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9 章 第 79 章
面對這樣的情景,太子殿下也不好意思和往常一樣大大咧咧沒心沒肺。
太子殿下難得地正經(jīng)起來,朝出來相迎的百姓們說道:“諸位且先回去,等縣衙那邊安排好救濟事宜,就會把糧食分發(fā)下去,不會叫我們清平縣任何一個人因為吃不上飯活活餓死!”
他說著還跑到運糧車邊,十分豪氣地拍拍上頭對著的糧食,表示他們帶來的糧食管夠―
“你們看,我們帶了這么多糧食過來,大家先回去等縣衙的通知。”
百姓們聽太子都這么說了,才讓出一條道讓太子一行人進城,只是看向運糧車的眼睛里帶著綠光,顯然是都快餓出毛病來了。
太子殿下到了縣衙,才與縣令說起改種苞米的事。
縣令姓杜,祖上也是出過名臣的,性格很是剛直。
聽太子殿下這么一說,杜縣令苦笑著說道:“這種久旱的年景,便是再高產(chǎn)的糧種拿過來都種不活。除非這幾天就來一場好雨,要不然鄰縣就算愿意通渠也沒水可放啊!”
太子殿下還真沒想到竟是連引水都引不到。
太子殿下說道:“天底下大江大河那么多,怎地就連一縣的地都不夠澆,這老天也太不公平了,整天東邊澇西邊旱的,要是均勻點就好了!”
杜縣令聽太子殿下的話雖是天真,卻是真心實意為百姓痛心,語氣便少了幾分剛硬:“老天要這樣,我們也沒有辦法。”
太子殿下道:“聽說你帶頭祈了幾次雨,都是怎么祈的?一準(zhǔn)是你官兒不夠大,你把法子教我,換我來試試。我現(xiàn)在是太子了,說不準(zhǔn)老天聽得見我說話!”
杜縣令眉頭一跳。他說道:“太子殿下三思,要是祈雨不成,于殿下非常不利……”
太子殿下說道:“對我來說有什么不利?我跟老天講了這事兒,老天非賴著不辦事,那不是老天不仁嗎?再說了,你都不怕祈雨不成丟烏紗帽,我還怕父皇把我太子之位捋了不成?”樂文小說網(wǎng)
杜縣令聽太子殿下這么說,心中微微震動。
他也知道希望微茫,可實在是沒有辦法了,鄰縣也死了莊稼快餓死人,他還能怎么辦?除了上書朝廷求援,就是向天祈雨安撫民心了。
這幾個月來杜縣令求遍了所有有關(guān)的神o,每次都滴雨未下,只能眼睜睜看著百姓從最初的期盼到最后的麻木。
前頭他們就上書提及過這邊遭遇的旱情,只是他們官位微末,一直沒有得到反饋。
要不是實在撐不下去了,他也不會挑在太子冊封這幾天借著道賀的機會向朝廷陳明災(zāi)情!
怪只怪這幾年朝廷昏聵,他們地方上的聲音很多都傳不到御前去,近幾個月又碰上新皇登基,許多事都沒有步上正軌,才把災(zāi)情拖到這種地步!
想無可想,也只能求告上天了。
杜縣令道:“既然殿下愿意為百姓祈雨,那我這便叫人好生準(zhǔn)備。殿下一路辛苦了,今兒且先用些飯食好好休息。”
太子殿下沒有苛待自己的習(xí)慣,吃還是要吃的。他說道:“你和盧侍郎商量分糧的事去,不必特意招待我們。”
杜縣令領(lǐng)命而去。
杜縣令走了,太子殿下才問姜若皎:“阿皎你文章寫得好,你快給我寫篇祈雨文。”他說著又很記仇地說道,“得先把杜縣令求的那幾個神仙罵一頓,再換個沒求過的!”
