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第41章
,望春山 !
41
這一日, 因?yàn)楸〈荷疆?dāng)了捕快的事,在定波縣里引起了無數(shù)小震動。
而第一天當(dāng)公差,也讓薄春山覺得十分新奇, 他頗有一種樂不思蜀的感覺。
與此同時,西井巷里在議論薄家兒子當(dāng)了捕快的同時, 也有人在議論顧家退親的事。
據(jù)說顧家和小齊秀才退親了?
因此事實(shí)在匪夷所思, 說者猶豫, 聽者也猶豫, 也就形成了一種情況——大家都不敢在面上大肆宣揚(yáng),而都是神神秘秘鬼鬼祟祟悄悄議論兩句,以至于后來傳得人盡皆知,顧家人反而成了最后一個知道的。
另一頭,薄春山終于瞅著顧玉汝出門去顧大伯家的時候,與她私下里見上了面。
“顧玉汝,你覺得我這身行頭怎樣?”
顧玉汝板著臉, 看了他一眼。
“你別跟我走在一處,不知道的還以為我犯了什么事。”
薄春山一愣,實(shí)在沒想到她是這么個反應(yīng)。
可能他表情太呆, 顧玉汝沒忍不住笑了。
“你是怎么想著要去當(dāng)捕快的?”
此時, 薄春山也意識到她在故意捉弄自己,從來只有他捉弄她的份兒, 沒想到今天反了過來。
他先笑,又道:“你不覺得當(dāng)捕快其實(shí)挺威風(fēng)的?”
顧玉汝上下打量他一陣,點(diǎn)點(diǎn)頭。
“確實(shí)挺威風(fēng)。”
一聽這話,薄春山更是得意,若有尾巴,估計已經(jīng)舉上了天。
他煞有其事地圍著顧玉汝走了兩個半圈, 讓她可以完整地欣賞到自己的英姿,之后才撣撣衣袖,淡淡然地道:“你覺得威風(fēng)就行。至于我為何想去當(dāng)捕快,不是你說讓我去找個正經(jīng)行當(dāng)做,你可別瞧不起捕快,雖然每個月沒多少銀子,但我很快就能升捕頭,等升了捕頭,說不定哪天就能混個典史當(dāng)當(dāng)。”
他現(xiàn)學(xué)現(xiàn)賣,把劉成說的一些關(guān)于衙門內(nèi)部的事情大致說了一些,其中著重點(diǎn)了典史那個位置。
大意就是在說,你等著吧,別看我現(xiàn)在是個捕快,以后還指不定在哪兒。
顧玉汝眼含驚奇。
這廝竟然知道典史,還知道上進(jìn)往上爬?
可同時,她心里一動,想起一直惦記在心的那場事。
至今,她都不知道那場寇亂到底是從何而來,又是為何而來,甚至連具體的時間都記不太清,只記得一個大概時間。
這也就造成了,她現(xiàn)在根本沒辦法做什么。
其實(shí)顧玉汝想過,要不干脆勸家人離開定波,可故土難離,沒有一個正當(dāng)?shù)睦碛桑锸墙^不會同意的。
而且據(jù)顧玉汝所知,這場寇亂并不只是襲擊了定波一城,而是明州府附近許多城池,甚至明州府城都遭了殃。
也就是說,除非她能說服家人舉家北遷,不然就算離開定波,也不一定能躲過。
既然放棄了離開定波的想法,唯一剩下的就只有到時候自救了。
本來顧玉汝打算的是,讓家人在家里挖個地窖,等事發(fā)就躲在地窖里藏起來,如今薄春山當(dāng)上捕快,還說自己以后說不定能混個捕頭典史,這讓顧玉汝多了很多聯(lián)想。
首先,地方縣衙是有保護(hù)當(dāng)?shù)氐穆氊?zé)的。
前世顧玉汝也不知為何,反正縣衙并沒有形成有效的抗擊,反而據(jù)說死了不少人,連縣太爺都被斬殺當(dāng)場,因此定波城破這事最后不了了之,因?yàn)槌⒁呀?jīng)沒人可以追究了。
如果薄春山真能做到他說的那個地步,哪怕做不上典史,只是個捕頭,再經(jīng)由她的提醒,是不是就意味著有很大可能會改寫前世的定波縣城破的慘劇?
