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二章 分裂
,水煮清王朝 !
于中不用去找別人聊天,別人就已經(jīng)找上門來了。
突然被超過萬人的大軍“攻入”了自己的領土,莫臥兒帝國的奧朗則布皇帝又豈能允許?他雖然不知道什么叫“老虎的屁股摸不得”,可他卻知道,如果任由這只不明來歷的軍隊在自己的國土之內(nèi)肆虐,他本就不穩(wěn)的統(tǒng)治恐怕用不了多久就會分崩離析。所以,他必須將這支軍隊趕出國境。然而,不幸的是,奧朗則布剛剛打了一場敗仗。
這一場敗仗當然不是跟敦多打的,前文說過,因為奧朗則布本身的某些原因,再加上一個王朝統(tǒng)治過久之后,總會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問題,所以,莫臥兒帝國正在走下坡路。在十數(shù)年前,位于印度南部的馬拉特人于在一個叫羅者拉姆的人的領導下起義反抗,奧朗則布親自率軍進剿。本來,奧朗則布實力雄厚,一路凱歌高奏。可是,馬拉特人的堅韌卻是出乎意料之外。十幾年中,一位君主被俘,一位君主病死,可是,馬拉塔人卻是依然不住的反抗。并且,由弱勢的一方漸漸開始了反攻。奧朗則布年紀大了,自己也被遷延不決的馬拉塔戰(zhàn)爭拖得得了重病。敦多剛剛出現(xiàn)的時候,也正是他正意圖率軍撤退,擺脫馬拉塔那個戰(zhàn)爭泥潭的時候。這也是為什么他一下子就能派出一萬人去“消滅”敦多的原因。
可是,奧朗則布萬萬沒有想到,一萬人居然一次就被敦多宰了八千多。這一下,可是讓本就重病在身的他變得愈加焦躁,病情也更加的嚴重。不過,這還只是開始。就在他想著帶領自己的大軍直接去圍剿敦多的時候,于中又來了。身為印度本地的老大,奧朗則布自然是很快就得知了于中這支軍隊的“來意”,同時也知道了這支新來的軍隊的規(guī)模。
這一下。他可就更加著急了。
敦多地軍隊雖然不多,卻也足夠強勁了,可是,于中卻能打得敦多四處亂跑的,這豈不是表明……這支新來的軍隊更加難以對付?
于是,奧朗則布這一急上加急,病情立時大糟,還沒有率軍回到首都德里。就一命嗚呼了。(奧朗則布應當是死于康熙四十六年,這里讓他晚一年死。)
這一下,莫臥兒王朝沒救了。
因為奧朗則鎮(zhèn)壓馬拉塔人的所作所為,以及他留在南部的德干地區(qū)長達十幾年,再加上年紀太大,對印度官員完全無法控制,行政工作逐漸松馳而腐敗,期間又發(fā)生了許多次群眾騷亂,而且,十幾年的戰(zhàn)爭使得國庫空虛……這一切的一切。已經(jīng)在暗中嚴重地傷害了“莫臥兒帝國的和平”基礎。在印度北部和中部,許多地方都早已經(jīng)變得無法無天。
再加上奧朗則布地大軍在南方屢屢失利,整個帝國的離心力正在順利地發(fā)展。如今。又有了敦多這四處搶掠的“賊軍”和于中這強大的外力介入,莫臥兒帝國終于不可避免的進入了分裂的過程。
于中從尼泊爾進入印度,所處的地方是印度的北方邦。該邦土地肥沃,是印度主要農(nóng)業(yè)區(qū)之一。主要農(nóng)作物有水稻、小麥、玉米、甘蔗和棉花。而且,這里還是印度兩大圣河恒河和朱木拿河所流經(jīng)的地方。
人口在整個印度來說也是十分密集的地區(qū)之一。完全適合作為一個根據(jù)地。而于中也確實這么做了。