姜若皎本來也與杜縣令一樣心存顧慮,見太子殿下一副躍躍欲試的模樣,又把擔(dān)憂放了回去。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連杜縣令這種久在地方上任職的人面對現(xiàn)在的困局都無法可解,她便是有那么幾分聰明也想不出解決之法來。
既然如此,讓太子去試試也無妨。
世上已經(jīng)有太多無論做什么事都先考慮自己得失的人了,沒必要讓太子殿下也變成那樣的人。
既然開泰帝早早立了太子,便不至于讓旁人利用祈雨不成這種小事把太子拉下馬。
姜若皎心里做好了祈雨失敗的準(zhǔn)備,見太子殿下義憤填膺地罵起那些不關(guān)心百姓的神仙來,便也順著他的意思提筆寫起了祈雨文。
她向來才思敏捷,下筆幾乎都不帶停頓的。
太子殿下湊在旁邊看姜若皎寫,姜若皎寫一句他便念一句,越念越覺得酣暢淋漓。
等姜若皎把整篇祈雨文都寫完了,他頓時激動地拍掌說道:“好,寫得太好了,簡直句句都寫到了我心坎里!這些神仙端著高高在上的架子不關(guān)心底下的子民,就該罵他們個狗血淋頭!”
得虧姜若皎寫東西一般不會被旁人干擾到,要不然有這么個家伙在旁邊咋咋呼呼地逐句逐句跟著念,一準(zhǔn)要被弄得靈感全無。
姜若皎道:“如果祈雨不成你也別太著急,我們再想想辦法。”
太子殿下道:“放心吧,我可沉得住氣了。”
兩人商量了一番,用了些飯食便在后衙歇下。
他們睡得安穩(wěn),卻有人注意到杜縣令派人籌備祈雨事宜,悄悄把消息遞了出去。
第二日天還沒亮,縣城外就聚了不少鄰縣過來的人,大都是同樣面黃肌瘦的尋常百姓,看樣子是披星戴月等著過來看太子殿下祈雨的。
不知是不是為了呈現(xiàn)新皇登基后國泰民安的祥和景象,即便是今年年初有了大旱的跡象,朝廷那邊也一直把這事兒壓著不管。
以至于拖到現(xiàn)在影響到秋收了才被翻出來講。
昨夜得知太子要在清平縣祈雨,他們覺都不睡了,準(zhǔn)備來看看太子祈雨成不成功;即便祈雨不成功,能見見太子也是好的,至少見到太子他們就知道朝廷不是不管他們了!
杜縣令得知縣城大門前聚攏了那么多人,大驚失色。
他是下衙前把祈雨之事吩咐下去的,怎地一大早就來了這么多鄰縣百姓?
這些百姓莫不是連夜趕過來的?
杜縣令連忙去找太子殿下,與太子殿下講起周圍各縣百姓聚攏過來的事。
“下官覺得此事有些蹊蹺,即便當(dāng)真有人把消息傳了出去,也不應(yīng)當(dāng)來這么多人才是。”杜縣令忍不住說出自己的擔(dān)憂。
太子殿下一點不慌,還覺得挺不錯:“那正好,人越多越好,我們?nèi)硕鄤荽螅咸煲窃賹登楸犚恢谎坶]一只眼也得掂量掂量會不會引發(fā)民怨民怒。我一會就順道把他們幾個縣的雨也求了,省得還得多年幾遍祈雨文!”
杜縣令見太子殿下一點都不怕當(dāng)著這么多人的面丟臉,也生出一種“甭管那么多擼起袖子干就是了”的豪邁之情來。
可惜杜縣令理智猶存,還是悄然給太子殿下說出自己剛才觀察來的天象:“今兒一早天晴得很,沒見到多少云,怕是不會下雨。”
太子殿下老神在在地說道:“都入夏了,天氣多變得很,現(xiàn)在沒有云,一會不一定沒有。”
要是在沒聽到開泰帝那番維護他們母子二人的話之前,太子殿下興許會猶豫和忐忑,可現(xiàn)在太子殿下膨脹得很,感覺他爹是站在他這邊的,那他就算丟點臉也不算什么!
萬一成了,那不就解了燃眉之急嗎?
這簡直是穩(wěn)賺不賠的買賣!