畢竟身在衙門,才能好辦事。
哪怕不能阻擋城破,是時他們自救也便宜許多。
“我沒瞧不上捕快,我覺得這差事很好、極好。”
為了強(qiáng)調(diào),她特意說了兩個好字。
“真的?”
顧玉汝點(diǎn)點(diǎn)頭。
薄春山面上不顯,心里卻松了口氣。
“那你說我要是去找你爹提親,你爹會同意?對了,我聽說你家和齊家退親了?”
顧玉汝一愣:“你是聽誰說的?”
這件事可以說很隱秘了,顧家并沒有張揚(yáng),齊家那邊不用說,估計也就齊顧兩家人知道。
她娘這兩天還在猶豫要不要對外透露,她倒覺得透露不透露無所謂,反正總有一天會被人知道,可薄春山怎會知道?難道他真有千里眼順風(fēng)耳?
是呀,他是怎么知道的?
此時,薄春山也意識到不對。
“顧玉汝,我說我是走在巷子里,聽那些長舌婦嚼舌根聽來的,你信不?”
“我為何不信?”
這種事薄春山?jīng)]必要騙她。
“不過她們是怎么知道的?我聽她們說得煞有其事,也沒放在心上,因?yàn)橹拔揖椭滥慵铱赡芤R家退親,可那些人是怎么知道的?”
你望我,我望你,兩人都沒有答案。
因?yàn)檫@事,顧玉汝去顧大伯家做事時,不免就帶了些心事。
趙氏將她叫到一旁,安慰她道:“你家既然決定要退親,大娘也不好說什么,只要你跟你爹娘想好了就成。親退了就退了,你也不要放在心上,等大娘哪天給你堂哥托個信,讓他也幫你謀劃謀劃,定能找到一個比齊家秀才更好的夫婿。”
像定波縣這種小地方的人,總覺得府城的什么都比縣城好,包括在府城做事的人也比在縣城做事的人有出息。顧大伯的獨(dú)子顧晨在明州府給人做賬房,據(jù)說東家生意做得很大,趙氏才有這么一說。
“大娘,我沒有因?yàn)檫@事發(fā)愁。”
“不管是不是,總之你是個聰慧通透的孩子,以后的日子絕對不會過得比別人差。”
說是這么說,趙氏心里卻有些擔(dān)憂。
到底顧玉汝不小了,十六歲的大姑娘,按理說這般年紀(jì)正值婚配的好時候,可突然退了親,再說親需要時間,挑選對象也需要時間。
且定波這種地方,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真正適齡又合適的人選可不多,趙氏就怕這么一拖下來,耽誤了顧玉汝,這也是她為何會提到讓兒子顧晨幫忙謀劃的主要原因。
與此同時,齊家正鬧得一片不可開交。
齊永寧的箱子已經(jīng)裝好了。
他的行李不多,不過幾件衣裳和幾本書,他打算搬去浩然學(xué)館住一陣子。
陳夫子是他的開蒙之師,浩然學(xué)館后面有個不大的院子,環(huán)境清幽,最是適合讀書不過。他早就跟陳夫子說好了,回家收拾行李時,顧家人才知道。
齊柔眼中含著淚道:“哥,你真要搬出去住?你還在生娘的氣?你為了顧家那群人和娘置氣,你是鬼迷了心竅嗎?那顧家大女兒就那么好?”
齊柔今年十三,正值豆蔻年華,已經(jīng)有了少女的雛形,也是個小美人兒胚子。
宋氏見兒子回來讓書童收拾行李,心里就慌了,她不好出面,就讓女兒來阻。誰知齊柔早就因最近家里發(fā)生的這些事對顧家生了怨,一張口嘴里自然沒什么好話。
“誰教你說的這些話!”齊永寧皺起眉,“我搬去浩然學(xué)館,和顧家沒什么關(guān)系,只是那里讀書安靜。”
“誰也沒教我,哥你是不是因?yàn)槲夷昙o(jì)小,就覺得我什么都不懂?顧玉汝就是個狐媚子,勾了哥你所有的魂,她還是個災(zāi)星,不然也不會把表姐姨母害成那樣!”
可能那晚顧玉汝說的話實(shí)在讓齊永寧震驚,此時聽到妹妹說的這些話,齊永寧反而沒那么生氣。
他只是自嘲地在想,她果然說的沒錯。
見平安已經(jīng)把所有東西收拾好,齊永寧想了想,轉(zhuǎn)過身來道:“柔兒,你今年也十三了,是個大姑娘,有時不要總是聽別人說,而是要自己看,自己想,什么是對,什么是錯。”
“我要去看什么,想什么?”