他先是拿下了毗鄰尼泊爾地戈勒克布爾,然后,以此為基地,對軍隊進行休整,同時,派人前往北方邦地首府勒克瑙。并且“解釋”了來意,聲明絕不會“侵犯”印度,只是來追剿蒙古叛軍,只要將敦多所部剿的“一干二凈”,他自然會從原路返回。
印度官員當然不會傻到相信于中的話,可是,奧朗則布死后,他地三個兒子,阿拉姆、阿柴姆和巴克什三人之間也開始了激烈的皇位爭奪戰(zhàn)。首都德里根本就沒有人在意北方邦的死活。哪怕北方邦是印度第三大邦。這些人也沒有辦法。因為,就算他們想在意,也抽不出精神來。而且,南方馬拉塔人的反抗也因為奧朗則布的死亡而越發(fā)的如火如荼,相對于本土的反抗勢力,于中這一萬多人馬雖然顯得更加強悍,但在莫臥兒王朝的高層們看來,卻只是無根之木,頂多也就是打打秋風就走了,殺傷力恐怕還跟不上敦多的那三千準葛爾兵,所以,德里的高官們要求北方邦自己“解決”于中。
這一下,北方邦地貴族,比如那些婆羅門、剎帝利之類的家伙,對德里的不滿程度立時大為上升。不過,不滿歸不滿,感到有威脅之后,這些人還是不得不以北方邦總督為首,立即開始組織兵馬,準備抵抗于中隨時都有可能的攻擊。本來,因為敦多事先在北方邦進行過多次搶掠,其來去如風的作戰(zhàn)方式讓印度人十分頭疼,毫不留情的屠戳更是讓這些人無比的恐懼。所以,受過他“教育”的那些貴族在組織起軍隊之后,并沒有選擇進攻,而是選擇了防守,因為這些人害怕于中也是同樣的貨色。就這樣,于中承敦多地情,居然和北方邦的貴族們“和平相處”起來。
不過,這種狀態(tài)并沒能持續(xù)多久。因為看到于中只是在戈勒克布爾徘徊不前,再加上又已經(jīng)探得于中只是一萬多步軍,騎兵只有少數(shù),那些人又開始抖了起來。討論了一段時間,相互打了打氣,這些人東拼西湊,又從鄰邦借來了一部分,組成了一支五萬人的大軍,朝著于中“反撲”了過去。
結果自然是不出意料的。
于中是處于防守的地位!而且,又是占據(jù)了多項優(yōu)勢,輕易就打散了這支臨時拼湊起來的所謂“大軍”。而戰(zhàn)后,于中稱北方邦“無故挑釁”,遂帶領大軍主力朝其首府勒克瑙發(fā)動了進攻。而此時,于中的兵馬已經(jīng)再次向上漲了一截。人心是貪婪的。不管這些人是出自哪里。……尼泊爾的那些諸候在看到跟著于中做事有利可圖之后,又咬牙拼湊了一支三千人的騎兵交到了于中手里,同時,班禪也派出弟子。帶領各地土司派來的總共四千兵馬翻過聶拉木山口過來“支援”于中。(1757年,英國將領羅伯特·克萊武僅以三千人就打敗了五萬印度兵馬,開始了英國對印度統(tǒng)治的序幕,相比之下,于中還算差勁的了。)
將近兩萬大軍,又具有火器方面地優(yōu)勢,勒克瑙被于中一股而下,北方邦首腦也大多被抓拿。印度第三大邦很快就落入了于中的手里。
之后。于中扶持了原北方邦的一名婆羅門出身的貴族做為傀儡總督,開始在北方邦豎立統(tǒng)治權。同時,于中還割讓了北方邦部分領土給尼泊爾貴族,使尼泊爾牢牢與這場侵略戰(zhàn)捆在了一起。
而就在于中對北方邦大動干戈的時候,奧朗則布之子阿柴姆也終于說服各方,放回了南方馬拉塔被俘君主桑布吉之子沙胡,使之與馬拉塔的新君主塔拉巴伊之間展開了一場派系內(nèi)戰(zhàn),緩解了南方對北方的威脅。不過,正當?shù)吕锵胫匦屡杀鴬Z回北方邦的時候,位于北方邦西部地旁庶普邦的錫克人在一個叫班達的人的領導下。也開始了對莫臥兒王朝的抗爭。印度最為富庶的農(nóng)業(yè)大邦陷入動亂之中。而更加不幸的是。
