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六八章 華夏芯片產業(yè)現狀
大賀典雄氣不氣的,方辰并不關心,又或者說在他看來,大賀典雄氣的吐血身亡才是最好的。</br> 而且,他現在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br> 此時此刻,他站在一座工廠的面前,工廠大門上赫然掛著梁溪市華晶廠的招牌,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br> 作為華夏“908”工程的實際執(zhí)行者,也是華夏第一個批量生產三微米制程芯片的企業(yè),更是此時此刻華夏實力最為雄厚的芯片廠。</br> 華晶廠具備年產一億塊芯片的能力,實際生產芯片五千多萬塊,分立器件數量更是高達一億三千萬只。</br> 自從1986年,華晶廠開始從東倭引進5微米雙極型模擬電路工藝,以及三英寸生產線和雙列直插式塑料封裝線后,就超越了華夏半導體行業(yè)著名的南北二霸,燕京878廠和申城無線電十九廠,簡稱上無十九廠。</br> 但可惜的是,雖然上面制定的“908”工程,堪稱華夏有史以來對半導體行業(yè)最大的一筆投入。</br> 國家集中投資20多億元,目標是在華晶廠建成一條月產1.2萬片、6英寸、0.8-1.2微米的芯片生產線。</br> 但由于審批時間過長,工程從開始立項到真正投產歷時7年之久,而芯片行業(yè)不到兩年換一代產品。</br> 所以到1997年建成投產時,華晶的技術水平已大大落后于國際主流技術達四至五代,月產僅800片左右,投產當年即虧損2.4億元。</br> 然而華晶廠的衰敗,并不是在1997年才得以顯現,像朱院長這樣的存在,早在去年,就已經在方辰的撩撥之下,默認了這一事實。</br> 可無奈的是,開弓沒有回頭箭,投資也已經投資了,耽誤也已經耽誤了,即便是強行要求華晶廠下馬,這些損失也無法挽回。</br> 所以在今年制定九五計劃的時候,朱院長就力排眾議,直接明言,華晶廠的“908”工程已經可以宣告失敗。</br> 而且會議上,長者在參觀完三星公司的芯片生產線,用了“觸目驚心”這樣的形容詞,并表示,必須加快發(fā)展我國集成電路產業(yè),就是“砸鍋賣鐵”也要把半導體產業(yè)搞上去!</br> 閣揆也隨之表示,半導體產業(yè)是關系到國家命脈的戰(zhàn)略性產業(yè),必須堅決貫徹長者指示,要不惜代價把半導體產業(yè)搞上去!</br> 為了保證華夏半導體產業(yè)的發(fā)展,朱院長和眾多半導體專家們,已經重新制定了“909”工程,目標是建成一個0.5微米為起點的芯片生產線。</br> 慶幸的是,“909”工程取得了不小的成果,極大的縮短了華夏跟國際一流半導體企業(yè)的差距,光榮的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br> 要不然的話,華夏的芯片從業(yè)者們,想要追趕世界一流技術肯定會更加艱難。</br> 不過,朱院長那邊搞的“909”工程是國家隊,是華夏國家意志的體現,顯然跟方辰沒有什么關系,他真正的目標還是華晶廠,要不然的話,他也不會來這里。</br> 嗯,沒錯,方辰的芯片計劃正式開始啟動了。</br> 九月份,張靜茹在德州儀器的合同到期,他就可以退休了,而放到新加坡德州儀器芯片工廠的那批,安插到各崗位的技術人員,也可以陸陸續(xù)續(xù)回國。</br> 在這之前,他怎么著也要把這個地基給打好,給他們找個能安身,施展才華的家吧?</br> 而就如他之前所說的那樣,整個華夏都沒有華晶廠更合適的目標,連承接“909”工程的華虹公司都不如華晶廠合適。</br> 畢竟要知道,華晶廠現在才是華夏實際上的最大芯片企業(yè),擁有著最多的生產線,最多的技術工人,最多的管理人員和工程師,最豐富的經驗。</br> 只是因為投產和引進技術,談判等問題,導致現有技術還沒有落地,正式生產就已經落后了而已,但底子還是十分雄厚的。</br> 可華虹公司呢?</br> 現在還在紙面上,明年才會正式撥款開始建設,幾乎可以說是從無到有,這顯然對方辰來說是不合適的。</br> 再者,人家華虹公司后來干得好好的,他插這么一腳又算什么?</br> 搶功嗎?</br> 算了吧,方辰最終目的還是為了解決華夏缺芯少魂的問題,為華夏在半導體行業(yè)的獨立自主貢獻一份力量,而不是這些所謂的虛名。</br> 說個不好聽的,就以他在華夏的名望,還真看不上這點虛名。