太子殿下一點不慌,用過早飯便拉著姜若皎一起跟著杜縣令往祈雨臺的方向走去。
沿路有虎賁騎的人開路,倒沒出什么亂子,只有少數(shù)百姓情緒激動地高喊“太子殿下”,引得太子殿下好奇地往他們看去。
太子殿下見來看自己祈雨的人這么多,感覺大伙都很信任自己,心里非常開心。他跑到祈雨臺上還朝百姓揮揮手,高興地大聲宣告:“孤也不知道祈雨成不成,我們姑且先看看老天心里有沒有我們這些受苦受難的子民,要是老天還是那么鐵石心腸,我們再一起想想辦法!”
過來看太子祈雨的百姓或多或少都聽說了太子過去的荒唐事跡,如今聽太子殿下這般與自己說話,竟覺傳言大多不實――
太子過去真要是個欺橫霸市的紈绔,怎地當(dāng)了太子反倒變了個樣?
便是杜縣令這樣的好官,說起話來那也是一套一套的,他們有時候都聽不太懂杜縣令在講什么,只是憑著對杜縣令的信任聽命行事罷了。
太子殿下就不一樣了,太子殿下說話他們一聽就明白,還覺得很有道理!
太子殿下不知道自己在百姓們心里成了“一伙的”,他與百姓打完招呼便往祈雨臺最高處走去。
杜縣令已經(jīng)搞過幾次徒勞無功的祈雨,需要用到的東西都是現(xiàn)成的,等眾人把祭品逐一擺上退了下去,太子殿下就立在祭臺之前朗聲念起了祈雨詞。
太子殿下正是十七八歲的年紀(jì),最是活力充沛,聲音也清越響亮,哪怕祈雨臺離地面挺遠,站在前排的百姓還是聽得清清楚楚。
見后面的人抓耳撓腮地想知道太子殿下念的是什么,前頭的人就貼心地一句一句給后面的人復(fù)述太子殿下那別開生面的祈雨詞。
這詞兒寫得好啊,又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想到前幾次祈雨從期望到絕望的經(jīng)歷,百姓們都覺得太子殿下罵得著實好。
那些個管雨的神仙為仙不仁,就是該罵!
于是底下傳頌祈雨詞的聲音越發(fā)地響亮,百姓們都自發(fā)地一句接一句跟著念了起來,聲勢十分浩大。
太子殿下聽到底下的動靜,頓時就來勁了,語調(diào)越發(fā)地鏗鏘激昂起來。
說不準(zhǔn)神仙當(dāng)真來到他面前,他都能跳起來指著對方鼻子罵!
杜縣令聽得頭皮發(fā)麻,根本不知道太子殿下問他要前頭的祈雨文參考竟是這樣參考的!
太子殿下不知杜縣令的復(fù)雜心情,他把祈雨詞念到最末,忽覺又大風(fēng)吹來,吹得他衣衫獵獵作響。
他仰頭一看,卻見一朵黑沉沉的云不知什么時候出現(xiàn)在天邊,正徐徐地隨著風(fēng)朝他們這邊挪了過來。
太子殿下欣喜不已,直接跳上祭臺朝百姓喊道:“云來了,云來了,來,我們一起再念一遍祈雨文,念完這雨一準(zhǔn)能下下來!”
百姓們見到那朵云朝清平縣飄來了,甚至還漸漸呈現(xiàn)出黑云壓城的磅礴氣象,也覺振奮不已。
他們仰頭看著衣衫獵獵的太子殿下,只覺他們這位太子殿下著實是天生龍種,要不怎么杜縣令祈雨好幾次都滴雨不下,太子殿下一求就有了下雨的跡象?
眾人心情激動地跟著太子殿下一句一句地把祈雨文念了第二遍,到快把神仙罵了個遍的時候豆大的雨水就噼里啪啦地從天上落了下來。
沒有人跑去躲雨,每個人都覺得這場雨來得太好了,他們的地都快干得冒煙了!
太子殿下也沒有停下來,他冒著大雨、領(lǐng)著百姓把第二遍祈雨文念完了,才跳下祭臺跑下高臺,孩子似的蹦到姜若皎身邊一把將她抱起來說道:“你看你看,成了!下雨了!我媳婦兒寫的祈雨文就是好,一出手就下雨了!”