為〖日〗本火中取栗。”馮承乾點了點頭,說道:“我們不用理會〖日〗本的停火請求,但是必須把握好分寸,在外交上不留把柄。,…
“問題是,該怎么做?”“給予正面回答,但是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讓〖日〗本從朝鮮撤軍。”
“這”吳鐵生遲疑了一下,說道“恐怕辦不到。”
馮承乾笑了笑,說道:“我也不指望日軍在彈盡糧絕之前離開朝鮮,但是我們必須表明立場,提出我們的要求。”吳鐵生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說道:“你的意思是,只要〖日〗本不肯答應(yīng)我們的要求,我們就不接受停火。、,
“正是如此,反正我們不能什么都不做,對吧。”
兩人說好后,吳鐵生就去找到外長周仁康,讓他對美國與德意志第二帝國轉(zhuǎn)交的停火請求做出正面答復(fù)。
當時,〖中〗國對停火提出了兩個要求。一是日軍必須全部撤離朝鮮,給予朝鮮王國正式的獨立地位。二是〖日〗本放棄篡奪的琉球王國,回去琉球王國的獨立地位,并且承認〖中〗國是琉球王國的保護國。
前者是馮承乾提出來的,面后者是周仁康加進去的。
必須承認,周仁康是個很有頭腦、也很有戰(zhàn)略眼光的外交家。在他提出讓〖日〗本放棄琉球群島之后,立即得到了馮承乾的支持。原因很簡單,如果琉球群島一直在〖日〗本控制之中,〖中〗國海軍就得呆在東海里面,很難在戰(zhàn)時順利進出西太平洋,也就沒有與〖日〗本海軍、甚至是美國海軍抗衡的基礎(chǔ)。
顯然,〖日〗本不可能接受這樣的要求。
當時,〖日〗本當局只通過德意志第二帝國,向〖中〗國表示,愿意與〖中〗國共同管理、或者是分界管理朝鮮。
四月八日,周仁康以朝鮮王國為不可分割的主權(quán)國家為由,拒絕了〖日〗本的提議。
戰(zhàn)火沒有熄滅,而且愈發(fā)兇猛。
四月十日,〖中〗國軍隊攻占了平壤南面,具有關(guān)鍵戰(zhàn)略價值的開城,打開了前往朝鮮首都漢城的門戶。
同一天,〖中〗國海軍在對馬海峽攔截了一支前往朝鮮的〖日〗本船隊,擊沉與俘獲〖日〗本船只八艘,斃傷俘〖日〗本官兵與船員上千人,還繳獲了上萬噸軍事物資。當時,由“古鷹”號等四艘重巡洋艦為主的〖日〗本艦隊就在一百多公里外。迫于〖中〗國海軍主力艦的威脅,〖日〗本艦隊并沒前來交戰(zhàn)。
四月十二日,周仁康采取主動,提出朝鮮的日軍必須無條件投降。
可惜的是,〖日〗本當局拒絕了這個要求,而且朝鮮日軍也沒有打算向〖中〗國軍隊投降。
十三日,馮承乾簽署了封鎖〖日〗本本土的作戰(zhàn)命令,派出了〖中〗國海軍僅有的八艘潛艇,隨后〖中〗國公布了封鎖海域的范圍。
名義上,所有前往〖日〗本的船只都要接受檢查,而離開〖日〗本的船只則要事先通報。
只是,介于歐美列強沒有與〖日〗本斷交,所以封鎖并不嚴密,僅是一種象征,即〖中〗國海軍擁有封鎖〖日〗本的能力。
事實上,當時〖中〗國海軍只有八艘潛艇,而且其中六艘是只能在近海活動的小型潛艇。
六艘小型潛艇是德意志第二帝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贈送給〖中〗國海軍的,而那兩艘排水量有一千二百噸,能到遠洋活動的潛艇,則德意志第二帝國在戰(zhàn)后處理過剩軍事物資的時候由〖中〗國海軍huā低價錢買來的。
大概是一戰(zhàn)的經(jīng)驗,馮承乾并不怎么重視潛艇。
要知道,德意志第二帝國打贏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靠的不是潛艇,
而是以戰(zhàn)列艦為核心的主力艦隊。
只是,這八艘潛艇很快就證明了其存在的價值。
四月十六日,一艘在九州島西南海域活動的小型潛艇開創(chuàng)了這次戰(zhàn)爭中,〖中〗國海軍潛艇部隊的第一個戰(zhàn)果,用兩條魚雷擊沉了〖日〗本海軍的一艘輕巡洋艦,還擊傷了另外一艘〖日〗本海軍的戰(zhàn)艦。
僅僅一天之后,一艘經(jīng)大隅海峽進入西太平洋的潛艇在土佐灣附近伏擊了一支從高知前往大阪的船隊,用魚雷擊沉了其中的三艘民船,并且在上浮之后用甲板炮擊沉了另外一艘民船。
這兩次伏擊戰(zhàn),充分證明潛艇是一種可怕的海戰(zhàn)利器。
此后,〖日〗本海軍的小型艦艇就很少出港了,而〖日〗本的國內(nèi)航線也全部轉(zhuǎn)移到內(nèi)海,民船沒再進入西太平洋。
更長遠的影響是,馮承乾終于認識到,合理使用潛艇,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從某種意義上講,正是這兩次伏擊戰(zhàn),為〖中〗國海軍發(fā)展?jié)撏峁┝死碚摶A(chǔ),也為潛艇部隊的大發(fā)展提供了幫助。
要知道,雖然當時〖中〗國還不具備建造主力艦的能力,但是只要得到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幫助,建造潛艇肯定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