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佛跳墻雖敗猶榮
第四道比試菜品,是湯菜。
說道湯菜,不得不說一道很有名的菜。這道菜,經(jīng)常被人提起。就算是小說或影視劇里,也常將此菜掛在嘴邊。
那就是!
佛跳墻!
佛跳墻又名福壽全。有人賦詩云:“壇啟葷香飄四鄰,佛聞棄禪跳墻來。”
此菜因此得名。
黃海做的佛跳墻肯定和普通的佛跳墻不同,以海鮮為主。高湯為底,再配上海鮮湯,又是極品的湯上湯。
吳龍的菜名叫白玉觀音。
將高湯與海鮮同煮,再用雞肉蓉和豬肉蓉澄澈濃湯,再用紗布把高湯變成清湯。
同樣也是湯上湯。
這與黃虎做開水白菜時(shí)的清高湯類似。兩人的差別是配料和配比。
得到清高湯后不停火,用微火煨住。
煎魚,下一半清高湯,將魚燒制成白色魚湯。
主持人看到吳龍準(zhǔn)備的菜里有豆腐,猜測吳龍要用豆腐雕觀音,稱白玉觀音。他問評委:
“吳師傅這樣做,是擔(dān)心高湯的顏色影響到豆腐的白色嗎?”
評委點(diǎn)頭:
“應(yīng)該是這樣。高湯雖然澄澈過,但還是有點(diǎn)顏色的。如果直接煨豆腐,很有可能令白色的豆腐泛黃,不能稱之為白玉。”
就見吳龍把一塊豆腐放入盛有水的玻璃缸中,一手托著豆腐,一手拿刀在水里雕豆腐。
果然是用豆腐雕觀音。
鏡頭里,只見吳龍的刀圍著豆腐快速劃來劃去,水流沖擊下,劃開的豆腐被水流帶走。
一分鐘后,大家看到一尊用豆腐雕刻而成的豆腐出現(xiàn)在吳龍掌中。
同樣的手法,雕出六朵白蓮。
將豆腐觀音和豆腐蓮花放入盛有白色魚湯的瓦罐中微火煨,雙手按在瓦罐上運(yùn)功。
“哇,吳師傅的手不怕燙嗎?”主持人說道:“各位評委,吳師傅這是在做什么?”
內(nèi)地評委猜測:“應(yīng)該是用內(nèi)功,將湯上魚湯逼入豆腐中。”
其他兩位評委同意。
黃虎進(jìn)入最后的佛跳墻熬燉。他沒有像普通做法那樣,將瓦罐直接架在火上煲,而是在灶上架大鐵鍋,大鐵鍋上放水,把瓦罐放在水里燉。
他用內(nèi)功加大火勢,一大鐵鍋水被他用四分多鐘燒干。
內(nèi)地評委點(diǎn)頭:
“這才是真正烹飪佛跳墻的方法。但凡直接將瓦罐放在火上煲的,都不正宗。”
港島評委認(rèn)同。
“不錯(cuò)。水沸騰的溫度,永遠(yuǎn)都是一百度。也就是說,這樣的方法,能保證溫度恒定。”
濠江評委解釋:
“這樣的方法,原本應(yīng)該要燉七七四十九小時(shí),佛跳墻方可出爐。可黃師傅用上了內(nèi)功,將時(shí)間濃縮到四分十九秒。高手,實(shí)在是高手!”
港島評委看向吳龍,皺眉道:
“吳師傅用的也是高湯加海鮮二次熬制的湯上湯。只是他配的是豆腐。豆腐本身無味,吸收湯上湯后也只是豆腐好吃,對湯沒有改善和增色。”
“黃師傅的佛跳墻不同,食材豐富多樣,再配上高湯,恐怕要比吳師傅的白玉觀音要略勝一籌。”
兩樣菜做好,評委先吃佛跳墻。
打開蓋,香氣沖罐而出。
“好香啊!”評委同聲驚呼。
香氣彌漫整個(gè)賽場。
主持人也驚叫:“哇,好香啊!”
“這是超級無敵海景佛跳墻!”黃虎得意說道。
三位評委被香氣勾起食欲,迫不及待地舀湯喝。佛跳墻最重要的就是這一口湯。
“好!”