</br> 想到這,方辰幽幽嘆了一口氣,1947年美國貝爾實驗室發(fā)明了半導體晶體管,開創(chuàng)了人類的硅文明時代,到現在已經接近半個世紀。</br> 在這半個世紀中,由于半導體的出現,給人類文明帶來了巨大的變化,這種變化比遠古的石器時代,青銅時代、鐵器時代要迅速得多,深刻的多。</br> 尤其是自從1958年,德州儀器和仙童公司各自發(fā)明了半導體集成電路,也就是芯片之后,發(fā)展更為迅猛,集成度不斷提高。</br> 從一百個晶體管組成的小規(guī)模集成,飛速的發(fā)展到,現如今由一億個晶體管組成的巨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并且預計未來單片集成度可超過十億個晶體管。</br> 可以說集成電路,也就是芯片,作為電子信息產業(yè)中最重要的基礎產品,更是所有3C產品的基石,其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性愈來愈受到人們的關注和需要。</br> 3C產品指的是計算,通訊和消費類電子產品。</br> 電腦、平板電腦、手機或數字音頻播放器,電冰箱、洗衣機、微波爐、電視機、錄像機、音響、影碟機等等其實都可以算是3C產品,其中都有一定數量的芯片。</br> 尤其是在智能化越來越厲害的現代,對芯片的需求就更多,要求也更高。</br> 而想要生產芯片,不僅僅需要技術,更需要龐大的財力。</br> 比如說芯片所采用的主要基片材料,晶圓片,其生產線可謂是十分昂貴,尤其是國際上最新的八英寸生產線,僅僅一條生產線的價格就達到了十二億美元,也就是一百來億華夏幣。</br> 要是六英寸生產線的話,到是便宜不少,兩億美元就夠了。</br> 五英寸的話更便宜,六千萬美元不到。</br> 只不過,方辰既然想要成為世界一流的芯片公司,為華夏的芯片安全,國家安全保駕護航,并且掙到巨額的利潤,那自然是要上8英寸生產線才行。</br> 再說了,不就是一百億嘛,他兜里又不是沒有。</br> 至于為什么大規(guī)格的晶圓生產線這么貴,并且方辰要執(zhí)意上大規(guī)格的晶元生產線,則是因為芯片生產制造的一個典型特點。</br> 晶圓片的直徑越大,就產量越大,生產效率越高,成本越低,浪費面積小。</br> 同樣一塊芯片,如果用8英寸晶圓片切割的話,成本會比用6英寸晶圓片切割,便宜30%到40%。</br> 并且最重要的是,晶圓片越大,其所能加工的電路設計線寬,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制程就可以不斷的縮小,使得芯片內部可以容納更多的晶體管,隨之電路的工作頻率不斷提高。</br> 如果對手機有了解,看過那些手機廠商發(fā)布會的人就會知道,2012年左右的手機芯片制程還在22納米,也就是0.022微米,然而等到2018年左右,手機廠商們就已經喊出了7納米來,并且預計未來會逐步升級到5納米,3納米。</br> 這些手機廠商們所謂的7納米,5納米,就是芯片制程。</br> 至于制程為什么這么重要,首先要知道制程是什么。</br> 如果把芯片比喻成城市,那晶體管就是一個個小房子。</br> 芯片的工作狀態(tài)就是,電子通過從晶體管的源極流入晶體管的漏極,然后由柵極作為開關,來體現0和1。</br> 柵極開了,讓電子通過就是1,關了,不讓通過就是0。</br> 而柵極的最小寬度就是我們所謂的芯片制程。</br> 柵極的寬度則決定了電流通過時的損耗,表現出來就是手機常見的發(fā)熱和功耗,寬度越窄,功耗越低,所以對于芯片制造商而言,主要就要不斷升級技術,力求柵極寬度越窄越好。</br> 六英寸晶圓片只能加工1.2微米到350納米的制程,而八英寸晶圓片則可以加工0.5微米到130納米的制程。</br> 在英特爾發(fā)布的奔騰處理器,已經進入到350納米制程的情況下,再去搞什么六英寸晶圓片。</br> 難道方辰不怕擎天芯片公司也落得個跟華晶廠一下的下場?</br> 剛剛投產便技術落后,生產出來的芯片價格昂貴,根本無法銷售?</br> 但可悲的是,別看方辰現在嫌棄六英寸晶圓片嫌棄的要死,可偌大的華夏,連一條六英寸生產線都沒有。</br> 第一條五英寸生產線還是三年前,跟飛利浦合資投產的,而那時候,距離世界第一條五英寸生產線誕生,已經過去了十年。</br> 而剩下的另一條五英寸生產線,則就在華晶廠。</br> 除此之外,華晶廠還分別擁有一條四英寸生產線和三英寸的分立器件生產線。</br> 正是靠著這三條生產線,華晶廠才能傲視群雄,成為華夏技術最為領先的芯片企業(yè)。