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第122章
,望春山 !
122
等兩人胡鬧一通出來, 飯已經(jīng)做好了,兩人都換了身衣裳。
孫氏回去了一趟,再來時身邊跟著顧明, 倒也沒注意這個。可田丫注意到了, 這三年時間她也長成了大姑娘,不像以前那樣黑黑瘦瘦的,人長白了,也吃胖了。
長大了, 就知道害羞。
見田丫不敢直視自己的眼睛,顧玉汝心里也又是赧然,又是暗啐都是那廝太不正經(jīng)害的。
不提這些。
翁婿倆照例是喝酒, 也不會多喝,只是小酌, 同時說一說最近發(fā)生的事情。
飯罷, 孫氏和顧明回去了。
田丫收拾殘局,顧玉汝則燒水給八斤洗澡。
母女兩人一同洗。
洗完, 薄春山去收拾浴間。
等他再回來時, 就見媳婦睡在里頭,女兒睡在中間, 八斤似乎渾然忘了之前還說要自己睡的事,正在讓娘給她講故事。
見爹來了, 她還拍了拍身邊的空位, 道:“爹, 快來睡。”
也是薄春山當時沒答應她,不過薄春山知道,就算答應這丫頭了,她到時候也會反悔。按照八斤的說法, 她就喜歡跟娘睡,娘香噴噴的。
八斤白天不睡,晚上自然睡得早,爹娘換著給她講故事,講了差不多兩個來回,她就睡著了。
見她總算睡著了,薄春山招了招手,顧玉汝自覺坐起來,看他把女兒丟進床里面去,就這熟練度,估計也是干習慣了。
躺下,將她摟進懷里,他喟嘆一口:“這丫頭真是擾人興致,都是大姑娘了,怎么還要跟著爹娘睡。”
顧玉汝似笑非笑:“三歲的大姑娘?”
“她這么古靈精怪,又早慧,三歲也是大姑娘了,該是讓她自己睡了,你說她學那話,不就是聽我跟你說話學來的?”
薄春山說得一本正經(jīng),若顧玉汝抬頭看看他臉,就知道八斤一本正經(jīng)忽悠人是跟誰學的了。可惜她沒有抬頭,還真開始認真考慮起這個事,平時說是讓八斤自己睡,多是薄春山說兩句,也沒當過真,現(xiàn)在看來是要讓她試著自己睡了。
此時正熟睡的八斤,哪知道她親爹竟然把她給賣了,還睡得十分香甜,夢里估計夢到自己當官兵又贏了,又或者吃到什么好吃的零嘴,小胖臉上還帶著笑。
兩人說了幾句閑話,就開始說正事。
薄春山皺眉道:“這趟回來之前,我去了趟府城,吳府臺說讓我心里做好準備,兵部那邊可能要召我進京述職。”
“是因為衛(wèi)所?”
這三年里,薄春山雖數(shù)次擴立巡檢司,卻一直和地方衛(wèi)所保持一種詭異的和平。他所預估的可能會有麻煩找上身,竟一直未能成真,具體表現(xiàn)在三山御守千戶所,當初巡檢司和對方劍拔弩張成那樣,下面人摩擦了好幾次,最后還是沒打起來。
似乎有人專門交代過,讓他們不要跟巡檢司起沖突。
事后,薄春山數(shù)次擴立巡檢司,再未發(fā)生過和之前三山所那種摩擦,對方一再退讓,巡檢司要設(shè)墩堡就讓他們設(shè),哪怕設(shè)到千戶所大門上,也沒人理會。
這種情況好也不好,好自然是暫時不用起沖突,壞則是誰也不知道那些人在憋什么壞招。
至于為何會如此,其實吳玉堂暗示過薄春山。
朝廷無兵可用,各地都指揮使司及地方衛(wèi)所屢次在剿倭中失利,以至于朝中抱怨聲頗大,值此時機,他們自然不敢隨意妄動。
且在兵權(quán)的管理上,朝廷也不是鐵板一塊,以前各地衛(wèi)所都是由五軍都督府掌管,五軍都督府掌管各地衛(wèi)所統(tǒng)兵、訓練、屯田之事,兵部則有任免、升調(diào)之權(quán),但是不統(tǒng)兵。
這兩方多年來一直相持不下,互相牽制,這次寇患鬧得如此之大,總體來說鍋是在五軍都督府身上。這個時候兵部自然會趁勝追擊,才會有之后在地方設(shè)立巡檢司,說白了不過是彼此之間的一種博弈。
這種博弈牽扯太大,范圍太廣,從上到下,都是局中人,吳玉堂作為一個地方官員,只能管中窺豹,太多他的也不知道,只能把自己知道的告訴薄春山。
“那圣上是個什么意思?”