齊柔哭道:“我就看到了咱家因?yàn)轭櫦业氖卖[得一片不可開交,爹和娘一直慪氣,娘一直悶悶不樂,動不動就哭,就連哥你也一直給娘臉色,回來也不跟家里人多說一句話,如今還要搬出去住。”
齊柔確實(shí)也說得沒錯,她不是顧家人,沒辦法設(shè)身處地,她就覺得都是因?yàn)轭櫦业氖伦尲依镆黄髞y,她會埋怨也沒錯。
那到底是誰錯了呢?
“永寧,你真要搬出去住?”
門外,宋氏捏著帕子站在那里,面色一片慘白。
她眼中含淚,甚至有些搖搖欲墜,全靠榮婆子在一旁撐著她才能站穩(wěn)。
“兒子不是要搬出去住,只是想找個安靜的地方看書,馬上八月秋闈,也沒多少時日了,兒子想找個安靜的地方備考一陣再去臨安。”
“你覺得家里不安靜?”
其實(shí)此時齊永寧的忍耐已經(jīng)到了極限,是因?yàn)辇R柔是他親妹妹,又年紀(jì)還小,他才耐著性子講道理與她聽。可他娘這陣子,要么抱怨要么埋怨要么就是哭,他從一開始還會耐著性子默默聽,到現(xiàn)在完全不耐。
“平安,把東西送到車上去。”
邊上,叫平安的書童一愣,忙去抱箱子。
齊永寧沒再去看宋氏。
“娘,我先走了,有空我會回來的,反正也離得不遠(yuǎn)。”
宋氏就這么眼睜睜看著兒子帶著書童走了。
她想去叫,想去喊,全靠榮婆子在一旁死死拉住她。
“太太,少爺說的沒錯,現(xiàn)在什么都沒有少爺秋闈重要,如今家里這樣,不如讓他去外頭安心讀書。”
“他是在要我的命,要我的命啊!”
宋氏一直看著齊永寧的背影消失后,才凄厲哭道:“我上輩子到底是造了什么孽,竟讓我碰到這樣一家人,老的要人命,小的這個也要人命,我要是早知道會這樣,當(dāng)初絕不會讓老爺與顧家結(jié)親!就這么一家人,把我的家攪得七零八落,我到底是怎么欠他們的了!”
沒人能回答她。
而齊永寧是不在,若是他在,肯定又會自嘲的想,果然又被她說中了。
其實(shí)不是顧玉汝料事如神,不過是人性本就如此。
薄家這一天可是熱鬧極了。
突然一下子,平日連話都不跟邱氏說的人,竟接二連三佯裝見她在院子里與她搭腔,話里話外之音都是薄春山怎么當(dāng)上捕快的。
這事之前中午時,邱氏也跟兒子商量過,對外托詞就是認(rèn)識縣衙里一個什么人,此人極為賞識薄春山,就讓他進(jìn)了縣衙做捕快。
反正往含糊里說,至于剩下的讓人去想去,于是就被人理解成——別看薄家那小子是個混子,混子也認(rèn)識個把有背景的人。
這不,人家就進(jìn)了縣衙吃上公糧了。
對于普通百姓來說,能吃上公糧的,就是有大本事、大出息。
西井巷的人別提多羨慕了,就算當(dāng)著邱氏的面不好表露出來,等走過去了,和別人私下里議論起來,都是又羨慕又酸氣。
同時,又因?yàn)檎f嘴的人多,你一句我一句的,邱氏也聽說了顧家和齊家退親之事。
“顧家竟然被齊家退親了?這不會是真的吧?”
邱氏滿臉震驚之色。
她想的倒不是別的,而是在想跟自己兒子有沒有關(guān)系?當(dāng)然這么想,可能有點(diǎn)不要臉了,可這連著好幾件事加起來,實(shí)在容不得她不多想。
“誰知道呢,聽說是從胡大娘嘴里傳出來的,你是知道她這個人,三分事,能給你說成十分,還不知真假。不過這種事,她肯定也不敢亂說,肯定是有這么個事,她才敢對別人說,畢竟顧家和胡家是鄰居,也許真知道一些旁人不知道的事。”田家兒媳婦陳氏道。
作者有話要說:明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