班達等人還得到了一個人的幫助。那個人就是……敦多!雖然同樣的孤軍在外,可是,敦多卻十分明白。于中背靠尼泊爾,身后又有西藏和整個大清帝國,面臨的是進可攻,退可守地局面。而他就不同了。雖然他想繞道回去準葛爾,可是,那樣地話,他必須穿越阿富汗。而這個阿富汗正處于戰(zhàn)亂之期。如果要從那里過去,就代表著他必須要隨時應付那個地區(qū)各種勢力有可能的襲擊。而且,阿富汗地形多山,不利于他施展拿著的戰(zhàn)術。容易受困。何況,相對于印度地富庶,阿富汗也太窮了一些。再加上不知道準葛爾現(xiàn)在的情形是什么樣的,回去之后也不知道是不是會直接面對清廷的大軍,敦多終于還是決定留在印度發(fā)展。不過,既然要發(fā)展,光憑著手上的不到三千人馬自然是不可能的。他不像于中那樣有來自一個國家的支持,所以,他就只有選擇暫時“幫助”錫克人了。至少。這樣能讓他擺脫外來人的身份。
不過,錫克人的叛亂和于中的侵略,對莫臥兒王朝來說還不算是最大地不幸。所謂“屋漏偏適連陰雨”,就在莫臥兒王朝急需振作的時候,他們迎來了新一任的皇帝:巴哈都爾沙。這位皇帝有一個外號,叫做“無頭腦者”。而在這位新皇帝巴哈都爾沙的領導下,德里的統(tǒng)治者們暫時“放過”了正陷入內(nèi)亂的南方的馬拉塔人。可是,他們又將手中可以撐握的大軍分成了兩股,一支派去平定造反的錫克人;另一支,派去驅逐侵略者于中。
結果自然是很不幸。兩支大軍全都敗了!
去錫克人地那支軍隊死傷比較慘重,打于中的那支雖然沒有死太多的人,卻被俘了兩萬多。
而這兩場戰(zhàn)斗之后,所有可能阻止印度陷入動亂的契機都消失了。
曾經(jīng)輝煌一時的莫臥兒帝國在短短的幾個月內(nèi)就四分五裂,各地總督先后獨立割據(jù),就算沒有自立的,也大多不再聽從來自德里的命令。莫臥兒王室的統(tǒng)治區(qū)由一個龐大的帝國立時縮小為僅有首都德里及鄰近的一些地區(qū),雖然這片地區(qū)依舊不小,比印度最大的一個邦還要大上一些,可是,國家終究還是分裂了。并且,就在他們還能統(tǒng)治的這片土地的旁邊,還有錫克人和于中在隨時威脅著他們。
恐懼與不甘蒙上了莫臥兒王室的腦袋。
而在經(jīng)過緊張的討論和爭辯之后,一個由巴哈都爾沙的親信組成的團隊開始朝北方邦前進。雖然于中也是侵略者,可是,相對于不死不休的錫克人和雖然同根同祖卻十分兇惡殘忍的準葛爾人,莫臥兒的新皇帝覺得,還是于中可能比較好說話。而且,于中和錫克人之間誰更加難惹,誰更加有實力,誰的后臺更硬,德里的人們也還是能夠看得出來的。
“厲害。厲害,不得了哇!”
印度發(fā)生了那么多的事情,不過,這些事情發(fā)生的都很緊湊。
等到巴哈都爾沙派人去找于中談判地時候,也才不過是過了四個多月。
這段時間,于中的南侵在北京所引起了風浪因為康熙不置可否的態(tài)度已經(jīng)消逝了不少。除了少數(shù)的一些人,大部分人都把于中和他的一萬多大軍都當成了死人。雖然還是和原先一樣持反對態(tài)度,卻已經(jīng)不再怎么提起。不過。于中又豈能讓這些人長久的忘卻自己?由尼泊爾、哲孟雄、不丹、拉達克、西藏、青海,以及印度北方邦到達北京的進貢使團足以讓他的名字再次成為人們口中地常客。
“聽說,這些使團都是翻過了西藏的高山雪原才來到京師的,可還真是誠心啊!”
