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雪 人
事后有人問道阿迭光顏,為什么為郾城的投降搞這么大的陣仗出來,阿迭光顏道:
“難得這二人都是孝子,故為成全罷了。而且郾城一拿下,淮西北面門戶洞開,我軍不戰(zhàn)而下郾城,何樂而不為呢?”
其實阿迭光顏之所以這么做,還是因為他是孤兒。他早年父母雙亡,和哥哥阿迭光進一道依托姐夫生活,那種父母關愛下成長的感覺,唉,不說了,君子成人之美。
官軍進城后,站在城下,望著城上被官軍的神雷轟出的一大片青黑,還有崩落造地上的青石碎片,摸摸自己現(xiàn)在還沒有醒過來的耳朵,鄧懷金和董昌齡都有些后怕,幸虧沒有和官軍對抗,不然只怕官軍下城只是易如反掌。對于沒有為吳少誠父子父子陪葬,郾城上下都極為慶幸。
此時的蔡州城和以往沒有什么大不同,只是核心圈的少數(shù)人都顯得狂躁不安。因為吳少誠已經(jīng)昏迷不醒了。
昏黃的燈光照耀著潔白的雪地,蔡州城內(nèi)破舊的房屋夾著靜寂的大街,和往常一樣,蔡州一到晚上就成了沒有人活動的死城,只有大街正中的一群人,在積雪的大街上,借著引路士兵打著的燈籠的微弱燈光前行。一行人默默不語,只聽到“吱呀吱呀”的聲音。路兩邊林立著大大小小的雪人,那是孩子們白天戲耍留下的杰作。不管哪里的孩子,都有追求快樂的天性,蔡州也不例外。
看著眼前白茫茫一片的吳元慶卻沒有這樣的意識,他的心里想的是為什么這些孩子長得這么慢,不能迅速為淮西補充兵員呢?小溵水之戰(zhàn),淮西損失了三萬多兵力,這么多青壯,百戰(zhàn)老兵,到哪里找啊?據(jù)他在戰(zhàn)場觀察,官軍裝備精良,訓練有素,不但是高霞寓的第六軍,烏重胤的第四十軍如此,就連陳許的四十七軍都兇悍了起來,官軍的騎兵明顯久經(jīng)戰(zhàn)陣,而且據(jù)董重質(zhì)講,官軍在這一戰(zhàn)還投入了精銳的陌刀軍。南面申州已經(jīng)被圍困,無法得到消息,細作探聽到的零碎消息顯示,吳少陽仍然在堅守。東面的光州能自保就不錯了,蔡州方面,下午傳來消息,繼青陵之后,郾城也已經(jīng)被阿迭光顏攻下,兩支援軍均慘敗而歸。
淮西軍在蔡州方面主要依靠的據(jù)點就是郾城和洄曲,現(xiàn)在郾城被官軍攻下,淮西上下心里都憂慮重重,而吳少誠卻一病不起,前幾天每天還能醒來數(shù)次,勉強處理些事務,知道小溵水慘敗的消息后一口血吐出來,已經(jīng)昏迷了數(shù)天,只醒來過三次。吳元慶已經(jīng)宰了四個大夫,卻對他老子的病依然毫無辦法。郾城失守的消息吳元慶不敢也不能告訴吳元慶,而身邊的人又拿不出什么好主意,只支支吾吾地說了個“守”字,讓吳元慶惱怒不已卻又無可奈何。
派往淄青、魏博、成德等鎮(zhèn)的使者已經(jīng)出發(fā)好幾天了,吳元慶卻不指望能得到什么好消息,等到這些人回來的時候,只怕蔡州已經(jīng)被阿迭光顏給攻下了。想起阿迭光顏的武勇,自己一個回合就被磕飛兵器的慘樣,吳元慶不禁下意識的打了個寒噤。
活祖宗,千萬不要再遇見他了。
比阿迭光顏的咄咄逼人更讓吳元慶心憂的是軍心已經(jīng)不穩(wěn)。父親病重,而自己首次擔任主帥就幾乎敗光了淮西的家底,現(xiàn)在吳元慶看見軍方將領心里就煩,覺得他們的每一個動作都暗含著對自己的輕視,這讓吳元慶心里郁積的火氣又大了幾分。吳元慶看軍方將領如此,而軍方對吳少帥卻也是看不慣。而且軍中流傳,官軍中有神人相助,每戰(zhàn)如果神人想官軍贏,就會敲起天鼓,響起天雷。小溵水之戰(zhàn),戰(zhàn)場上響起了雷聲;去郾城解圍的兵馬逃回來后也說聽到了雷聲。戰(zhàn)后這些兵馬回到各自柵壘,一傳十,十傳百,現(xiàn)在淮西軍中都知道官軍得天神相助,士氣愈發(fā)低落。不管軍官們怎么開解,士兵們就是不相信。這些士兵在吳少誠的統(tǒng)治下愚昧無知(其實李誦皇帝陛下治下也差不多),不知禮儀(不知道李誦大帝的存在),惟以殺人為樂,卻如此懼怕天神,真是讓人意想不到。
如今的淮西真是內(nèi)外交困,吳元慶卻百思不得其解,感到肩膀上的擔子無比的沉重。騎在馬上,吳元慶看著路邊矗立著的一個超大的雪人,不禁喃喃道:
“早知道如此,就不和朝廷打了,繼續(xù)做我的蔡州刺史,該多好呢?”
正這么想著,突然覺得面前的雪人對他笑了一笑,吳元慶一驚,以為自己看花了眼睛,停下馬眨眨眼睛剛想再看,就見眼前雪人真的動了,一片碎玉散將起來,一點寒芒透過雪霧向吳元慶胸口刺來。
“有刺客!”
“有刺客!”
少帥吳元慶在探望鄧懷金和董昌齡家人回來的路上遇刺的消息立刻傳遍了在蔡州的淮西高層,等到天亮,蔡州的居民就差不多都從一夜的喧擾和街道上驟然增多的士兵身上嗅到了不同尋常的氣味。所幸的是因為天寒夜黑,刺客只刺傷了吳元慶的左肋,一擊不中就飄然而去,但這也足夠讓本來就不安穩(wěn)的淮西的民心軍心更加混亂了。
紛紛趕來的淮西文武官員擠滿了吳府,吳元慶陰沉著臉坐在議事廳吳少誠位置的邊上,面前擺著一柄劍,劍身上隱約刻著一個“吳”字。很明顯這是淮西的器具,但是卻不是吳少誠父子的“吳”,而是吳少陽的“吳”。這是吳少誠送給吳少陽的佩劍,是一柄罕見的利器,極為鋒利,所以盡管穿了裘衣,而且套了重甲,吳元慶的傷卻很是不輕。要是刺準部位,少帥只怕就會一命嗚呼了。
“狼心狗肺的東西,枉大帥和少帥父子為了他們父子婿三人,拋棄高官厚爵,舉三州之兵與朝廷開戰(zhàn),居然恩將仇報,想要謀害少帥。想是那吳少陽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害怕少帥會追究他們戰(zhàn)敗之罪,以為大帥昏迷就想乘機奪位,呸,做他的千秋大夢去。少帥是何等英武人物,哪里能容他得逞?”
wap.xbiqug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