</br> 而據方辰的了解調查,現在世界全世界,分別擁有246條四英寸生產線,164條五英寸生產線,287條六英寸生產線,252條八英寸生產線。</br> 也就是說主流的四英寸到八英寸生產線,全球一共有949條,可華夏四英寸以上的,一共才不到十條左右,六英寸以上的一條都沒有。</br> 在全球芯片生產的版圖中,華夏的芯片生產量只有全球的0.2%左右。</br> 并且就連“909”工程,所定的目標,也是力爭華夏芯片產能,在千禧年的時候,達到全世界芯片產能的1%,擁有一席之地。</br> 可即便只是1%這樣的小目標,也不是那么容易達到的。</br> 根據專家測算,等到千禧年的時候,全球芯片的銷量將高達一千六百多億片,即便是1%,那也要達到十六億片才行。</br> 而現在全國的芯片產量,只有三億片左右,想要達到1%的小目標,需要年復合增長率達到40%才行。</br> 其實華夏的芯片起步并不算晚,在世界上第一塊芯片誕生之后,僅七年時間,華夏就研發(fā)出了第一塊芯片,比東倭僅僅落后三年。</br> 芯片的產量也是如此,華夏芯片產量達到百萬級的時間,落后美國六年,東倭三年。</br> 千萬級的時候,也只有十年和八年。</br> 可到了億級,就要落后前兩者將近二十年,至于說五億級,預計至少25年左右。</br> 畢竟要知道美國在1972年就已經實現了五億級芯片產量,而華夏現在的年芯片產量才三億片而已,預計快的話也要到兩年后才能達到五億級,這可不是二十五年的差距,又是什么?</br> 而造成這一局面的因素,主要是因為經濟原因,財政原因,技術原因,以及國際上對華夏的“禁運”等等。</br> 但總體的來說,華夏雖然地大,但人口眾多,科學技術在這一二百年間落后西方國家,以及工業(yè)基礎薄弱等問題。</br> 所以上面首先要面臨的問題就是,解決幾億華夏人的吃飯問題。</br> 而當時,可謂是百業(yè)待興,一窮二白,資金匱乏,即便是改革開放后的這十幾年,吃飯問題解決了,整個國家的經濟發(fā)展速度上去了。</br> 煤炭、電力、石油、高速公路等能源交通上去了,鋼鐵產量也的確趕英超美了,甚至這幾年家電和交換機,無線通信也上去了。</br> 可對芯片卻一直無力投資。</br> 從1965年到現在,三十年過去了,華夏在芯片產業(yè)上的累積投資只有五十億華夏幣,六億美元的樣子,即便不同時期對美元的匯率不同,但充其量也就十億美元而已。</br> 這點錢對于芯片行業(yè)這種,大投入,長周期的行業(yè)來說,根本就不夠。</br> 并且之前也說了,建一條八英寸晶圓片生產線,還要十二億美元呢。</br> 也就是說,把華夏這三十年對芯片行業(yè)的投入,一口氣全部拿出來,也不夠買一條八英寸生產線。</br> 說真的,方辰都有點不知道,這三十年,華夏芯片行業(yè)是怎么過來的。</br> 而且還要要知道,晶圓片生產線,只是整個芯片生產的一部分而已。
三月,初春。</p>
南凰洲東部,一隅。</p>
陰霾的天空,一片灰黑,透著沉重的壓抑,仿佛有人將墨水潑灑在了宣紙上,墨浸了蒼穹,暈染出云層。</p>
云層疊嶂,彼此交融,彌散出一道道緋紅色的閃電,伴隨著隆隆的雷聲。</p>
好似神靈低吼,在人間回蕩。</p>
,。血色的雨水,帶著悲涼,落下凡塵。</p>
大地朦朧,有一座廢墟的城池,在昏紅的血雨里沉默,毫無生氣。</p>
城內斷壁殘垣,萬物枯敗,隨處可見坍塌的屋舍,以及一具具青黑色的尸體、碎肉,仿佛破碎的秋葉,無聲凋零。</p>
往日熙熙攘攘的街頭,如今一片蕭瑟。</p>
曾經人來人往的沙土路,此刻再無喧鬧。</p>
只剩下與碎肉、塵土、紙張混在一起的血泥,分不出彼此,觸目驚心。</p>
不遠,一輛殘缺的馬車,深陷在泥濘中,滿是哀落,唯有車轅上一個被遺棄的兔子玩偶,掛在上面,隨風飄搖。</p>
白色的絨毛早已浸成了濕紅,充滿了陰森詭異。</p>
渾濁的雙瞳,似乎殘留一些怨念,孤零零的望著前方斑駁的石塊。</p>
那里,趴著一道身影。</p>
這是一個十三四歲的少年,衣著殘破,滿是污垢,腰部綁著一個破損的皮袋。</p>
少年瞇著眼睛,一動不動,刺骨的寒從四方透過他破舊的外衣,襲遍全身,漸漸帶走他的體溫。</p>
可即便雨水落在臉上,他眼睛也不眨一下,鷹隼般冷冷的盯著遠處。</p>
順著他目光望去,距離他七八丈遠的位置,一只枯瘦的禿鷲,正在啃食一具野狗的腐尸,時而機警的觀察四周。</p>
似乎在這危險的廢墟中,半點風吹草動,它就會瞬間騰空。</p>
而少年如獵人一樣,耐心的等待機會。</p>
良久之后,機會到來,貪婪的禿鷲終于將它的頭,完全沒入野狗的腹腔內。</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