吳玉堂一愣,沒想到薄春山會突然問到這個,但他也心領(lǐng)神會,暗示道:“陛下現(xiàn)在一門心思就想滅了倭寇,專心去對付北晉。”
也就是說陛下是支持兵部的了?
大體上暫時是這樣,不過吳玉堂含蓄的態(tài)度,以及都三年了,想滅了倭寇,還在兵權(quán)上纏磨,做不到上下統(tǒng)一,令行禁止,薄春山覺得這個康平帝要么就是無用之輩,要么就是個傀儡皇帝。
他早就有這種感覺,只是如今更肯定罷了。
……
“既然讓你做好準備,只可能是事情已定,上面有了風聲,吳府臺才會告訴你。”
也就說進京述職是定局。
薄春山點點頭。
顧玉汝卻有些茫然,難道要離開定波,去應天?
看似述職只是兩個字,似乎述職過后還能回來,實際上進京述職只有兩個結(jié)果,要么是要升官了,要么就是要被貶。
以薄春山這三年多來的功勞,明州府治下的安寧在近兩年的沿海一帶各州府可謂獨樹一幟,顧玉汝早就預料到薄春山會升官,但沒想到會是讓他進京述職。
重點在進京兩個字上,以當下形勢來看,薄春山就算升官,也很可能會被留在應天。
換做普通人,自然覺得這事好事,自古以來,哪個地方官員不是做夢都想到天子腳下去,天子腳下才好做官,總是靠近了權(quán)力中心,說不定有哪一日能走進去。
可薄春山與普通人不一樣,他在明州府投下了太多的心力和財力,就這么說吧,他在幾處巡檢司所投下的錢,遠超朝廷撥下來的那三瓜兩棗數(shù)倍數(shù)十倍不止,不然巡檢司的兵能那么厲害,把地方衛(wèi)所的活兒都給干了?
如今讓他拋下這一切,去應天當個芝麻綠豆大的官,說不定還要牽扯進那些朝堂爭斗里去,說實話他還真不愿意。
可不去又不行。
朝廷招你你不去,你是想造反嗎?
誰又知道這是不是地方衛(wèi)所使的陰謀詭計,覺得薄春山太過礙眼,既然明面上不能動他,讓你升官把你調(diào)走總行。
其實兩口子是想到一處了。
薄春山見媳婦柳眉深鎖,安撫道:“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去了看看情況再說,讓我想這次肯定是上面有人斗法,想拿人當槍,只要他們不是鐵板一塊,總能找到機會渾水摸魚。”
而且應天那地方遲早要去走一走看一看,看懂了看明白了,才好接下來的布置。
其實一開始連薄春山自己都沒想到,他的攤子會鋪得這么大,如今已非當初不過光棍一條,手下的人越來越多,一些之前不需要去考慮去想的問題,現(xiàn)在也都該想想了。
不出薄春山和顧玉汝所料,果然沒幾天命令就下來了。
一般召官員進京述職是有時間限制的,也就是說朝廷會給你個時限,你只要在這個時限之前到京即可。一般這個時限是有寬裕的,不光考慮到官員在路上行走需要的時間,還有安置公務(wù)和家事的時間。
這幾天薄春山就各種忙著安排這些事,至于顧玉汝,她和薄春山也商量過,肯定是要跟著一起進京的。
畢竟他們要做好薄春山很可能會被留京的準備,這個時間很可能在兩三年左右,甚至更長,所以她不可能帶著八斤一直留在定波。
幸虧如今有顧晨幫她,很多事他也已經(jīng)上手了,還有玉娘,顧玉汝倒不擔心玉春坊的事。
再不濟還有成子和虎娃他們看著,這一次薄春山不打算帶虎娃他們一起去,除了刀六外,其他人都留在明州府看家,他只打算帶上刀六,并十幾個親兵,他們打頭陣先去,去了看看情況再說后事。