說話的是九阿哥胤禟,和他在一起的依舊還是那幾個人,一伙人聚在胤禩的府里吃吃喝喝,聊的卻是好像與他們本身并不怎么相關的事情。
“這一仗直接打到了天竺,聽說已經(jīng)有官員要給皇上上尊號了。
卯著勁兒想給皇上歌功頌德呢!”自從明珠死后,揆敘就一直顯得十分老成和精明,此時依然也是如此。一邊磕著瓜子兒。一邊跟諸人談話。顯得倒是十分悠閑自在。
“可惜了,要是咱們上一次能讓皇阿瑪答應派咱們?nèi)ビ谥心抢铮@次怎么著也得有咱們的一份功勞呀。現(xiàn)在。卻只能是眼巴巴的看著,干瞪眼!”胤礻我嘆氣道。
“別老是做美夢了。這種仗,也只有于中能打得出來。別人,還未必有這個本事。就算皇阿瑪上一回允了咱們,咱們也別想撈到什么功勞。”胤禩說道。
“這話怎么說地?難道那于中還敢不分給咱們點兒功勞不成?”胤礻我不服道。
“這可難說!依你地性子,能不被人家打回來就不錯了。還想爭功?”胤禟取笑道。
“好了,不開玩笑!阿靈阿,皇阿瑪那邊有沒有什么消息?”胤禩制止了胤禟和胤干我的口舌之爭,又朝一直悶坐,臉色顯得很是疲憊的阿靈阿問道。
“能有什么消息?皇上現(xiàn)在別地地方還顧不過來呢!”阿靈阿苦笑道。今年的事情多啊。而且。忙的不只是康熙,他這個理藩院侍郎也是夠忙的。本以為今年也就是西邊忙一點兒,可是,就在于中南進之后不久,先是已經(jīng)到了海對面的大阿哥胤褆發(fā)回了消息,說是順著海岸一路南下,終于找到了一塊好地方,一下子圈了方圓千里的土地,著急上火的要朝廷派些人過去。因為這位大阿哥放棄了爭奪皇位。又遠赴海外,所以,在康熙眼中的地位相比起以前已經(jīng)是狠狠地升了一大截,他的要求誰敢拒絕?而除了胤褆之外,萬正色那老家伙,年紀大了卻不消挺,在南洋大開殺戒,各種各樣的消息直飛理藩院和六部,要求朝廷派人過去管理地方地奏折幾乎就沒有停過;另外,還有一條最重要的:飛揚古和薩布素已經(jīng)攻到了伊犁,跟阿拉布坦一攻一守,相持了將近兩個月的時間,結果,他們這時候又得到了那個土爾扈特部的消息。據(jù)說,土爾扈特人想要東歸,本來這也沒什么,現(xiàn)在大清國的地盤兒夠大,哪里安置不下這么一群流亡的人吶?可是,偏偏這二十多萬土爾扈特人后面還有三萬俄羅斯大軍在銜尾追擊……而相比起這些,于中雖然沒有什么大事,可他的麻煩卻更多:一,于中要求支援。也就是火器方面的。
雖然據(jù)說那家伙手里的彈藥還夠打上幾場大戰(zhàn)地,可遠在異國他鄉(xiāng),總得有備無患才成;二,這家伙還要朝廷派駐守大臣。一個駐西藏,一個駐尼泊爾,另一個,卻是駐勒克瑙。三,就是剛來的這個進貢使團了。
這么多地方的一起來,雜七雜八,要不是于中還同時派來了翻譯,恐怕理藩院就得關門大吉了。可是,這個使團里面有西藏人,還有來自印度的使者,所以,接待工作可就容不得半分大意了。誰叫大清朝的皇族信奉的是喇嘛教呢?代表喇嘛教兩大活佛的使者自然不容怠慢。印度就更加不用說了,那可是天竺啊!從古代開始就是中原人認同的昌邦大國。
在國人的心里,這個國家雖然未必能跟中國并肩,卻也是能偶爾提一提地,尤其是那本《西游記》出來之后,更是使得天竺在中國人心中的地位大大上升……那可是佛祖的老家啊。尤其是于中還在奏折中提及到,北方邦正是佛祖釋迦牟尼成道之后的第一個傳道之地,這可就更加不得了了。(北方邦是印度都、伊斯蘭教和佛教在印度的圣地集中區(qū)之一)
“皇上已經(jīng)派了老十三和老十四去古北口練兵,咱們?nèi)绻俨蛔龀鳇c兒彩兒來。可就真的什么也不成了呀!”胤禟看看阿靈阿無話可說,又插口說道。自從太子被廢,大阿哥遠赴海外之后,雖然朝中已經(jīng)是他們這一伙“八爺黨”獨大,可是,由于康熙借高士奇警告了文武百官,幾乎就是明打明的告戒百官不得親近他們,所以,他們的勢力比起以前來反倒又縮小了不少。而且,因為康熙地態(tài)度擺在那里。他們也不敢再刻意地去結交大臣。再加上康熙又一直不派給他們一些能夠掙聲望的任務。如今,他們對自己的信心已經(jīng)漸漸有些淡薄了。