“好湯!”
“湯中之王!”
三位評委的評價(jià),讓黃虎感覺自己終于可以揚(yáng)眉吐氣。湯中之王的評語都說出來,不贏說不過去。
“這海鮮湯上湯,鮮上加鮮,味上升味!”
“味道醇正,濃而不滯,膠而不膩!”
“九種極品食材相互融合,生出九九八十一種變化。不但味道層次豐富多彩,而且自然而然,不會讓人感覺突兀。不愧為超級無敵海景佛跳墻!”
“海參Q彈!”
“鮑魚味美!”
大贊完黃虎的佛跳墻,三位評委開始嘗吳龍的白玉觀音。
“從形與色上說,吳師傅的白玉觀音要?jiǎng)冱S師傅的佛跳墻。”
“雕功精細(xì),觀音和蓮花雕刻得惟妙惟肖。真是清湯白水如道場,南海觀音顯慈悲。”
“香字上,單獨(dú)論,比不過黃師傅的佛跳墻。但是與這雕刻配合,此香此景,卻又很應(yīng)景、配合得當(dāng),佛與禪,香而不濃。讓人入眼就聯(lián)想到南海觀音渡海而來。”
“應(yīng)該是吳師傅的雕功起了很大作用,讓人見豆腐如見觀音。從色香二字上說,白玉觀音勝佛跳墻。”
黃虎臉色微變。好在還是自信佛跳墻的味道,比豆腐湯的味道要強(qiáng)。
三位評委舀湯喝。
“咦?”
“為何竟與佛跳墻的湯不分上下?”
“確實(shí)不分上下。”
“不可能!”黃虎上去舀白玉觀音的湯喝。
喝完,又舀了自己的佛跳墻湯。
“為什么!”黃虎不服:“用料沒我好、沒我多,為什么能和我的湯一樣好喝!”
“我想,因?yàn)槭桥浔取!眱?nèi)地評委說道。
港島評委點(diǎn)頭:“其實(shí)在吃灌湯黃魚時(shí),也是用的這個(gè)高湯底。沒加海鮮二次湯上湯時(shí),已是極品湯。”
濠江評委道:
“湯一樣,色香二字吳師傅的白玉觀音略勝一籌。可是讓我投票給吳師傅,我又有點(diǎn)不甘心。因?yàn)檫@道菜比試,比的是湯。吳師傅若以刀功勝出,有點(diǎn)勝之不武之意。”
內(nèi)地評委點(diǎn)頭認(rèn)同這個(gè)說法。
“我也有同感。單論香,白玉觀音是比不過佛跳墻的。只是與色配合,才因意境契合而勝出。這對此道菜的比試以品湯獲勝來說,有點(diǎn)不太讓人甘心信服。”
吳龍開口說道:
“不如你們再喝一次,這一次,就著豆腐喝。或把豆腐搗碎一起喝。”
三位評委眼睛一亮,似乎想到什么,按吳龍說的,三人在舀湯時(shí),同時(shí)舀了一朵蓮花豆腐。
觀音太逼真了,讓人不敢褻瀆。
湯和豆腐入嘴,豆腐碎,里面的汁出來混合湯,立即涌出一種不一樣的鮮味。
“好湯!”
“神湯!”
“仙湯!”
“我不信!”黃虎舀湯和豆腐蓮花一起吃。
果然,豆腐咬破后,與湯混合,立即生出另外一種鮮味。
“為什么!”黃虎實(shí)在搞不明白。
內(nèi)地評委道:“我有點(diǎn)明白了。魚頭豆腐湯本身就是一道好湯,更何況用湯上湯煨制的魚頭豆腐湯。這融合了豆味的湯上魚湯,與湯上湯混合,這個(gè)過程直接在味蕾中形成,所以才會生出這樣一種感覺。”
“黃師傅,很遺憾,這道菜的比試,你雖敗猶榮。”
“我也投吳師傅的白玉觀音一票。”
“對不起,黃師傅。你自己也嘗了,確實(shí)生出了變化。”
主持人感嘆:
“黃師傅的超級無敵海景佛跳墻雖說是湯中之王,但吳師傅的白玉觀音卻是神仙之湯,非凡間之食。可惜,可惜,真是讓人有種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