纂風鎮(zhèn)那里則交給了苗雙城,薄春山覺得他能勝任,不用他多操心。
一番忙碌,半個月過去了,算算時間,也該是啟程的時候了。
既然有準備可能會被留京,自然要帶不少行李,薄春山專門找了艘船來送他們,一行人就這么踏上了去應天的水路。
……
這還是八斤第一次出遠門,可把她給興奮的。
這幾天就沒消停過,每天大部分時間在甲板上,田丫和鐵娃只能跟在她后面跑也好看著她。
再看這條水路,似乎又回到幾年前,那次她大著肚子被齊永寧挾持,他在后面追趕。薄春山把整件事掐頭去尾,也沒提齊永寧,只說她娘懷著她時,被壞人挾持,爹又是如何動用智慧去追趕,終于救下了她娘。
這個故事可把八斤聽得,雙目灼灼發(fā)亮,纏著薄春山讓他講清楚其中細節(jié),細到騎的什么馬,用的什么船都要一一說清楚,總算讓她能靜下來消停幾日了。
路過龕山時,薄春山一行人停留了兩日。
龕山這地方十分荒涼,若不是有運河打此經(jīng)過,恐怕連鎮(zhèn)子都不會有,下了船還要行半個多時辰,才到了龕山所。
大晉衛(wèi)所乃屯兵制,戰(zhàn)是為兵,閑時為農(nóng),軍戶不可能不娶妻生子,所以圍繞著衛(wèi)所四周有好幾個村鎮(zhèn),多是以堡的形式,估計也是邵千戶為了防御倭寇設(shè)立起來了,和明州府下薄春山后來讓人建的堡寨有點相似。
其實應該說薄春山這一套,都是和邵千戶學來的,這位真真正正是薄春山的貴人,且是幫人不求報那種。
以前薄春山不懂,為何邵千戶會那么幫他,后來才明白,邵千戶大抵也是心知自己也就這樣了,所以就想多幫一個心懷百姓的人,就能幫當?shù)匕傩斩鄬で笠环莅卜€(wěn)。
當世,若論薄春山真心佩服的,只有一個邵元龍。
這趟他即將遠赴應天,又怎可能過門不入。
三年的時間對邵元龍的改變并不大,只是人似乎蒼老了些。
到底歲數(shù)已經(jīng)不小了,雖說男人四十正值壯年,可邵元龍乃將門出身,常年帶兵打仗,不可能不受傷,哪個沙場老將都是渾身是傷,即使有些表面看起來無事,多是無數(shù)暗傷在身。
看著沉浸在一片暮色的邵元龍,薄春山難掩心中激憤。
南晉是無將可用嗎?不是,只是有才之人多被打壓磋磨,反倒不如那些尸位素餐之人過得肆意。
只是這些話不能說也不好說,他也只能把這些壓抑在心,卻已打定了主意,若是這趟去應天他有機會,一定讓這位滿懷抱負的老將如愿以償。
聽說薄春山要去應天述職,邵元龍又是恍然又是感慨。
兩人聊了許多,幾乎在此停留的這兩天時間里,多是兩人在談話。至于具體談話內(nèi)容,外人都不得而知,只是當離開這里時,薄春山感慨萬千。
作者有話要說:新的地圖開啟了,薄春山總有走到應天這一天,這是避免不了的。
汝汝也要當正兒八經(jīng)的官夫人了,以前把她丟在定波,其實有點大材小用了,不過她對當官夫人沒什么執(zhí)念,按照她的想法就他們一家?guī)卓谠诙úǎ「粍t安其實挺好的,可很顯然這個愿望有點奢侈。
其實古人有句話說的沒錯,國不安則家不寧,從古至今都通用。這幾天看新聞,再次慶幸自己身在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