“唉……”胤禩長嘆了一口氣。他突然生出了一種無力感。相比起以前出身低下,處處受人欺侮。
現(xiàn)在他的境況自然是好的沒話說。可是,現(xiàn)在的日子,卻讓他活得很累。太子廢了,胤褆走了,他雖然成了奪儲希望最大的皇子,可是,同樣的,他也十分明確的感受到了來自康熙的注視。以前,他嫉妒胤礽能夠得到這種注視,也對康熙在太子屢次闖出禍來之后依然處處容忍而感到憤怒和忌恨。可是,現(xiàn)在他明白了……這種注視,所代表地是無言地猜忌和強大的壓力,這種感覺,有時候都能把人壓得無法喘息。而相對于胤礽,他所處的環(huán)境更加不如。至少,胤礽還有一個正式地太子之位,也是康熙自小手把手教大的,關愛非常。而他,因為母親是辛者庫賤奴出身,幾乎從來就沒有得到過康熙的關心照顧。如果不是那一次寶日龍梅、莫睛和羅欣去為他母親看病,他恐怕根本就不可能入得康熙的法眼。
“終究還是老大聰明啊!”
胤禩突然又自嘲的笑了笑。先前的時候,他對自己借著清理國庫積欠的機會從胤褆麾下“獨立”出來的作法還感到挺高興,可是現(xiàn)在,他卻明白了。他只不過是胤褆手中的一枚棋子。胤褆極有可能是早就料到自身不可能接替太子之位,所以才培植他出來,讓他組成“八爺黨”,好跟太子黨以及大阿哥黨來一招三足鼎立。這樣,既有人分擔了來自太子的攻擊,同時也分散了康熙地注意力。再加上胤褆后來一直韜光養(yǎng)晦,不參予任何爭斗,終于得以安安穩(wěn)穩(wěn)地退出了這場太子的角逐,不損一根豪毛。而這其中更加重要的,就是胤褆借機又重新得到了康熙的歡心。這是任何勝利都無法比擬的成果。而現(xiàn)在,胤褆更是得以以壯年之軀,背靠整個大清國,前往海對面的那個大陸去開疆拓土。這代表著什么?如果成功了,那么,胤褆極有可能就會建成屬于自己的國家,哪怕這個國家在名義上是大清國的屬下也一樣,胤褆就會在另外一個地方,完成自己的皇帝夢;而就算不成功,退回來,他大阿哥也依舊少不了一個親王之位。再加上一直遠在海外,離開了這個爭奪皇儲之位地戰(zhàn)場,不與任何勢力發(fā)生齷齪,退回來之后,也不會有人忌諱他的存在,照樣能太太平平的當一個安樂王。這,才是真正的大謀劃呀!
“八哥,你笑什么?現(xiàn)在連老十三和老十四這兩個毛孩子都被皇阿瑪派出去了,咱們可不能再憋著了呀!”胤礻我的性子最急躁,看到大家議來議去也沒弄出個道道來,忍不住又朝胤禩這個一向的主心骨問了起來。
“老十你別著急!”胤禩并沒有因為心境的變化而影響情緒,聽到胤干我問話,他只是淡淡地笑了笑,“其實,咱們已經(jīng)邁出了步子,只要接著走下去,自然能擺脫現(xiàn)在的困境。”
“已經(jīng)邁出了步子?八哥,你可別賣關子呀。咱們大家可都指望著你呢!”胤禟說道。
“我哪有什么關子可賣?我只是覺得。只要我們繼續(xù)向皇阿瑪請求,去于中的軍中走上一遭,就可以擺脫現(xiàn)在的困境!”胤禩笑道。
“八哥你糊涂了?皇阿瑪不是不讓咱們?nèi)幔慷遥愕纳碜庸且膊缓茫@一路翻山越嶺,你也受不了呀!”胤礻我大聲說道。
“上一次,我們是為了自己,皇阿瑪自然不能同意。可是。這一回,咱們卻是為了大清朝,所以,皇阿瑪肯定會考慮考慮的!”胤禩答道。
“什么意思?這還不都是一回事兒嗎?怎么這一回皇阿瑪就會考慮?”胤礻我不解地問道。不過,相比起他的遲鈍,在場地其他人在聽到胤禩的話后,卻都開始沉思起來。
……
“八哥你身體不好,皇阿瑪恐怕不會隨便讓你出京的!”
都是聰明人,所以,理解起胤禩的話來并沒有耗費多長的時間。
其實。胤禩的話里只是點明了兩個字:時機!
上一回。于中剛剛“闖禍”,胤禩三人就跑了去,自然會讓康熙疑心他們存心不良。而且。邊境出事,對朝廷來說本就是一個極為重大的問題。雖然胤禩三人所獻的主意也不能說是不好,可是,派出一個對大軍主將有制約之力地人,也同時有可能會造成軍隊的分裂。而且,于中雖然打亂了朝廷的計劃,可是,從先前日本的例子上看,這家伙的所作所為是想對國家不利的可能性極低,如果派人過去牽制他。反而會引起反感。再加上這家伙的脾氣不怎么好,除了有限的幾個之外,根本就沒有別的人能約束的住。如果他跟康熙派去地欽差發(fā)生了矛盾,所造成地后果必然是大不利于軍隊和邊疆的穩(wěn)定。這些因素綜合起來,康熙自然是不能輕易決斷。不過,康熙當時雖然努力保持了冷靜,卻也對于中的擅自行動十分惱火,再加上本來就對胤禩三人心里存著疙瘩,自然不會答應他們地請求。
不過。現(xiàn)在卻不同了。于中已經(jīng)實際控制了尼泊爾,還把西藏也裹了進來,使得岳鐘麒可以更加輕易的控制住西藏的局勢。同時,還在印度占了一片肥沃的根據(jù)地。局勢已經(jīng)沒有那么迫切。文武百官雖然還對他十分不滿,反對他,想彈劾他的也是大有人在,可是,功勞畢竟還是功勞。放在哪里,這“遠克天竺”四個字恐怕也比“平定準葛爾”
顯得有份量,也顯得更加光彩奪目。清朝以軍功為最,現(xiàn)在的情形,康熙哪怕還十分生于中的氣,卻也不太可能對其施行過于嚴厲的懲罰了。
除非,于中馬上又打了一個大敗仗。而同樣的,康熙恐怕也不會繼續(xù)允許于中在印度做他的土皇帝,就算一時找不到人選接替他,也肯定要派個人去制約一下。而這,就成了胤禩等人地機會。
“這些我都知道!”胤禩聽到胤禟提出的問題,微微點了一下頭。
他當然知道自己的身體不好,想要穿越西藏恐怕十分艱難。可是,他不想放棄。現(xiàn)在,老大已經(jīng)去自己開辟“新家”去了,廢太子也還有個呂宋可以安身,他明顯又不得康熙歡心,想當上儲君的可能性已經(jīng)越來越小。如果再不抓緊時間謀劃一番,日后,康熙新選了另一個阿哥當太子,他這個在朝中實力最強的皇子又豈會有什么好下場?
“要不咱們對皇阿瑪說,讓八哥走海路算了。那費迪南不是說過嗎?過了淡馬錫,再向西北就能走上一段時間就能到印度了。”胤礻我突然說道。
“十爺,于中可還沒打到海邊兒呢。再者說了,就算他已經(jīng)打到了海邊兒,這海路也不好走呀。何況,這一切都得聽皇上的安排。”
阿靈阿說道。
“皇阿瑪那里由我去說!總會有辦法的。”胤禩暗暗握了一下拳頭,對眾人說道。無論成還是不成,現(xiàn)在是一個難得的機會。
所以,怎么著都得試一試才行。
“主子爺,快快準備,圣旨到了……”
就在胤禩等人剛剛定下主意的時候,管家急匆匆地跑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